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中国诗词大会》观众认为,整季看下来看好的就是陈更,她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女。
光彩夺目的舞台之外,她将自己的诗词感悟、从漫长的时光中积累起来的灵感和体会,比如对“暖男”杜甫的感动、对“月钩初上紫薇花”的意会、对李商隐《题僧壁》中生命意识的理解……写成了这部《几生修得到梅花》。
她的文章有很强的代入感,触摸平仄的温度、还原古典诗人创作“那一刻的情深”,发掘诗歌兴发感动的力量,将自己在信息时代,在理科实验室中读诗的独特心得与读者分享。以初心解初心,以初心唤醒初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几生修得到梅花 |
分类 | |
作者 | 陈更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众多《中国诗词大会》观众认为,整季看下来看好的就是陈更,她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女。 光彩夺目的舞台之外,她将自己的诗词感悟、从漫长的时光中积累起来的灵感和体会,比如对“暖男”杜甫的感动、对“月钩初上紫薇花”的意会、对李商隐《题僧壁》中生命意识的理解……写成了这部《几生修得到梅花》。 她的文章有很强的代入感,触摸平仄的温度、还原古典诗人创作“那一刻的情深”,发掘诗歌兴发感动的力量,将自己在信息时代,在理科实验室中读诗的独特心得与读者分享。以初心解初心,以初心唤醒初心。 内容推荐 陈更著的《几生修得到梅花》不是感性评述,不是学术鉴赏,是一个工科文艺女青年的读诗手记、日常心路。灵气、悟性与真诚洋溢于字里行间。翻开它,你可以看到诗里美的画面,诗外悠远的语境,体会诗词温柔而强大的力量,继而懂得,诗词如何让人心不死。几生修得到梅花,或许不必几生,只静静地,用心地,读几首诗,就能接近更美好的自己。 目录 上篇 两个时空的邂逅 千古就这一个陶渊明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读“九龄风度” 王昌龄:七绝声切,人间离别 王维:漂洋过海,难抵其心 走马的岑参 李白: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他又梦到了李白——“情圣”杜甫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韦应物在写诗 感子故意长——深情路人白居易 遇见一个君子——柳宗元 李贺:融化在掌心的雪花 杜牧:你顺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 繁华落尽处,自有无限生机——李商隐无所谓 张先:安静专家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们的东坡 李清照:孤鸾舞镜,欲说还休 快意恩仇陆放翁 想做星星的他——不一样的范成大 杨万里:万物通灵 辛弃疾,从未老去 姜夔:云里的他,雾里的他 下篇 素心读诗词 我亲爱的《古诗十九首》 《孟珠》:平静的欢喜与不卑不亢的爱 《送陈章甫》:一面是故乡,一面是远方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来,听琴 《长干曲》:我想问一问,你的故乡 《又呈吴郎》:一封家书 《贼退示官吏》:枯草色,烟波蓝 《归雁》:钱起给你童话世界 《送灵澈上人》:“木头人”的话,总要缓缓味之 《梦微之》: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遣悲怀》:从旧时光裁云剪水,凑一个你 《忆江上吴处士》:长安城藏进落叶底,你藏进时光里 《题僧壁》:幻梦李商隐 《菩萨蛮》:山水美人 《鹧鸪天》:当我大放悲声,万物都告凋零 《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茶香里的喜悦 附录 幼时走过的村路——诗词对我的意义 你从远处赶来——回想《中国诗词大会》 在纪录片《与北大同行》开机仪式上的演讲 后记:很期待遇见你,纸页另一端的你 试读章节 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这首五律不算名篇,可它的颔联却为人乐道,是贾岛的名句。这句话有击中人心般特别的吸引力,你不由得要拖着长长的尾音去念它,然后沉默一会儿,想起点什么,或者就空落落地怅惋。想来,是落叶满城的长安,透着安静、寂寥,像极了我们念起一个久无消息的朋友时的心绪。落叶掩住了陈迹,时光掩住了往事。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风从城外的渭水上生起,吹来,一夜之间,城中千万树闻风便簌簌落叶,静悄悄地,就铺满了全城。早晨人们从睡梦中醒来,看到季节又一次完成了它的轮换,该各有各的心事,贾岛便想起了吴处士。 你已离开了多久?杜审言说:“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这里,我们看到独有离人,对流年偷换格外敏感。自行舟离岸,月亮兀自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当时雷声轰鸣大雨如注,此时秋叶都落尽了。船没有回来,人全无消息,想起时就望向东南,每次只见一片茫茫。 其实我们该从诗里期待什么呢?如墨在清水中漫延,眼前的文字升腾出特别的氛围,从眼底进入心里,心境随之生出清静平和来,就是诗无可取代之处。而氛围实在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满城落叶,如何让人感受到一片深情?可你又不能否认这一联系的存在。有些人和事,即使在生命中突然没了声响,如同藏进了落叶底的长安城,却让人觉得妥帖安稳,即使他们久久地一言不发,也不由得挂牵眷恋。再回过头来一想,我们那些年复一年的日子,我们那些琐碎之中的情深,难道不都是这样在平淡中见隽永的吗? 贾岛的笔力向来如此。他那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怅惘,他那些“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的惦念,都像落满长安的秋叶,不动声色地,铺开,漫延。他出身于贫寒人家,又曾栖身佛门为僧,入仕后几经辗转,始终官职低微,大概并没有见过多少花花世界,眼中也只是寻常人见的寻常事。可是他的苦吟、推敲,竟“苦”出了门道来,将寻常事物用了心思写,便往往从寻常处道出人所未道之境界。你看“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他的太阳常放冷光,是清冷的,那凄清如此特别;你看“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云动影移,那隐居之旁的山景竟是鲜活的;你看“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地僻境清,一读起就换了时空,仿佛正在星月下的山林中行走,让人心驰神往而皈依之念顿生。这里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亦是一例,后来被不少名家引用,化出“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又化出“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他总爱思量,爱琢磨,下笔时虽少了自然流畅,但从一个字一个字的用心中,也闯出了别样山川。 于是这样一个“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的苦吟诗人,终于不用“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闻一多先生这样说:“贾岛同时代的人,初唐的华贵,盛唐的壮丽,以及最近十才子的秀媚,都已腻味了,而且容易引起一种幻灭感。他们需要一点清凉,甚至一点酸涩来换换口味。” 我们感激有这样的清凉和酸涩,让每一份心情,都能在诗中找到归依。 P245-247 序言 蒙曼 陈更是个骄傲的女孩子。我和她打交道不止一次,从《唐诗风云会》到两届《中国诗词大会》,隔着舞台,她打比赛,我看比赛,有时候点评几句,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在看,同时心想,这个女孩子可真伶俐!除此之外,并无私交。甚至,有那么两次,打完比赛,在后台,我看见她,她也只是笑一笑,不多说一句话。我想,这是因为她骄傲,兴趣在那里,实力也在那里,跟评委嘉宾并无太大关系,本来也不需要说更多的话。我挺敬重这样的骄傲,再加上她学自动化,弄机器人,让我这个文科生“不明觉厉”,所以反倒会多关注她一些。 关注之后,整体印象还是骄傲而且伶俐,有时候因为太伶俐了,不免会急躁,该赢的地方也会输,让我特别惋惜。但是转念一想,这是什么比赛嘛,又不赢房子不赢地,人家高兴在这里以诗会友,把诗说出来,把朋友交起来就好,输赢这类事情,本来也没那么重要吧。只不过,按照我个人的心性,大概总是愿意赢,因此也愿意我喜欢的选手赢,所以才会在那里扼腕叹息。陈更是不是像我一样扼腕呢?我也不大清楚,但无论如何,她台风很好,总是笑盈盈的,穿一身蓝袄青裙,有古君子之风,这就是骄傲。 最近陈更跟我说,要出一本书,叫《几生修得到梅花》,请我写序。我有点小意外,但也愿意为她出力,所以就应承下来。看了其中的几篇文章,觉得陈更不仅骄傲,不仅伶俐,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女孩子。她笔下的诗人也罢,诗歌也罢,都带着她本人的强烈印记,不是知识堆积,而是她读诗看人的真体会,让人不仅读到了诗,也读到了这位年轻女博士的往事心曲,文字也流畅可喜,是一本很好读的书。时下“文学青年”几乎成了贬义词,但我觉得,一个青年爱好文艺,本来是最自然的事情,如果连青年都那么世故,那么无趣,人生也罢,社会也罢,还有什么希望呢?所以,我衷心愿意为这本书说上几句话,为陈更博士说上几句话。我坚信,一个喜欢诗的女孩子,会造出更好的机器人,也会浩出更美好的人生。 后记 很期待遇见你,纸页另一端的你 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出书。 高二分文理时选了理科,高考填志愿时填了自动化,读研时选择了机器人。这样的一个人,竟然有一天能出书,还是诗词读后感,可见这世界是多么不可思议。 很幸运《中国诗词大会》的亿万观众中,竞有一个从事出版业的姐姐后来成为我的老师,我的朋友——能将文字付之铅印的机缘是偶然的,但这书里的文字却是由来已久了。 初发心,大概是钱锺书先生说过的那句话,“读书不做笔记,不思考,时间久了,大半就付之东风了”。我是不想让它们付之东风的,所以看书时,脑筋转得很勤快,笔头也动得很勤快。我看书非常慢,遇到喜欢的段落会翻来覆去看,而且一定会在吃饭、排队、坐车、洗澡、涂面霜等琐碎的时间反复想起,反复琢磨。我在很多地方做读书笔记且有不同的分类,比如读散文遇到的精彩段落归在一个文档里,遇到与自己日常生活有关联的感悟就记在日记里,大部头的长篇作品单独开一个文档,来记录让我共鸣颇深的段落和由此引发的浮想联翩。 想到这儿,突然发现诗词于我是一种特别的读物,与它相关的笔记很多写在了微博里,大概是因为中国诗词篇幅短小,适于这种媒介。节目播出之前,我的微博是一个只有自己会看的地方,但写时也一定要字斟句酌惜字如金,草稿是一定要打的,打好了还要删改(人总是一不小心就哕唆,我最担心自己啰唆),然后再发到微博里——即使只有自己看。就这样,一些最初的一时兴起、低潮、喟叹、震撼、感动、思索、豁然开朗、无论怎样都美丽的心情,都在生活的间隙用寥寥数笔记了下来。还有许多悠然心会的时刻,或者记在了日记里,或者没有付诸文字但一想起仍然清晰如昨,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与诗词的缘分,也是这本书里所有文字的来源。所以,它或许是稚嫩的,拙朴的,平淡无奇的,但一定是真诚的,真实的,原汁原味的,从漫长的时光里积淀起来的。 所以它来到你面前,并不是想点评什么,更不是想教你什么,只是想让你知道,我有多感动。我曾被这些诗篇感动,也希望能让你想起曾经的感动,然后你就可以获得片刻宁静,去慢慢回忆它们,然后再来告诉我你的那些美丽的,心动时刻。 最后要衷心感谢我所有的老师、亲人、朋友,还有我的编辑、良师、益友李伟楠女士,生命如此美丽而充满惊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也没有这些文字。尤其感谢蒙曼老师慷慨赐序,康震老师、郦波老师、吴志攀副校长为本书作推荐人。大家们俯下身来,向一个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学生伸出温暖的手,其中传达的善意,足以让她一生感念。 我是陈更,我回来了。很期待遇见你,纸页另一端的你。 书评(媒体评论) 读书是愉快的事。人的一生,要读先贤之书,也要读后辈之书。读先贤书,传承智慧;读后辈书,激发情志。陈更的这本书,不大,但很有情志,值得一读。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陈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女孩子,她笔下的诗人与诗歌,都带着她本人的强烈印记,不是知识堆积,而是她读诗看人的真体会,让人不仅读到了诗,也读到了这位年轻女博士的往事心曲。时下“文学青年”几乎成了贬义词,但我觉得,一个青年爱好文艺,本来是自然的事情,如果连青年都那么世故,那么无趣,人生也罢,社会也罢,还有什么希望呢?所以,我衷心愿意为这本书说上几句话。我坚信,一个喜欢诗的女孩子,会造出更好的机器人,也会造出更好的人生。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读诗,是要用心的,是要带上灵魂的。这本90后工科博士生的读诗小集,让我们终于找到诗词的灵魂。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北大的多元文化造就了多才多艺的学子。研究智能康复的陈更熟读唐诗宋词,将读古诗词的感悟,用她特有的轻快有趣的网络文笔写出来,自然流畅,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吴志攀(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