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全书第一部分为语源探索。主要从语源上探索汉语词语的本义以及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异。第二部分为训诂的理论与实践,在理论上将训诂分为语言的训诂与言语的训诂,训诂实践严格遵循相应的训诂方法与程序,新见迭出,多能发人所未发。第三部分为语法研究,果既注重语言材料,又注重理论方法;既注重描写,又注重解释;既注重通语语法,又注重方言语法,既注重古代语法,又注重近现代语法。第四部分是汉语与汉文化,主要从语言入手,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解决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若干重大问题,如夏族的图腾问题、商族的起源问题、帝与生殖崇拜的关系问题、天干、地支与太阳循环的关系问题等。 作者简介 蔡英杰,1966年生,河南永城人,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论文《训诂的方法与程序》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从同源关系看“窈窕”一词的释义》、著作《孙子兵法语法研究》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目录 第一编 语源探索 从同源关系看“窈窕”一词的释义 从语源看“父亲”的称谓系列 从语源看上古第一人称的称谓系列 白、伯、百、魄、柏、舶、皤同源说略 “皇”字本义考 第二编 训诂理论与实践 训诂的方法与程序 作册般铜鼋铭文考释商补 说黄 “帚”的音义及与其有关的几个字 释氏 ——兼论氏与姓、氏与族之间的关系 释辛 ——兼论商族的起源神话 释“離” 《诗·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正诂 《左传》“封人”考 《论语》训诂疑案的文献学分析 《论语》《孟子》中的“显眼缺失” 《孙子兵法》训诂札记 也说《庄子》“蓬之心” 《孟子》词语训诂札记 释“狱市” 《楚辞》研究中的训诂问题 《说文》从寸字说解献疑 “阴春院”“阴春院”还是“阴春院” “扬名立万”解 也谈“耳提面命” 第三编 语法研究 者:从语用成分到构词成分 ——兼评吴怀成、沈家煊“者”表“提顿复指”说 语气副词“则”的焦点标记作用探微 女性第一人称代词“印”的演变 古汉语“名而动”结构的再认识 甲骨文“隹、寅”性质的再探讨 也谈古汉语“有/无+以VP”及其相关结构 “个”的特性与“V个VP”的形成 “了不得”与“了得”的趋同与差异 “好容易”与“好不容易”同义探索 永城话里的形容词后缀“里” 河南永城方言的进行体助词“来” 永城话的结束义动词“业鬼” ——否定倾向对词语语法功能的影响 永城话的疑问语气词“是子” 第四编 语言与文化 亚形符号源流考论 太阳循环与八角星纹和圻字符号 十二地支的文化说解 夏族图腾非“薏苡”考辨 戎狄考辨 南:从乐器到方位 《诗经》“攸介攸止”与祭祀求神 关于《滇国史》的几个问题的考察 卜辞中夔、王亥与传世文献中喾、契之关系考 国学的学理架构与国学经典论析——兼评白兆麟先生《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国际汉语教育视域中的动物文化等级教学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