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克莱夫·戴维斯与安东尼·德柯蒂斯所著的《美国摇滚往事》的出版会让中国唱片业少走十年弯路,“我自己的音乐产业生涯比这时间更长,要追溯到1965年,当时我刚刚开始运营哥伦比亚唱片。这真是长长的一段路——从签约詹妮丝·乔普林(Janis Joplin)到发掘惠特妮·休斯顿(Whitney Houston),从帮助桑塔纳(Santana)在1969年成名,到预见他在30年后戏剧性地回归,所有的故事,都会写进这本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国摇滚往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克莱夫·戴维斯//安东尼·德柯蒂斯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克莱夫·戴维斯与安东尼·德柯蒂斯所著的《美国摇滚往事》的出版会让中国唱片业少走十年弯路,“我自己的音乐产业生涯比这时间更长,要追溯到1965年,当时我刚刚开始运营哥伦比亚唱片。这真是长长的一段路——从签约詹妮丝·乔普林(Janis Joplin)到发掘惠特妮·休斯顿(Whitney Houston),从帮助桑塔纳(Santana)在1969年成名,到预见他在30年后戏剧性地回归,所有的故事,都会写进这本书。” 内容推荐 由克莱夫·戴维斯与安东尼·德柯蒂斯所著的《美国摇滚往事》是美国流行唱片业传奇制作人克莱夫·戴维斯所著的一本自传作品。作为发掘了众多天才歌手的乐坛金耳朵,作者在本书中回顾了自己纵横半世纪的职业生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律师到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掌门,从签约詹妮丝·乔普林到发掘惠特妮·休斯顿,从创立阿里斯塔唱片到J唱片,以及作者本人的成长与情感历程,全都在本书中一一叙述,是当今唱片业所有从业者与乐迷都不可错过的精彩之作。 目录 布鲁克林的记忆 化悲痛为力量 哈佛求学 重回纽约生活 改变我一生的机遇 经营哥伦比亚蟾官 发掘艺人 蒙特利的经历 哥伦比亚名声大噪 白珍珠 西蒙和加芬克尔 迪伦 我想要哪种工作? 从桑塔纳到斯普林斯汀 天才突击和收获公司之魂 一个幻想的终结 寻找一个新的开始 阿里斯塔意味着卓越 曼尼洛狂热 创办一个新厂牌 帕蒂·史密斯和卢·里德 准备好摇滚 感恩而死 吉尔·斯科特—赫伦和捉鬼敢死队 百老汇、电影原声带和喜剧 狄昂·沃威 灵魂歌后 新浪潮,重金属以及“艺术体操”乐队 惠特妮 不仅仅是巴瑞专属公司 阿里斯塔唱片的大爆发和“米力瓦利”组合的终结 阿里斯塔纳什维尔分公司和新一代乡村音乐 LaFace唱片的时代! 坏男孩唱片公司 莎拉·麦克拉克伦、“爱司基地”组合和随心所欲的90年代 桑塔纳和专辑《超自然》 立即成名! 艾丽西娅 在J唱片的那些年 洛德·斯图尔特和《美国流行金曲簿》系列专辑 21世纪曙光中的摇滚 《美国偶像》和凯莉·克拉克森 关于《美国偶像》的更多 接受改变勇往直前 索引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哥伦比亚星探团队的阵容简直是杀手级的。当然,带头人就是约翰·哈蒙德,他签约的歌手有比莉-霍丽黛、鲍勃·迪伦以及艾瑞莎‘富兰克林。而蒂奥-马塞罗是个音乐家兼作曲家,用自己的方式对爵士乐做了创新,并由迈尔斯·戴维斯制作发行了经典唱片集,同时还将查尔斯·明格斯、瑟隆尼斯‘蒙克还有查理·伯德签入哥伦比亚旗下。鲍勃·摩西同哥伦比亚最火的艺人安迪‘威廉姆斯一样,也拥有了超高人气。厄尼·奥特斯舒勒同托尼·班尼特、杰里’韦尔还有雷·康尼夫都有过合作。迈克·伯耐克尔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仅仅在一年内就为芭芭拉·史翠珊创作出三张专辑,她凭借其中的一张,赢得了当年格莱美年度最佳专辑奖。毫无疑问,无论音乐的潮流趋势如何,或哈佛大学商学院研究什么,这些人都知道自己要什么。 伦·利维在史诗唱片完全应付得来。他才华横溢、勤勤恳恳又有合作能力,大概就是因为没有太多的顾忌,史诗唱片才比哥伦比亚更愿意冒险尝试新的方法。我告诉过利维,营销绝对是他的强项。在史诗唱片我让大卫·卡普拉利克管理企划部,他曾在哥伦比亚做过这种工作(在那里,与其他同事制作了一张单口相声专辑,很快就迅速蹿红)。卡普拉利克曾在旧金山发现了一支乐队,叫“斯莱和斯通家族”,当时我与他都异常激动。之后,利维离开哥伦比亚当了地铁媒体唱片公司的总裁。 加拉格尔是不同的例子。在哥伦比亚管理销售部门是一份极其重要且有影响力的工作,而加拉格尔建立了一支誓死追随的团队,不仅是唱片公司,还包括集团以及全国各地的分公司。他是一个聪明、有街头智慧、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并在业内享有一定的地位。他善于采取高压攻势,总能合理地分配好任务,调动销售和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在哥伦比亚,他有着“教皇”之称,他确实擅长解决如教廷事务般复杂的办公室政治斗争。他的年薪要比我的40000美元还多出45000美元,所以他觉得我只是在为戈达德管理行政事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领导阶层。 加拉格尔可以说是业内销售领域的大拿。然而,他所欠缺的是一种创造天赋,这种天赋能够让他真正成为企划部的优秀负责人;同时他还欠缺一种认清并接受自己优点和不足的能力,而这是真正成功人士的必备条件。被逼着走出舒适地带是一回事,但由于野心的驱使而变为另外一个人,则是不同的意义。在某次他肤浅的工作想法被彻底否定后,加拉格尔从此在企划部的会议上就再也不系领带不穿夹克衫,之前可从未看过他不穿西装的样子。办公室里的人对此都很讶异。至于我,还是一贯的衣着,勤勤恳恳地学习着。 同时,加拉格尔的企划部里的员工开始向我抱怨居然要一个推销员来当负责人,而他本人也向戈达德抱怨为什么要一个律师当他的领导。要让螺丝拧得更紧,员工必须更加团结,以至于戈达德打算说出自己的辉煌史,来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当戈达德对我说,“瞧,在企划部我给了加拉格尔一个职位,但他是你的下属。实际上,每个人都听命于你。”同时,当他和加拉格尔谈时,又会弱化我的权威,以免造成冲突。不得不说,局势真是微妙啊。 在办公室里谣言四起时,我选择充耳不闻,但最终还是不得不面对。我见了加拉格尔并告诉他,希望他能聘请一位企划部的新主管,但谁愿意主动将新鲜的活力注入到公司呢。可想而知,加拉格尔想保留那个职位——以及名誉和权力——为他自己。仅仅主持这个部门是不够的。起初,他试图说服我聘请新人是多余的。我坚持自己的立场,他做出了让步。 他第一个推荐的是自己的铁杆下属,销售部的人员,但被我断然拒绝。我说可以给他三个月的时间另寻合适人选,要人中翘楚。然后他问,是否可以继续掌管企划部的同时,再聘请一位营销负责人来接管他现在的职务。后来他也那样做了,但我还是很明确地表示,企划部需要一位新的负责人。 就在我们为这问题争吵不休时,戈达德升我为副总裁兼总经理,这职位并没有新的职责(或酬劳),但至少让我摆脱了行政事务,真正可以手握实权。在企划部,员工们一直在上演着各种不和,最后我告诉加拉格尔,必须聘请一位能人志士来管理,不然就得让他离开。最终,在1967年秋,他宣称,同意了McA聘请他为德卡和卡普唱片公司负责人的邀请。为此,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于是我开始着手更有力地掌控哥伦比亚,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创意的举措。坚持听金曲排行榜40的广播节目,主要是纽约的WABC和WMClA,这些调频电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这让我更加坚信哥伦比亚和史诗唱片需要将变化融入到音乐中去。调频电台虽然这时还未有决定性影响,但没过多久就做到了。 P40-41 序言 序言:欢迎来到这派对! 我每年最喜欢的一段时间,可能就是二月初,快要到格莱美前夜派对的那段日子。那一整段时间,我就躲在贝弗利山庄酒店的一间小屋里——那是我的第二个家,也是格莱美派对的备战室。我的儿子道格,是一位音乐产业律师,他也在我那儿住,和我们在一起的,还有其他的家庭成员,以及一些活动策划师。我们把贝弗利山庄酒店的舞厅当做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块大画布,上边镌刻着九十多桌贵宾的名字,他们彼此仿佛靠磁力线互相吸引到一起。我一桌一桌地打理这些线索,每当有新灵感来临,或者是有人取消了行程,亦或是有新的人预定而来的时候,就又要再打理一遍。有些嘉宾早就已经确认了,但是我们还得去处理上百个最后紧急加入的邀请。这是世界上最难拒绝的事情了,但是这个舞厅只有这么大。我最看重这个派对的整体嘉宾名单,必须得折衷,所以不必去多虑某个人有多重要,他(她)到底适不适合这个混搭。在派对上免费演出的艺术家嘉宾显然要越出色越好,但这也仅仅只是关于如何创造一个难忘的夜晚的问题。如果人们在这里看民谣演出和在其他地方看感觉没什么不同,我们就失败了。 我的第一届格莱美派对于1976年举办,是为了致敬巴瑞·曼尼洛的《曼迪》获得年度制作提名,这是阿里斯塔唱片的里程碑事件,而这个厂牌是我在1974年时创办的。一年又一年,这个派对都会在格莱美奖的前夜于洛杉矶举办,但是刚刚创立的那年,是在格莱美颁奖礼之后的一顿早午餐。那一年,我体会到光临现场的每一位朋友的迫切渴望:会有名人来么?开心的是,看到史蒂维·旺德走进了房间,我就知道我们的派对像个样了。史蒂维是我一直很喜欢的艺术家,可惜我们只一起工作过几次,而他成了派对的常客,经常在派对快结束的时候登上舞台,每次都不愿意停下给大家道晚安,因为他的确很享受这场派对。那时,我根本没想过这个派对会演变成这样一个大事件。它很快变成了音乐名人和音乐产业的象征,是能够引起众人轰动、毕生难忘的一晚,很大程度上,每个人都见证了这一切。当艾瑞莎·富兰克林在惠特妮·休斯顿和托妮·布莱克斯顿的伴唱下演唱《尊重》时,看到格温·史蒂芬尼和唐纳德·川普激动地跳起来,就在那个难忘的瞬间,歌声中的我热泪盈眶。这是一场不会在电视上直播的活动,对参与者来说,也更私密、个人。 每一年,我都试着坐在我平常没怎么在社交场合中碰到的人的旁边。比如简·方达和制作人理查德·佩里这一对,我就会让他们有一个绝好的机会,来撮合音乐人和演员。像阿尔·戈尔这样的,就不会坐在政治家的边上,他的身边会是欣赏他社会行动的艺术家和行业高管。像保罗·麦卡特尼这样的,他身边就会坐一圈年轻的R&B歌手,或者是嘻哈音乐人。每一个名人同时也都是粉丝,所以我会找机会让他们去见到自己的英雄,可能还会让他们发现新英雄,学习到一些经验。这场派对让每个人回想起他们进入演出尤其是音乐行业的初衷。突然间,正在聆听的嘉宾就会像门口站着等签名的粉丝一样瞪大了眼睛。 格莱美颁奖典礼几乎一直在洛杉矶举办,而这个派对也受益于这场典礼,得益于有很多艺术家住在这里,很多艺术家会为了这个奖专门来到洛杉矶。正如我提到的,没有人会有偿在派对上演出,所以我们完全倚靠艺术家和他们朋友的兴致。演出一直持续不断,这很重要,不出意外,每一位艺术家都只能演奏两首歌。开场一般都是摇滚乐队先来,比如最近是“蒙福之子”乐队,因为一旦演出开始了,就很难再改动舞台设备,这样的话可以让流行音乐人更容易接场,和伴奏乐队一起演出。不论是什么音乐类别,都会由音乐导演里奇·迈纳,来确保演出的质量,几乎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他的高要求。而在演出过程中,我会对观众们说话,就像他们在我的客厅里一样。我会讲一些我自己和表演者之间的趣闻轶事,也会介绍听众里面的人,一是表达对产业里的巨星如昆西·琼斯、莫·奥斯丁、贝里·戈迪,以及后来的阿迈特·厄蒂冈的敬意,二是可以让大家知道像“王子”和传奇的斯莱·斯通这样的大牌也在今天的派对当中。我喜欢让年轻的音乐人面见音乐名人堂里的老兵,而老兵们也能听到新人们说起他们的影响究竟有多重要。 后记 这本书终于要面世了,感觉如释重负,轻松了不少。倒不是因为没有了交稿的压力能长出一口气,而是因为总算可以踏实地给克莱夫·戴维斯老爷子一个交代,让他希望中国读者通过这本自传“获得新知,得到新的感受”的期待成真。而我也确实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这本凝结了克莱夫先生毕生宝贵的音乐行业经验、传奇的职业生涯经历的教科书级别的史诗传记。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在近20年的音乐书籍阅读范围里看过的最精彩的音乐传记之一。分量完全够格给我们最近才刚刚开始步入正轨的中国音乐行业做指导手册用,在我看来,这本书里不仅仅是关于那些伟大的音乐家们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值得一读再读,克莱夫亲历的那些行业变迁和风格潮流趋势的进化演变发展史也足以让我们好好研究和借鉴一段时间。更何况,能够给对中国音乐行业感兴趣的朋友们寻找和提供机会,了解和学习从无到有开创了当代流行音乐工业这个领域的欧美前辈们用几代人的血汗泪和数不清的成功和失败铸就的历史,也是我自2000年从《通俗歌曲》杂志进入这个行业,直到后来为((滚石》(Rollingstone)中文版工作,始终未变的初衷。 在这里我要向那些让这本书顺利付梓的老师和朋友们一一致谢。 首先要感谢克莱夫·戴维斯先生,没有您这本含金量十足的原著,我们中国读者将无缘以第一视角体会过去50年美国流行音乐(当然也包括乡村乐、摇滚乐、嘻哈音乐等)历久弥新的秘史,更会错过这个稀有的收获启发的良机。还要感谢您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对我们整个翻译工作进度的包容和耐心,希望结果没有让您失望。我相信来自您的这些“摇滚往事”在未来能给更多的中国年轻人插上从事音乐行业梦想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感谢出品人老朋友杨全强,没有你就没有这本《美国摇滚往事》中文版。时间会证明这本书的价值,也会记住你起的这简单却准确、深刻的书名。在我心里,你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懂摇滚乐的出版人,这绝不是客气的恭维,期待能和你一起引进更多伟大的英文音乐书籍并让他们在祖国问世,你的专业和品味是中国读者朋友们的福气。 感谢责编王明娟的认真和敬业,我知道这本书的工作量之巨大和后期工序的烦琐,所幸的是咱们都认为这一切是值得的,你的职业素养让我钦佩,你对音乐文字的热爱和执着给了我深深的“刺激”,希望下一本书还能请你多多指教。 还要感谢“西南偏南”(sxsw)音乐节邀请了克莱夫·戴维斯先生去参加2013年的论坛,让我有幸在奥斯汀听到了他关于这本书的演讲继而开启了后边的翻译工作。那里也是MTA天漠音乐节灵感的来源,我们和“西南偏南”奇妙的缘分正是始于彼时。 感谢有待和孙孟晋两位老师的支持,让克莱夫·戴维斯先生2013年的初次访华之旅就在上海见到了中国最专业的音乐行业代表,你们辛苦啦! 另外感谢林文婷在翻译工作收尾部分的及时帮助,你的效率和能力让我叹为观止,等你回来继续和同学们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最后感谢我最亲爱的家人,你们的支持是我永不枯竭的能量来源。 书评(媒体评论) 点石成金。至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人写出过像戴维斯先生这样揭露如此多唱片业内幕的书。 ——《华尔街日报》 这本书里有太多不可思议的故事,简直是横贯整个音乐历史的一次漫步。 ——Ryan Seacrest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