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对“生物学”或“科学”这样的专业词汇心存顾虑,尼·尼·普拉维利希科夫著王梓、张兴艺译的《霍蒙库鲁斯(趣味生物学简史世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是写给所有人的,只要你对世间生物有兴趣,想知道它们从何而来,它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它们(或者说我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敬请翻开本书,而阅读这本书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0”。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霍蒙库鲁斯(趣味生物学简史世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俄罗斯)尼·尼·普拉维利希科夫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请不要对“生物学”或“科学”这样的专业词汇心存顾虑,尼·尼·普拉维利希科夫著王梓、张兴艺译的《霍蒙库鲁斯(趣味生物学简史世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是写给所有人的,只要你对世间生物有兴趣,想知道它们从何而来,它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它们(或者说我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敬请翻开本书,而阅读这本书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0”。 内容推荐 霍蒙库鲁斯”是什么??这是出现在中世纪欧洲古老文献中的一个名称。那时候,瑞士伟大的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宣称成功地制造出了人类,“方剂”如下:……取某种人类体液,首先将其倒入南瓜中,加以密封,令其自然腐烂;然后倒入马胃封存40日,直至其开始具备生命,……若是随后日日秘密、谨慎而理智地喂以人血,并于恒温马胃之中继续保存40周,则必将造出一个真正的活体婴儿。此婴儿五脏俱全,与妇女所生的一般孩童无异,只是体型异常微小。……这便是人类早期对生命或者说生物奥秘所做探索的记载。尼·尼·普拉维利希科夫著王梓、张兴艺译的《霍蒙库鲁斯(趣味生物学简史世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即从这里拉开了生物科学进展的帷幕,为读者上演了一部精彩的科学大片。 目录 第一章 霍蒙库鲁斯 第二章 伟大的剪裁师 第三章 《自然圣经》 第四章 “海僧侣” 第五章 《自然史》 第六章 血亲 第七章 自然系统 第八章 花的秘密 第九章 三位朋友 第十章 “为什么?”还是“为了什么?” 第十一章 您的祖先是猴子 第十二章 不偏不倚 第十三章 “我会证明的!” 第十四章 复活的骨头 第十五章 胚叶 第十六章 吞噬细胞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小虫同虫瘿之间的联系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究竟是什么联系呢? 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昆虫是在虫瘿里长出来的,更确切地说,它是由虫瘿产生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雷迪一阵子,但后来他找到了解释:原来,橡树叶上的虫瘿是活的,是某种活体的一部分。这里也谈不上什么自然产生,只不过是虫瘿的一部分变成了虫子,也就是一个活体产生了另一个活体。这就好比不同动物的肠道里会长出不同的肠虫,虫瘿的情况也是这么回事: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虫瘿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虫子。 从无生之物里并不能产生任何活物,但一种活物能产生另一种活物,尽管二者可能并不相似——这就是雷迪的结论。表面上看,他是对演化的过程做了个异常宽泛的解释,但其实没必要对此感到大惊小怪:这里恰好没有涉及任何演化的情况。不过,这一类观点并不只在雷迪的时代才有,在那之后三百年还能听到类似的说法呢。 雷迪整理了自己的笔记,然后动手写作。他开始发展完善自己的观点,并对“一种生物能产生另一种生物,尽管……”的独特理论进行了阐述。 他连日连月地努力写作,写了很长时间,甚至把自己的朋友都给忘了。在诗人和学者们的晚宴上,越来越难听到他那洪亮的笑声了。 他写着写着…… 可惜他没能写完自己的著作,更没能让它付梓问世。 一份署名为“马尔塞洛·马尔比基”①的信件让雷迪多日寝食难安。可不是吗:这封信向他指出,瘿蜂其实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昆虫,它同样也会产卵。 在研究植物的过程中,博洛尼亚②教授马尔比基从橡树叶上的虫瘿里发现了瘿蜂。他不想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于是把阐明瘿蜂发育过程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学生瓦里斯内里③。 果真是名师出高徒:瓦里斯内里研究清楚了瘿蜂的所有秘密,找到了这种昆虫的卵,还观察了它的发育过程。 如今的书籍中已经很难看到“瓦里斯内里”这个名字了,但它并没有就此湮没无闻。水生动植物的爱好者们都知道一种叫“瓦利斯内里亚”④的水生植物,它长着细长的叶子,如同一条条绿色的缎带。这种植物的名字正是为了纪念瓦里斯内里而起的。当然,植物爱好者们压根不会想到,这个对他们来说如此寻常的名字竟是一位早已谢世的植物学家的大名。 马尔比基非常敬重雷迪和他的苍蝇实验,当得知雷迪认为瘿蜂自然产生之后,他就写信把学生的发现告诉了雷迪。 起初,雷迪并没有马上同意瘿蜂从卵中孵化的观点,因为这不仅破坏了他的理论,还夺去了他论证的主要证据。 “瓦里斯内里可能犯了错。他还很年轻,经验不足。”雷迪翻来覆去地读着马尔比基的来信,一边自言自语着。 可惜,这回雷迪不得不全盘放弃自己的观点了。他的朋友切斯托尼①证实了马尔比基和瓦里斯内里的实验是正确的,而雷迪对切斯托尼的观察之精准、工作之认真是毫不怀疑的。既然切斯托尼说他看见了,那么事实就是如此。 结果雷迪的著作就这样不了了之,因为它已经失去了一切意义。 瘿蜂事件让雷迪碰了一次壁,但他依然坚信自己的基本理论:一切活物都只能产自活物,毕竟橡树也是活物呀! 1668年,雷迪研究麻蝇的著作问世。这本书既给他带来了声望,又为他树了不少敌人。 雷迪勇敢地批评了有关昆虫“自然产生”的各种胡言乱语。他甚至大胆质疑了《圣经》中蜜蜂产自死狮子体内的故事②(假如是活狮子的话,雷迪或许还能接受这一说,可死狮子就……)。当时对亚里士多德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不仅有世俗学者,还有以奥古斯丁⑨为首的神学家,但雷迪竟然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他敢于挑战权威,与教会的学说针锋相对。 “异端!不信神的家伙!”古希腊智者的信徒们开始大嚷大叫。 对于这些疯狂叫喊,雷迪只是一笑置之。尽管他是个天主教徒,但也是一名学者,更是一名诗人。身为诗人,雷迪多少还是有些自由观念的,所以他并不惧怕与奥古斯丁的权威作对。 P13-15 后记 在本书根据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普拉维利希科夫译出。尽管普拉维利希科夫是位杰出的科普作家,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局限性的影响,其原著中部分内容不够客观,或说有失公允。因此,我们在翻译和编辑的过程中以不影响行文流畅为原则,对相关文字进行了适当处理,望读者周知。本译本绝大部分章节的文字保持了原著的风貌。 这部著作由我和张兴艺翻译,第十至十三章由张兴艺译出,本人负责其余章节的翻译和全书的统一校对工作。特别感谢张兴艺为本书的翻译提供了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注释,避免了不少可能发生的非专业误解;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为本书出版付出的巨大努力。 普拉维利希科夫作为俄罗斯优秀的科普工作者,学识广博,文笔生动活泼,作品可读性颇高,我们作为译者感觉才疏学浅,更兼经验有限,故译文实难达到原文水准;如有错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梓 2017年5月于北京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