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中国新诗年鉴》大力推举的是鲁羊、伊沙、朱文、阿坚等人全新的、带有异端色彩的诗,强调诗歌与此时此地的日常生活、存在敏感之间的相关性。没想到这引起了“知识分子写作”群体的集体恐慌。很清楚,这种恐慌的内部秘密在于,他们在幻觉中建立起来的权威受到了致命的挑战,以及他们在富有活力的民间立场面前显得黯然失色的不甘。同时,进一步突出了来自民间的优秀诗人的写作成果。只要读一读第一卷,宋晓贤、沈浩波、李红旗、朵渔、巫昂、盛兴这些闪光的年轻名字,已足以改变我们对诗歌现状的消沉看法。拿他们与另一帮面貌可疑的诗人相比,谁才是诗歌的希望,我想真相已经大白,并将继续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