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四人当中最早去世的,却是最年轻的一个——贝纳尔多·莱姆斯。他后来成了危地马拉有名的经济学家,曾经勇敢地捍卫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他的文章引发了对他的暴力仇恨,因为他在报刊上猛烈抨击美国的政策以及美国在危地马拉寡头和军事精英圈子里的走狗们,他们勾结起来在这个中美洲国家施行了血腥的独裁统治。1981年1月29日,贝纳尔多被为政府效力的准军事组织“白手集团”(ManoBlanca)的凶手在街头暗杀。
另一位难分难舍的朋友,里卡尔多·拉米雷斯,他创建并领导了“穷人游击队”,这支队伍发展成联合起义军的骨干。起义军最终迫使政府接受和平谈话,为导致危地马拉内战的种种问题谋求解决方案。1996年,他代表危地马拉全国革命联盟,与政府签署了永久和牢固的和平协议。
危地马拉所有的游击队组织和地下组织都获得了合法化及发展其党派政治生命的权利。里卡尔多·拉米雷斯在危地马拉游击队中化名“罗兰多司令”,他后来当了新成立的左翼政党的总书记;但他在1998年去世了,享年69岁。
直到近期,我与劳尔·卡斯特罗一直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经常访问古巴。我们和拉米雷斯三个人曾在哈瓦那巧遇,在一起聚谈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在1953年,我们都无法想象我们的未来是怎样的,只是单纯地因生活而快乐,相信事情会变得更好。在意大利港口利沃诺,一批装满大理石雕像的货箱被装载上船,那是人们买来装点拉美富人的庄园的。劳尔和他的同伴下船去参观城市了。我决定不下船,因为我又想起了旅途开始时,作为告别的那些没完没了的“不准许”。
到了那不勒斯,上来许多准备前往委内瑞拉的意大利移民。战后欧洲的日子并不好过,人们穿越大西洋到彼岸寻找更好的生活。亲人们正在道别,这次告别或许就是永诀,他们的呼声在那不勒斯湾的夜色中,不间断地此起彼伏。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课。不管何时何地,对谁来说,这样的情景都不会甘之如饴。
“安德列娅·格里蒂号”是一艘专门从事货运和客运的普通轮船。移民被安置在船上的货仓里,那里环境阴暗、令人窒息,还有一种不堪承受的潮热;因此大部分时间,移民都待在甲板上。故国已然抛在身后,为了排解思乡之苦,他们很快就组织了小型乐队,时不时演奏那不勒斯民乐以自娱自乐。在我的印象中,乐声还引来一群群海豚,在船舷两侧巡游。甲板上甚至还经营起了一家理发铺,只消花几角钱,一位古怪的理发师就可以给任何感兴趣的人理发、剃须。
劳尔和他的伙伴们时常从我们可怜的“一等舱”钻下去,长时间地跟那些意大利人聊天,那些人可是被禁止“越界”,无法到一等舱来的。
想掩盖我们的社会热情是不可能的。我们申请去参观机器操作问,于是四人组就挤进了机械室。我们聆听着马达发出的嘈杂声响,甚至能闻到机油灼烧的气味。海员的身影穿梭往来,时隐时现,他们身上带着油渍;我们正是方他们工作,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阶级兄弟。船长以及那个为乘客服务的副手,在我们看来,就是意大利法西斯活生生的残余势力,因为他们在墨索里尼时代就在商船上供职。
P4-5
本书是关于古巴另一位传奇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革命生涯的著作。作者是俄罗斯人,1953年的一次巧遇,成就了他与劳尔六十多年的友谊。书中生动如实地描述了劳尔如何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成为深受人民爱戴的领导人;如何作为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第一助手,几十年如一日相伴相随,默默站在菲德尔身后忘我地为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建立一个社会公正的古巴而奋斗;近年来又如何以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带领古巴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在困境中勇敢探索符合古巴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只有知情人才能写出的传记,同时也只有真诚的朋友才能如此热情讴歌劳尔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品、坚定的信仰和为祖国牺牲一切的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古巴研究中心主任、前中国驻古巴大使 刘玉琴)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设立“拉美研究译丛·左翼领袖系列”翻译项目,旨在推出翻译丛书系列,向国内读者介绍当代拉美左翼代表人物的动态与思潮。此次出版的《劳尔·卡斯特罗:革命生涯》一书是该系列的又一部力作。它的出版对于广大读者近距离了解劳尔·卡斯特罗其人及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对古巴内政外交的认知等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魏然、范蕾和李菡三位博士翻译,其承担分工为:魏然:致谢、第一至第三章及图片说明;范蕾:第四至第六章及生平大事记;李菡:第七至第九章及结语。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拉丁美洲研究所徐世澄研究员对全书进行了审校。
在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峰、所长吴白乙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古巴驻华使馆对本书的翻译工作给予了必要的协助。此外,拉丁美洲研究所综合室主任杨志敏研究员在翻译工作的组织协调、科研处陈振声和刘东山两位同志在外事联络和出版对接方面等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际问题出版中心张林副编审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严谨而细致的工作。在此,向各位的付出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
2016年8月3日
序言
“拉美研究译丛·左翼领袖系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主持的翻译项目,以逐批翻译和出版拉美左翼代表人物的传记、著作或言论集等形式,向中国读者展现带有拉丁美洲独特魅力的左翼领袖风采,生动而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拉美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并且顺应中拉关系迅速发展的实际需求,介绍拉美相关国家的政策导向与近期发展前景。这个翻译项目,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的框架下完成的,同时,也是目前正在实施的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拉丁美洲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而拉美左翼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早期,拉美主要国家就出现了十分活跃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和活动。二战结束以后,拉美左翼力量更向世人呈现了丰富而多样的理论和实践,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萨尔瓦多·阿连德领导的智利改革运动以及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尼加拉瓜革命成为这一时期拉美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整个拉美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结束以后,拉美一批中左翼力量积极把握时代机遇,开始打出“推动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政治口号,通过选举等民主政治方式来实现政治诉求,主张经济和社会政策向中低收入阶层民众倾斜。拉美左翼党派、组织和运动包括委内瑞拉第五共和国运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组建的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巴西劳工党、阿根廷胜利阵线、乌拉圭广泛阵线、厄瓜多尔祖国主权联盟运动、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萨尔瓦多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巴拉圭变革爱国联盟、秘鲁民族主义党,等等。拉美地区这一政治版图的变化趋势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崛起的拉美左派阵营中,一批极具传奇色彩的左翼领袖脱颖而出,他们多以选举中的绝对优势赢得执政地位,通过修改宪法或其他立法形式推动制度变革,提出了“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社群社会主义”“劳工社会主义”等代表性思想,更是推出了资源国有化等新政策,深刻地塑造着当代拉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这些代表人物表现出各具特色的执政理念、领导能力和个人风格,在其国内和世界舞台上均拥有众多的拥戴者和反对派,他们不仅是影响和决定国家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也不仅是学术研究领域中常见常新的重要课题,而且成为大众文化和媒体传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我们相信,拉美所特设的“左翼领袖系列”翻译项目,将向国人提供一个了解上述动态的独特角度。
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 吴白乙
2015年12月8日
尼古拉·S.列昂诺夫所著的《劳尔·卡斯特罗(革命生涯)》是关于古巴另一位传奇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革命生涯的著作。作者是俄罗斯人,1953年的一次巧遇,成就了他与劳尔六十多年的友谊。书中生动如实地描述了劳尔如何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成为深受人民爱戴的领导人;如何作为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第一助手,几十年如一日相伴相随,默默站在菲德尔身后忘我地为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建立一个社会公正的古巴而奋斗;近年来又如何以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带领古巴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在困境中勇敢探索符合古巴国情的发展道路。
劳尔·卡斯特罗现任古巴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任职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兼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同时任古巴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和革命武装力量(陆、海、空军)总司令。劳尔是前古共中央第一书记菲德尔·卡斯特罗之弟,尼古拉·S.列昂诺夫所著的《劳尔·卡斯特罗(革命生涯)》是古巴大使馆特别推荐的关于劳尔卡斯特罗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