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朱光潜卷)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朱光潜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讨论艺术的创造与欣赏。在收尾这一节中,我提议约略说明艺术和人生的关系。

我在开章明义时就着重美感态度和实用态度的分别,以及艺术和实际人生之中所应有的距离,如果话说到这里为止,你也许误解我把艺术和人生看成漠不相关的两件事。我的意思并不如此。

人生是多方面而却相互和谐的整体,把它分析开来看,我们说某部分是实用的活动,某部分是科学的活动,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动,为正名析理起见,原应有此分别;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完满的人生见于这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它们虽是可分别的而却不是互相冲突的。“实际人生”比整个人生的意义较为窄狭。一般人的错误在把它们认为相等,以为艺术对于“实际人生”既是隔着一层,它在整个人生中也就没有什么价值。有些人为维护艺术的地位,又想把它硬纳到“实际人生”的小范围里去。这般人不但是误解艺术,而且也没有认识人生。我们把实际生活看作整个人生之中的一片段,所以在肯定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时,并非肯定艺术与整个人生的隔阂。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生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入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俗语说得好:“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都缺乏艺术家在创造时所应有的良心。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P3-5

后记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于2009年3月首印,迄今短短两载。这样的纯学术书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重印,当然是令人高兴的。感谢出版社对这套《文丛》的高度重视和读者朋友们的厚爱。《文丛》问世以来,也得到了媒体、名家后人、学界友人们的关心和关注。我先后工作的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也都对这套丛书给予了大力支持。此外,常有相熟不相熟的旧友新朋或相询或自荐或推荐,希望《文丛》能继续编下去,希望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料库能更为完整。我相信,这一切都源自对民族文化学术薪火相传的渴望。

朱光潜先生言,穷到究竟,美与真与善并无隔阂。梁启超先生言,我们不可能个个都做供给美术的“美术家”,但应该个个都成为能够享用美术的“美术人”。体美乃成人。相信《文丛》各家的智慧也会源源不断滋润我们生命之根柢。

生命因为有艰难有困惑有痛苦有喜悦而丰满而明艳,生命也因为我们自己的欣赏品味而动人而美丽!

感谢一路相携相助的诸位师长、亲友、领导和同事,还有在电话中在邮件中讨论争议相知而不曾谋面的朋友们,谢谢你们!

2011年春再记于杭州运河畔松风居

目录

序论: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金雅 聂振斌

导读:朱光潜及其美学/宛小平

上编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看戏与演戏——两种人生理想

 两种美

 无言之美

 生命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关感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悼夏孟刚

 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原理——黑格尔怎样比柏拉图和康德走进一步?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

 克罗齐哲学的批评

 克罗齐派美学的批评——传达与价值问题

 思想就是使用语言

 美感问题

 谈美感教育

 什么叫做美

 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美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美学?

下编

 文学与人生

 谈趣味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文学的趣味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诗的无限

 诗的普遍性与历史的连续性

 诗的严肃与幽默

 诗的难与易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丐尊先生

 陶渊明

 悲剧的衰亡:悲剧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悲剧心理学》总结与结论

附录

 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

 美学的最低限度的必读书籍

初版总跋/金雅

重印后记/金雅

再版后记/金雅

序言

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

金雅 聂振斌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六卷遴选六位中国现代美学家——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的相关论著组成。将中国现代美学卓具代表性和成就的名家做集中的文献整理,迄今可能还是第一次。

《文丛》所说的“现代”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并以此区别于通常的“近代”“当代”两个概念。这50余年间,正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也是中西古今思想文化大撞击大交汇的时代。异族入侵与古老帝国的衰亡,洋务派师夷长技、戊戌变法制度改良的失败,使得国人应对西方文化的态度逐渐由被动转向自觉。20世纪初,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新民”的主张和“学做现代人”的问题,倡导人的革新和“精神之文明”的建设。由此,国民性改造成为进步的文化人士、学者、思想家、政治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人、精神、心理、文化等的变革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西方美学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视阈,“美学”“美育”等专门学科术语引入,中西美学思想、观念、方法等撞击融会,走在时代前列的一部分思想家、学者开始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进行改造更新,并积极试图以美与艺术来启蒙民众、培育民族新人格。这个阶段的中国美学,既有学科建构与理论建设的探索,也有直面人生与关注时代的激情,并由此构筑凸显了自己的某些特点特征,既不同于西方美学,也不同于晚清以前的中国古代美学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当代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是中国美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也是非常具有特色、取得了重要成就的一个阶段。《文丛》所涉的六位大家,或是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期做出了重要的开创性贡献,或是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与繁盛期成为突出的标志性与代表性人物。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既是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启蒙者,也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思想理论建构的重要先驱;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乃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思想理论的积极建设者,并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他们的思想理论,虽不能说完全反映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全貌,因为在他们之外还有鲁迅、邓以蛰、吕澈、方东美、蔡仪、徐复观等重要的现代文艺家、美学家,但是他们的思想理论无疑代表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理论构架的主要部分和基本走向。六位大家各具特色,各从不同的侧面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建设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理论的库藏,这也使得六卷文集各具风采。同时,作为那个时代美学思想理论的引领者,共同的时代、社会、文化的语境,强烈的历史、民族使命感,相似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国学根基以及或游历或求学域外的直接外来文化背景,也使得他们的思想理论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色和民族特征,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现代美学的性质与特点,探索中国现代美学的生命力所在及其价值意义尤为重要。

从《文丛》涉及的这些代表性人物来看,中国现代美学最为显著的标识是:它是关注现实关怀生存、追求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的人生论美学。中国现代美学不是单纯学科意义上的理论美学,它不仅试图去解决美学的学科与理论问题,更是直面现实中人的生存及其意义的问题。在学科意识与理论形态上,中国现代美学区别于中国古代美学,体现出一定的自觉性与积极建设的意向,从而在话语方式、学科形态上构筑了与西方美学、与现代学科对话的某种基础。而作为一种人生论美学,中国现代美学也凸现出鲜明的人生精神、积极的美育指向、内在的诤性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这也正是中国现代美学传承发扬民族美学固有的精神传统,并融会创化中西美学、文化、艺术思想的精华而形成的重要特征与品格。

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不仅要解决理论的问题,也要解决实践的问题;不仅要回答知识的问题,也要回答信仰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就是以六大家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留给我们的最为动人的地方。中国现代美学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一方面是它对于西方美学学科及其思想理论、观念方法、术语形态等的积极学习和吸纳,另一方面也是它传承民族美学的优秀传统、融会中西古今滋养而试图建构起来的解决民族自身问题的独特话语及其精神特质。学术与人生的贯通,知识与信仰的融会,开放与新创的激情,不仅构筑了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特质,也使它至今仍有启益民族美学学术与国人精神生活的方面。

首先,鲜明的人生精神是中国现代美学重要的精神标识之一。

以美和艺术来介入人生介入生存,陶养美感与人格,提升生命活力,美化生命境界,这种针对当时国人人格人眭弱点而潜蕴着启蒙意味的人生美学精神,构成了中国现代美学突出的精神传统,并以蕴含现代意义的情感启蒙与生命启蒙的意向呈现着自己的立场与态度。

……

《文丛》遴选的六位大家是学者、思想家、理论家,也是生活于我们整个民族历史中的活生生的人。《文丛》在编选中不仅遴选了他们在直接的意义上论美谈艺的文章,也遴选了他们论析哲学、人生、伦理、教育等而又与论美谈艺具有内在联系的文字。并将其分为上下两编。这样的编选定位与编排风格,力求突出中国现代美学的特点和各位选主的特色。相信这样的编选对于凸现和把握中国现代美学及这些代表性人物的面貌与风范会有助益,同时也一定会有益于各位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些大家的美学观、审美理念、美学与艺术学说。同时,基于《文丛》对“现代”概念的定位,入选各位选主的文章主要为1949年前写作或发表的;但为了便于读者能对选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三卷也各自遴选了少量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代表作品。

希望通过这套《文丛》的出版,通过对中国现代美学代表眭和标志性人物的文献整理,在梳理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精神传统、确立中华美学的精神特征、建构我们自己的民族美学,以及激活提升当代国人的生命实践和精神生活方面会有助益。

中国现代美学非仅此六家。在《文丛》编选的过程中,屡有热心人士建议扩大人选范围。确实,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图谱中,值得整理和研究之人很多。希望我们这个工作作为一个开始,能够有更多的学者、更多的热心人士关心与参与,也希望在将来条件成熟的时候,能有更多的文卷问世,使得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料图谱能够日臻完善!

内容推荐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朱光潜卷)》选编了朱光潜先生写的文章36篇,分上下两编编辑:上编为先生对美与艺术的基本观念的文字与相关论著;下编为先生对审美、艺术等问题的具体见解的文字。文章的编排不以时间为序,主要依据所论思想或问题的性质、内在逻辑为序。本书体现了学术与思想并重的追求,既高度重视学术的开拓性严谨性,也将这本书定位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读物。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共六卷,分别对中国现代美学六位重要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的美学论著进行整理。中国现代美学具有的浓郁人文情怀以及特有的思想锋芒,对于今天仍有独特的价值。希望以六大家为代表的精彩审美世界和精神世界能照亮读者的生命与生活。本书是其中的朱光潜卷,由宛小平选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23: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