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光点》是作者离休前后陆续撰写的部分文章的汇集。这些文章,他现在仍然认为它们是有历史意义和阅读价值的。
本书主要记述了作者张天伟亲身经历的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过程、事件,有的文章曾经被中央有关部门收藏,有的文章先后在国内报刊上刊发。本着尊重历史原貌,本书中记载的历史事件真实,对青少年和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资政育人的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的光点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天伟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的光点》是作者离休前后陆续撰写的部分文章的汇集。这些文章,他现在仍然认为它们是有历史意义和阅读价值的。 本书主要记述了作者张天伟亲身经历的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过程、事件,有的文章曾经被中央有关部门收藏,有的文章先后在国内报刊上刊发。本着尊重历史原貌,本书中记载的历史事件真实,对青少年和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资政育人的作用。 内容推荐 张天伟的《历史的光点》中的绝大部分文章,或被中央有关部门收藏,或被有关纪念馆收藏,或在有关报纸、刊物、专辑中刊登发表过。 文集中的主要文章,记述了重要历史过程、事件和人物,不少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理论界、中共党史界、出版界的好评,有的评论较高。 《历史的光点》对后人真实地了解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很有裨益,具有资政育人的作用。 目录 《历史的光点》是我离休前后陆续撰写的部分文章的汇 集。这些文章,我现在仍然认为它们是有历史意义和阅读价 值的。 《历史的光点》中的绝大部分文章,或被中央有关部门收 藏,或被有关纪念馆收藏,或在有关报纸、刊物、专辑中刊登发 表过。 文集中的主要文章,记述了重要历史过程、事件和人物,不少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理论界、中共党史界、出版界的好评,有的评论较高。如《黄麻革命涌洪波——回顾1927年“黄麻起 义”》被中共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作为珍贵资料收藏,文章的 主要部分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后被国内多家报刊转 载;《彝海之光》在四川《民族》杂志上发表后,《人民日报》海 外版即予以转载;《西南民族学院的创建及50年办学经验》一 文,被香港世界华人协会评为国际优秀论文,并发给金质的证 书;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而撰写的《红军与藏族和羌 族的鱼水情——几篇长征笔记引起的回忆》被中共党史出版 社出版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文集以及其他重要文集收录;《大 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一文,被北 京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为优秀论文;《毛泽东的策略思想,对 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指导意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脚 年》一文,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发表后,被北京一家理论刊 物评为优秀论文;《活捉敌师长岳维峻》、《第一架红色飞机》、 《西征路上越秦岭》等,对于研究人民解放军军史具有相当的 研究价值,均在我军的有关刊物上发表;诗歌《重游七里坪》、 《咏黄麻起义》等被收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今古诗人咏 红安诗集》中。 我所著写的这些文章能够纠正一些对党的历史的错误记 述,对后人真实地了解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革命传统 教育,很有裨益,具有资政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我98岁高龄 之时,根据时代的要求、国家的利益、民族的精神,把这些文章 按照历史线索汇集成册,让人们读起来更方便,这的确是一件 有意义的事情。 我的这些文章,保持基本历史原貌,没有作“与时俱进”的 修改,展示的是对历史的尊重。我以为这是应该的。 张天伟 2010年1月 试读章节 打土豪劣绅 黄麻农民运动在共产党领导下,从1926年秋至1927年春,农会组织由秘密转向公开活动后,农会会员发展更快。1927年2月下旬,黄安县在我党团特支领导下,正式成立县农民协会,选出王健、徐希烈、戴克敏、夏国倪(女)等为县农会常委。湖北省于3月在武昌召开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黄安县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邓国忠、田开筹、郑植惠、戴季英、汪奠川五位同志。他们在大会上听取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的报告,并认真领会了大会决议精神。他们回黄安县后,积极贯彻会议精神,更促进了黄安地区农民运动的大发展。到了5月,全县lO个区、21O多个乡,先后都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多达五六万人;工会组织纠察队3000多人。农会工会在开展抗租、抗税、抗捐、抗债、抗粮的“五抗”斗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铲除封建势力”、“劳农神圣”等革命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当时,革命口号响彻黄麻地区的整个城镇和乡村。各区乡的农民运动,其势如暴风骤雨,向着主要的革命对象——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冲击着一切封建宗法思想制度、神权思想等旧的习惯势力。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说:“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的确,在当时,农民运动力量是巨大的,广大农民巨大的革命热情是任何力量也压抑不住的。农会成了当时乡村唯一的权力机关,乡村中的妇女、青少年、儿童的各种革命组织也纷纷建立起来,赤卫军成了农会的坚强支柱。这时党在群众中不断地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宣传苏联是在伟大的列宁领导下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这些宣传,在广大革命农民面前展现了一幅幅光辉灿烂的前景。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成为农民的迫切要求,特别是“四一二”反革命叛变后,在农村,男女老幼普遍教唱《国际歌》,广大革命农民在“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个战斗歌声的激励下,革命斗志更坚,斗争更加勇敢,充满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随着革命形势的大发展,各区乡农会、自卫军、赤卫军在黄安县中共特支的领导下,向地主土豪展开了不间断的坚决斗争。有的农会半夜包围地主的住宅,把地主从被窝里拖出来开斗争会。首先是七里、紫云地区,前前后后惩办了李介仁、阮纯青、张英廷、李士显、石黑子等19名罪大恶极的地主豪绅恶霸。在破除封建迷信的同时也向披着宗教神权外衣、对农民进行残酷压榨剥削、欺骗的无恶不作的龙潭寺大头人展开了斗争。龙潭寺是一座较大的寺庙,圈占了400多亩好田地,雇有1OO多名长工,周围农民都是大庙内的佃户。寺庙围墙高大,墙上设有九节雷、劈山炮、白龙枪等镇压、伤害人民的兵器。当家和尚披着宗教神权外衣与反动政府、恶霸地主、土豪劣绅互相勾结,仗势欺人,坑害贫民。大头人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广大农民对他恨之入骨。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对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进行了惩办。1927年3月,城关地区的王健、夏国倪等同志协同农会干部领导城关区农民集会,号召严惩龙潭寺恶霸。农民群众非常拥护,扛着锄头、扁担,如潮水般地涌向龙潭寺,冲进大庙的正殿大佛堂。吃过封建迷信不少苦头的革命农民不管什么“神”、“鬼”、佛堂、香炉、木鱼、神案等,将其统统掀翻,连泥菩萨的眼睛、鼻子也给动了“手术”。一部分农民冲进粮仓,夺回大批粮食、财物;一部分农民冲进庙里,从黑屋角内将披着宗教外衣的长期残酷压榨、剥削农民的绰号叫“鲤壳’,的坏僧头觉照捉住,将他戴上高帽子押起游乡。在农民的压力F,这家伙不得不低头认罪伏法,他像念经似的嘟噜着:“我有罪,我再不干坏事,从今后愿改邪归正,再不剥削欺压穷人了……” …… P19-21 序言 《历史的光点》是我离休前后陆续撰写的部分文章的汇集。这些文章,我现在仍然认为它们是有历史意义和阅读价值的。 《历史的光点》中的绝大部分文章,或被中央有关部门收藏,或被有关纪念馆收藏,或在有关报纸、刊物、专辑中刊登发表过。 文集中的主要文章,记述了重要历史过程、事件和人物,不少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理论界、中共党史界、出版界的好评,有的评论较高。如《黄麻革命涌洪波——回顾1927年“黄麻起义”》被中共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作为珍贵资料收藏,文章的主要部分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后被国内多家报刊转载;《彝海之光》在四川《民族》杂志上发表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即予以转载;《西南民族学院的创建及50年办学经验》一文,被香港世界华人协会评为国际优秀论文,并发给金质的证书;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而撰写的《红军与藏族和羌族的鱼水情——几篇长征笔记引起的回忆》被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文集以及其他重要文集收录;《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一文,被北京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为优秀论文;《毛泽东的策略思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指导意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脚年》一文,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发表后,被北京一家理论刊物评为优秀论文;《活捉敌师长岳维峻》、《第一架红色飞机》、《西征路上越秦岭》等,对于研究人民解放军军史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均在我军的有关刊物上发表;诗歌《重游七里坪》、《咏黄麻起义》等被收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今古诗人咏红安诗集》中。 我所著写的这些文章能够纠正一些对党的历史的错误记述,对后人真实地了解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很有裨益,具有资政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我98岁高龄之时,根据时代的要求、国家的利益、民族的精神,把这些文章按照历史线索汇集成册,让人们读起来更方便,这的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我的这些文章,保持基本历史原貌,没有作“与时俱进”的修改,展示的是对历史的尊重。我以为这是应该的。 张天伟 2010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