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庄文集(新闻作品编)
分类
作者 李庄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庄文集》是一部沉甸甸的文集。文集中作品的时间跨度之长,所历所闻之丰富,思想分量之厚重,语言运用之精当,都是不多见的。这是一位党的新闻老战士一生心血的结晶,也从一个方面记录了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本书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生动难忘的历史画面。从抗日战争时期写作的“在保卫大武汉的紧急声中纪念鲁迅先生”到解放战争时期发表的“为七百万人民请命”,从解放初期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特写”到抗美援朝时期采写的“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战斗十日”等等,都是主题鲜明、内容重大、语言生动、影响深远的名篇。今日读来,仍然令人心潮起伏,像是被带回到一个个或热烈、或紧张、或振奋、或忧患的历史场景。书中的作品,都是作者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关头,用饱蘸激情的笔,对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所作的真实、生动的记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品质,展现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品也充分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敏锐的笔触,驾驭题材和运用语言的高超能力,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新闻写作范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90多篇文章,发表的时间起于1938年11月,讫于1951年3月。其中,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35篇,主要反映太行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寇的战斗生活;写于解放战争时期的14篇,集中歌颂晋冀鲁豫军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生产和生活;写于建国初期的作品13篇,现场记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整个过程,深情颂扬新中国的诞生;写于抗美援朝时期的作品32篇,既讴歌中朝两国军民共同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者的光辉历程和崇高精神,又揭露了美国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和“纸老虎”的反动本质。

目录

序一/王晨

序二/范敬宜

写在前面的话/李东东

抗日战争时期

武汉撤退与抗战新形势的铸成

在保卫大武汉的紧急声中纪念鲁迅先生

歼敌老虎嘴

山庄

“良民证”

纪念·追悼·庆祝——一个包括着三种意义的大会

三位不同的日本友人

王柱和刘全合

六专区人民的呼声

“老扁嘴”——敌占区报告之一

支差苦——敌占区报告之二

敌后三月

宣传线上

谁逃避了合理负担

今年的屯粮为什么这样好?

高等法院的“自新人”

祝你健康

穷困的武涉敌占区

晋冀鲁豫的交通建设——交通总局某负责人谈

工场手工业的新方向——记太行第×毛织厂

黎(城)武(乡)的客民

武乡的新女性

六十老人话生产

西川的合作社

“老鼠过街,人人争打”——介绍三分区群众性游击战

强袭柳沟

第五连

劳动英雄王海成

一样灾荒,两个世界

由装鬼到做人——“端公”曹起瑞的转变

强攻水冶

解放鲁仙

复活的人们

伪“剿共第一路”的溃灭

仇恨

解放战争时期

攻克邢台城之战

敌寇统制下邢台商业的破产

敌寇绞杀了的邢台皮毛业

真理的胜利——记邢台市民的新经历

怒吼吧!邢台

为七百万人民请命

邯郸商业今昔谈

只要经营好,在解放区开工厂一定赚钱——访问泰昌面粉公司

办事多和大家商量

漫游邢台

贫雇农怎样团结中农互助生产

小寨半年生产成绩

人能胜天——南刘村互助生产纵断面

组织互助要走群众路线

建国初期

记党的生目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特写

艰苦斗争的成果——记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会第二天

新纪元开始了——记政协代表关于国旗国都纪元的讨论

我看见了勇气百倍的信心——记人民政协第四天大会

热爱领袖,嘲笑敌人——记人民政协第五天大会

未来是属于我们的——记人民政协第六天大会

让全世界认识我们的力量——记人民政协第七天大会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记人民政协最后一天大会

任弼时同志二三事

马赛人民的呼声

访“捷中友好”统一农业合作社

斯大林大街——柏林第一条社会主义大道

抗美援朝时期

美丽的河山,勇敢的人民

走在民主朝鲜的土地上

“三八线”上

罪证

原子英雄的幻灭

有文化的人民军

朝鲜新解放区目击记

人民军四战士

新解放区农民的欢欣

美国侵略军的兽性

全朝鲜都和美国侵略者作战

访问金日成将军的故乡

《朝鲜目击记》的后记

东条的下场等待着杜鲁门

战斗在长津湖畔

复仇的火焰

在汉城

“朝中亲善万岁!”

“皇家重坦克营”的覆灭

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

锦江南岸的战歌

光辉的阻击战——汉江南岸战斗纪实

“我们打出去!”——汉江南岸战斗纪实

战斗十日

《新纪元集》后记

《李庄文集》编后记

试读章节

武汉撤退与抗战新形势的铸成

此文是综合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于1938年11月在晋西对民族革命室同志及民族革命大学同学两次讲演整理而成。朱总司令忙于抗战,行色匆匆,未暇亲自校正。文章题目是记者所拟。

记者

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战形势为之一变,即是要走到真正的全面抗战的阶段了。

华北一年多的抗战,可以说是全面抗战游击战争的很好的例子。譬如在山西:游击战争已经普遍地发展,新军队的决死队也已经建立,旧的军队也已经大加整理与补充,人民大部分也已经动员起来。在河北也是这种情形:河北的山比较少,可是因为人民勇敢,且都已经觉悟,枪多,并且都有作战的经验与牺牲的决心。所以游击战争也已经普遍地发展起来了。在河北没有一个县城没有被敌人占据过,南宫县被敌人占据的时间最短,也有三天。可是现在呢,大部分县都已被我们收复,只冀察晋边区政府直接控制的县就有六七十之多。其他如冀东冀中冀南等地的游击区,也已经逐渐地成立与发展起来。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的游击区也已经逐渐成立,游击战争也已经在逐渐地发展。

我们的抗战可以分做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人力量比我大,即敌人进攻的时期;第二阶段即敌我力量的对比逐渐变化,结果趋于平衡,双方战事成相持之局的时期;第三个阶段即我们的力量显著的发展,敌人的力量急剧的下降,也就是我们积极的反攻,把敌人赶出全中国去的时期。第一个阶段现在还没有完结,因为敌人仍旧有力量向我们进攻;第一个阶段还没有到来;第三个阶段现在当然更谈不上。不过我们坚决的相信第二第三阶段是必须要到,并且不久就要来到的。

武汉是在上月25日自动的有计划的放弃的。在放弃之前,人力物力财力撤退到后方去了。所以敌人得到的只不过是一座空城。武汉抗战六个月,敌人伤亡了四十多万人,方才迫近到武汉的近郊。他们的目的是要消灭我们的主力,可是我们却巧妙地把主力安全地退出了武汉核心,保存了优厚的实力以与敌人继续周旋,以达到我们坚持持久抗战,争取主动地位,发动全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目的。

广州的失守最大的原因可说是受了国际的影响。张伯伦一味地对法西斯强盗们投降妥协,牺牲弱小民族,以图暂时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阿比西尼亚、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都被他牺牲了。日本看中了张伯伦不敢打仗的这一点。他在欧洲不敢打仗,在亚洲当然更不敢打仗。所以日本就不顾一切地拿去了广州。不过日本这个算盘打错了,中国不是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因为不抵抗所以得到了被瓜分的结果。但是我们中国呢,我们要抵抗,要继续抵抗,一直到把日本帝国主义者赶出中国去为止。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亡国教训了我们,只有抗战才足以自存,不抵抗所招致的结果则只有亡国。“九一八”我们没有抵抗,东北丢了。芦沟桥事件发生,我们抵抗了,并且一直抵抗到现在。P3-4

序言

李庄同志是人民日报社的老领导,是党的新闻战线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年轻时即投身革命,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从1946年参与创建《人民日报》时起,就扎根人民日报近六十年,将火热的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人民日报,奉献给了光荣而神圣的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李庄同志既善于用“红笔”,修改审定稿件,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宣传工作领导经验;又长于用“蓝笔”,自己动手写文章,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影响巨大的作品。即使从人民日报总编辑岗位上离休之后,他仍然笔耕不辍,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将李庄同志长期以来的重要作品收录整理出版,使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给广大新闻工作者以指导、借鉴和启发,是一件富有意义的事情。

《李庄文集》是一部沉甸甸的文集。文集中作品的时间跨度之长,所历所闻之丰富,思想分量之厚重,语言运用之精当,都是不多见的。这是一位党的新闻老战士一生心血的结晶,也从一个方面记录了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李庄文集》中的作品,按题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新闻作品编”、“散文论文编”和“回忆录编(上、下)”。

“新闻作品编”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生动难忘的历史画面。从抗日战争时期写作的“在保卫大武汉的紧急声中纪念鲁迅先生”到解放战争时期发表的“为七百万人民请命”,从解放初期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特写”到抗美援朝时期采写的“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战斗十日”等等,都是主题鲜明、内容重大、语言生动、影响深远的名篇。今日读来,仍然令人心潮起伏,像是被带回到一个个或热烈、或紧张、或振奋、或忧患的历史场景。“新闻作品编”中的作品,都是作者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关头,用饱蘸激情的笔,对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所作的真实、生动的记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品质,展现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品也充分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敏锐的笔触,驾驭题材和运用语言的高超能力,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新闻写作范例。

围绕如何办报,如何做好编辑、记者工作的主题,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中,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这一主题的文章收录在“散文论文编”中,如“党报传统与新闻改革”、“关键在于少而精”、“向青年编辑建议”、“入门不难,提高不易——我从事新闻工作的一点体会”等等。此部分收录的文章观点明晰,论述有力,态度诚恳,言辞平实,很有启发性,富有说服力。阅读这些文章,既能感受到作者勇于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导向,珍惜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能感觉到作者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善于与读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观点上的辨析、业务上的探讨。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散文论文编”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回忆录编(上、下)”收入的是作者对他从青年时期就投身的、几十年来亲身经历的新闻宣传工作的记录和思考。在这一部分,读者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作者投身革命、投身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工作轨迹。当阅读着一篇篇作者在从事编辑记者工作中、在办报中遇到的各式困难或问题,所经历的各种事件或故事,所引发的多种思考和启示时——读者将更多地了解作者的人生历程和高风亮节,更多地体会到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毫无疑义,这将有助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激励他们永远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胸怀理想,坚定信仰,为党的新闻事业不懈奋斗。

我相信,这部文集,一定会受到人民日报社同志、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欢迎,成为新闻工作者学习、工作的好教材。  借此机会,我愿再次表达我对李庄同志这位八十六岁的老领导、老前辈的深深敬意,衷心地祝愿他健康长寿。真诚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李庄同志对人民日报工作的关心和指导,以便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把人民日报社的事业发展得更好,把人民日报的队伍建设得更好。我想,这一定也是李庄同志的心愿。

2004年9月于人民日报社

后记

能够参与《李庄文集》的编辑出版,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感悟历吏的机会。

李庄同志于抗战初期参加革命,终身从事党的新闻工作,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始人之一,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他一生采写的大量新闻作品及散文论文回忆文章,内容丰厚,涉及我党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及文化价值。在21世纪之初,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和宁夏人民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李庄文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此次编辑出版的《李庄文集》共分3编4册,分别为《新闻作品编》,《散文论文编》,《回忆录编》(分上下册),总字数140万言。另有作为插图收入文集的作者工作照若干,生活照若干,书信手迹及发表于不同报刊的文章影印件近70幅。

《新闻作品编》收录90多篇文章,发表的时间起于1938年11月,讫于1951年3月。其中,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35篇,主要反映太行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寇的战斗生活;写于解放战争时期的14篇,集中歌颂晋冀鲁豫军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生产和生活;写于建国初期的作品13篇,现场记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整个过程,深情颂扬新中国的诞生;写于抗美援朝时期的作品32篇,既讴歌中朝两国军民共同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者的光辉历程和崇高精神,又揭露了美国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和“纸老虎”的反动本质。这些作品,有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结集出过书。

《散文论文编》收入著述70余篇。这些作品写于十年浩劫之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的时代背景下,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出发,畅谈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纵论新闻改革的方方面面。这是本编的主要内容。收录作者为他人撰写的序言,也占了相当部分。这些序文有褒奖,有评论,有鼓励,也有借题发挥,阐释作者的思想认识与理论观点。还收入一些散文作品,有的写峥嵘岁月的生活侧面,有的写革命阵营的人际关系。

《回忆录编(上)》以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一书内容为主,另收录作者退居二线后撰写的一些篇章,大大小小76篇。作者1946年参与创办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86年从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总编辑岗位退居二线,40年风风雨雨,40年人生经历,见证了《人民日报》的成长过程与发展历史,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大跃进”,反右斗争,以及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作者置身党中央机关报工作人员岗位,撷取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片断,叙述历史,评价事件,臧否人物,从个人的成长经历,折射出《人民日报》以及党的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回忆录编(下)》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的《难得清醒》一书的重版。本书以“启蒙,探索,追求,苦斗,攀登,考验,困惑,沉思”8个人生阶段,72部分内容,描述作者从1918年出生到1986年退居二线60余年丰富而坎坷的人生经历,述说从参与创办《人民日报》由普通记者成长为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直至总编辑的成长过程。亲历,亲见,亲闻,展现的是个人成长历史,从某种角度说,折射出的也是《人民日报》的发展历史,还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发展史,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人民日报》是一面历史镜子,她忠实地记录了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前进脚步。作者以亲历、亲见的视角记录了《人民日报》长成的历史,在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中回顾党的领导和共和国的发展。饱含感情,直抒胸臆,为文从容,笔锋犀利,反映了李庄同志的襟怀与文风。

总而言之,《李庄文集》是一部沉甸甸的作品,它为中国新闻发展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李庄文集》,亦是真诚、合作、友谊的结晶。李庄同志的小女儿李东东同志,现任宁夏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庄文集》从编辑创意到统稿整合她均全程参与,融入了大量心血。也因为此,本文集由北京宁夏两地的人民日报出版社和宁夏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两家出版社的编辑人员相互切磋,坦诚交流,在共同的工作中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本部书稿的责任编辑分别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和宁夏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和编审杨忠诚、哈若蕙担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刘景山,宁夏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高伟共同决审,编辑出版及印刷等具体工作由宁夏人民出版社统筹完成。

本书在备案送审过程中得到了人民日报社、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宁夏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我们真诚地期许,《李庄文集》能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新闻工作者的需求;我们更希望,从众多的关注与支持中获取智慧和力量,将党和人民的出版工作做得更好。

编者

2004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