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甲午沉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肖天亮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肖天亮主编的这本《甲午沉思》是选自《参考消息》、《人民网》等有关甲午海战的文章精选合辑。共分为:中朝关系、蓄谋已久、漫不经心、大国博弈、上兵伐谋、海洋意识、历史影响七个专题共31篇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甲午战争的历史与沉痛教训,反思甲午战争之败,总结其历史教训,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提供历史借鉴。

内容推荐

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肖天亮、金一南、徐焰、薛国安、孟祥青等专家、教授、研究生撰写了“甲午战争大事解读”专题的学术文章,先后发表在《参考消息》、《解放军报》、《国防大学学报》等刊物上。现汇集成《甲午沉思》,以飨读者。

目录

中日甲午战争概述

甲午战争高端对话

专题一 中朝关系

 “天朝礼治体系”的彻底坍塌

 解读《天津会议专条》

 风雨飘摇中的东亚体系

专题二 蓄谋已久

 日本的民族特性和侵略思想研究

 解读日本军制改革

 日本赢在举国之力

 甲午战争中日本的战争动员准备

 日本甲午战争前的舆论造势

专题三 漫不经心

 从一场战争看一支军队——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

 清廷战费筹措与甲午惨败

 从战争动员角度反思甲午战败

 两个国家两种变革的检验场

 从“自强运动”失败之因看甲午战败之因

 论叶志超

 心无忧患,国恒亡

 从“联日”到“防日”

 甲午战前中日装备技术引进比较研究

专题四 大国博弈

 打“狡狯外交牌”运筹日俄英关系

 透视甲午战争中“北极熊”的战略野心

 论甲午战争爆发前英国远东政策的转变

 美国在东亚纵容日本的初步尝试

 不靠谱的“中立”:甲午战争中的美国

 “公理”之下为何“公论”难觅——浅析甲午战争中日国际法运用对比

 甲午战争背后的大国博弈

专题五 上兵伐谋

 战略决策失误与甲午惨败

 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

 甲午战争危机处理的启示

 甲午战争李鸿章战略指挥的重大失误

 清王朝情报工作失误之反思

 从甲午惨败中“审视”清王朝的落后决策机制

 以夷制夷,战和不定,终铸败局

专题六 海洋意识

 清政府“保船制敌”的历史根源

 甲午战争与当前海军建设

 甲午海战的历史教训

 长崎事件刺激日本大力发展海军

 浅谈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军官心态

专题七 历史影响

 甲午战争使中日关系易位的启示

 三个甲午年——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大时代需要清晰完整的大战略

试读章节

战争,从来就不是国家间实力的简单比拼,而是受军事、法律、舆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军力之外的较量甚至能够决定战局的成败。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对国际法的不同理解和运用,成为了左右历史走向的重要一环。

1894年7月25日,在朝鲜西海岸附近的丰岛海域,日本海军突然对中国军舰“济远”号等发动进攻,这就是著名的甲午丰岛海战。日舰在袭击“济远”号之后,又击沉了载有中国士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除200多人获救外,船上871名清军官兵和包括5名英国人在内的62名船员全部葬身海底。

清政府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请国际社会主持正义。7月30日,总理衙门照会各国,揭露日本破坏国际法的侵略行径,希望英国干预此事。英国社会对此事非常气愤,舆论哗然,一致谴责日本粗暴践踏国际公法,不宣而战,攻击中立国船只,军方则要求政府对日进行军事报复。而此时的李鸿章暗自窃喜,认为日本就此得罪英国,中国将获得一个强大的同盟者。他有这样的“自信”还源于英国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到中国进出口总额的70%以上。同年11月10日,驻上海的英国海事裁判所做出最后裁定:日本在此事件中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高升”号的赔偿责任由中国政府承担。

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结果。在这3个多月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英国对日本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

虽然日本当局策划了丰岛的海上袭击,却并未料到发生击沉英国商船的事件。当听到这个消息后,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非常担心因此遭到列强干预,尤其担心引起英国的报复。他急忙指示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向英国明确表态,日本将严格按照国际法办事,一旦确定责任在于日本海军,则日本将立即承担所有责任,陆奥宗光本人还亲自向英国驻日公使巴健特重申此点。

与清政府坐等英国派兵参战的态度不同,在安抚英国政府的同时,日本政府利用对国际法的充分理解和运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变被动为主动。首先,日本外交部法制局加紧做好“调查”工作。法制局是一个专门研究国际法的机构,清政府的总理衙门中并没有这样一个机构。法制局对日舰指挥官进行调查询问后形成的报告进行了篡改:一是诬称是中国军舰首先发起攻击,二是谎称事后才知道击沉的运输船是英国商船“高升”号,三是把丰岛海战与击沉“高升”号拉到一起,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就是这样一份所谓的《关于高升号事件之报告书》,成为了随后英国组织的两次海事听证会上的关键证据。其次,驻日公使青木周藏花费1600英磅与《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等主流媒体达成了协议,并买通了两位当时英国著名的国际法权威韦斯特莱克和胡兰德,两人先后发表文章为日本政府极力辩护,认为日本击沉“高升”是合理合法的行为。尽管两人的论调惹来的非议不断,但由于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其公开站出来表态还是对舆论起到了引导作用。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青木周藏先后几次派人到英国外交部进行斡旋。英国一直希望日本能够牵制俄国,以防俄国势力南下。此时的日本政府已经摸清了英国当政者的心态,即已确定联日防俄为外交战略,绝不会为一艘商船被击沉而改变其既定方针的。果然,英国政府撇开皇家法院主张要求日本赔偿损失的法官们,指示上海英国海事裁判所审理“高升”号被击沉一案,并做出了与“公理”完全相悖的裁定。而懦弱的清政府只能赔款了事。而由于清政府国际法意识的淡薄,本应由日方承担的射杀、虐待清军俘虏的责任,最终也不了了之。

“高升”号事件中,日本肆意损毁国际法,清政府却谨慎地应用国际法处理国际关系,希望借助国际法的力量弥补自身的弱势。而日本政府在事件调查和处理过程中,紧紧抓住并利用了国际法的灰色地带,最终令自己一举扭转被动的局面,而不似中国那样单纯地诉诸“正义”等抽象口号。事实上,近代国际法形成于殖民主义兴起的时代,其自身必然要带上强权政治的烙印,想单纯假公法以求保全,无异于缘木求鱼。

P185-187

序言

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对东亚战略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甲午战争即是腐朽封建帝国衰亡的落幕大戏,也是中华民族觉醒、复兴的开幕大戏。一百二十年来,对这场战争的不断反思和追问,构成了中华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今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研究、反思甲午战争高潮。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组织专家、研究生对甲午战争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与人民网联合开设“甲午战争大事解读”专题。肖天亮、金一南、徐焰、薛国安、孟祥青等专家、教授、研究生撰写的学术文章,先后发表在《参考消息》、《解放军报》、《国防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引起了军内外的关注。现汇集成册,以飨读者。

2014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1: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