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官屯/双百大地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振山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官屯》是农民作家朱振山倾注三年心血创作的长篇小说。表面看这是一部乡村反腐败小说、乡村官场小说,其实是一部乡村文化小说,主旨在于探索乡村文化血液的透析问题。小说成功塑造了“乡儒”郑如玉这个人物形象,丰富了当代小说人物画廊。

内容推荐

21世纪初年,辽西某边塞乡大官屯村文化人郑如玉在村人的支持下为民请命,告发了腐败村官殷凤昌。郑如玉妻子极力反对这种”一人炒豆大伙吃”的傻瓜行为。郑如玉不顾家人的反对,不顾村中另外一股权欲熏心势力坐收渔利的企图,执意做了这种“一人炒豆大伙吃” 的事情。经过民主选举,郑如玉当选新一届村主任。郑如玉当上村官后,却遭遇了村中政敌的百般刁难,遭遇了群众中贪欲思想和社会上腐朽意识的重重围困。在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漩涡里,作者试图通过大官屯的历史拓荒、时代沿革和山向水脉来解读屯中人物的文化心理积淀。小说着力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灵矛盾与内心冲突。历经了数次危难考验之后的这位乡村基层干部最终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当他接到乡党委的通知,得知自己被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消息后,不禁感慨万端,泪如雨下……

试读章节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昨晚的雨到底下了多少,老玉心里没有数,他要穿衣下地去察看墒情。早晨的空气实在让人心情开阔,老玉感觉得出来,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甜孜孜的气息。春已经很深了,柳梢上星星点点的淡绿一夜间就活泛起来,像一群长满翅膀的小鸟,扑拉拉飞得漫山遍野。绿色从南梁、北梁、东梁和西梁的沟岔里延伸出来,那荒草丛里、那歪歪扭扭的榆树枝上都染上了浓浓淡淡的绿色。地已经活过来了,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她要伸一下腰、缓一口气了。远方地平上波浪般游动的气体不就是大地的呼吸?

老玉扛着镐在地头察看墒情。他刨刨垄台又刨刨垄沟,那一扁指的湿乎气下面全是干硬的黄土。种不得,老玉心里说。他索性坐在地头,凝视着远方游动的暖气。这些日子,他心里真的感觉到了沉重,支书殷凤昌卖完水库卖方塘,然后就去燕舞酒楼吃喝嫖赌,大官屯乱成了一锅粥!

布谷鸟不紧不慢地叫着。大官屯人把布谷鸟叫臭姑姑,臭姑姑叫着要播种,没有雨干瞅着就是种不上。大官屯的爷们、娘们就在地里骂起来,人们先骂大官屯十年九旱:“这是哪辈子祖先瞎了眼,选中了这个鬼地方!”又骂当官的卖了水库卖方塘是活败家。太阳露出山嘴的时候,到地里收拾茬头,整地打垄的人就多起来。人们发现了站在地里的老玉,就纷纷放下手里的活,三三两两地围过来。工夫不大,老玉的身边就聚拢了一帮人。大家说着水库卖谁了,方塘卖谁了,说着说着就骂起祖宗来。老玉说,咱们这么骂能顶啥?要按照村务公开的原则,让他们把收支情况说清楚!有人问道,国家还有这法律?

“有,有啊!”

老玉把《村委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给大家作了宣讲。人们一听,立时来了精神;“哈哈,国家还有这规定啊,真牛逼!你咋不早说呢?”

“现在说也不晚嘛!”

“老玉,你有文化又懂法律,只要你和咱大伙一条心,我们今后就听你的!”

“对,就听老玉的,大官屯的事,你说咋整就咋整!”

老玉叫郑如玉,大官屯人习惯把人名叫成老什么老什么,有的在名字的首字前加上老,有的在名字的尾字前加上老,全屯三十岁以上的都被叫成了老什么。这老字的内涵十分丰富,老字里除了熟知以外,还有一层调侃的意蕴包含其中。人们闹哄哄地围着老玉,每个人心中都像烧着一团火,每个人心中都好像有许多话要对老玉说。这时,大风披头散发地跑来说;“老玉,你快回去看看,咱的水泵咋抽不上水来呢?”老玉怔了一下,随即猜出了媳妇的来意。这些天来,媳妇大凤就是不许他提村上的事,更不许他和那些满腹牢骚的人打连连。他猜测,一定是老和对她说了啥。现在,她风风火火地跑来,说水泵不上水是假、把他和人群拆开是真。老玉想了想,也不好说什么,就和大凤往回走。人们呼啦啦也跟着往回走,还边走边叫喊着: “没事,玉嫂子,水泵坏了我们帮你挑水,一人一挑就能浇了园子!”说这话的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人称李大炮。

“家里的零活找哥们,让老玉帮咱料料村里的事吧!”又一个小伙子叫起来,这个人乌黑的头发卷曲着,白亮亮的眼珠子来回翻滚着,他叫赵三愣。

“对呀玉嫂子,大官屯乱套了,再不整整——”后面的人一起跟着嚷起来。

“整啥整?一人炒豆大伙吃,炸锅了还不是他一人的?”大风沉着脸色冷冷地回应着大伙。一盆冷水哗地泼在这团火焰上。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好说什么。人群里只听见踢踢踏踏的脚步声。憋了一会,老玉斩钉截铁地说:“为了大伙炒豆,炸锅了也值!”

“那你就炒,那你就炒!”大凤没好气地白了老玉一眼。

“我炒不炒咋的?我炒不炒还得经你批准呐?你以为你是谁呀?你是慈禧咋的?”

 大伙哈哈大笑起来!

 大凤挂不住脸了,她脸色铁青的对老玉说:“我知道你看不上我!可这炒豆的事,还真得经我批准不可!”

“哎呀呀呀!”老玉朝大伙耍个怪态,大伙又一次哄笑起来。

“这年头,谁不个顾个?行侠仗义的都作古了!”大凤一激动,黑红的脸色更显冰冷。老玉看了一眼大凤,欲言又止。人们紧紧地跟在老玉后面期盼他拿出章程来。老玉平静地说;“大伙别着急,明天咱们就去找殷凤昌,让他公布收支账目!”

“对,我就等着这一天呢!”

“我去告诉一下左邻右舍,要去的人有的是!”

P2-3

序言

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组织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百部农民作品陆续出版了。这些作品,浸润着农村改革发展的雨雪风霜,散发着神州大地的泥土芬芳,书写了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无比辉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令人为之自豪,令人为之骄傲!当前已经推出的作品由小说、散文、诗歌、故事、戏剧、书画等组成,堪称体裁多样。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是新中国农村沧桑巨变的生动写真,是当代农民鲜活形象的人物图谱。通过这些农民作家的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60年来我国农村发展的清晰走向,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在物质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新的精神文化追求。在新中国的创作史上,还很少有过这样全方位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集群式作品;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也很少有过这样成规模出版的农民作者的系列佳作。因此,仅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集中出版的意义就不容小觑。

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当代农民反映新中国农村辉煌历程、扫描农村全面跃进历史:倾诉自己人生体验的作品,视角独特,意义不凡。60年来的新中国成就,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30多年的改革风云,书写了一个民族凤凰涅菜的整体记忆;13亿人口大国横空出世的进步嬗变,其对人类贡献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尤其是它镌刻在丰饶沃土、广袤农村的改革履迹,更让我们叹为观止。今天,这些农民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巨变的现实——从北国的山村到南国的水乡,从西部的黄土高坡到东部的新兴市镇,新中国的建立使苦难落后的农村换了人间,新一代的农民正英姿勃发地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作品还让我们理解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艰难进程,改革开放的深度内涵。面对这些,农民作家们怎能不将激情诉诸笔墨,用多种文学体裁来言说自己的喜悦,勾画自己的憧憬,抒发自己的感喟,表达自己的诉求!可以高兴地说,这些作品正是他们——历史见证者参与者的农民作家自己的切身感受。

不仅如此,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表现自己独特审美追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佳作,风格是质朴的,文本是厚重的。作者特殊的精神站位和农村丰富的文学资源,彰显出农民创作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作品自然流露出的乡土色彩,朴素乡音、独特方言的恰当运用,也是这些作品的一个亮点。

“情系农家,共创文明”活动意义十分重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非常动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翼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的这些作者,他们所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农民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只有农民作者队伍壮大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才可能持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获得绵绵不绝的文化原动力。而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则是专业作家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本次活动中,许多作家和农民作者结成帮扶对子,热心辅导农民作者的创作。这既提升了农民作者的文学水准,又使作家自身获取了鲜活的生活素材,创作的艺术灵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实现牵手双赢。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添一份力量,中国作家协会还将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中国社会出版社大力发现、培育、扶持农民作者,出版百部农民作品,为新农村建设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更是一件意义非凡之举措。因此,我很高兴地应邀为之作序,更看重这些农民的作品本身即是镌刻在农村丰饶大地上的改革履迹。

后记

这部小说,是我对本世纪初年辽西农村农民心理感悟思考的全景描述。写完《大官屯》,心中就萌生过那种“惠顾农民、还要教育农民”的认知理念。改革的潮水一往无前,我觉得,大潮中的热烈奔涌多了一些,而大潮中的冷静思索少了一点。

《大官屯》写完后,搁置了二年。适逢中国社会出版社农民图书出版工程启动,著名农民作家李铭先生推荐了这部小说,才使我对乡土乡情的忧思得以面世。由此我感到,一本书的面世也与一个人的出生一样,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其中的因缘深远得多。我为与李铭结缘而高兴,为与中国社会出版社结缘而欢欣。

一种精神成果的创造或许不是很难的事情,而一种精神成果的面世要比创造的本身难过千百倍。这好比一个人有才干不是很难的事情,而能够在社会上施展才干则是更高的艺术。由于需求的、风尚的、机遇的诸多原因,大量精神成果的耗散与大量优秀人才的埋没已经是常态,这种常态让人扼腕叹息。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官屯》是幸运的,能幸运就幸运吧,人生的机缘实在不多。  

真是苍天有眼,让我做了短短一任村官就颓然落选了!如若不然,我可能会在这个岗位上心力交瘁,积劳成疾的!到那时,谁来写这部辽西轶事的《大官屯》呢?这部书的初稿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认为它真实、生动、新鲜。由此我想到一个创作机制问题,那就是作家应是散养的“鸡”,他在生存现场的体验要比在概念、时尚中抽象出来的所谓素材真实得多、深刻得多。因此文学意义上的写作还是来自生存现场的好,因为这种产蛋的“鸡”所啄的米是浸润着日月精华的,因而,他产的“蛋”里,才可能滋味齐全。

短暂的村官生涯,让我重新审视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可贵与艰难,审视了我国农民的可爱与蒙昧。如果说,乡村文明是民族文化起点的话,还不如说,乡村世界应该是一切有识之士永远的牵挂。是的,田园美丽,然而田园脆弱;村人敦厚,然而村人贫弱。你可知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村还有多少亟待研究的课题?你可知鸡鸣犬吠的村路上还镌刻着多少愁苦的履迹?

世事真是一团按规律燃烧、按规律熄灭的永恒的活火。我细细想来,我写《大官屯》的一面是,因有文人情怀,才有民生意识,因有民生意识,才做了一次村官;事情的另一面是,因有文人关怀,才会嫉恶如仇,因有嫉恶如仇,才会深切感受生活里的千般滋味。

在《大官屯》即将付梓之际,我还要真诚感谢我的文学挚友、朝阳县文化局局长孙宝良同志,他是这部书稿的第一位读者,也是第一位首肯这部书稿的有识之士,他提出的许多中肯与宝贵的见解令我信心大增;感谢我的文学挚友、青年评论家秦朝晖同志,他针对《大官屯》的题材与风格,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思索并与我切磋;感谢我的文学挚友,朝阳市文联主席隋治操、副主席邸玉超对我的格外抬爱,他们以师长与兄弟的情谊鼓励我在业余笔耕的山路上跋涉不已!

有时,我在不经意间与前人进行了这样的神会:那就是文化人应该承担承接与传递的使命。如果说读书读生活是一种承接,那么,写书写感悟则是一种传递。在这种承传中,许多心得才成为“新得”,我们依凭这种“得到”,才能打造出乡村文明的历史链接。

无论窗外的声音多么嘈杂,我都不敢辱没了自己的使命。

书评(媒体评论)

《大官屯》是农民作家朱振山倾注三年心血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我所读过

 的百余部小说中最好的之一。其厚重深邃的思想内涵,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独特的人物

 性格,惊心动魄的人物命运,粗犷神秘的辽西风情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部现实主义

 长篇力作,是社会转型时期乡村“权力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一部当代乡村文化史。

——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朝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邸玉超

朱振山生活在十年九旱的辽西朝阳。他的小说如同他侍弄的庄稼,每一寸的生长都融人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我不能说《大官屯》是底层写作的巅峰之作,但说它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却是当之无愧的。

当《大官屯》以其独有的丰盈与芳香让读者一饱眼福之际,此刻正是“乡儒”作家朱振山欣然一笑之时。

——青年评论家、朝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秦朝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