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时刻都在互相传达讯息,整个传递的过程中,语言的力量其实很微弱,大部分时间都是肢体在说话。于是,我们就该问自己:知道怎么使用肢体语言吗?最重要的,用的合适吗?
肢体会说的话,可以说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不管是在生意上推销产品,或做企业简报,甚至仅仅是朋友之间的日常沟通,肢体语言都是最基础的沟通元素。如果我们的肢体知道怎么说话,那么整个沟通过程会很顺畅,反之就是大家都很难堪。
本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如何让肢体说该说的话。按照七个章节的引导,希望人人都是解读肢体语言的专家;不仅仅是让自己的肢体能言语得体,更懂得解读别人的无声语言。为各位开展全新的沟通方式,让全身上下各个部位取代嘴巴,成为日后沟通讯息的主角。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迅速得到最隐秘、最真实的信息,让你在交流、沟通、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如何审时度势、正确解读对方心理。当机立断地作出正确决策?本书不仅帮你关注自身每一细节,冷静客观地分析甚至你都未曾觉察的“潜意识行为”,更让你观相、查心、阅人,根据原理推己及人,掌控局面。“稳、准、狠”地抓住对方弱点,出奇制胜:让你与他人的每一次交锋,都变成一段刺激有趣的人生智慧;使你的工作和生活事半功倍。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本书兼有工具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内容上采取开放式的写作手法,还有妙趣横生的小栏目和自我测试,读者从本书的任何一个章节开始阅读都不会影响对全书内容的理解。幽默的文字,有趣的图片,大量生活实例和实验,为您全面展现身体语言的魅力。无论是销售人员、管理者、谈判代表,还是行政人员,尽可以轻松阅读、当下试验、现学现用。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和解除,多半都决定于初相见时的三分钟印象;我们在潜:意识里评判这三分钟看到的种种,然后立刻认定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可没说三分钟后就可以随便胡来)
我们嘴巴里说着友善迷人的字眼,如果没有配套的肢体语言,那么就会给对方留下“乡愿”的印象;同样的,我们一直在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配合其言语,判断这人是否真诚。
我们让所谓的第六感来衡量许多事,比如从对方的外表和举止来判定其人品,虽然不是很理性,一个直觉而已,但从整体来说却很完美: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对方的心底,往往是没有经过人工加料的结论。
从高处来看,为什么我们的肢体会说话?说了些什么话?最主要的,肢体说的话,是不是我们想说的话?但是,不论好坏,第一印象已经给出去了。有个广告词这么说:你没有机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是的,时间不会倒流。所以,我们要确定对方没有误解你的意思,如果你让人看起来言行一致,人们会更加相信你所说的话。肢体语言学
说起这门学科的起源,可以回溯到达尔文在1872年写的一本书——《人类与动物的情绪和外在表现》。可惜直到二十世纪的中叶,这门学科才真正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雷·伯德惠斯特尔,是美国一个早期研究肢体译言的人类学家,他在1950年的时候,首次把这种情绪的外在表现命名为肢体语言。他认为这种语言就是由身体各部位来表现,并且在人与人的整个沟通过程中,扮演无比重要的角色。
我们此后所谈的姿势,指的是说话时身体各个部位动态与静态的所有动作,包括脸部的表情以及说话节奏。这个定义,可以算是由著名的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博士所提出。
这些泛指的动作,可以是经过大脑深思熟虑所指挥控制而发出的,但多数是不经意流露的行为。很有意思的一点,大部分人看到自己那些不经意的行为时,多半都希望这些举动可以立刻消失,最好从来没有发生过。例如,我们参观一个研习营,看到台下很多人用手托着脑袋,我们大概就认定这是个无聊的演讲,对吗?也许事实不是这样,但是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
谈到肢体语言的基本模式,则是延至1970年才发展出一个雏形,保罗·伊科曼(Paul Ekman)和华勒斯·佛里森(Wallace Friesen)两位博士,他们在加州大学发展出一套面部表情编码,第二课我们就会说到这套密码。他们还把肢体语言大略分为五个方面,方便一般人了解及应用。
1.图片演示
这是伴随说话时,身上所有的动作和表情,基本上,这些动作会被用来强调话题的重点。例如,当你说到房价飞涨的时候,你会手掌向上把整只手往上举。
2.象征
通常用来取代一个或几个字词,最明显常用的例子,当你觉得某人或某很棒的时候,你会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象征性动作,尤其容易在不同的文化被广泛接受。但是,文化和生活背景的不同,某些象征性动作会有完全相反解释。所以,面对不同种族宗教历史文化背景的人群,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用特定的手势,以免造成误会。一旦出现这样的事,那也没办法,除了尽可毹的解释之外,我们只好承认自己孤陋寡闻。
3.感情表现
此指因为情绪改变,无意中流露出来的行为动作。我们的表情、姿态等等,伴随着四肢组成整体的仪态;别人根据这个仪态,不难猜出我们现在的心情状态。我们以后会谈到很多这方面的事,不管是看别人或是看自己,我们经常因此泄露一些秘密。
4.替换行为 类似于上述的感情表现,不过是转换情绪的表现方式,可以当做情绪的指标,不容易受到大脑控制。我们还可以从这种替换行为里,看出对方是否诚实,心态是否平稳等。替换行为包括动静互换,肢体之间的互动,常见的行为如咬手指、摘眼镜,或者不停地抚摸珠宝……很多不同的行为,我们有一章节会专门细谈。
5.调整
这些动作与个人的听说功能有关,并且受到大脑的控制,是说话者的意图指标。典型的行为有:点头摇头、视线接触,以及刻意改变身体姿势都属于此类行为。P18-20
写完了《说服》,这本《身体语言》的初步结构也跟着完成,几经努力,终于能把这本书呈现在各位眼前。
我个人花费半生研究语言的相关课题,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我深深体会知己知彼的重要,往往一件事结局是否如己所愿,不在于主事者的工作能力,而在于主事者是否真正认识周围的环境。中国《孙子兵法》里有这么一句话,我认为它是人生的精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生活在这个事事讲究快速的社会里,我们越来越没时间去琢磨别人肚皮里的想法,越来越喜欢用第一印象来解决一个陌生人,所谓一见钟情、见光死……这是一条“识人”的捷径,也是一条充满岔路的捷径,一旦走错路,想要迷途知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我们如何减少迷路的几率呢?其实不难,只要懂得正确解读身体语言,那么心急也可以吃到热豆腐。 研究报告一再指出,大多数人喜欢观其行,而非听其言,尤其是忙碌不堪的现代人。也就是说,人类的沟通方式,透过肢体所传达的无声讯息,远远超过嘴巴说出来的言语。 所以不管是有意或无意,我们把他人的言行尽收眼底,在潜意识里判断他人是敌是友;同样的,别人也做着同样的事情,判断我们是敌是友。因此,我们要懂得怎么控制自己的举止,尤其是那些不经意的小动作,才不至于给旁人留下不正确的印象。
但是请不要以为这是在演戏,我强调的是“不经意”的小动作;这些我们自己都难以察觉的小动作,却能有效地强化或歪曲我们的原意。许多研究报告也显示,大多数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往往是因为他们懂得从他人的细微动作里,读出别人的内心世界。舞台人生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都是演员,角色一直在变换,而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演好真正的自己。一个好演员必须懂得如何用肢体说话,配合合适的语言、音乐、背景,方能带动观众融入剧情,让他们不知不觉地相信剧集里演的都是事实。虽然谁都知道那是演戏,但是会不知不觉地接受演员所传递的讯息,进而让观众在潜意识里相信所有剧情的真实性。
如果说电影和电视演员可以借助语言来诠释剧情,那么舞蹈演员就必须是肢体语言专家了。相信各位一定看过杨丽萍的孔雀舞,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散发着孔雀的灵气,根本无需任何语言,观众就仿佛听见了孔雀的歌声。最近,我看到一个专家对杨丽萍在伦敦西城演出的评价:她完美的肢体语言,配合着无懈可击的舞蹈,不需要任何言语,观众已经深深地为其感动。
我想这么说,生活就是一个舞台,我们每天都要上台做即兴演出,没有剧本,也不能重来;即使出现了错误,也只能一直演下去。如同莎士比亚说的:
世界就是一个舞台,
男男女女都是演员;
各有各的演出时间,
而且还要一人分饰多角。魔术师的读心术
用读心术这个字眼,有点太玄虚,其实就是解读别人内心想法的技巧。在日常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最主要的角色就是自己,旁人是观众,依据每个人的演出来判断这个人的种种;你就是一个饰演你自己的专业演员,所以必须要有绝佳的演技,才能传达正确的讯息;如果让旁人觉得你的言行不一,那么你就不会得到信任,更不会得到朋友。
问题是,对待“肢体语言”这个课题,我像抚养一个孩子,除了满足基本生理需求,更重要的要让孩子在社会中立足,也就是让这个课题变成一门实用的科学。人们能完美地演绎“肢体语言”,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我像个魔术师,肢体语言(以及背后隐藏的心理学)就是我的构想,而各位读者,你将是我的演出。伟大的魔术师胡迪尼说过这么一句话:魔术师只是魔术表演中的演员,其所饰演的角色就是魔术师。 肢体语言究竟有多重要?不用想得太深太难,就想想最近一次和别人沟通;你听对方说话,除了每一个字之外,你还听到什么?声调、语速、节奏,等等,是不?如果你是面对面沟通,那你还看到对方的表情、穿着、姿势……这些形形色色的元素像一个拼图片,在你的脑海里迅速拼出一幅画,然后你开始评价这幅画的优劣。相反,对方也做着同样的事情。
那么现在就出现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拼图能力如何?如果能力不佳,那可能根本弄不出一幅完整的图案,更别说接下来的赏读了!
第二,我们供给对方的拼图元件如何?如果无法提供完整且正确的小零件,对方就极有可能拼出一幅很糟糕的图。
所以,你必须是个细心的艺术家,能观察且了解到种种细节,才能得到正确的全图;还必须是个专业演员,才能精准地演绎自己,不至于给他人留下错误的印象。
好像很吓人?不,只要经过训练,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专业艺术家和演员!我个人就喜欢做这种训练,有人称之为“读心术”。其实没那么玄乎,不过是个解码员兼翻译员。对方把肚子里的秘密编成密码信(肢体语言),传送给你,收到了信的你,首先要解码,然后翻译成自己了解的语言(认知)。当然,你需要学习一点技巧,也就是懂得密码的表达方式。
现在,我要提醒大家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永远都是双向道。你收信的同时,也向外界发出信件;当你解读别人的讯息时,别人也正在琢磨你的讯息。所以,你的信件写对了吗?有没有很多错别字?
这样说吧,如果你成为一个精准的“读心者”,也就是说,你掌握了正确解读肢体语言的技巧。与此同时,你一定也知道如何控制自己,让自己的肢体不要胡说八道。
我再一次提出两个重点:
1.现实生活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别人的举动,由此试图去“读”懂
别人,有意无意地,我们都是“读心者”。
2.所有沟通都是双向的,肢体语言更是如此,所以,你一定要注意自身的
行为举止,不要让别人产生表里不一的感觉(和谐一致);同时你观察
别人的举止,配合他的言语,借此判断对方是否诚信可靠(和谐一致)。
我可以很宽慰地告诉各位,经过多年的钻研,我这个“读心者”的角色,已经得到心理学和相关学术领域的认可了。善用肢体语言
本书包含七个篇章,循序渐进地引领各位认识肢体语言,我的目标是一体两面:
1.自我控制,以求身体能表达正确的讯息。
2.解读对方,以求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增进人际关系。
总结一句话,只要你还有知觉,你就会阅读他人,反之亦然。所以,不恰当的肢体语言容易造成误解,而且你自己可能根本没意识到,最糟糕的,这些误解几乎无法冰释。因为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改呢?可是,不知道绝对不是借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要责怪别人胡思乱想,先检讨自己是不是先胡言乱语。
当你看完本书之后,我希望你更懂得别人的真实想法,同时你也可以了解到,这些所谓的技巧,不过是学着注意你从来不注意的细节。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说我:“有没有看到,有没有听见!”就是这个意思。扪心自问,我们的大眼睛到底能发挥多少作用?估计百分之十都没有!
在这里,一大堆的统计数字和检测认定不是重点,基本不谈。我着重于生活的实用性,七个篇章,我希望每一篇都能对你的生活有所助益。章节学习模式 任何一个写书人,都希望读者能从书中得到最大的收益。为达到目标,我在每个章节的本文结束之后,还设置一个比较轻松的“你问我答”专栏。在这个专栏中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借着聊天问答的方式,让各位能更迅速地将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但是,我诚恳地希望大家先把章节本文看完,然后再进入“你问我答”,所谓学以致用,总是要先“学”,才能“致用”。结论 再度诚恳地希望各位能在仔细阅读本书之后,更加懂得这世界无声与有声之间的微妙关系;面对未来的人生路途上,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只要你不是独居荒岛,那么这本书就属于你;因为你每天都要接触其他人,需要沟通。如何让自己的沟通更准确而有效,肢体语言的表达占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忙,没有时间系统地学习,那么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条捷径,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实用的肢体语言。
詹姆斯·博格
本书到此告一段落,希望能为各位开启人际关系的新视野,充分了解肢体语言在一个沟通过程中的角色,不仅要更能敏锐地感受周遭人事变化,更要完善自身肢体的运作,透过点点滴滴的不断改进,日积月累下来,我们在社交层面定会更上一层楼。
回想过往的我们,天天眼里都是他人的一举一动,但是我们认真看过吗?更不用说思考其中的含义了。是不是我们能从今天开始,张开心中沉睡多年的眼睛,除了看别人,也想想自己。不要忽略任何微不足道的动作,即使只是多年的习惯动作;千万记住了,我们的嘴巴可以轻易地保持沉默,但是很难让全身上下都安静;而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让我们的秘密无所遁形。
也许有不少人认为神秘是一种美,人类行为对学术界而言,正像月色迷离的花园,一切如诗如画;于是,这些朋友们觉得解读人类行为很无聊,完全是种破坏美感的行为!言论本身没有对错,但要看应用于哪个领域里。在艺术殿堂里,神秘往往是构成美丽的重要元素。在中国,因为人类踏上月球,也踏碎了流传千年的美丽神话;在西方,彩虹被牛顿解释成科学现象,诗人济慈(John Keats)因此指控牛顿杀死了彩虹。
但是人类行为之一的肢体语言,我个人觉得这种神秘只会造成误解,而非美丽!只要不是离群索居,人际关系便是天天遇到的课题。在今天这个讲究分工合作的时代,如果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那么我们不仅工作无法顺利完成,甚至家庭生活也会充满误会。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希望各位对肢体语言有相当的了解,换言之,知道如何解读他人的内心世界。我再次简单归纳思考与行为的过程:
·内心产生思考;
·思考产生感受;
·感受则透露在肢体之间;
·我们解读肢体语言,以求理解他人真实的感受;
·于是,我们才能将心比心,感同身受。
不过,话说回来,凡事都有例外状况。拥有完善的肢体表达能力,并不表示所有的沟通都会顺利完成!不要灰心,此时的问题可能是对方不够善解人意,而非自身的拙劣演出。
给自己够水平的演出一点掌声吧!
我们不是上帝,不可能取悦每一个人,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是读心高手。送给各位一句话,大家互相勉励:
“相信自己超水准的演出。可是不要期待观众也有超水准的鉴赏能
力(The play was agreat success but the audience was a disaster)。”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