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的作者斯坦利·威斯坦因是耶鲁大学宗教系荣休教授,学成于日本东京大学,早年曾任教于东京驹浞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全书在社会史的背景下,探讨佛教的丛林制度在诸帝各朝中的发展,与一般的唐代佛教史的写法颇有不同。所以这不是一部常规的以宗派为中心的唐代佛教史,也不是一部佛教的哲学观念史,而是一部唐代的佛教丛林制度史。作者学问淹博,涉及印、藏。书中除对中文的原始文献极为熟悉之外,还汇聚了很多日本与欧美学界的研究成果。故此书在西方汉学界具有极高的地位,但凡治唐代宗教史者,必参阅之。对于国内读者也一定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唐代佛教》一书记述了佛教在其思想发展到了巅峰的唐王朝(618—907)的历史。唐朝三百年,见证了重要教理学派如法相与华严的形成,天台宗的巩固,密教从印度的传入,净土与禅宗作为中国佛教徒最主流的信仰与实践形式的涌现。
美国耶鲁大学斯坦利·威斯坦因(Weinstein)教授广泛利用各种世俗与佛教文献,对佛教的兴衰演变进行了编年式的研究。佛教界与唐王朝不断变化的关系是本书关注的焦点。具体讨论的议题包括为了裁抑佛寺权力所进行的各种尝试,对教界的行政管理,利用佛教来获得实际的政治利益,以及武宗的灭佛与唐末帝王对佛教的复兴。
杜希德与二十世纪欧美汉学的“典范大转移”——《剑桥中华文史丛刊》中文版缘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唐代前半期的佛教(618—762)
导言
高祖统治时期(618—626)
太宗统治时期(626—649)
高宗统治时期(649—683)
武后篡位时期(684—705)
中宗统治时期(705—710)
睿宗统治时期(710—712)
玄宗统治时期(712—756)
肃宗统治时期(756—762)
安禄山叛乱对佛教之影响
净土宗的发展
第二部分:唐代后半期的佛教(762—907)
代宗统治时期(762—779)
德宗统治时期(779—805)
顺宗(805)与宪宗(805—820)统治时期
穆宗(820—824)与敬宗(824—826)统治时期
文宗统治时期(826—840)
武宗灭佛时期(840一846)
宣宗统治时期的佛教复兴(846—859)
唐朝末年的佛教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