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所著的《豪赌(太平洋战场的落日)》——图文并茂,呈现日本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动机与实战表现!
着意探查和归纳军国主义的历史源流和社会土壤!
警惕日本潜在的军国化倾向,认真做好战略、战术军事预案!
在东亚地区的近代历史上,素有军国传统的日本是影响这一地区和平的一大不稳定因素。这不仅仅是由于日本在二战中穷兵黩武,带给邻国莫大伤害,更由于迄今为止,它仍然拥有极其威胁性的战争杀伤力,且历来对侵略历史缺乏真正的反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豪赌(太平洋战场的落日)/军国日本系列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朱旭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朱旭所著的《豪赌(太平洋战场的落日)》——图文并茂,呈现日本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动机与实战表现! 着意探查和归纳军国主义的历史源流和社会土壤! 警惕日本潜在的军国化倾向,认真做好战略、战术军事预案! 在东亚地区的近代历史上,素有军国传统的日本是影响这一地区和平的一大不稳定因素。这不仅仅是由于日本在二战中穷兵黩武,带给邻国莫大伤害,更由于迄今为止,它仍然拥有极其威胁性的战争杀伤力,且历来对侵略历史缺乏真正的反省。 内容推荐 朱旭所著的《豪赌(太平洋战场的落日)》为“军国日本系列丛书”之一。 《豪赌(太平洋战场的落日)》讲述:二战中,日本作为德、意两国的同盟,在亚洲战场上分担战争压力,当战争持续走向深入,日本却愈来愈感到这压力难以负荷。为了打开僵持的战争局面,同时出于军国主义先天盲目的自信,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挑起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的太平洋战争。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中,日本凭持的只有一时的运气与被军国主义精神蛊惑、悍不畏死的军人。然而,中途岛海战、瓜岛战役之后,失去命运女神眷顾的日军,在美军一系列打击下连连败绩,人员、装备均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本土爆炸的两颗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更瓦解了国民的战争意志。日本将国家未来豪掷在战争赌桌之上,最终只能饮下自己酿造的苦酒。 目录 第一章 偷袭珍珠港 彩虹计划/002 美日谍战对决/012 虎!虎!虎!——偷袭成功的信号/019 美利坚的“国耻日”/028 第二章 喋血南洋 “威尔士亲王”的陨落/038 “马来之虎”山下奉文/046 麦克阿瑟大意失荆州/054 盟军之殇——缅甸渗透战/063 第三章 鏖战太平洋 杜立特空袭东京/074 珊瑚海海役/084 中途岛战役/090 黑色五分钟/096 第四章 浴血群岛 激战科科达/110 血肉争夺之瓜岛战役/117 东京特快——使日本陷入窘境/123 山本五十六命丧所罗门/127 第五章 触底的“生命线” 血战塔瓦拉/138 麦克阿瑟大反攻/143 击破“绝对国防圈”/147 马里亚纳海战/152 第六章 一败再败 十万远征军铁血抗日/160 美日对阵帕劳岛/163 莱特岛死亡决战/167 菲律宾之战!/171 第七章 目标东京 攻克硫磺岛/178 美军登陆冲绳岛/183 秘密武器之“神风”特攻队/188 “大和”号的沉没/192 第八章 无望的疯狂 最后的抵抗/198 天火的惩罚/202 “小男孩”和“胖子”/206 太阳在这里下山/211 试读章节 彩虹计划 20世纪初,当时的美国总统还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叔叔西奥多·罗斯福(人称“老罗斯福”,与后任总统“小罗斯福”相区别),就是脸孔被雕刻在俗称“总统山”的拉什莫尔山上的四位总统中,排在亚伯拉罕·林肯之后的那位。而刻在林肯前面的,则是国父乔治·华盛顿和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能排在这三位之后,足见老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老罗斯福对美国的贡献数不胜数,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的方方面面。他促成俄克拉荷马州加入联邦,遏制了共和党内部日渐抬头的保守主义;发起90桩针对大企业的反托拉斯诉讼,拆分包括联合钢铁公司和标准石油在内的多家垄断企业,规范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军事上更是坚决奉行“门罗主义”,竭力维持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和利益,加强对其的控制并使用强硬手段排挤欧洲势力。他大力发展海军,笃信马汉的“海权论”,相信广阔的海洋和强大的舰队才是美国在20世纪全球利益的保障。他因为任内的种种进步举措而被称为“现代美国”的奠基人。同时,老罗斯福还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人:成功调停了日俄战争。 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在本属于中国的领土上爆发了一场大战,《藤野先生》中改变鲁迅一生的那部电影所记录的就是这段战事。这是自“明治维新”后,日本与列强问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也是美国正式以强力手段介入远东事务的开端。 这是一场以小博大的战争:虽然两国交战兵力不相上下(沙俄50万人,日本40万人),但外界普遍推测经验丰富的沙俄军队会取得胜利,而日本作为一个新兴的列强,实力并不如沙俄般强大。而且就在不到10年之前,日本刚结束了与清朝的海战,军力大打折扣,想要对抗好勇斗狠的哥萨克们,着实是件难事。因此,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军官们根本不把日军放在眼里,海陆两军的备战工作拖拖拉拉,好像是要去集体度假似的。 但战局进程出乎人们的意料:日本在旅顺、辽阳及奉天的会战中,打败沙俄陆军主力,大将东乡平八郎更是带领联合舰队全歼了沙俄的太平洋舰队。不可一世的尼古拉二世不仅在军事上被彻底击败,战争的失利还严重地激化了国内矛盾,掀起了遍布全国的“1905年革命”;被国内一连串动乱搞得疲惫不堪的他无法继续这场丢脸的争斗,只得接受第三国的调停建议。 停战议和的倡导者,就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对调停人的角色十分热衷,强烈建议两国坐下来,在谈判桌旁平心静气地把朝鲜半岛到中国东北的利益分配通过协商来解决。日本对“警察局长”的提议开始未予理会,明治天皇并不认为与输家的争吵会让自己的帝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但是吃紧的资源已支撑不起下面的军事行动。而且据海军轮值舰艇报告,驻扎在菲律宾和香港的美国海军舰船正在进行“不同寻常”的集结。明智的天皇即刻谕示总理大臣桂太郎,表示愿意调停。 那么,白宫为什么要介人日俄战争呢?肯定不是为了保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大清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精锐军队几乎全部落人地方将领之手,各地的反叛和革命不断上演。动荡时局下的满洲贵族只能依靠延续了几千年的皇位承袭这样一种被极力神化的传统来维系自己的统治。垂垂老矣的西太后和病弱体困的光绪皇帝日渐干枯的生命,正默然预示着他们身后这个由渔猎民族建立的政权即将走向完结;支持皇帝还不如扶植拥有实权的大臣来得实际。老罗斯福积极调停日俄战争的背后,其实有着自己精打细算的深刻用意。 1898年美西战争的大获全胜,让美国人发现自己拥有难以置信的战争潜能。他们相信,这个年轻且富有的工业国家可以利用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施加控制力,攫取巨大的政治利益和商业特权,甚至渴望有朝一日将整个世界置于掌心。 同时,这场战争也证明了陆海军联合协调作战的重要性。于是经过互不信任的陆海两军长时间地争吵和理论,终于在1903年的7月17日,由陆军部长伊莱修·鲁特和海军部长约翰·朗牵头,成立了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空军在一战前后才出现,故此时美国只有海陆两军),由之前组建的陆军总参谋部和海军委员会各派出4名高级军官组成。委员会的定位是“智囊”型的咨询机构,工作是召开定期会议和特别会议,“对所有要求两个军种合作的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并达成一致决议”。实际上,这个委员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它在存续期内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在美国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事中为政府出谋划策,制定海陆军的联合行动草案。 1904年4月,陆军参谋长艾德纳·卡菲中将建议委员会制订一揽子计划,以便在发生要求各军事部门配合的危急情况下采取联合行动予以化解。这是美国开始认真研究对外作战计划的开端,触发点却是日俄战争:它打破了美英在亚太地区竭力维持的力量平衡,也使这个刚成立不久的委员会迅速行动起来。尤其在战争中,日本海军以弱胜强,陆军以少胜多,竟让久经战阵的沙皇俄国败下阵来。老罗斯福在极为欣赏庞大且精锐的日本海军战力的同时也对日俄两国在远东的咄咄逼人感到不安。他自然不希望沙俄盘踞广袤的东北地区,但更不愿意看到日本在远东独大。 P2-5 序言 在东亚地区的近代历史上,素有军国传统的日本是影响这一地区和平的一大不稳定因素。这不仅仅是由于日本在二战中穷兵黩武,带给邻国莫大伤害,更由于迄今为止,它仍然拥有极具威胁性的战争杀伤力,且历来对侵略历史缺乏真正的反省。 2012年以来,日本与中、俄、朝、韩等国因岛屿之争不断引发纠纷,国内右翼势力喧嚣尘上。东亚地区的和平会不会因此受到干扰,甚至被打断,自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日本在巨大的国际及国内压力下,会不会铤而走险选择战争?日本自卫队的军力会不会轻易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在短期之内迅速膨胀,一如往昔之彪悍?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或许有所预期,却很难得出确切的答案,因此,重新回顾日本的战争历史,在当下显得更有意义与必然。 “军国日本”系列丛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日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动机与实战表现,同时也着意察探和归纳军国主义在日本历史上的源流以及它所生长的特殊的社会土壤。 日本军国主义对于战争的狂热,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追寻,与公元12世纪末兴起并延续数百年的武家政治不无渊源。源赖朝创立镰仓幕府之后,武士取代公卿跃升为统治阶层,国内尊武之风盛行,在社会上形成了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普遍信念。室町幕府末年的战国乱世是此种心理最典型的体现,常态下恪守等级制度、强调服从与尽忠的日本社会,对这一时期大规模出现的下级武士僭越、背叛、谋杀领主并取而代之的所谓“下克上”事件,竟无真正意义上的批判和抵触,而是灵活地默认了权力更迭。日本社会里存在如此的文化基础,即,愈是在非常态的历史时期,愈容易把武力征服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顺位,表现出一种遵从强者逻辑行事、弱者任其凋零的赤裸裸的丛林作风。 走入近世后,明治维新这场变革进一步强化了日本社会对武力的尊崇。正如戴季陶在其名著《日本论》中所指出的,军国主义不可能限于思想上的表现,而一定要成为一种制度,军事组织的力量成为政权重心,日本在明治时期不但完成了军国主义的制度化,而且是以惊人的高效完成了这一进程。据日本学者估算,在天皇制的最初十年,军事费占到全部经费的80%以上。在国内一般机械工业尚无影子时,日本的炮兵工厂、横须贺造船厂已发展为世界一流的大工厂,军事上必要的铁路、电话、电报等设施在完全无视经济需要的情况下被迅速建立,对邻国军事情报的搜集和运用,则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精细程度。即便如此,山县有朋1880年向天皇递交《邻邦军备略》时,还在指责政府分不清“强兵”与“富国”的本末关系,对军备扩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而伴随着军队近代化改革完成、参谋本部设立、陆海军大臣武官制等一系列事件,军界巨头们得以挣脱政府内阁的制衡,真正可以随心所欲地放手行事了。 军国化进程的结束对日本未来的战略选择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武力的运用,除了扩张,自然再无他途。孱弱的亚洲诸邻被彻底抛弃,以西方列强殖民策略为学习对象,日本决意侵吞琉球群岛、台湾岛、朝鲜半岛甚至中国大陆,在东亚建立由其主导的新秩序。鉴于东亚战略与清国、俄国两大国存在重大冲突,日本挑动事态,主动求战,日清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接连爆发。这两场战争中,日本最终得胜虽有侥幸成分,但世界各国却不得不悚然心惊地承认,这一尚武之国对于战争技巧的纯熟运用,以及开国短短数十年内其军国化的军队表现出的惊人战力提升!日本跻身于世界一流强国之列,但也从此在扩张的道路上一去不回。 战功煊赫的日本军部在极端民族主义的刺激下,对外扩张的冲动更难扼制,军国主义演变为无理性的战争狂热。1937年全面侵华后无法迅速打垮中国,又在北进的诺门坎战役中遭到重挫,日本不得已将战略目标转向东南亚。凭借着与德、意两国结盟,以及用一纸中立条约稳住苏联,它孤注一掷,在西太平洋上挑战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在各国盟军的联手打击下,终至一败涂地。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在发动了一场与其综合国力极不相称的、不断扩大的战争后,日本终将绞索套上了自己的脖子。 历史虽已证明军国主义道路必将日本引向灭亡,但在今天,亚洲各国对日本的军国化倾向仍应保持适当警惕,并认真做好战略及战术的军事预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军国日本”系列从书着重选择了几个关键性的时点,从战争本身出发,展现战争细节,剖析军国文化。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军国日本,或许不失为一种珍视二战成果、维护地区和平较好的方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