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侧重于分析国有企业的运行逻辑,认为国有企业的行动中具有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即:一方面要追求效用和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要追求福利的最大化。这种双重取向多年来迫使国有企业逐步朝着功能内卷化和人员过密化方向发展,以至于最终陷入企业负担过重、冗员过多,以及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困境。作者提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就必须提供诸如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等各种“外部替代性资源”,使国有企业摆脱功能和人员上的包袱。而要实现这一点,国家与社会必须首先提供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企业的预算硬约束或曰产权明晰化;二是提供相当的就业机会,使大量的国有企业冗员能从传统产业、第二产业、国有企业转移到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非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