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曼诺夫斯基是肖邦之后最伟大的波兰作曲家。他出身于有教养的特权背景,但在1914至1918年的战争中被扫荡无存,晚年贫病交加。他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有异国情调的华美,心醉神迷的企盼感,对色彩和光辉的高度领悟,以及近乎流光溢彩的管弦乐织体。Christopher Palmer探索他的发展道路,从早期钢琴曲一直到经典作品《夜之歌》、歌剧《罗杰尔王》。
前言
生平
讲述
作品编年
1909-1910:第二号交响曲
1911-1914:哈菲兹情歌集
1915:神话
1915:仙女公主之歌
1915-1916:排档间饰和假面具
1914-1916:第三号交响曲
1916: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
1917:第三号钢琴奏鸣曲
1917:第一号弦乐四重奏
1918:傻子穆埃任之歌
1918-1924:罗杰尔王
1921:斯洛皮耶夫涅
1923-1931:哈尔纳西
1925-1926:圣母悼歌
1927:第二号弦乐四重奏
1932-1933:交响协奏曲和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
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描写这部杰作:它是瓦格纳和梅西昂的折衷。这部作品很有瓦格纳的味道,虽然不是从通常意义上说的:谱曲中有男高音独唱、合唱,和管弦乐表现十三世纪波斯神秘诗人杰拉尔德-丁·卢米宏大的诗篇,使人感受到一个东方之夜的“超凡脱俗的美”。P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