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睡眠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已经明确属于睡眠障碍的疾病有80余种。睡眠障碍已经引起国际睡眠医学界的高度关注。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相比而言,很多人尚未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和失眠的严重危害。普通百姓甚至医生对睡眠知识了解匮乏,更不了解如何预防失眠,如何自我调整睡眠。在预防与调治失眠方面,中医有着诸如导引、药膳、睡眠养生等诸多行之有效和极具特色的方法。因此,本书围绕着这些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专题讲述,希望能给广大睡眠障碍,尤其是失眠症患者带来帮助。
《睡眠自我管理一本通/健康有道丛书》由李艳编著。
睡眠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已经明确属于睡眠障碍的疾病达80余种。睡眠障碍已经引起国际睡眠医学界的高度关注。有鉴于此,该书的出版能使广大病患对睡眠障碍有更深入了解和认识。《睡眠自我管理一本通/健康有道丛书》分为几大部分:睡眠结构的定义,睡眠分期和脑电图模式,睡眠障碍有哪几大类型,失眠的评估,深眠障碍和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睡眠自我管理一本通/健康有道丛书》由李艳编著。
由此可见,梦并非一种异常的睡眠,之所以有人认为其异常,是因为有的人没有明显的失眠,但是在夜里做梦后白天就感到有气无力,其实,这不是因为做梦降低了睡眠质量,而是他的观念上认为做梦就表示没睡好白天肯定没精神,结果这种心理暗示就真的让他感觉打不起精神,归根结底是心理因素使然。做噩梦是怎么回事
梦魇,指在睡眠中被噩梦突然惊醒,然后对梦境中的恐怖内容能清晰回忆,并心有余悸。就“魇”字而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言:“魇,梦惊也。”《字苑》释为“眠内不祥也”。《广韵》干脆直释为“恶梦”。常常因为在梦中仿佛看见或遇到可怕的事情而惊叫、呻吟。这种梦对人的刺激强烈,做梦者一觉醒过来后,能清楚地回忆起梦的内容。这些梦境使人感到十分惊恐,并使人处于极度焦虑之中,或为妖魔鬼怪玩弄,戏于股掌之上;或被穷凶极恶之人、饥肠辘辘之兽穷追不舍;或是自己亲朋好友陷入某种灾难的边缘……想喊时,自己的喉咙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喊不出来;想逃时,自己的两腿仿佛被谁的手拴住往后拉,逃不了,万般无奈,透不过气来,几近窒息。在将醒未醒之际,常常感到身躯和四肢难以动弹,仿佛被什么东西捆住了手脚一般,几经周折,才终于清醒过来,这时已是一身冷汗,三魂已被惊走了两魂。
噩梦的发生,既有外界因素,也有内在因素。在外因来说,梦魇可能是睡觉时被子盖住了口鼻,或者是把手压在胸部所引起的,或者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常常发生呼吸不通畅的毛病。人在睡眠时,心和肺的活动能力相对减弱了。所以,当口鼻被被子挡住或胸部受到压迫时,就感到心脏活动受到阻碍,呼吸困难。这种来自外部的因素很快传到大脑皮层,便引起不正确的反应,于是,噩梦就产生了。
从噩梦的内因方面来看,做梦者在做噩梦之前,精神上往往受到过刺激,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人在醒着的时候是靠理智支配生活的,因此,早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便被理智抑制着,难以尽情“倾诉”。而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理智便失去了它的权威性作用,意识被弱化,潜意识登场亮相了,梦者早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便“借助”噩梦而尽情“表现”。韩愈在《游湘西寺》一诗中云:“犹疑在波涛,怵惕成梦魇。”可见,梦魇确与恐惧警惕心理相关联。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做噩梦,通常是和梦者童年时所害怕的一些事物有关,这大致可以追溯到人们一生中曾经历过的那个无力自助的孩提时期。3~6岁的小孩子,最容易做噩梦。一个成年人,一旦感到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或是想起昔日某些令人恐惧和不安的事情时,也可能产生噩梦。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放松心情,多做体育锻炼,多听轻音乐等放松方法来避免做噩梦。过度嗜睡是怎么回事
嗜睡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发生。这些睡眠阶段会经常发生,且发生的时间多不合时宜,例如当说话、吃饭或驾车时。因此其发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过度嗜睡障碍常见于以下两大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又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并伴有嗜睡等临床症状。发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常是几种病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特别在体重增加、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心脏病、仰卧位睡眠、饮酒及服用安眠药等诱因下病情会明显加重。临床表现和症状主要来自上呼吸道狭窄、阻塞和由此造成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P42-P44
现在您翻开的这本书,是广东省中医院与羊城晚报出版社精心合作推出的《健康有道丛书》系列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快,慢性病已经成为全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正如老百姓们常说,健康就是生命的基石,没有好身体的保障,再多金钱、财富、爱情、事业都等于“0”。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独特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富的临床技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治未病”理论是中医药保健、防病治病的精髓,认为疾病的防控应重视强身防病、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愈防复。因此,如何教会人们掌握防病御病之法,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广东省中医院是一家拥有80年历史的中医院,同时也是全国规模最大、服务病人数量最多、拥有最多重点学科和专科的中医院。长期以来,医院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建设与弘扬,并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的领域,拥有一大批广受群众信赖的名医,很多患者和群众都很希望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得这些名医介绍的健康知识,科学地进行健康管理。
这套《健康有道丛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专业性。它由中医床医生自己来谈健康,作者分别是广东省中医院各个重点专科的名医,他们拥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并多年来从事本专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书中所列举的内容,都是他们针对临床中碰到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详尽地从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和治疗等各个方面给出切实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
在大样本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他们用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想“不生病、少生病、活得更好”,就必须从运动、饮食、睡眠、情志、起居做起。饮食要符合自然规律,运动也要符合自然规律,睡眠、情志等更不能例外。根据自然界季节、节气、时辰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进行调控。在人体还处于“未病”阶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促使其向健康转化。人的脏腑功能旺盛了,人的正气就会旺盛,人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旺盛。
希望您在翻阅本书时如同有名医在旁指导健康,如果书中的某些内容能成为您信手拈来的健康门道,将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