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就是要以对政策、学科、教材、著作的文本分析为中心,从转型、初建、重建、探索、形成五个阶段来全面呈现新中国教育史学70年的发展历程,进而为从整体上把握新中国教育史学70年发展历程提供全景式的历史图景。 章“教育史学的转型阶段(1949-1957年)”,包括教育史学研究方法的学术定位、教育史学体系建构的学术努力、新中国教育史学者的学术传承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教育史学的初建阶段(1957-1976年)”,包括教育史学体系的自立之路、教育史学研究的二维取向、教育史学者的学术态度、教育的儒法斗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三章“教育史学的重建阶段(1976-1980年)”,包括教育史学关键问题的重新诠释、教育史经典人物的重新评价、教育史教材跨年代的正式出版、教育史学者暨学会的鸣锣开张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四章“教育史学的探索阶段(1980-2000年)”,包括教育史学体系的中国化努力、教育思想研究与教育制度研究的深化、教育史学新领域的内拓外延、教育史学者暨学会的理论化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五章“教育史学的形成阶段(2000年至今)”,包括教育史学体系的新进展、教育史学领域的新突破、教育史学者暨学会的新成就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本书的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教育史学科发展历程的再思考,以史为鉴,为新时期教育史学研究的再出发提供可资借鉴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路径。本书的附录部分,主要为教育史学科70年发展大事记。 目录 绪论 章 教育史学的转型阶段(1949-1957年) 节 发展概括:学习苏联 第二节 唯物史观:教育史学研究方法的学术定位 第三节 以俄为师:教育史学体系建构的学术努力 第四节 薪火相传:新中国教育史学者的学术传承 第二章 教育史学的初建阶段(1957-1976年) 节 发展概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二节 反思与再构:教育史学体系的自立之路 第三节 思想与制度:教育史学研究的二维取向 第四节 批判与继承:教育史学者的学术态度 第五节 探索与歧路:教育史上的儒法斗争 第三章 教育史学的重建阶段(1976-1980年) 节 发展概括:教育科学研究的春天 第二节 复归本原:教育史学关键问题的重新诠释 第三节 复归本路:教育史经典人物的重新评价 第四节 复归本位:教育史教材跨年代的正式出版 第五节 复归本职:教育史学者暨学会的鸣锣开张 第四章 教育史学的探索阶段(1980-2000年) 节 发展概括:三个面向 第二节 内外相维:教育史学体系的中国化努力 第三节 两相并重:教育思想研究与教育制度研究的深化 第四节 交叉融合:教育史学新领域的内拓外延 第五节 三个面向:教育史学者暨学会的理论化 第五章 教育史学的形成阶段(2000年至今) 节 发展概括: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性 第二节 学科自觉:教育史学体系的新进展 第三节 视野下移:教育史学领域的新突破 第四节 合作交流:教育史学者暨学会的新成就 结语 教育史学科发展历程的再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本学科发展大事记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