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国与将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托马斯·E.里克斯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941年12月12日星期五,日军偷袭珍珠港5天后,在圣安东尼奥市灌木丛生的郊区,有一座名为山姆·休斯顿堡的军事基地,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此时正坐在这个军事基地的办公室里。就在10个星期前,他被升任为准将。这时候电话响了,他听见电话那头有人说:“艾克(艾森豪威尔的昵称。——译者注),是你吗?”艾森豪威尔认出这是比德尔·史密斯上校的声音,于是他回答说:“是我。”

史密斯在华盛顿特区的陆军部工作,他有一条信息要带给这位年轻的准将:乔治·马歇尔命令艾森豪威尔即刻动身前往华盛顿。

在面对一场战斗、一场大规模战役或者整场战争时,将领们往往在主要战斗开始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手头的大部分重要工作。马歇尔就是这样,他在1941年12月12日星期五的时候,就做出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人事决策。马歇尔相中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就等于认为艾森豪威尔足以在一场全球战争中担任盟军最高指挥官,并面对即将到来的特殊挑战。

马歇尔见证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英法盟友之间的嫌隙。数十年来,他也思考过如何才能避免历史重演。他知道自己需要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来执行美军的规章制度;他认为在北美大陆的美国本土是安全的,一旦开战,战场将会在海外。这必然意味着美国要与其他国家的军政界合作,而这些国家的目的与利益未必和美国一致。不管是谁领导,这个人都必须能在同盟组织内发挥积极作用,甚至有能力领导整个盟军。在筛选了数百位可能的候选人之后,马歇尔最终选择了艾森豪威尔。

当电话接通时,艾森豪威尔心里一沉。他知道史密斯打来电话只意味着一件事。“参谋长要你马上赶来华盛顿。”史密斯说,“告诉你的上司,正式命令晚点就到。”

艾森豪威尔问:“要去多久?”

史密斯说:“我不清楚,你赶紧来就是了。”

艾森豪威尔赶紧回家带上妻子为他收拾好的行李箱,他还不知道自己正走上一条让他先成为欧洲盟军总司令,而后成为美国总统的命运之路。艾森豪威尔被选为美军最高指挥官并非偶然,历史学家D.K.R.克罗斯威尔评论说:“如果是德拉姆或是另外一位军官当上了陆军参谋长,而不是马歇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军将领们就是另一批人了。”

刚开始,马歇尔并不了解艾森豪威尔。1940年时,艾森豪威尔还只是在步兵团中担任作战指挥官,而这之前,他一直担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高级副官。麦克阿瑟与马歇尔的脾气正好相反,而且在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阿瑟任陆军参谋长时还曾利用过职权之便打压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在为这位坏脾气的前陆军参谋长效命时,马歇尔就曾考虑过他。艾森豪威尔当时籍籍无名,但马歇尔还是选择了他,考验他,培养他,让他为日后担任盟军最高指挥官一职做好准备。艾森豪威尔被选中时,他正在给自己的老朋友乔治·巴顿写信,希望能谋取一个指挥职务。艾森豪威尔向老朋友恳求道:“我知道,自己想在你的师里指挥一个团,也许只是个奢望,但我绝对能干得很棒。”

艾森豪威尔并非完全符合马歇尔的设想,尤其是他没有一个好斗的名声,而且缺乏作战经验,但他在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现弥补了这些缺陷。现在我们回顾已经过去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艾森豪威尔总统时,很容易忽略为什么一个没参加过大战的军官能够吸引住马歇尔的目光。马歇尔很清楚地看到,艾森豪威尔老练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他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在二战期间,他的宣传副官将他描述成一个喜欢通过看廉价商店里的西部小说来放松的普通人。艾森豪威尔允许甚至鼓励这样的做法,但他在回忆录的最后一册中,却反映出他作为一名战时军官,对自己的专业拥有极深的造诣,比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On War)他整整读了三遍。在一战之后,有一次,一位朋友问他为什么读那么多关于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的书,艾森豪威尔回答说,因为那些地方将成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艾森豪威尔游历甚广,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巴拿马、菲律宾、法国以及华盛顿特区附近都居住过一段时间。在质朴的乡下男孩性格的背后,艾森豪威尔其实是一位富有创造力,同时又雄心勃勃、积极进取的军事思想家。1920年11月,艾森豪威尔在《步兵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让他与上级之间关系紧张,后来他被传唤至步兵部队长官跟前,训令他:要么低调些,要么准备上军事法庭。“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不得发表任何与固有的步兵条例相悖的言论。”也就是说得遵照固有条例,比如坦克的行进速度必须与步兵保持一致,因为陆军坚持认为坦克的作战任务就是护送步兵。

在二战中,英国的将领们普遍认为艾森豪威尔在战略上的意见无足轻重,许多历史学家也持相同看法。但有大量证据证明,即便不是战略大师,艾森豪威尔在所处的权力位置上对战略也有着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在将宏观战略理念转化为可行的作战命令这种关键任务上。马歇尔清楚艾森豪威尔对于战略有着无比强大的执行力,他坚持认为艾森豪威尔的工作比谋划战略更加困难。

许多年后,马歇尔回忆起自己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时说:“这无疑是意义深远的,但执行的难度也是不言而喻的。”换句话说,成功的为将之道所包含的,首先是知道应该做什么,然后再寻找合适的人选。这就是一只脚踩在批判性思维的知识领域,另一只脚踩在管理与领导的人事领域。简言之,就是想和做。P34-37

书评(媒体评论)

宋忠平 资深军事评论员

向美国军人,尤其是美国将军,学习一二是十分必要的,毕竟论打现代战争的经验和教训,美军确实有一手,并且高人一筹。

岳 刚 著名军事评论员

美国将星之途导向明确,大兵将军备受推崇。与士兵同生共死的就是大兵将军,布拉德利手提步枪,李奇微胸挂手雷,麦克阿瑟匹马受降百万日军,巴顿乘吉普督战,胜过一队坦克。吉普曾被评为二战十大名星装备,实至名归。将军身先士卒就像一头狮子率先冲锋,其效巨大。

朱克奇 深圳卫视《决胜制高点》节目主持人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这个“人”,既是说士兵,更是指将军。中国古语有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们不夸大个人在战争中的作用,然而,生死之地,存亡之际,个人能力的关键性无法否认、无可替代!更何况,现代战争中军人的见识绝不应局限于军事。原普鲁士总参谋部奠基人沙恩霍斯特便高度重视“政治军官”的培养,意即军人必须准确掌控军事与政治、军事战略与国家战略的关系。本书可视为围绕这一主题的“美国经验”,可资借鉴。

后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诸多陆军将领叱咤风云,表现突出,家喻户晓。但在随后的战争中,陆军却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二战中无数的陆军将领仅仅因为表现逊色便被解职,而到了今天,美国陆军已丧失了这一传统,正如一位美军上校在伊拉克战争中说的那样:“现在的情况是,大兵丢失步枪的罪过都远远大于将军打输战争的罪过。”

作者托马斯·E.里克斯曾在《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担任记者,分别在2000年和2002年获得普利策奖。他的这本《大国与将军》很好地剖析了这个现象背后,美国陆军高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多个角度指出了导致目前陆军困局的原因。在本书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在战争中力挽狂澜的将军,也能看到让陆军和手下蒙羞的将军。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对陆军的深远影响,也能看到海军陆战队将领O.P.史密斯是怎样在朝鲜战争中拯救危局。在作者的引导下,读者可以看到,正是在朝鲜战争中,这种既不惩罚平庸无为,也不奖励大胆进取的陆军领导文化开始初露端倪。在越南战争中,这一问题变得愈加严重,越南美莱村大屠杀便是美国陆军史上标志性的污点之一。

作者对美国陆军的领导层做了长达30年的深入研究,陆军史在他的手中产生了新的含义。他对各位将领的刻画入木三分,从战略理念到个人策略的方方面面剖析了平庸、刻板、缺乏道德责任的军事领导人物是如何出现的。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的战争中,美国陆军有哪些管理优势和劣势;在训练和应对未来威胁上,美国陆军又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本书的读者也能看到美国军政两界是如何沟通互动的。书中清晰地展示了美国陆军价值观的转变和战略思维的转型。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其中蕴含的道理普遍而深刻,对企业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深刻,资料翔实,可读性极强,作者的深入研究将美国陆军和一代又一代的将领在70年里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忠实地展示给读者。

吴奕俊

2013年6月于暨南大学

目录

宋忠平推荐 战火硝烟中走出的将军们

权威推荐

军事单位介绍

军衔晋升图

前言 从绝望到新生:快速任免带来诺曼底大捷

第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第1章 乔治·马歇尔将军:现代美军之父

第2章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名师出高徒

第3章 乔治·巴顿:没教养的战术天才

第4章 马克·克拉克:屹立不倒的庸才

第5章 特里·艾伦:离经叛道的独行侠

第6章 针尖对麦芒: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

第7章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不想做总统的将军不是好将军

第8章 威廉·辛普森:马歇尔“实验室”的杰出作品

第二部分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第9章 麦克阿瑟自毁长城

第10章 兵败长津湖

第11章 O.P.史密斯:长津湖战役的救赎者

第12章 马修·李奇微:乱世出英雄

第13章 麦克阿瑟的最后一战:“战神”陨落

第14章 军队还是公司?

第三部分 越南战争(1959~1975年)

第15章 马克斯韦尔·泰勒:越战悲剧的缔造者

第16章 威廉·威斯特摩兰:好战将军至死不悔

第17章 威廉·德普伊梦回二战

第18章 将领制度的崩溃

第19章 春节攻势:威斯特摩兰时代的终结与战争的转折点

第20章 历史遗秘:美莱村大屠杀的真相

第21章 越战落幕,陆军沉沦

第22章 威廉·德普伊:陆军伟大复兴的领航者

第23章 陆军将领层的缺陷何在?

第四部分 伊拉克战争与复兴的代价(1991年至今)

第24章 鲍威尔、施瓦茨科普夫:史诗般的海湾战争

第25章 陆军复兴第一战

第26章 狂妄自大:海湾战争后的军方

第27章 汤米·弗兰克斯:后“9·11”时代的美军将领代表

第28章 里卡多·桑切斯:伊拉克惨败的罪魁祸首?

第29章 乔治·凯西:将门之后何以沦为暴行的代名词?

第30章 戴维·彼得雷乌斯:外行人办内行事

终章 若马歇尔还活着

译后记 大国崛起,一将当先

序言

真正的将军是经历过战场生死考验的铁血军人,他们或指挥过千军万马,或统率过联合舰队,或带领过大机群作战。这些看似风光无限的战场履历,无不是残酷战争之后的“余晖”。客观来讲,没有“真刀真枪”实战拼杀过的军人,不会懂得战争是如何“经营”的,这绝非文人墨客的“纸上谈兵”能够企及。

作为将才,要知人善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适应战争需要,马歇尔上任伊始就着手人事革新,将那些经历一战、年龄大、思维僵化的军官们一一请出军队。在新的世界大战中,马歇尔需要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的军官冲锋陷阵,这才有了二战时期的美军名将辈出,如艾森豪威尔、巴顿等。或许正是马歇尔的知人善用和运筹帷幄,让美军最终赢得了这场世界战争的胜利。这位“顾全局、识大体”的美国将军退役后继续出任了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等职,以出台闻名于世的“马歇尔计划”著称,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作为将才,要才华横溢。艾森豪威尔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且十分有才的传奇将军。正因他能力卓越,让其荣获很多“军中之最”。在美军五星上将中,他晋升“最快”,出身“最低微”,统率最大战役,最早担任北约盟军最高统帅,也是美国唯一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不可否认,这一切都因其“有才”。

作为将才,要兼具霸气与勇气。尽管“骄横一世”的麦克阿瑟有些“功高盖主”,甚至拿总统不当回事;也尽管其在朝鲜战争中有“败走麦城”的不光彩履历,但他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显赫战绩以及其导演的“仁川登陆”至今仍是可圈可点的经典战例。“石头是坚硬的,但比它更坚硬的是人的意志,它受到理想的指引,它能征服和铸造最坚硬的顽石!”或许正是麦克阿瑟的霸气与勇气成就了他的军事奇迹,但也正是他的霸气和勇气断送了他的军旅生涯,看来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个“度”。

将军,一个十分神圣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将军是武将的官名;在现代社会,将军是军队的高级军衔;在古雅典城邦,将军是军事统帅官员的官衔;在近代日本,将军是幕府时代实际掌权者,俗称“幕府将军”;在朝鲜,将军是对最高领导人的荣誉称呼。由此可见;将军是古往今来各种社会文化中的“精英”。但那些依靠世袭与家族传承得到的“将军”称谓,岂可与战火中走出的将军相提并论?前者是天生的,后者则是机遇与能力使然!

本书展现给大家的就是后者,是能力卓越的真正军人。毕竟美国的战争与冲突接连不断,这就让更多美国将军能出身于战争而非教科书中。

向美国军人,尤其是美国将军学习一二也是十分必要的,毕竟论“打现代战争”的经验和教训,美军确实有一手并高人一筹。身处和平环境下的中国军人,尽管从不主动挑起冲突和战争,但也绝不会任人欺负,时刻准备着,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只有经历过战火考验,中国的年轻将军们才能“含金量”十足!

内容推荐

《大国与将军》——5场战争,70年岁月,45万军魂,30余位将军,还原最真实的大国崛起之路!

两届普利策奖获者、《纽约时报》榜首畅销书《大败局》Fiasco作者托马斯·E.里克斯在这本《大国与将军》中,回顾了过去四分之三个世纪的30余位美军将领,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万古流芳,或籍籍无名。但他们每一位都性格鲜明,而且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与军队。里克斯将他们的故事串联起来,从美军价值观、战场战术与国家宏观战略、体制的成败等方面,并且全方位揭示了将军在大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编辑推荐

《大国与将军》——5场战争,70年岁月,45万军魂,30余位将军,还原最真实的大国崛起之路!

两届普利策奖获者、《纽约时报》榜首畅销书《大败局》Fiasco作者托马斯·E.里克斯最新力作!

书写了美军从二战到今天的将军们的生平以及不为人知的故事,兼具纪实性与揭秘性!

以时间为线,讲述了美国陆军的兴衰史,从二战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兵败朝鲜、越南,再到海湾战争的崛起,最后到伊拉克与阿富汗的再次没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