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狗对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幻想有一天能变成人。经历了种种疑惑、痛苦与磨难,他终于如愿以偿,变成了一位翩翩少年。这只变成了人的狗来到心仪已久的城市,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迎接他的会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
没有人知道他的秘密,没有人体会他的感受,更没有人理解他为何能创造奇迹,为何会与众不同。在人们看来,他调皮捣蛋、愚蠢糊涂、神秘莫测;而在他看来,人们莫名其妙、难以理解、无法交往。在他孤独、忧伤、感慨之际,终于有一个不期而遇的女孩能看穿他的心事,预知他的未来,他为此目瞪口呆,心驰神往……
于是又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狗眼里的人是什么样子?狗眼里的城市是什么样子?读着常新港著的《一只狗和他的城市》,书中诙谐的文字,会让你忍俊不禁、耳目一新、感慨万千……
常新港著的《一只狗和他的城市》记述了“我”是一只狗,和我的家人生活在城市的下水道里。在我寻找一个叫“窗口”的东西时,认识了粉红色的蚯蚓,她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可是,她却走了,只留下一件粉红色的外衣给我。当她曾提到过的轻风一样的声音挤进“窗口”时,我朝一块石头撞了过去……
我变成了英俊少年,走进城市,遇到了美丽的少女六月,我想跟她一起上学。我不知道吃饭还要付钱,不知道上学还要考试,也不知道开除是怎么回事,可是,我却能像天才一样答卷,像天才一样奔跑。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六月竟是那条粉红色的蚯蚓……
一 头顶上的窗口
告诉你,我是一条极普通的笨狗。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觉得周围环境有些昏暗和潮湿。当有一天清晨我正在享用父亲带回来的香肠时,我的爷爷悄然无声地离开了我们。在我的记忆中,爷爷身材高大,他无论躺在哪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留下温暖。他最后躺倒的地方,弥漫着一种消散不尽的伤感气息。他躺了整整一个星期。一道城市地下排水管道里的污水静默地流过他的身边。一贯胃口很好的爷爷,不吃也不喝,甚至于连哼唧的声音也没有。我的妈妈一天数次地把自己的脸凑到爷爷的鼻孔前,想辨别衰老的爷爷是否还有呼吸。
爸爸从凌晨三时左右出去,在天亮之前回来。在爷爷的最后日子里,他的身旁,不,他的有些灰黄模糊的鼻孔前总是摆着食物。我和哥哥姐姐们不懂事地围着那些食物瞎转,一旦有谁奓着胆子凑近那些食物,性格暴躁的爸爸就会扑上来,咬他一口。我二哥的后腿就被爸爸咬伤了,成了现在的跛腿二哥。这都是因为二哥的自私和贪婪。那一次,二哥不仅抢吃了属于我的那一份食物,而且还想阻止我委屈和不幸的叫声。他把我靠近脖子的一块毛扯掉了。爸爸发现后,为了严惩二哥,就忍痛牺牲了二哥的那条后腿。
现在,我们面对着爷爷嘴巴边上的食物,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我只得抑制自己嗓子里发出的没出息的咕噜声,拼命咽着从胃里泛起的酸水。
爸爸用目光告诫我,不让我的嗓子再发出声响,因为我们大家在当时都看见爷爷动了一下,是我的饥饿的声音惊扰了爷爷。
爷爷在昏沉沉睡了几天之后,这是第一次醒来。
我们都围拢过去。我觉得生活又恢复到了从前,爷爷又要咳嗽几声之后,颤抖着坐起来了。
可是,从前的日子没有回来。爷爷示意爸爸靠近他,他有话要说。我看见妈妈的眼角有泪痕,被排水管道里流动的水染上了悲伤。事后,妈妈才告诉我,爷爷苏醒过来,是回光返照。那是一个生命的最后时光。
我听不见爷爷跟爸爸究竟说了些什么,但是我感到他们的谈话内容一定跟我有关。我看见爸爸回头看了看我,让我把一块带肉的猪骨头叼走。爷爷知道我是这个家族中最小的,也是长身体急需营养的时候。爷爷知道我心里想的是什么。我叼起了那块猪骨头经过二哥的身边时,我也听见了他从嗓子里发出的咕噜声和粗重的呼吸。当我还在一旁认真地啃那块骨头时,爷爷又一次昏迷过去了。当大家围拢在爷爷身边时,二哥突然蹿到我身边,伸出他的红舌头带着一股仇恨咬了一口我的猪骨头。
爷爷喘气非常困难,他的喉咙里像是有东西堵着。在爷爷最后一次醒来时,爷爷把喉咙里的一个白色的怪怪的东西咳了出来。那是人类嚼过之后吐掉的口香糖,爷爷衰老的胃口无法消化吸收这个东西。 哥哥姐姐们好奇,都盯住那个东西。二哥又一次显示出他的急切和贪婪,抢先伸出头闻了闻口香糖的残渣。
爷爷向我的爸爸提出了最后的要求,他要去窗口看看。
我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叫窗口的东西。
我问:“什么是窗口?”
P1-3
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作家,是那种可以被我称为“真正作家”的作家,可以说是成长小说的“天王”。他的作品触探到的,是人性的最底部、成长的最深处,是真正能塑造少年儿童性格、给他们的精神打底子的好书。我用最真的诚意向全国的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们推荐常新港的作品,他的作品,正是我说的具有高贵血统的‘王书’。
——曹文轩
常新港的儿童小说带来了标标准准的儿童小说所没有的生气、灵活、深度和艺术。在中国的儿童小说里,常新港是重要的一家。一家是无法随便称的。有的人写得很多,也有影响,但不是一家,恐怕也成不了,但常新港是的。
——梅子涵
常新港在中国的沉寂,是因为他做人太低调,可他的作品却一直在呐喊。应该让更多的孩子阅读常新港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找到成长的力量;应该让更多的家长和老师阅读常新港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了解孩子们成长的心路历程。
——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