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流变向来复杂,科学史尤其如此。把科学史写成真科学战胜伪科学的直线更替,那并不符合事实。有鉴于此,威廉·E·伯恩斯著的《知识与权力(科学的世界之旅)》仔细鉴别,如实陈述,重现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历史(或者更准确地说,搜集各种不同的故事),并且让这些看似复杂的故事通俗易懂。
本书不仅充分发扬“联系”丛书一贯的优点,而且浅显易懂,对于喜欢世界史的学生,无论是已经有一定基础还是刚刚起步(本丛书的编辑也是如此),它都算得上一本有吸引力的读物,或许有助于他们从全球视野来思考科学及其历史。
《知识与权力(科学的世界之旅)》的书名,源自科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权力”。如今,科学已是人类进步的伟大知识源泉,但它是如何形成、发展、传播到世界各国去的?罕为人知。本书从世界史的角度考察科学传播的历程,是一本立意新颖的历史著作。本书以时间为主线,特意选择了四个时期,介绍科学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国的一本书的最大特色,是把“中国”放到“世界”中去,为科学传播提供了宏大的世界视野。科学既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也是最重要的文化,不了解科学的来龙去脉,也就无法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者威廉·E·伯恩斯为美国资深科学史研究专家,擅以生动的文笔,书写科学传播的波澜壮阔的大历史。关心世界科学与中国文化前景的读者,本书绝不容错过。
绪论
何为科学?
科学与学科
为何研究科学?谁从事科研?
科学是西方的吗?
科学思想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传播?
地球科学与地球上的科学
科研机构
什么是科学史?
为何是中世纪地中海?
为何是耶稣会?
为何是德川日本和罗曼诺夫俄国?
为何是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时期的非洲?
第一章 中世纪地中海的科学
伊斯兰世界的古典科学
翻译者们
从希腊科学到阿拉伯科学
希腊和阿拉伯医学
中世纪西部拉丁的希腊——阿拉伯科学
新知识、新机构——大学兴起
中世纪大学的医学
炼丹术和其他“声名狼藉”的科学——大学之外
失落的一支——存在拜占庭科学吗?
阿拉伯科学在早期现代欧洲的衰落
为何科学领导权转移到拉丁基督教手里?
中世纪的拉丁科学与科学革命
原始资料
第二章 耶稣会与世界科学,1540-1773
耶稣会科学和宗教
作为科学使者的在华耶稣会
耶稣会士成为帝国的天文学家和制图师
中国与耶稣会科学
耶稣会科学在中国的衰落
西属、葡属美洲的耶稣会科学
自然史和药物学
“克里奥尔”耶稣会士与关于美洲的论争
罗马:耶稣会科学世界的中心
阿塔纳斯·珂雪与全球科学
耶稣会科学的衰微
原始资料
第三章 西方化、“现代化”与俄国、日本的科学,1684-1860年代
科学与俄国政府主导的西化工程
日本的西方知识
原始资料
第四章 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时期的非洲,1860-1960
勘探
征服
开发
非洲自然史建构里的西方知识与非洲知识
科学和帝国意识形态
殖民地非洲的“种族科学”
殖民地南非的科学种族主义和优生学
科学种族主义的衰落
“民族精神病学”
殖民地教育体系的科学教育
晚期非洲殖民地和“实验性发展主义”
战后非洲的科学和非洲民族主义
原始资料
结语:联系——情况改变了多少?
科学与这个世界的未来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