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想看到的世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珍妮·苏克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起初,我父母住在一个我们现在称为“北韩”(朝鲜)的地方,我父亲的家在平壤,母亲的家在开城,而后一度搬到了元山。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我母亲才两岁,父亲三岁。1951年1月,他们都随家人一起逃亡到了“南韩”(韩国)。

我父亲是家里的长子。母亲有两个哥哥,但都在她出生之前就去世了。所以,作为家里新生的长女,我的外婆给她取了个男孩的名字——宋楠,似乎就是希望她继承两个死去儿子的遗愿,完成外婆的期望。

我父亲家里是地主,他们反对1948年成立的“北韩”共产主义国家。之前,他们家的雇工闯进家里,声称当局者要求他们立即离开,违者处死。于是,我父亲一家人被驱赶出了自己的土地,还被剥夺了属于自己的财产。他们只能去投奔亲戚,住在亲戚家里。

1950年,“北韩”与“南韩”之间爆发战争,我爷爷公开支持“南韩”,翘首期盼在麦克阿瑟将军带领下的北部先遣部队。但是几个月后,形势急转直下,先遣部队节节败退,因为中国参战,打退了美国的军队。我爷爷很清楚,在共产主义领导下的“北韩”,他们一家人是不可能得到安全保障的。他们就这样成了战争时逃亡的百万难民之一。

那个闻名于世的寒冷冬天,对他们来说是一段悲惨的篇章。一次轰炸时,人们纷纷逃难,场面混乱异常,曾祖母就是在那时候走失的。他们不断寻找,不停呼唤,但她再也没有回来。天气十分寒冷,我的小姑姑就在我奶奶背上冻死了。因为急于逃命,家人甚至都来不及把小妹妹埋起来,只能将那冻僵的小尸体放在废墟上面,然后一家人继续逃亡。

随后,父亲一家人定居首尔。因为他们是被流放出来的,从此,再也见不到亲人和故乡,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我的爷爷奶奶一家人满载着悲伤的心情,开始在这里艰难谋生,重新开创生活。后来他们做的小生意开始遇到瓶颈,一家人就去釜山投奔了当时一个运气还不错的亲戚。但也就是在那时候,父亲通过了首尔高中的入学考试,所以他留在了首尔继续自己的学业。当我的父亲靠奖学金成为首尔国立大学的医科学生后,一家人又重聚首尔。

朝鲜战争之前,我母亲家靠经营进出口生意,过着富足的生活。和日据时代里很多韩国人一样,外公外婆是在一所日本人建立的学校里受的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他们也不支持共产主义。他们当时的房子也被“北韩”政府占领,并据为政府办公大楼用。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他们也很清楚自己在北韩会有麻烦。于是,母亲一家人也成了难民,乘坐一艘美国军队的船从元山南下逃亡,而就在同一个月,我父亲一家人也徒步从平壤逃亡。

在首尔,我外公创建了一个汽车运输企业,发展得颇为成功。母亲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长女(她们家有三个女孩,两个男孩)。一家人在首尔过着富足的生活,房子里请了很多佣人,还有好多国外的东西。在战后,韩国到处都很贫瘠,而我对母亲的印象则固定在:母亲当时还是个小女孩儿,指挥着她家的司机在距离学校还有好几个街区的地方放她下来,这样她就不会让同学看到自己坐“路虎”来上学,因为她的同学大多数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母亲正在上大学,外公的事业突然遭受毁灭性的重创。他们再次失去了一切。那之后,我外公在一家毫不知名的公司里当起了工薪族,一家人的生活也变得格外简朴。记忆中外公总会不厌其烦地在下班时,给她带美国的点心、比萨或者汉堡包,这些在那时候的首尔都是很不常见的东西。P3-5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这本书中,苏克敞开心扉畅谈了她的创造力、人生经历和内心感受,这位韩裔哈佛法学教授送了读者一份宝贵的礼物,展现了她的才华、挑战力和快乐。阅读本书吧,体会这份快乐和戚动。

——哈佛法学院院长,玛莎·米诺(Martha Minow)教授

珍妮·苏克,这位令人钦佩而且深受学生好评的哈佛法学院教授撰写了她的人生。她的书很有力量,因为她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学者,一位女性,一位矢心在我们社会里法律承担何种作用的杰出人士。

——亚历克·鲍德温(A1ec Baldwin),艾美奖得主、《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我们从苏克的传记中学到了她对生命的态度与热情,这一点比她的杰出成就更为重要。对我们,尤其是年长的一代,她建议我们要勇敢,因为我们有不完美的自由。苏克的传记真的鼓舞了我们继续前进,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首尔市长、人权律师朴元淳(wonsoon Park)

后记

做你真正喜欢的事情

我们不可能全都成为张永宙①,或者金妍儿②那样的人。但那又如何呢?因为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某个方向的追求的关键在于,从中收获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就拿音乐来说,音乐是人类的发明和天赋和才华中最伟大的一项。如果人们意识到,他们不会成为像马友友一样伟大的音乐家,就放弃学习的话,那么也就失去了这份可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不可思议的意义的来源。

我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继续跳舞,至今想起来都会觉得悲伤。这是我人生中一段痛苦的回忆,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和遗憾。从告别芭蕾舞至今,我的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当然,这其中也发生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但因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扼杀一个孩子的爱好。如果我当初坚持跳芭蕾舞,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和我的大多数朋友一样,我最终会因为受伤或能力不足而不得不放弃梦想。即便我真的足够幸运,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芭蕾舞者,这份事业也会非常短暂。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现在我应该要开始从事第二份事业了。或许,我已经学完法学院的课程,开始法律学术职业生涯了!所以,能够找到哈佛法学院教员这份令我如此热爱的工作,我感到万分幸运。我热爱我所拥有的生活。我从不认为自己能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我的故事中,无论结果如何,阻拦一个怀着强烈的渴望,朝着目标努力前进的孩子,我认为是绝对不正确的。孩子的爱好和理想是最宝贵的东西,应该得到培养和珍视。

我希望年轻人们能够有机会去发现和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思想、活动、爱好和创意,那些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人的事情。他们应该去追寻自己的爱好,而不是某种期待预设的轨迹。我们不可能全都去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应该自由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成长。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美好的人生道路也可以有许多条路。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父母不能为他们打开通向这种种可能性的自由之门,那么我们的教育、家教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给学生们的建议是,用心聆听,对有趣并愿意投入其中的事情敞开心扉。如果某件事情让你每天早晨醒来都能为此兴奋不已,那你就去做!有的父母可能会问,如果我的孩子只对看电影或者踢球感到激动怎么办?那也是爱好。我觉得,孩子有什么样的爱好,远不如爱好本身重要。这是否就意味着,这些孩子将来必定要成为一名电影制作人,或者是专业球手吗?或许是,也或许不是,但是这份充满热情的努力经历会成为他们人生的样板,使得他们将来更易于培养一些可以实现自我的秉性和能力的潜质。

父母能够为孩子创造机会,但他们不能强迫孩子做事情。所以,姑且让孩子被他们的兴趣所引导,自己学会飞翔。一直以来,我非常珍惜父母曾给予我的礼物——自由。我努力去珍惜这礼物,不是将其当做自己的负债、重担或责任,而是当做一种动力。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你都会遭遇失败、遇到困境,但这些绝对不是世界末日。我希望,即便困境和失败的恐惧悄然而至,你依然愿意去尝试冒险。如果你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失败了,不要放弃。当你遇到看上去根本不可能克服的困境时,试着向前迈一小步,然后再迈一小步。冒险可能会令你去做一些违背期待的事情,但如果你让恐惧或羞愧主导了自己,你就不可能成功。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来到一个美国班级里,但自己一点英语都不会。当时,恐惧和羞愧,觉得自己不行的思想,充斥着我整个幼小的心灵。这是移民中最常见的经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在学校里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无比的煎熬和痛苦。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去面对生活中的多种语言和多元化。我们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也就能适应不同的语言。移民所产生的语言上的隔离,成了我日后的人生不断重复的模板。而这个过程就是从对某件事害怕和不理解到熟练掌握。这是我在不同的背景下做任何事都必须经历的特定过程。

最重要的是,在经历所有这些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忽略自己内心的生活——一种你能够从中找到灵魂的慰藉的生活。是这内在的光亮,为我们的世界照明,使我看到我想看的世界。童年时,我曾用大把时间做白日梦。

当然,那时候有书,现在也有书。有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感觉自己又懒又一点儿都不酷,因为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就只是坐在家里读书而已。这时候,我就会又找一本书来安慰自己,并想起马塞尔.普鲁斯特曾经写过的一句话:“我们的童年时代过得最充实的日子,或许就是那些我们认为被虚度的日子,那些沉醉在心爱的书籍里的日子。”那是我最喜欢的普鲁斯特的小说,名字叫《追忆似水年华》(A la recherch6 du temps perdu)。

由于我的职业和生活的核心涉及阅读,因此我喜欢分清楚哪些是为了工作而读的书,哪些是为了纯粹享受而读的书——当然了,两者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交集。即使是今天,有时候我还是会强迫自己实施一条准则,那就是我只读为了享受、愉快而读的书,如果有可能,绝对不要涉及工作。令我享受的书有小说、非文学、诗歌——我并没有试图研究,仅仅只是阅读。我喜欢重回孩童时沉浸于阅读的神奇世界,虽然我不会整晚都呆呆地黏着书本,通宵不眠,但我还是对这样痴迷阅读的经历渴望至极。

对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来说,从阅读和思考中获得的滋养,很自然地会引领我们产生写作的欲望。想要表达,想要做出一些事情,这是一种本能,和人需要食物一样。如果长时间内不能创造一些东西,我就会有一种饥饿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挣扎在作家心理阻滞中。这是我人生中特别想解开的一个神秘经历——一个人是如何摆脱写作或者生活中的监禁感,重获自由的?我曾经试图以谦卑的心态,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可以完成的写作目标。我的作家心理阻滞来源于——我能够感觉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的严重性,并被吓到了。于是我尝试着削减自己的期待。刚开始的时候,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写作目标,每天只要写250个字就行。直到如今,我一天的写作量也没有超过2000字。但是,无论目标是什么,我都会提前设定好,并努力不让自己半途而废。如果我完成了目标,即便这一天还剩余一些时间,足够用来超额完成任务,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就此打住。因为这时候就意味着,我完成了任务,该给自己一些奖励了。我可以去和孩子们玩耍,出去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读一本小说,去看一场音乐会或者电影。我们不应该随意地增加工作量,以至于最后工作占据了我们所有的时间。每一个目标完成之后,都应该给自己一些明确的奖赏。有时候,当我完成了既定的写作计划后,我会买一束漂亮的鲜花来犒赏自己。

若要写作有所进步,除了经年日久地不断写作,大量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之外,别无他法。我喜欢阅读那些简明易懂的文字作品,无论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手法去写作,真正让我作为一个读者所着迷不已的是文字的一种简单通透,让读者能够进入到思想的深度和复杂性中。我自己就很努力在写作中尽可能地表达得更清楚。

时至今日,我不能说自己积累了多么伟大的智慧,但是我确实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些渴望。

我渴望通过法律,能够更好地理解,从而使我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我渴望能够产生更多的知识,来说明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我渴望自己参与到“把教育打造成一种高尚而至关重要的途径”这份事业当中,一个人可以通过这个途径自由思想,并说出真相。我渴望为学院和社区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曾给予了我太多东西的地方。我渴望将我的老师曾给予我的丰富的东西,传承给我的学生。

我渴望培养有潜力的年轻人,让他们比我们这代人了解得更多,走得更远。我渴望帮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他们成为优秀、正直的人,释放自己的创意潜能,在思想的世界里创造奇迹。我渴望自己能督促我的学生,永远不要忘记周围的人以及陌生人。

我渴望自己所爱的人能够围绕在我的生活周围,能够和我分享生活的点滴快乐。即便在我的朋友遭遇痛苦或困境时,我希望自己是他们忠诚的伙伴,能够陪伴他们左右。我渴望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接受朋友的帮助。即便生活再紧张忙碌,我都希望自己能够出现在朋友的聚会上。我渴望自己一生都能够有好友相伴。

我渴望活得简单,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为自己设定可以完成的目标,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我渴望能够投入到每天醒来都会使自己充满热情的事情当中。我渴望自己能够尝试新东西,拥抱自己的不完美。  最后,我渴望有趣的生活。努力工作,尽兴玩乐。让工作变成一种享受。经常和他人一起大笑。即使是自嘲,也没有关系。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它让我们觉得,经历的一切麻烦都是值得的。我真的不能活在没有快乐的生活里,我希望你也不要。所以,不妨扪心自问,什么事情能够给你最大的快乐,然后马上去做,全身心投入其中。

目录

序言 活出生命的所有可能

01 流放的移民

 去美国,全速驶向未来

 作为一个韩裔,竟然不能吃泡菜

 努力一次,就会获得多一点勇气

 在书籍中漫游是最美妙的冒险

 充好电,才能和焦虑这个魔鬼对峙

02 成长的烦恼

 从回忆中创造自己

 学会用沉默表达意见

 但愿你也曾经倾尽全力

 上不了耶鲁也不要紧

 将自己的爱好和游戏融合在一起

 自由是人生的基石

03 通往自由

 感受全心投入的强烈愉悦感

 完成论文的诀窍:每天只写一页半

 找到命中注定要去做的事

 认知不完美,不要有过高的期待

 不要让直觉阻碍你前进

 支配工作,不是让他支配你的生活

04 在哈佛

 完美靠恐惧而活

 过想要的人生,就是最终极的礼物

 没有正确答案,只有独立思考

 学习那些让你感到不适的事情

后记 做你真正喜欢的事情

致谢

序言

活出生命的所有可能

写作这本书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感到很惊讶。动笔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三十几岁的法学教授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东西能拿来写成传记?我究竟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所以,写作这本书时,我给了自己几个特殊的理由。我们全家移民到美国,至今已经30年了。而我在美国法律界和司法教育界的工作,很意外地为我打开了与我出生的国家——韩国相互联系的机会。在我有幸执教的几所大学里,哈佛大学是我开始学业,以及获得终身教授职位的地方。我成为第一个被哈佛法学院授予终身教授荣誉的韩裔美国人。

哈佛大学在韩国人的移民文化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我获得终身教授荣誉的消息引起了很多韩国人的关注,鼓舞了来自各个地方的人,这是通常做学术的人不太会经历的。2011年秋,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美国的时候,我有幸应邀参加了一些接待活动。当时在纽约的皮埃尔大酒店门前,有上百名韩裔团体成员欢迎总统的到来。令我大为吃惊的是,在人群中,总统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之前从未与他见过面,但他竟然认识我。当我走在大学校园里的时候,会遇到来哈佛旅行的年轻人来找我索要签名。我的邮箱里更是收到不计其数的感人信件,有来自美国的,也有来自亚洲甚至欧洲的。

在这个关键点上,我很感动地发现,在这一场移民美国的旅程中,尽管我在此的成就本身并没有什么,但它对韩国人来说却有着很大的意义。我所收到的来自韩国各界慷慨的赞扬,与其说是对我所获得成就的证明,不如说是韩国社会的价值体现——一个学者能让一个社会为之自豪。这些价值,对我而言超越了教育和学习方面的赞扬,塑造了我的人生。

我并不是自成一格的,如果没有文化习俗、世界历史的发展,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塑造了在美韩裔人群的生活,我的人生也不可能发展成现在这样。所以,我不能继续尴尬地接受这些对我的过分关注,我开始意识到,我的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故事,而是韩国人在海外奋斗的故事——因为这与他们息息相关。写作这本书是为了纪念这种联系,我是为所有的大韩人民写作这本书。

我要提醒读者的是,接下来我所讲述的一系列事实并不完美。首先,我意识到我开始回忆很多童年时经历的事情,而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很多事情更多的只是一种印象,而非发生的事实本身。

其次,这是我的故事,但我并不是故事中的唯一角色。我一直对把我的家人和朋友写进来这件事感到困惑,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故事,之所以成为我故事中的人物,只是因为我选择了他们。因此,我在选择他们的时候非常小心,而这也可能会影响到我所讲述的故事。如果你们发现这本书里似乎遗漏了某些我人生重要的部分,这就是原因所在。

最后,这并不是我人生全部的故事。我只是试图强调一些经常被问及的问题,关于我是如何长大的,关于我所走过的路。我尝试着捕捉回忆中重要且有意义的部分。当然,成年后的我或多或少地会对这些故事做一些阐释和过滤。

结果,这本书不仅试图诚实地讲述我所经历的人生,还有我所拥抱的生活方式和渴望,这些东西都不是由我的出生和成长背景所必然产生的。之所以决定要写这本书,是因为我常常被问起,我的成长和我现在的生活、工作之间的关系。尽管在这本书里,我会花很多篇章来解释这个问题,但我还是会用下面的总结性原则来阐述:

寻找你热爱的工作;像玩耍一样对待工作;永远要尝试新鲜事物并敢于冒险;常常用休息和小憩来奖励自己;培养真挚的友谊并努力维持;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创造和制作事物中,无论事情大小;指导别人,并虚心接受指导;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学习;时刻保持乐趣。

我是韩国的女儿,是美国的公民,是一个具有世界思想的学生。我所享受的这巨大的福分都是我父母辛勤培养的结果,他们从过去以来对我付出的努力,无论怎么感激都不夸张。是他们给予了我一份自由的礼物。我的人生无论有任何的福分,都源于他们。我要在这里首先表达我的感谢。我知道,我的父母和妹妹们或许对我童年的记忆和我的不完全一样,所以我也很感激他们对我写作和回忆的宽容。

拉尼·吉尼尔(Lani Guinier)多年来一直鼓励我用第一人称写作。我很感激自己在进入哈佛法学院读书之前的那个夏天读了她的回忆录,也非常感激从那之后她出现在我人生中,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我感谢诺亚·费尔德曼(Noah Feldman)对我的信任,长大之后的人生真的难以言喻。

我在哈佛大学的学生们,他们总是鼓舞着我,时刻提醒着我对未来怀有伟大的希望。

内容推荐

亚洲首位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称号的女性——珍妮苏克娓娓道来,关于人生,关于艺术,关于法律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我想看到的世界》是一本满载珍妮·苏克教授的人生历程、思绪与热情的随笔集。

苏克征服了耶鲁、牛津、哈佛三大名校,这个原本沉默的女孩,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塑造了自己的人生,成为哈佛法学院优秀的教授,她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又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6岁和家人一起移民,苏克曾经是课堂上最沉默的小孩,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她的天赋终于在艺术的世界绽放,芭蕾和钢琴为她赢得了掌声,让她找到了自信。随后,苏克在耶鲁大学获得本科学位,毕业时拿到马歇尔奖学金远赴牛津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此后,人生再一次逆转——珍妮苏克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毕业后她曾先后在美国最高法院和纽约曼哈顿地方检察院任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法律世界,而后重返哈佛任教。经过4年的讲坛生涯,她的课程被评为“卓越而具有创意”的课程,被教授委员会选为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女性。

从那个在课堂上一句话不敢说的少女,到世界最高学府的终身教授,她的人生,带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与思考。

编辑推荐

珍妮·苏克幼年时,恰逢美国内科医生紧缺,苏克的父亲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带全家人移民,全家开始了在美国的奋斗经历,韩裔移民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移民人群和韩国国内始终有频繁的交流。在成为哈佛大学法学院首位亚裔女教授之后,苏克在韩国国内的影响力激增,成了韩国的全民知性偶像,《我想看到的世界》美国版和韩国版同时上市,在韩国创下了当月销量破20万的记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9: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