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张洪生编著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属青少年励志类图书。本书精选了巴尔扎克的故事,通过讲述名人的经历,让读者从中体会到名人执著追求的精神。
巴尔扎克为世界文学构筑了一座宏伟的大厦,他试图以自己的文学体系囊括法国社会全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假如天假余年,他的才华、勤奋、信念和阅历铺垫,会使他成就自己的勃勃雄心。然而,体力的过分透支,感情的磨难,使他过早地撒手人寰。张洪生编著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是历史的丰碑系列之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介绍了巴尔扎克的成长史。
巴尔萨是我们这位主人公祖先的真实姓氏。然而当后人问及这位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的姓名时,人们却答以“奥诺雷·德·巴尔扎克”,而非“奥诺雷·巴尔扎克”,更不会是什么“奥诺雷·巴尔萨”。
在巴尔扎克尘世生活的各色事件里,他的固执的最典型的表现,是改变一般情况下市民生活中最不能改变的基本事实——改变姓氏。大约在他三十岁左右,有一天,他公开宣布,他的姓名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并且说他早就保有这个贵族称号的一切特权和名分了。
巴尔扎克的父亲只不过仅仅在他最亲近的亲属圈里,开玩笑地吹嘘过说可能他跟古代骑士巴尔扎克·德·昂特拉格家族沾点儿远亲,可他的儿子却挑衅般地把虚无缥缈的臆测夸大到毋庸置疑的事实的地步。巴尔扎克在函件和著作上都签署“德·巴尔扎克”,还把德·昂特拉格家族的纹章漆绘在马车上。
有一次,巴尔扎克还乘这辆马车到维也纳去旅行。每逢好事的同僚们对他这种妄自尊大有所揶揄,巴尔扎克便坦然地说,远在他出生以前,他的父亲就已在正式文书上确认自己的贵族家世了。不幸的是,那可恶的文书上面,一点儿也没有贵族的“德”的痕迹,至于其他有关证件,也都不能提供贵族家世的有关证明。但巴尔扎克以他那燃烧着的创造性的意志,到底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战胜了羊皮纸上冷峻的真实。
巴尔扎克的父亲——伯纳·弗朗索瓦,于1746年6月22日出生,生在奴该瑞耶村中一间破烂的石头小屋里。11岁时,被他的父亲——一个普通的庄稼汉,送进教会。教区的神父教伯纳·弗朗索瓦读书写字,还学一点儿拉丁文,可这精力旺盛、雄心勃勃的小伙子毫不留恋出家及贞洁盟誓。
P12-13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
黑格尔说:“无疑,一个时代的杰出个人是特性,一般说来,就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总的精神。”普希金说:“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
作为21世纪的继往开来者,我们觉得,在知史基础上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胸襟和敏锐的洞察力应是首要的素质要求,而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追寻丰碑人物的思想、风范和足迹,应是知史的捷径。
考虑到现代人时间的宝贵,我们期盼以尽量精短的篇幅容纳尽量丰富的信息,展现尽量宏大的历史画卷和历史规律。为此,我们编撰了这套丛书。
编撰丛书的过程,也是纵览历代风云、把脉伟人心路、吸收历史营养的过程。沉心于书页,我们随处感受着各历史时期制高点上的人物和由伟大人物顺应时势体现、推动历史的人类征服力量。我们随着伟人命运及事业的坎坷与辉煌而悲喜,为他们思想的深邃精湛、行为的大气脱俗而会意感慨、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