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一处》作者苏胜勇先生是山西浮山县人,与都一处创始人王瑞福为同乡。作者花费了三年多的心血,深入王瑞福当年所在的村子以及北京大栅栏王氏故居进行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的历史素材,创作完成了这部作品。作为北京城历史最悠久,最原汁原味的百年老店之一,都一处烧麦馆享誉海内外,书中提到的乾隆皇帝御笔钦赐的“虎头匾”至今保存在都一处的店堂之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京都一处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苏胜勇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京都一处》作者苏胜勇先生是山西浮山县人,与都一处创始人王瑞福为同乡。作者花费了三年多的心血,深入王瑞福当年所在的村子以及北京大栅栏王氏故居进行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的历史素材,创作完成了这部作品。作为北京城历史最悠久,最原汁原味的百年老店之一,都一处烧麦馆享誉海内外,书中提到的乾隆皇帝御笔钦赐的“虎头匾”至今保存在都一处的店堂之中。 内容推荐 苏胜勇著的《京都一处》讲述了北京前门外大街百年老店——“都一处”烧麦馆的传奇故事。作者用生动详实的笔触,描写了“都一处”自清朝乾隆初年创办到抗日战争结束,两百年间的悲欢离合。书中再现了“乾隆御赐虎头匾”“义助戊戌六君子”“智斗日本特务渡边一郎”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精彩段落。 作品展示了“都一处”历代经营者大仁大义,精诚至信的晋商理念;同时歌颂了数辈同仁坚持民族大义,前仆后继,保护“都一处”烧麦品牌的崇高精神。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中卷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下卷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后记:说不完的话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清乾隆年间,春夏之交的一天傍晚。 晚饭已经开过一个多时辰了,日头挂在西边天际久久不愿离去,把温和的光线播洒下来,天地明亮,气温舒适,洁净如洗的天空掠过一群哨鸽,留下一串悠扬的哨韵,京城前门大街上南来北往的人们兴致不减。 王瑞福收拾完灶间的活儿,从鹞儿胡同的浮山会馆出来,在大街上闲逛,顺便看看有无适合自己做的生意门路。临出门他没有忘记在肩上搭上那条写有“王记”字样的羊毛褡裢,以备遇上中意的东西买上一点儿。王瑞福先进了大栅栏一边走一边看,还随口问这问那,把里面的铺子看了一个遍。这个大栅栏他已经来过不知多少回了,每一次来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想法。可是想法归想法,到最后还是形不成一个主见。王瑞福站在台阶上看着熙熙攘攘的行人,各种声调的叫卖声不断塞进耳朵,这个才从山西省浮山县来京城的小伙子还真有些惆怅和迷惘…… 王瑞福从大栅栏出来,看见大街正对过“白记饭铺”门前吵吵嚷嚷地聚了一堆人,就凑过去看热闹。 只见一个身着丝绸衣冠的年轻人正飞溅着唾沫,圆睁着眼睛,对两个布衣穿戴的男人指指点点。王瑞福认识那位年纪较长的是“白记饭铺”的掌柜白青山,也是山西省平阳府人,在这里开饭铺很多年了。 只听白青山说:“钱大少爷,你讲点道理好不好。” 年轻人大声问:“看你年纪也不小了,咋张口胡说八道!我咋不讲道理了?你是吃草长大的呀!” 白青山显得很生气,喘着粗气,稍稍静一静心,运一运气,才说:“我和人家王吉祥掌柜已经谈好了转让协议,银子都交割清楚了。你凭啥插一杠子?” 旁边年纪稍偏小一些的男子也抖落抖落手里的一张写满字的麻纸,说:“这不是,我们的转让字据都签字画押,银子也交付完了。你又进来胡搅蛮缠。真是不讲道理!” 钱大少爷一把抓过王吉祥手里的转让字据,三下两下撕碎了,随即两手一扬,雪白的纸屑飞起来,落到白青山和王吉祥的头上、肩上……围观看热闹的人,有的嘻嘻发笑,有的默不作声…… 白青山和王吉祥气得浑身发抖,揪住钱大少爷的胸襟,要找人说理。 钱大少爷凭着年轻力壮,两手朝外一推,就把白青山和王吉祥推了个仰面朝天。白青山后脑着地,顿时血流满地,不省人事。钱大少爷转身打开白记饭铺的大门,右脚站在门里,左脚踩在门外,对着众人说:“这白记饭铺,我们早就找白掌柜谈过转让的事情,还没谈好。他们两家就偷偷转让了。一个闺女还能许两家?这不是欺行霸市吗!我给你们说,今天这白记饭铺我们钱家要定了,谁也别想拿走。” 这时候,王吉祥已经把白青山叫醒,帮他包住伤口,扶他站起身来,指着钱大少爷说:“钱大少爷,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在京城天子脚下也敢强买强卖,胡作非为!我们要告你去!” “我看你是活腻歪了!”钱大少爷骂一句,一步跨到王吉祥面前,一把揪住他的胳膊,瞪圆两眼死死盯着他,另一只手紧握拳头就要打过去。 已经明白事情原委的王瑞福见状,两步走到钱大少爷跟前,伸手抓住他的胳膊肘,稍一发力,钱大少爷疼得直咧嘴,揪着王吉祥胳膊的手不由得松了劲。 钱大少爷甩着胳膊,退后一步,见是一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个头比自己还低一点,身材单薄的小伙子。钱大少爷不由得大怒,指着王瑞福骂了一声:“姥姥!哪里来的小王八蛋!” 王瑞福先把肩上的羊毛褡裢顺一顺,再朝钱大少爷拱拱手,沉稳地说:“钱大少爷,人家已经写了转让合约,签字画押,交割完毕。你凭啥强买强卖,欺行霸市?还出手打人!这样不好。” 钱大少爷朝王瑞福跨过一步,嚷起来:“前门大街上还没有人敢跟老子说个不字呢!你小子是从哪里蹦出来的。活得腻歪了吧。” 王瑞福毫不退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人皆为之。” “我看你小子不知道铧是铁铸的,马王爷有三只眼。今天老子叫你见识见识——”钱大少爷话没说完,就抡圆了胳膊,一个大巴掌朝王瑞福的左边脸颊扇过来。 P3-4 后记 说不完的话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老家在临汾市浮山县,不知为什么,我的生活总和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北京城里前门大街上,有一家都一处烧麦馆,是我们浮山人最早办起来的。成人之后,由于各种机会,经常到北京走走。每一次到京城,总要到前门外,大栅栏正对过儿的都一处烧麦馆尝尝那里的烧麦。再大一点,更知道了都一处烧麦馆的历史,二百多年前以王瑞福为代表的浮山人千里跋涉到京城创业,本着山西商人大仁大义精诚精信的经商理念在商业大佬、店铺林立的前门大街上一站就是二百多年。其间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后来的“文革”等一系列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不少的商家店铺都随着社会潮流的浮沉灰飞烟灭,甚至连在中国经济社会起过重大促进作用、经济实力雄厚的晋商票号都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处处曾经热闹非凡的会馆。可是一家小小的烧麦馆竞奇迹般地保存下来,而且越办越红火,时至今日,更成为与全聚德烤鸭、六必居酱菜、东来顺涮羊肉等齐名的中华名吃。不仅中国人,连外国人到了北京都要专程尝尝都一处的烧麦。 我对都一处的老祖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我不由自主地在寻觅探究都一处的生存奥秘。 也真巧了,我的亲侄女的婆家竞和都一处创始人王瑞福老前辈是一个村的。无形之中,我有了了解都一处历史的最佳条件和机会。 自从一不留神陷入小说创作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就萌生了把都一处烧麦馆的故事和精髓用文学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念头。终于有一天,鬼使神差地在电脑键盘上敲下了“京都一处”四个字。从那以后,经过两年多的梦游痴语,合纵连横,总算把都一处烧麦馆的故事演绎出来并输入电脑。 小说以乾隆皇帝题写的都一处虎头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遭遇以及都一处历代同仁为保护都一处虎头匾而付出的艰辛为故事线索,叙述了山西商人大仁大义精诚精信的经商理念。二百多年的历史太长了,北京城里发生的事情太纷繁了,都一处烧麦馆的经历太复杂了,与此相关的人物也太多了,笔者没有本事把它们都一一写出来,只能撷其精华,捡其彩头,借以文学的手段给予表现了。作品从乾隆皇帝题写“都一处”牌匾起步,经过戊戌变法、义和团、八国联军、辛亥革命一路走到抗战胜利,便戛然而止,至于以后年月里都一处烧麦馆发生的那些动人而有趣的故事,留待人们掩卷深思,心神体会,街谈巷议去吧。 整部作品以都一处同仁在经商过程中形成的仁义诚信的理念为主线,虽然都一处烧麦馆的掌柜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不断变动,而且继任掌柜已经不是王家后人,甚至连山西浮山人也不是了,但是这一主线始终不断,其中除了历代掌柜言传身教以外,还设计了都一处创始人王瑞福嫡传后人的经历作为故事的副线,从而使作品在叙述200年历史的过程中具有顺畅的连贯性和很强的故事性。 需要说明的是,《京都一处》是一部以历史事实为框架而创作的长篇小说,不是史书,敬请亲爱的读者,要用一种平常的读小说和看故事的心态对待《京都一处》,而不要用史书的要求考究它,更无须对号入座。因为那不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 话一说就多,而且越说越说不清,越说越说不完,就此打住。谢谢诸位。 苏胜勇 2016.2.24于临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