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像音乐一样无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蓉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像音乐一样无疆》是作者冯蓉编写的一本散文、随笔作品集。

面对山水,冯蓉看到人性,把佛心娓娓地传递给你;人在红尘,她看到日月,把纯粹款款地呈送给你;乐曲声中,她看到来世与今生,把恩德倾诉给你。在她的字词中,没有丑恶;在她的段落中,没有阴冷——只有真与善,美与爱,光明与温暖。读了她的文字,你会感到:这个世界,是个希望的存在;人活一世,要懂得悲悯;身立当下,要学会宽容;面向来生,要知道珍惜。

内容推荐

行走山水,她用自然与朴素把爱娓娓地倾诉给你;身在红尘,她用日月与江河,把浪漫与无羁轻轻地勾勒给你;乐曲袅袅,她用来世与今生,把纯粹与曼妙临摹给你……她就是《像音乐一样无疆》一书的作者冯蓉。而《像音乐一样无疆》一书就是她的散文随笔作品集。共收作品84篇,分三辑编排,包括:那样的乐曲;那样的情怀;那样的旅途。

目录

第一辑 那样的乐曲

永远的音乐

歌声与你同在

那些珍藏的歌声

想起了邓丽君

六月快乐

梦开始的地方

《红豆》与雪泥鸿爪

爱了就爱了

SUN咖啡馆与《卡布奇诺》

何不潇洒走一回

Ella,谢谢你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

不告而别

如果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

当你沉默不语的时候

妈妈与女孩的两首歌

陈升:明年,你还爱我吗

五月的缘分

是你脸上的笑容

母亲节——《懂你》

月亮代表我的心

魂断蓝桥

阳光下的Yesterdav once more

我们的爱

一天一点希望

希望你知道我心愿

第二辑 那样的情怀

诗意,哪怕只有一点点都好

你为什么而感动

筒子楼时光

火柴的故事

在国家大剧院里看话剧

吃了一顿国宴

汀兰雅苑

长沙的可爱

在长沙过鬼节

这个周末去了橘子洲

这个城市给予了我的笑容

爱上那些闪闪烁烁的数字

爱上葡萄美酒

鱼子酱,感官的奢华

后知后觉

暗香袭来

《天桥风云》,一部近乎完美的韩剧

《茶花女》,一个青葱岁月的手抄本

从现在开始去咀嚼这本书

请不要破碎这个梦

毕竟也是一朵花儿

在三家村茶馆喝茶

普通的智慧

将心比心,比人良心

能做的,就尽可能去做吧

勿忘我

生存的最高质量

让人没有办法不奢侈

不要怨恨,一切都会过去

关于生日这一天

锦瑟无端五十弦

车臣不相信眼泪

故地,一个爱读书的女人

活着不容易的北村

感怀我的泥湾

朋友不死

您的生命在您有限的年轮里已经无憾

一路走好,老师

一首寄往天国的诗

爱在旅途

离开的地方总是好地方

雪里雪外

第三辑 那样的旅途

出去走走

朋友也是风景

除夕在天涯

感念三峡

在凤凰,我买了个房

丽江的浪漫

云南映象

埃及——不能不去的地方

在土耳其造访特洛伊

为巴以叹息

感受新加坡

因为《流浪者》而走向印度

见识了一下小日本

在皇村读普希金

玛格丽特河之旅

农夫与画家的伊甸园

后记

试读章节

想起了邓丽君

最初知道邓丽君,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个喜欢提着大大的双卡式三洋牌录音机,穿着扫地的大喇叭裤,梳着大背头,戴着蛤蟆镜的男生(这可是当时的时尚青年的典型模样),在我面前招摇似的走来走去,他知道我喜欢听他的录音机里放的邓丽君的歌。

不知道他是不是就只有那么一盘磁带,那个录音机里流淌得最多的是《美酒加咖啡》与《小城故事》和《小路》,以及《何日君再来》。

但《何日君再来》我们不怎么喜欢听,似乎是不喜欢那种君不再来的失落,那时的我们还不会“强说愁”似的忧伤。但在家里偶尔哼唱时,我的母亲,这个新中国第一批师范生有些诧异地望着我,说你怎么会唱《何日君再来》,这可是我们当年读书时唱的。自此,我知道了《何日君再来》不是邓丽君的原唱,但对于能够流行得这么久远的歌曲,自然又多出了一些不解的神秘。

那时候是没有美酒与咖啡的,我们常常彼此倒上一杯茶,碰一下后开始听《美酒加咖啡》。听着听着,就头抵着头趴在桌子上了,就那么凝神地听着,什么话也不说,仿佛一说话,邓丽君就会不唱给我们听了一样。我们也常常一起哼唱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游走在我们居住的小城的马路上,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小城是多么的美好。

我知道,这个情景类似于恋爱的意境,但我对这个男生没有爱的感觉,而且当时的我们,对于爱情有充分的炽热但不乏内敛,所以,他不会很直白地说“我爱你”,然后就拥抱就接吻,以至于我们之间并没有爱情故事。但我喜欢他与我一起喜欢邓丽君,至今回味起来,都还充满感动的温暖,为他,为当年的邓丽君。

我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有那么好的嗓音,我的好多的朋友都记得那是一个月光像白银一样洒在地上的夜晚,我们一群朋友在郊外的河滩上打打闹闹,累了就说长道短,就唱歌,那时候没有电视啊,这样的聚会往往是青年人的内容。

那个晚上我唱了邓丽君的那首《小路》:“……走小路有无数,走大路只一条……天上的云,飘呀飘,飘到哪里不知道。你不要像天上的云,飘呀飘呀不见了……”可能是那种悠然,那种如行云流水的美感,让我发挥得极佳,以至于大家都说我就是“邓丽君第二”了。那时候没有卡拉OK,否则,我想,在那一刻,我一定有“K歌之王”的荣耀。

我从来就没有视邓丽君为偶像,但从心底里喜欢她的演唱,始终认为在情感的演唱上,邓丽君所表现的甜而不腻、忧而不伤的境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尤其是后来出现了VCD和CD那些碟片后,邓丽君的歌不知道丰富了我多少或诗意或落寞的时光。

听她的歌,有时候我甚至近乎苛刻,比如要求所有与我一起听《海韵》的人,一定要闭目凝神,不能发出任何声响:

……女郎,你为什么独自徘徊在海滩/女郎,难道不怕大海就要起风浪/啊,不是海浪/是我美丽的衣裳,飘荡,纵然天边有黑雾他要像那海鸥飞翔/女郎,我是多么希望围绕你身旁/女郎,和你去看大海/去看那风浪……

在一次偶然的娱乐之中,一个女孩唱起了《我只在乎你》。她唱得的确非常好,唱完之后,大家给予了她很热烈的掌声。但她随后说这首歌是专门献给我的,在那一刻,这个女孩就以一种完全另类的形象一度进人了我的生活: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

迄今斯人已远行,但想起因为邓丽君的歌,有时候禁不住唏嘘。所以那首《千言万语》就成为了我在卡拉OK中的保留歌曲:

不知道为了什么,忧愁它围绕着我,我每天都在祈祷,快赶走爱的寂寞。那天起你对我说,永远地爱着我,千言和万语,随浮云掠过……

知道邓丽君去世的消息,是在深圳一个阳光充沛的早晨,是一个香港朋友打电话过来给我的哥哥,那时候,大陆还没有播放邓丽君去世的消息。哥哥与哥哥的朋友,都是一些看起来有些粗糙的生意人。但看到哥哥痛苦与遗憾的表情,我顿时改变了对哥哥的看法,就知道这邓丽君是让所有人喜欢并疼爱的人。  一个男同事曾经对我说,他在整个的大学岁月,所有的关于爱情的梦想就是能够亲手摸一摸邓丽君的脸,然后就可以幸福地死去了。当时,我望着这个男人,因为生活的不顺心,使他的眼睛里很多的时候是阴郁的,但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睛里的光芒。

其实,一直觉得邓丽君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幸运的宠儿,缘于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迷恋她,缘于她的歌首首都是现在到以后的经典,即使她42岁的突然辞世,也是上帝的恩宠。上帝也不忍心让这样的红颜老去。上帝为她创造了一个戛然而止的休止符,让活着的人永远在这个休止符里享受着回味与遐想。

因歌声想起一个人,一个人与歌声在一起,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想念啊!

P13-15

序言

为冯蓉《像音乐一样无疆》序

凸凹

这应该是我第三次为冯蓉的作品作序。

这几年,我的写作,致力于呈现乡村哲学、大地道德,对大地道德的内涵,颇有心得。大地道德的内涵很宏富,但其核心点,是“自足”两个字。

具体地,自足有三个层面,一是本分。譬如京西深山的阴处有一种植物,叫山海棠。即便是生在僻处,无^观赏,可它依旧是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了枝叶,开出鲜艳欲滴的花朵。在山海棠那里,它只按自己的心性而活,生为花朵,就要往好里开,尽开的本分,至于能不能被人看见、被人夸奖,它是从来都不会去想。第二个层面就是生命的尊严。譬如小草被压在巨石下,它都会曲曲折折地从石缝中拱出地面,长到阳光下来。第三个层面是光明品性。譬如天地——人一不如意就骂天,但老天从不怪罪,阳光依旧照进那家的庭院,雨露依旧滋润那家的田园;人一乱性就咒地,但大地从不计较,即便瘠瘦与旱涝加身,只要你播下种子,也没心没肺地生长,贡奉出果实。

在本分层面上,冯蓉是个自律很严的人。当记者,就倾心采访,找独特视角;编刊物,就全心投入,把小刊物也办得风生水起;搞创作,就真心书写,贡献血泪至文。她不追功利,不慕名利,恪尽职守,默默无闻地做一切事情,让人敬佩不已。

在生命尊严层面,冯蓉有坚定的生命意志。打击挫折,不毁其志;风雨兼程,不丧其心;歧视误解,不堕其情。一副弱肩,几乎担起了所有家庭负担;一副柔肠,几乎迎纳了所有的生活风雨。她始终在路上奔波,却笑对人生;始终为生活打拼,却坐看云雨。

在光明品性层面,冯蓉虽身为女人,却有侠肝义胆,不论亲疏,只要你有事相求,她都会鼎力相助,不计成本,也不计个人恩怨,努力与他人和谐相处,善待万物,善待众生,有菩萨心肠。别人都是睚眦必报,她却以德报怨,替对方着想,颇有“自己活得好,也要别人好好活”的基督境界。

有这样人生品格和底色的人,她文章的品质和韵味就不言而喻了。

在她眼里,遍地是诗;在她耳畔,处处是歌;在她心中,一切皆美。这样的人,容易被感动,能够在寒冷中感受到温暖;这样的人,容易很性情,能够在污浊中发现清澈;这样的人,容易勃发爱心,能够在对立的事物中也看到内在的和谐。所以,她的文思,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一如天籁;她的文词,都是心灵的感受,一如玫瑰送过手留余香。

面对山水,她看到人性,把佛心娓娓地传递给你;人在红尘,她看到日月,把纯粹款款地呈送给你;乐曲声中,她看到来世与今生,把恩德倾诉给你。在她的字词中,没有丑恶;在她的段落中,没有阴冷——只有真与善,美与爱,光明与温暖。读了她的文字,你会感到:这个世界,是个希望的存在;人活一世,要懂得悲悯;身立当下,要学会宽容;面向来生,要知道珍惜。

读她的文章——

自以为洞明者,会为自己过早到来的沧桑感受而感到惭愧。

自以为练达者,会为自己过度依赖的功利评判而感到汗颜。

她叫你新鲜,她叫你天真,她叫你随缘。

而新鲜的感受,天真的性情,随缘的心态,正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我心温柔,是为序。

(凸凹,系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北京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委员,“新散文”写作代表人物)

后记

与我的读者一起无疆

《像音乐一样无疆》这个书名,是出版社编辑对我说需要给书命名时,一瞬间出现的。

或许,是因为此散文集前半部分都是关于音乐的文章;或许,本人就是天马行空的心灵自由主义者;更或许,骨子里就是一朴素的音乐爱好者,但冠之以“音乐”,却觉得音乐较之乐曲显得更加庙堂、更加艺术,而心怀揣揣。

我的职业是编辑,之前是一名语文教师,一名冠以省级作家头衔的业余文学爱好者。

很喜欢编辑这个职业,但我所编的只是一本医疗行业的杂志,叫《当代护士》。在医疗行业里,护士又属于行业里不太引起管理者重视的专业。因为是行业杂志,所以,注定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名编”。但农民要把地种好才有饱饭吃,我也没有理由不把自身的这份工作做好,否则就愧对供我衣食的读者。但还是要感谢出版部门领导的慧眼,授予了我一个“十佳编辑”的奖项——这是我最看重的一个奖项。

说起来,做编辑有些偶然。1991年,第一次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拿到样书时,像捧着自己新生的婴儿那样充满着无限的感激与爱。可是,阅读时,越读心就越发紧缩,到最后,心底抽搐的痛苦使我泪流满面。当时,我真的无法再有勇气读完这本自己的书。一本18万字的书,竟然出现了60多处错误,有的地方竟是一句一句地漏掉。我简直不相信一个国家级的出版社竟然如此草菅一个作者的作品。气愤之余,给《新闻出版报》写了一篇叫《出书梦》的文章。后来被《新闻出版报》刊登了,并加了“编者按”。从这时起,我就萌生了要当一个编辑的愿望,我甚至对写作同人说,草菅文章跟草菅生命差不多。因为,古人说,文章天下事,可治国,可安邦。

我编的这本《当代护士》,虽说不起眼,但它在国内拥有接近300万的直接读者。在这300万护士大军中,我负责新闻纪实板块。两年一度的由国际红十字会颁发给中国护士的“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全国总工会每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的护理人员,5·12国际护士节时全国各地评比出来的护理工作者就成了我的“南丁格尔领奖台”和“天使风采”栏目的内容。我还策划了一些栏目,如“在今天,我们怎么做护理?”“中国护理怎么啦?”等,这些栏目使我在医疗行业的护理大军之中,具有了一点点的知名度。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护士的价值。一般而言,走进医院更多的人是找医生,一所医院是否出名、有影响,主要看的是有多少有名望的医生和有哪些高、新、尖的设备和特色专科。从而无视护理水准的高低,殊不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是医疗过程的必需,没有这“七分护理”,那“三分治疗”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成了这份杂志的编辑,就不自觉地走进了护士的天地,她们的悲欢离合就成了我随时关注的内容。这真是一块不同凡响的天地,这里面所展现的真、善、美让人常常唏嘘不已。我甚至得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所有的职业女性中,护士这个群体是最有素质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们具有着最高贵的心理素质。试问,有哪一个人能如此年年月月面对死亡而从容;有哪一个人能每天面对鲜血和污秽而不动容;有哪一个人能在人最无助时对他进行全身心点点滴滴的关注与守候?唯有我们的护士。

我的一个朋友的女儿,以前是家中的公主,有着娇生惯养的女孩的一切缺点。这个女孩被我的朋友送去读了护校,毕业当了一名护士以后,所起的变化令人刮目相看:对家人的呵护,对其他人的爱心与耐心,令左邻右舍的人赞叹有加。为了更好地体验这个女孩的变化,我有一次专门去医院看她工作,我真的为她而感动,简直不相信这就是那个令人头痛的娇娇女孩。

可以这样说,是我的读者让我无法不为她们好好工作。曾经编辑了一篇题为《针情》的文章,文章是写一名获得全省注射穿刺第一名,并出版了静脉注射专著的护士的事迹。在这个护士面对几乎都是处于生命弥留时刻的两个病人:一个是她的哥哥——父亲去世后供她读书、抚养她长大的亲哥哥;一个是刚刚抬进医院大门的急救病人,他们都需要她,或许只有她才能扎进救命的一针,她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病人。病人得救了,哥哥却喊着她的名字撒手人寰。到现在为止,只要提起这件事,我还禁不住为此而心痛。当时,我把这篇文章的内容介绍给了编辑部的同事,整个编辑部为此陷入了一阵沉默,随后引出了许许多多关于生命、伦理、道义上的话题。为了验证事件的真实性,我还专门打了电话以证实;也不止一次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就这件事问一些护士,护士们的回答竟是那么众口一词: “当然要选择病人。”为此,评价她们“最有素质”的确是实至名归。

当然,我所说的她们最有素质,不仅仅是指她们所具有人道主义的爱心,还有她们对于美的追求,或许可以说,她们就是美的化身。多少年了,人们已经习惯将她们“誉”为白衣天使,看那袅袅婷婷的身段,亲切可人的笑容,轻盈的步履,一举手、一投足都符合礼仪规范的一切;想到在她们温柔的呵护中,病患一天天健康的事实,并且整个群体都是如此一致,那么,还有谁比她们更值得被人称道呢?

当然,我在编辑她们的文字的同时也为她们写作,尤其是写一些卷首语和一些游记,在这本散文集里,就选择了好几篇。

一次,我在一个医院采访之后与她们座谈,一位小护士对我说,冯老师,我最喜欢读你的卷首语了,好感动,好振奋的。当时,我望着这位小护士清亮的眼睛,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文学的力量,我为自己是一个作家型的编辑而自豪、而骄傲。而一位护士长对我说,你就是冯蓉,冯老师啊,我最喜欢读那一年杂志上连载的你写欧洲的散文了,我都收藏了,有一天我会带着你的感受去旅行的。而那组散文连载距今已经14年了。

我为自己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能够用作家的眼光展现她们的心灵,能够充分运用文字的力量来剖析与展现我与她们所面对的大干世界而自豪与骄傲。

江河永流,岁月如歌,我的确想用自己的文字,带着我的读者一起,如同乐曲,不管是经院的,还是民间的;不管是小桥流水,还是大江东去,一起放飞,一起无疆——只要热爱,生活就会如歌、如诉、如诗、如画。

在此,愿与我的读者共勉!

2012年9月10日于长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9: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