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永嘉禅讲座(高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达照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一个与佛教有着数十年因缘的佛教研究者,达照衷心希望中国佛教能够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且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其创作的《永嘉禅讲座(高级)》,包括《圆顿禅法——<证道歌>直讲》和《诸法实相——<法华经>选读》两编,主要解读了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全文,精要地分析了天台宗所依根本经典——《法华经》的主要思想,其中涵括直指见性的南宗顿悟禅法和藉教悟宗的教下观照法门。

内容推荐

永嘉大师实乃汉传佛教历史上“禅教合一”的第一人!依永嘉大师修学的过程与成果,本书列为:

《永嘉禅讲座》(初级),包括《止观入门——天台教观略讲》和《禅修要义——<永嘉禅宗集>选读》两编,主要内容有永嘉禅概论、初级修学四禅八定的方法和相关禅定境界,以及《禅宗集》中对于初学行人在实修方面的具体指导。

《永嘉禅讲座》(中级),包括《开悟真心——<维摩诘经>选读》和《直指见性——<六祖坛经>要义解读》两编,主要介绍了《维摩诘经》和《六祖坛经》两部著作的核心思想。在对《维摩诘经》的解读中体现了永嘉大师开悟的禅法思想;在对《六祖坛经》关于直指见性顿悟法门的阐述中,结合现实生活的修学问题,做了重要的修学开导。

《永嘉禅讲座(高级)》,包括《圆顿禅法——<证道歌>直讲》和《诸法实相——<法华经>选读》两编,主要解读了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全文,精要地分析了天台宗所依根本经典——《法华经》的主要思想,其中涵括直指见性的南宗顿悟禅法和藉教悟宗的教下观照法门。

《永嘉禅讲座(高级)》的作者是达照。

目录

圆顿禅法

《证道歌》直讲

第一讲综述

一、课程简介

二、《证道歌》解题

第二讲总标永嘉圆顿禅

一、君不见

二、绝学无为

三、无明实性

四、法身觉了

五、浮云水泡

第三讲自修次第

一、综述

二、消业积德禅修基

三、圆顿极谈觉方知

四、用功秘要大圆觉

第四讲化他方便

一、直指人心见佛性

二、体用圆融摩尼珠

三、无所得处证菩提

四、不与万法为伴侣

五、上士方知真宝藏

六、披忍辱衣慈悲力

七、法空为座无畏说

第五讲示现真修

一、示现真修的四个方面

二、寻师访道悟无生

三、历境行禅超荣辱

四、安居实相觉无为

五、妙用恒沙无痕迹

目录第六讲用功要点

一、诸法了事相

二、心如镜明澈

三、空有二俱遣

四、真妄无取舍

五、远离心意识

六、金刚般若剑

七、灵觉妙圆通

八、当处常湛然

第七讲断疑生信

一、自信,信三宝

二、启信大般若

三、传承诸佛祖

四、心性别真妄

五、感叹末法时

六、规劝莫谤法

七、譬喻显殊胜

八、圆顿离断常

第八讲鉴别是非

一、示知解宗徒

二、诫人天三乘

三、犯重悟无生

四、解脱不思议

第九讲总结永嘉圆顿禅

一、妙法圆明终不失

二、劝修决定了真说

诸法实相

《法华经》选读

第一讲妙法莲花

一、选读缘由

二、《法华经》思想综述

三、妙法莲花

四、《证道歌》中的法华典故

第二讲四花六动

一、无量义处三昧

二、四花六动

三、《证道歌》蕴含的四花六动法华思想

第三讲开权显实

一、五时说法

二、本门与迹门

三、开权显实

四、开迹显本

五、《证道歌》蕴含的开权显实思想

第四讲诸法实相

一、性具与相即

二、开示悟入诸法实相

三、对诸法实相概念的探讨

四、《证道歌》中的诸法实相思想

第五讲一乘圆教

一、一乘圆教

二、一佛乘的四个角度

第六讲授记作佛

一、授记

二、法华经中的五种授记

三、六即佛

四、《首楞严三昧经》的四种授记

五、《证道歌》中的授记内容

第七讲修安乐行

一、菩萨行处

二、菩萨亲近处

三、有相无相安乐行

四、安乐行的三种修行方法

五、《证道歌》中的法华安乐行思想

第八讲如来寿量

一、三种生命状态

二、开迹显本

三、寿量四土偈

四、《证道歌》中的寿量四土思想

第九讲普门示现

一、普门示现

二、十普门

第十讲普贤劝持

一、殊胜经王,法界护持

二、概要回顾

三、《劝持品》

四、《普贤菩萨劝发品》

五、《证道歌》中的法华思想

试读章节

但是实际上,在这里君、不、见这三个字透露了《金刚经》里面三段表述方法的禅机。

金刚经的三段表述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谓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所谓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所谓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这些语句都是三段表法:先肯定你,再否定你,否定之后还要肯定你。

不修行的人执着于世间的相;修行的人又想离开世间的一切相,另外找一个没有相的地方,找来找去最后又不知道找到哪里去了。在这里面我们可以按三段表述方法来理解君、不、见这三个字。“君”是指曹洞宗讲的五位君臣。我们修行有主有伴,在轮回中,有我执的人以我执为主,随业受报,但是这个我执靠不牢,那背后的主人公是谁?你要找到主人公,那个才是你的主人。“不”是在找到那个主人以后,你要把现在这个虚妄颠倒、随业轮回受报的主人扔掉。“见”就是大小乘佛法完全不同的地方——小乘佛法要解脱,把一切轮回的业全部抛弃得干干净净,而大乘佛法是当你抛弃了一切我执烦恼以后,还要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来,在现实生活当中见道,不落在原来的五欲和六尘当中。

这里面有三个层次的不同:凡夫执着于现实的世界;解脱道的人执着于出世间,执着于涅檠的境界;大乘菩萨不执着世间五欲的世界,从这个五欲的世界解脱出去,再从涅榘的世界里回到现实世界中来,回来后表面看起来跟我们一样,但他生命背后的内涵、内在的境界,跟我们凡夫完全不同,简单用一句话说就是“有智慧不住生死,有慈悲不住涅檠”,是无住涅檠。

掸宗修法到了宋朝以后分开两条支线:一条就是参禅悟道,另外一条还保持直指。实际上在大慧宗皋禅师之前,所有禅宗祖师都是直指的。

当你不敢承认你就是佛的时候,要通过很多的教理跟你讲;讲到最后,你必须相信你就是佛,你必须相信你内在的灵明觉知,就是没有生灭、没有轮回、没有形相、没有任何污染的,它原本自然、原本如此,这是你跟佛平等不二的地方。

我们看禅宗从初祖到六祖,包括初祖达摩的《破相论》、《悟性论》、《血脉论》,三祖僧璨的《信心铭》,四祖道信的《人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六祖的《坛经》等,都讲的是非常高妙的境界,把我们那些是非、人我、情见全部一点点破掉;破掉以后,你再去观察自己内心,如果你在内心中能找到心和物不再对立、人和我不再对立、生死和涅架也不再对立的地方,就直接告诉你:这个就是了。所以他没有参禅的内容,只有听法,你如果听不懂,就继续听。

 直指法并不是一个文字都没有,一句话也不说,而是告诉你:那个就是。有些凡夫还是做不到。六祖大师已经有所悟入了,最后五祖弘忍大师用袈裟围着窗户,悄悄给他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才发出强烈的感叹:“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就是观察自己的心,看到心里面什么都没有,但是一切法都是从这里生出来的,所以才发出感叹。

从达摩祖师来中国,一直到五祖,祖师传的都是四卷《楞伽经》。《楞伽经》也是讲心性的,把色心二法全部破掉后,你看自己的内心,它的本来面目并不具备任何思想、妄想和颠倒,就像直接看到摩尼宝珠一样。

到了五祖之后,就把《金刚经》作为传法的要点。六祖给弟子讲法,也以《金刚经》来印证。虽然禅宗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并不是说禅宗不立文字,如果开始就抓住不立文字这句话,就又立了文字。不立文字并不是可以不诵经,不闻思佛法,在那里盲修瞎练,那样肯定修不出什么名堂。

宋朝大慧宗皋禅师发现很多人听教理好像是听懂了,感觉也像明白了一样,但做起来总是不够,就是脚跟不落地,做起来不踏实,心里面没谱。有时候得来得太容易,功夫做不到,就不当一回事了!对这些人怎么办?

祖师大德经常警告我们:“莫将容易得,当做等闲看。”很多人在修学过程中就是这样,这一念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心里什么都没有了,就是得到得太容易了,然后就想着求点禅定,求点神通,搞点与众不同的名堂,觉得自己修行很好,跟别人不一样。其实只有找到跟众生完全一样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见性;如果找到跟众生不一样的,就可能是妖魔鬼怪变化出来的。众生跟佛平等的那个才是我们的心性,老想标榜自己,一定要怎么样,那肯定是背后的思想出问题了。

所以善根不够、根机浅陋的人,如果太容易得到了,要么就傲慢得跳起来,变得不可一世,要么就不敢承担,还在那里苦苦地追求,一不小心又开始去追逐世间的五欲六尘了。有些人学佛一段时间,用功打坐一段时间以后,对于佛法的修学感觉味道越来越淡,对世间的味道也感觉越来越没意思了,味同嚼蜡,到最后觉得还不如有点欲望,去刺激一下,好像活得还蛮开心的,于是又把自己埋葬在五欲六尘当中去了。P10-12

序言

作为一个与佛教有着数十年因缘的佛教研究者,我衷心希望中国佛教能够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且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这里,先说明我的两个基本观点:

一、历史已经证明,佛教适合中国人的宗教需求。

关于这一点,我想从三个层面做简单叙述。

(一)社会是一个大体系,宗教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从这个角度讲,宗教是社会这个大体系在千百年来的自我运动中产生出来的合理衍生物。什么叫合理衍生物?就是社会需要它,所以产生它。因此,只要有人类,有社会,就会有宗教。

(二)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是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空间中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既然是“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空间中”创造的,则不同人群在不同时空中创造的文化,乃至同一人群在不同时空中创造的文化必然不同。所以,文化有它的适应性,宗教也有它的适应性。

(三)佛教传人中国以前,中国有自己的传统宗教。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从印度文化圈进人中国文化圈,进入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印度佛教逐渐适应这一全新的环境,生存并发展,最终演变为中国佛教,且势力超过本土宗教——道教,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宗教。即使印度佛教消亡,中国佛教依然兴盛,从而使中国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这一历史事实说明,佛教适合中国人的根机,适合中国人的宗教需求。

二、为了更好的发展,佛教需要应时应机、如理如法地进行创新,与时俱进。

关于这一点,我也想从三个层面做简单论述。

(一)佛教说“诸法无常”,世事无不在迁流变化中。仅就这几十年来说,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大众心理、宗教生态等各个方面看,中国社会变迁之大,完全出乎我这种书斋中人的想象。面对如此迅速变化的社会,佛教必须有应时应机的宣导新方法,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接引大众。

(二)宗教之所以能够存在,其理由与价值在于它不共世间的宗教性。佛教之所以能够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也就在于它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固有特性。释迦牟尼一代教法有正法、像法、末法等三时之分,但其基本精神不变。

(三)因此,佛教在因应当前迅速变化的社会,提出种种“应时应机”的接引新方法时,必须“如理如法”,保持其固有特性,用一句佛教的语言,亦即“不失佛陀本怀”。佛教有“不变随缘”之说,也适用于这一场合:接引的方法可以随缘,内在精神应当“不变”。

199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的走向》。文中我认为,20世纪最后20年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主要表现为经过50年代的相对沉寂,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后,濒临危机的佛教僧团迅速恢复与壮大,大批寺院重建或新建。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寺院香火日益兴盛。文中也对佛教界的一些消极现象表示隐忧,特别是“教外的一些力量在经济上利用佛教的做法相当严重,更是直接扭曲了佛教的形象,危害无穷”。文中我提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佛教需要有新的应时应机的新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几十年来,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佛教的实践已经大大超越前代,出现种种新的形态,但相应的新理论却显得极其贫乏。由此我们更加痛感理论的滞后。中国佛教还需要有新的应时应机的修持方法。千百年来汉传佛教诸多高僧大德创持、传承的修持法门有其合理性,应该能够满足当代僧人的宗教需求,但需要一大批有心人认真发掘,让它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发出新的光辉。

现在距离那篇文章的写作,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佛教界,不良的因素还在发展,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健康的因素也在成长,且成长的势头不弱。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将决定中国佛教的未来。当然,归根结底,佛教在社会中活动,很多问题并非仅凭佛教界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解决。佛教界的真正完善,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完善;但佛教界自我完善的努力,可以促进社会整体的完善。作为一个佛教研究者,我希望佛教不断完善并由此促进中国社会不断完善。

与达照法师相识十余年,我认为达照法师属于新时代“解行相应”的一代僧人的代表之一。他这些年的努力就是佛教界健康力量不断成长的写照。这与温州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分不开,与温州地区佛教信众的支持分不开,也与达照法师本人的努力分不开。

如前所说,我认为佛教是一种适合中国人根机的宗教。现在人们谈佛教,往往言必称“八宗”。实际上,近代佛教研究中所谓的“八宗”,更多是后代诠释学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实际只有禅宗与天台宗真正完成了从理论到宗派的转变,不但成为真正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并且对中国社会发挥着持续的影响。我认为,这一事实体现了相对其他佛教理论与修持而言,禅宗与天台宗的理论与修持更适合中国之需要。宗密的《禅源诸诠集都序》将禅宗与天台都列入“禅”的系统,天台创始人智颧生前被称为“禅师”,都说明天台与禅宗的密切关系。虽则如此,禅宗与天台依然各有其不同理论与修持的特色。就修持而言,禅宗主张顿悟成佛,天台则有其渐修次第。其实,“顿”与“渐”在此并非水火不容。禅宗的“顿悟”,是对大根机人而设;对一般人来说,依然需要渐修。谈到渐修,天台的次第显然比禅宗的参话头更易入门。玄觉法师是历史上吸收禅宗与天台双方特点、融会禅宗与天台的第一人,他的《永嘉证道歌》充分体现了会融禅宗与天台的风格。如果前面我说的“禅宗与天台宗的理论与修持更适合中国之需要”这一观点可以成立,则作为会融禅宗、天台的第一人,玄觉法师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需要重新评价,他所撰的《永嘉证道歌》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需要重新评价,《永嘉证道歌》中的思想资源需要认真地阐发与发掘。

达照法师继承玄觉法师的家风,以弘扬“永嘉禅”为弘扬佛法的重要法门。他撰写的《永嘉禅讲座》系列,次第严谨,深入浅出,继承并进一步发挥了玄觉法师融会禅宗与天台的特色。我相信,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融会了禅宗、天台的“永嘉禅”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r如果进而与密法及仪轨相结合,则完全可能为新时代中国佛教的发展开拓新的局面。该书即将出版,我为达照法师感到高兴。中国佛教的希望,正寄托在像达照法师这样的僧人的不断努力上。祝愿达照法师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是为序。

2013年8月9日于古运河北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