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乔治·巴顿(1885-1945)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秀辉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秀辉编著的《乔治·巴顿(1885-1945)》用生动的语言,以文学传记的笔法,描述了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以英勇善战闻名于世的巴顿的传奇人生,着重叙述了他勇猛无敌的铁血手腕与极具个性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政治、军事、哲学的独特见解,旨在让读者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得到一些启示。

内容推荐

吴秀辉编著的《乔治·巴顿(1885-1945)》以“血胆将军”乔治·巴顿的一生传奇经历为线索,通过十二个章节的描写叙述,较为客观地将两次世界大战中他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串联起来,将一个鲜活、真实的巴顿将军展现在读者面前。纵观历史,人们对巴顿将军的评价往往呈现两极化,有些人喜欢他耿直、率真的性格;有些人则因他的冲动、莽撞而诋毁他。他曾饱受争议,也因作战勇猛、指挥果断而被赞为英雄。读者在阅读本书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对乔治·巴顿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

目录

第一章 军神之死

第二章 贵族式军人

第三章 美军第一“剑客”

第四章 装甲骑士

第五章 战争的间歇

第六章 使命的召唤

第七章 为美国而战

第八章 战争不是儿戏

第九章 冲动是魔鬼

第十章 低调参与“霸王”计划

第十一章 突破“大西洋壁垒”

第十二章 英雄退场

试读章节

最后的生日

1945年11月11日是美军著名将领乔治·巴顿60岁的生日。深秋时节,位于波士顿附近的南汉密尔顿却没有多少凉意,一场夜雨后,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高大茂密的树木在微风中摇曳,鸟儿在树上婉转地唱着,绵延起伏的山野映人眼帘。这里是名为“绿色草地”的巴顿的农庄。巴顿站在廊前,目光越过郁郁葱葱的树林望向远方,他陷人了沉思。此刻对他来说是多么宁静、难得的幸福!之前频繁的战事使他难以与家人团聚,曾经的隆隆炮声和血腥战场把此刻的场景衬托得更加温馨可贵。历经多年戎马生涯的巴顿已经两鬓斑白,但岁月并没有磨灭他的意志。相反,那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华发似雕刻在石碑上不朽的字符,透着无限沧桑,使他更像一位威严的军神。

军令已经传来: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宣布免去巴顿将军美军第3集团军司令之职。这个消息所产生的震动影响不亚于十级地震。为了挽回这位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军的一点儿面子,最高司令部任命巴顿为第15集团军司令。实际上,这支所谓的集团军根本不能称其为军队,只不过是一支由后勤人员组成的服务部队。至此,巴顿的军事使命已经终结。这令许多厌恶、忌恨甚至仇视巴顿的人高兴至极,而真正欣赏巴顿的人士以及钦佩巴顿骁勇精神和卓越指挥才能的官兵则惋惜不已。《华盛顿邮报》更是详尽、细致地报道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其中的一篇文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文章写道:“发生在巴顿将军身上这一不同寻常的职业变更,让每一个崇拜英雄的美国人感到失落。他的辉煌业绩不会被人忘记。乔治·巴顿将军不愧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将领之一,然而,他的性格、所受的训练以及战争的经历,使他不适宜担任和平时期的行政长官。艾森豪威尔总司令既是巴顿的上司,也是他的朋友,他的决定,既是对朋友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

此时的巴顿对此保持着一种异样的沉默,他不是一个言辞谨慎的政治家,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他因口无遮拦而招致攻击的事例不胜枚举,由此引发的麻烦更是数不胜数。但是现在,巴顿坚守着,就像一位行将赴死的英雄在喧闹的时局里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谦卑与懊悔。他似乎早有预感,历史将无情地弃他远去。难道真应了那句古语:狡兔死,走狗烹?他已经60岁了,作为一名将军,巴顿的军事生涯彻底结束了。回顾往事,他并不后悔,他相信自己度过的一生是美好而有价值的。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一生'中最大的悲剧就是在最后一场战争中幸存了下来,在那次战争中战死沙场一直是我计划中的事,我真应该在那时候死掉。想到我最后一次领取军饷的时刻已经过去,我感到十分悲伤,但是,对于上帝赐给我的机会,我至少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一切。”“一个士兵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次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倒下”,这是他的信仰,然而,这句悲壮而浪漫的话却没有实现。

在战争临近结束时,尽管他最终没有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但有好几次他的“愿望”差一点儿就实现了。1945年4月21日,当他飞往雷德菲尔德军第3集团军司令部时,他的座机遭到攻击,原以为攻击是来自一架德国战斗机,后来发现是来自一位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且缺乏经验的波兰人驾驶的一架喷火式飞机,飞行员受到了惊吓,所幸巴顿安然无恙。

5月3日,当巴顿的吉普车以其惯有的速度飞驰在公路上时,一辆牛车突然从一条胡同蹿到公路上,轰隆一声两车相撞,虽然司机极力挽回,但是绑在牛车上突出的一根长杆还是擦伤了巴顿的头部,他自嘲地说:“在我身经百战之后,竟然险些被公路上的牛车撞死。”

同年6月份,巴顿回到美国,强烈的死亡预感萦绕在他的心头。他甚至认为,如果他在今后的岁月里无所事事,还不如死了痛快。他常对他的孩子们说,他可能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家人们不同意这种悲观的预言,但巴顿却不再多做解释。

巴顿沉思时,妻子比阿特丽斯轻轻地来到他的身后,把一件外套披在他身上。在夫人面前,巴顿是非常顺从的,这是因为只有当他面对妻子的时候,他才会毫无保留地流露内心的真性情。他们夫妻的关系相当亲密,这使外人既羡慕又迷惑,他们不明白娇小沉静的比阿特丽斯是怎样把性情古怪、脾气暴躁又争强好胜的乔治·巴顿摆弄得如此服帖。比阿特丽斯其实很有个人魅力,她身材娇小,发式简洁,脸庞光洁,深褐色的眼睛大而明亮,举止端庄文雅,服饰得体大方。富裕的家庭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她步入老年后,越发风姿迷人。她已经与巴顿共同生活了近36年,巴顿起伏不定的命运一次又一次地牵动着她的心。巴顿情绪多变、狂野不羁的性格给自己惹下了很多麻烦,他唯一能够倾诉的对象就是爱妻比阿特丽斯。她完全了解巴顿的战斗情结,也知道巴顿非常喜爱这个家,“绿色草地”庄园在比阿特丽斯的精心打理下非常舒适,但巴顿很少有兴致享受这种安逸。这是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最宁静、最亲密的一段时光。他们坐在沙发上,手拉着手,望着绵延起伏的田野,比阿特丽斯默默不语,巴顿将军神色忧伤。

致命车祸

巴顿在战争中曾发生过几次意外,但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只受一些轻伤。然而1945年12月9日发生的一起车祸却让巴顿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刚刚平息,一条震惊全世界的消息便迅速传开:在非洲和欧洲战场战果最多、战功最大的美国陆军将领乔治·巴顿,遭遇一场离奇车祸,死在医院。

乔治·巴顿没有被战场上“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去后的1945年12月21日死在德国海德堡医院。欧洲这片土地曾让巴顿难以割舍,在这片土地上,他得到了显露才华的机会,他的军人生涯达到了顶峰,难道这真的是宿命?最后还要葬身此地?

P3-6

序言

“不让敌人进攻你的办法就是你去进攻他,不停地向他进攻。

——乔治·巴顿

“20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一次战前动员演讲。讲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也许当时,这只是一位长官在鼓励他的士兵;但如今看来,倘若真能与“血胆将军”巴顿一起上战场,那的确是莫大的荣幸!

乔治·巴顿,无论你在什么年代遇到他,他都值得关注。尤其是当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谨言慎行,巴顿那“狗娘养的”风采就更可遇不可求了。他不仅是美军的名将,世界大战中的英雄,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巴顿一辈子都在进攻,他自称除了做军人什么也不会。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他可能只是个捣乱分子!看看他在《军刀训练》中阐述的“刀尖”精神吧:“要记住刀尖是压倒一切的重点,富有活力、勇于进取的勇士要像刀尖一样,在进攻中刺穿敌人的身体。”这也算是他发明新式军刀——“巴顿剑”的感言。作为一名贵族后裔,巴顿对刀剑和马术十分痴迷,是美军中的剑术大师。他参加了第5届奥运会现代五项比赛,获得击剑第3名。

不过,最让巴顿骄傲的经历还要数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他是潘兴将军的副官,第二次他成了盟军的王牌统帅。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就是他组建的;盟军远征北非、荡平西西里、横扫欧洲的一系列战役中,更有他的杰作。潘兴将军对他很是赞赏,称他为“匪徒”和“真正的斗士”。

这位匪徒和斗士打起仗来身先士卒,勇于冒险。他认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因此最讨厌躲躲藏藏,对掩体更是嗤之以鼻。为此他干过一件蠢事:在特里·艾伦师长的辖区里视察时,他发现这里挖了许多堑壕,因此十分瞧不起特里·艾伦。他阴阳怪气地大喊:“特里,哪一个掩体是你的?”当特里·艾伦把他的掩体指出来时,巴顿走过去,掀开门帘就往里撒尿,同时蛮横地嘲弄道:“你现在去享用它吧。”

上述故事只是笑料,事实上,巴顿因为缺乏政治头脑,数次在公共场合口无遮拦,差点丢了前程。最严重的一次是他打了一个士兵耳光,因为他认为那个士兵是逃兵。如果没有这些污点,巴顿的军衔将不止四颗星!

但是,这个粗人也有细致的一面。巴顿的仪态和作风,发扬了贵族式的品位。他衣着华丽,风度翩翩,从不讲低俗笑话;他把简单的敬礼姿势发展成一种优美的艺术,演变成为“巴顿式军礼”,在美军中广为流传;他的军队是美军中纪律最严、军容最整、伤亡最小的;他不准士兵在床前挂女人的画像,反复强调军人的敬业精神,并进行高强度训练。不过,这位严厉的将军在面对受伤的士兵、面对自己妻子的时候,都表现得敦厚善良。他还十分喜爱读书,拥有藏书近7000册,这在当时的美国军界仅次于麦克阿瑟。

巴顿一生最大的爱好是战争,他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在最后一场战役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但他也没有等太久——就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他死于一场车祸。尽管他不爱政治,人们仍然禁不住想象他如果活着,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就是巴顿的魅力,如果说每个人都是历史的演员,那么巴顿就是本色出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