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句我爱你(有温度的纪实儿童摄影攻略)》以贾树森(职业摄影师)和马瑞(心理咨询师)这对父母的视角出发,用充满爱意的照片讲述了新手爸妈如何用照片来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其中不仅有拍摄经验和技巧,还有关于拍摄、育儿、生活和心理方面的理念与分析。可以让读者在学到有用的拍摄技巧同时心灵也得到一次爱的洗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拍照是最好的陪伴,诞生--世界因我而不同,究竟什么样的照片才叫好照片,月子--初来乍到,不可思议的母爱,蹲下来,日子--渐入佳境,孕期--我看不见你但是我爱你,手机儿童摄影攻略,神奇的后期,这不是照片这是一个家庭的历史等。
他从见到她的第一面起,就给她拍下了照片。
然后,她成为他的妻子。
他用每天一张照片的方式,记录了妻子怀孕、生产以及孩子成长的每个片段,无声地表达着对全家的爱。儿子小树诞生后,树爸和树妈每天用照片和文字的方式记录小树的成长。他们合作撰写的照片日记《小树地球旅行记》也因此得到多家媒体的转载和专题采访。
贾树森、马瑞编著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句我爱你(有温度的纪实儿童摄影攻略)》,呈现了图片记录下的幸福,也有树爸关于儿童摄影的攻略总结,还有树妈关于育儿的一些动人的思考和感想。
希望为人父母的你,能感受到那些温暖的传递。
推荐序·这就是“爱”
前 言·拍照,是最好的陪伴
第一章·诞生
黑白照片的魅力
器材选择
第二章·月子
你的照片到底是给谁拍的
关了你的闪光灯
拍摄静止小宝宝,请用中心对焦点
第三章·日子
母爱是“邪教”
为母爱剪影 ,用剪影衬托母爱的“辉煌”
用道具衬托孩子的娇小
究竟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
阴天不是拍不出“好照片”的理由
什么都可以反光
在家也能给孩子拍证件照
通过构图引发带入感
局部大于整体
以孩子为中心,以家庭为半径
致姥姥
光阴的故事
蹲下来
乳房能带来的,最大的快乐
情人节—致我的小情人
近,更近
鼻涕妞和橡皮泥
自然的相框增加情趣
母亲节|妈妈的身体是最美的
新妈妈,一岁生日快乐
儿童节,孩子给我们的礼物
镜子里的有趣构图
忘了三分法
成为一个像爸爸那样的人
好好利用家里光线最柔和的灯——窗户
家里很乱,也能拍出生活的气息
轻松避免游人如织
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
怎样拍好宝宝跟小动物的互动
抓拍的秘籍
横平竖直,端平你的相机
冬天,拍到跳舞的雪花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句我爱你
俯拍,上帝的视角
拍摄全家福,摄影师要知道些什么
通过调整色温拍出照片的温度
曝光补偿怎么调
让孩子做照片的主人
让早上的太阳为生活镀金
巧用引导线构图
影子的张力
让照片动起来
快、狠、准,使用自动ISO模式(Auto ISO)来帮助拍摄
谁说光圈越大越好
矩阵测光,适合偷懒的你
让背景成为加分项
特写照的取景原则
哭也是一种表情
安全快门,更稳妥的爱
怎样让你的照片变得更有趣
逆光也许更出色
连续对焦,抓住小淘气
小技巧帮你记录孩子理发
剪裁,照片的第二生命
第四章·手机拍娃也疯狂
一人带娃,也能入镜
1秒进入拍摄状态
手机也能调整曝光
连拍抓住动态画面
用Snapseed修出一张出色的照片
超简单的胶片调色VSCO
手机对焦你真的会用吗
前置摄像头,和孩子边玩边拍
手机到底有几个快门
小兵器大作用—只有手机才能拍到的特别角度
第五章·让每张照片活出它们自己—如何整理家庭照片
后记:摄影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让孩子做照片的主人
演员和导演最大的区别就是:
演员虽然露脸,但是露的也只是脸,而没有想法和决定;而导演虽然身处幕后,但是通篇都体现着他的意志。
儿童摄影中,我们希望让孩子做照片真正的主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模特。
首先,这样记录下来的是孩子真正的生活、喜好。对于孩子长大之后了解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更有意义。
同时,从照片拍摄的角度来说,当孩子能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状态时,他的情绪会更加饱满,同时呈现出真实的快乐。这对摄影师来说,绝对是事半功倍的美事一桩。
让孩子做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姿势
“抬头,看爸爸,蹲下去,抱住妈妈,拎起裙子……”拍摄时,家长对孩子的各种指令满天飞,孩子逐一遵守下来,会觉得自己像个木偶。如果不肯遵守,又可能让家长不快,最终镜头里面都是“黑脸”,只能强颜欢笑。
所以,不如就让孩子做主,呈现自己的状态。
甚至,有时候,不仅让孩子做自己的主,如果让他连全家的主也做了,照片效果会更好。
在拍摄这组全家福的时候,树爸让小树给大家安排位置,然后把相机遥控放在小树手里,由他来按下快门。小树觉得很有趣,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其他的家人,因为摄影师是小树,所以状态更好,拍照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照片背后的故事更多了,意义也仿佛更大了些,全家人对于这张照片的感情更深了些,这就是所谓“照片的温度”。
2.服装
很多妈妈在给孩子做拍摄准备的时候,都会精心搭配出各种可爱的造型,甚至特意去购置不菲的服装,但是在实际拍摄中,经常会发生妈妈希望孩子换上漂亮的红裙子,而孩子坚持要穿半旧甚至已经有点脏的白裙子的事情。孩子最喜欢的那些衣服,未必是妈妈眼中最适合拍照的,但是无论如何,那是他的最爱,那是他希望留下的记忆的一部分。
照片出来之后,你会看到,你最喜欢的照片,一定是那些孩子的表情、神态洋溢着幸福,以及体现着全家欢乐的照片,而这些,和孩子穿什么,并没有关系——其实,也有关系——那就是,当孩子能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时,表现力会更好。
3.地点
对一个两岁的小男孩来说,妈妈喜欢的开满鲜花的花园,显然不如旁边那个有红色滑梯和海洋球的儿童乐园更有吸引力。于是,一心想着要“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的妈妈,要不要妥协,这是个问题。我们可以跟孩子商量,满足彼此的需求,但是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必须依照父母选择的场地进行拍摄,因为那是父母眼中的生活,不是孩子的。
4.时间
在我们帮其他家庭进行记录式儿童拍摄时,一天的时间里,常常会因为孩子午睡,或者其他问题,改变原定的拍摄计划。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家长都很尊重孩子自己的作息时间,不会因为要完成某个特定的拍摄目的,而要求孩子必须配合大人的时间。如果那样,孩子必定会对拍摄产生逆反情绪。而“真实”才是我们最大的拍摄目的。
5.速度
有的时候,孩子像蜗牛一样,慢吞吞地走路,慢吞吞地观察地上的蚂蚁搬家,这时候,我们就要耐起性子,蹲着陪他,拍他大眼睛里面清澈的好奇,求知的渴望。拍他指着蚂蚁的肉乎乎的小手,拍他怕踩到蚂蚁移来移去的小脚。
有的时候,孩子像猴子一样,上下辗转腾挪反复,一刻不停地动来动去,这时候,我们要一起疯起来,跟上他的频率,拍他敏捷的身手,拍他丰富的动作,拍他放肆的大笑。
记住,你只是一台亦步亦趋的照相机。
6.角度
同理,有些明明知道照片会更精彩的角度,但是孩子没兴趣的时候,也只好作罢。这正是记录式摄影令人遗憾的地方。但是作为回报,当孩子被允许以真正的天性开心地玩耍时,他会做出很多摆拍时永远无法见到的,充满创造力的表情和动作,那才是真正令一个摄影师兴奋的。P188-190
前言·拍照,是最好的陪伴
我们这一代父母,和上一代父母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满足。
因为养孩子,大部分爸爸妈妈都变成了半个心理学家。我们知道孩子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对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也知道通过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是长大之后拥有稳固安全感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些,我们做了很多:
即使工作很忙,也会努力一边操作电脑指点江山,一边陪着孩子玩。
有的家里齐全配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陪玩陪吃陪读书陪游戏,填满孩子的每一分钟。
有的家长花重金买回高科技玩具,希望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学到更多。
事实上,高质量的陪伴不仅仅是“和孩子在一起玩耍”。它还有另外一种同样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去打扰孩子,各安其事,守望相助。
于是,孩子有机会得以学习到如何自己和自己相处。
我们不必试图填满孩子所有的空间,就像房子只有空着的时候才能卖出好价钱一样。
有时候,“无”才是“有”.
总结来说,高质量的陪伴,有三个重要标志。
1.无条件积极关注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别人“看到”。
陪伴的同时就是在给到孩子关注。类似“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这种人在心不在的方式,并不能称为“陪伴”,有时候反而让孩子更加感到失落和孤单。
2.尊重,不打扰
陪伴的主体是孩子。大人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或者兴趣为转移,走在孩子前面,一会儿招呼孩子玩这个,一会儿教孩子做那个,而应该放慢速度,跟着孩子的脚步,让孩子自己决定想做什么,做多久,除非受到邀请,不主动主导互动,更不能强行打断孩子的注意力。
3.和谐放松的氛围
陪伴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任务。
陪伴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把毛孔打开,把触角伸出来,充分地享受自己的生命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带来的喜悦。
全心全意地欣赏因为自己才来到世界上的这个小宝贝身上,所有动人的东西。
说到这里,终于说到了正题——其实,父母用拍照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就是非常高质量的陪伴。
首先,用镜头对准宝宝时,就是标准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无论孩子在做什么,什么表情,都很珍惜地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无言的温暖的接纳,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有价值的。这种“你可以做任何事情,我允许你,我支持你”的接纳,是孩子能够有勇气面对外界挫折的最重要的力量来源。
同时,记录式拍摄和传统拍摄最大的区别,就是不打扰拍摄对象。在孩子自然的生活和玩耍中,随时抓拍。相机后面,是一个沉默的观察者。这种沉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孩子的自由和专注,孩子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玩的玩具,或者想做的事情。
我们传统的拍摄中的“宝宝看这里!”“宝宝歪下头!”“宝宝笑一个”……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打扰。孩子必须不断地停止手中正在进行的事情,抬起头来,配合家长的指令。这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而得到家长接纳和关注的孩子,会带着充分的安全感投入当下的生活和游戏中。虽然并没有语言交流,但是亲子之间的爱意是在流动的。这样的相处,肯定是和谐而放松的。
这种情感的流动,本身就是有疗愈力量的。
有了一部相机的加入,“陪伴”的距离问题仿佛变得游刃有余了。
透过镜头的关注,是有距离、不打扰的关注。
拿着相机的父母,是身心都在此时此地、此时此刻的陪伴。
而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之间,弥漫着显而易见的爱的温度。父母不断地寻找着孩子身上最美好的角度进行记录。当一幅幅笑脸、一个个情景被定格在相机里,也同时深深印在拍下照片的人的心里。
对于小模特来说,总有一天,他会因为看到这些记录而深深地感动——虽然此时,他正专注于观察一只小蚂蚁的旅行,而对此浑然不觉。
拍照,对孩子,是最好的陪伴。
对父母,又何尝不是见证一个生命成长的最好的方式。
后记·摄影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得承认,因为我们在做《温暖记录者》摄影工作室,因为我老公是摄影师,因为我们的生活里多了一部相机,所以我们的生活,会有些不一样。
不,并不全是你想的那些。
我说的当然包括我们每日记录孩子成长的照片和文字,引起了很多妈妈的共鸣,她们说感受到日常生活的温暖,让我们一定坚持下去。
也包括有很多亲子行业的同路人,因为被我们的生活方式感染,联系我们,想要合作做一些关于孩子的事情。
也包括我们家会多了很多合家欢的照片,无论挂在墙上,还是发到网上,都备受赞扬。
也包括,当然,很多人羡慕我,有老公拍美美的照片;也羡慕小树,有爸爸记录成长。
是这些,但不全是。
我说的是,
在我怀孕害喜吃了吐、吐了吃的痛苦循环中,追到马桶边的那个男人手里的相机,让我觉得并不孤单,也提醒我即将成为母亲的喜悦。
在我和老公吵架的时候,当他拿出相机要拍下我痛哭流涕的脸,我在捂住脸的同时,也偷偷地笑了,他让我意识到,即使我哭得那么丑,他也是爱我的。
在我被推上剖腹产的手术台,即将迎来人生第一次手术和一个新生命的紧张中,因为有镜头对着,所以释然地做出必胜的手势,笑着和家人告别。
在仿佛永远不会结束的月子里,我因为乳腺炎而不得不频繁吸奶的日夜,我们会一边吸奶,一边用相机记录下凌晨四点漫染天空的朝霞,在红色的背景下,我黑色的侧影看起来从未如此美妙。
在小树第一次感冒,自己用小手拉出长达一尺的透明鼻涕线时,老公迅速用相机拍下这个画面的同时,我们的笑声,化解了新手父母面对孩子生病的揪心的煎熬。
在我喂小树吃饭,而他把食物餐具扔得满地,还昂着头挑衅地看着我时,我的满心怒火,被大树手里的镜头浇灭了,它提醒我,这个看起来令人心烦的时刻,也是我和小树成长过程中,一个幸福的片段。
我说的是,在平常的平淡日子中,去发现更多生活的美好时刻。
我说的是,在心情并不美丽的时候,跳出令人窒息的当下,通过第三只眼,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地看到在我们的小烦恼之外,包围着的那些大大的幸福。
当我们置身于一张照片之中,当这些照片是为了爱而拍的,一切仿佛都被镀上了金色的光晕。每一幅画面都是有温度的,那是爱人拿着相机的体温,传递到照片中。
当我和大树刚刚开始恋爱的时候,很多人羡慕我有机会多了很多漂亮的照片,大家都说,我变美了,一颦一笑都更有魅力。
我说,有一个摄影师做老公的意义,并不是多了多少好照片,而是每天有相机对着,笑的机会多了很多,心情永远不会太环。
可是,我更想说的是,既然笑能让我们变得更美,心情更好,不如每天多笑一些,何必在乎有没有相机对着呢?
这是我们的生活,真正被摄影改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