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续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沈定庵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沈定庵所著,沈大晟编的《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续集)》,收集近百年绍兴书画家近百人,作品图片近三百幅,主要从书画艺术角度来介绍他(她)们的成就,让读者了解绍兴书画家群体的人才结构的丰富性和历史性,了解到他(她)们自身各具特色的艺术风采,也为研究绍兴近百年历史提供了珍贵而又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内容推荐

《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图文并茂。从搜集资料到成稿后在《绍兴日报》“山阴道”副刊刊发,再到目前成书出版,历时整整10年,可谓是沈老晚年倾力为绍兴百年书画名宿打造的一座丰碑。这些传主大多生活艰难,默默无闻耕耘一生,成就斐然,史书上却很少记载,后人更少有人知道。以怀念挽留故去,以记忆复活古人,53位被历史尘封了近百年的绍兴书画家,经作者一一拂去尘埃,重新打磨出艺术的光亮,可谓是救活了一段历史。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正成盛赞《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是“书家柔毫,人文丰碑”。

本书是沈定庵所著,沈大晟编的《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续集)》。

目录

钩沉索隐 披沙拣金(代序)

有“南兰西蟹”之誉的过庭训

国朝诗人王衍梅及其书法艺术

杜煦、杜春生昆仲共获东汉大吉刻石

大梅山民诸暨人杰姚燮

晚清画风变革先驱周少白

诗书画全能的“三任”之一任熊

婀娜多姿的书法、篆刻家徐三庚

清末一代小楷高手沈成烈

赵之谦和他的书画篆刻艺术

全能画家“四任”之一的任薰

被誉为“清朝王羲之”的梅调鼎

海上画派创始人之一任伯年

海上六十名家之一郦馥

多才多艺的乡贤陶方琦

从木器雕花师成为书画家的周光煦

杜祖培江山万里图

侠骨琴心一书家魏馘

龙山诗巢成员江西省长戚扬

文明书画社主人俞礼

山阴老画师俞云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传真画家王云

绍兴书画社创始人之一徐烈哉

一代词人兼名书家朱允中

篆刻高手丁二仲

从三味书屋出来的又一位寿先生

民国时期重修兰亭的陶恩沛

独具风格的书法家兼诗人冯开

爱国将领朱庆澜的书法艺术

巾帼英雄秋瑾的诗文和书法

学者书法家诸宗元

精研碑版学的顾燮光

潭水画家胡馨

北大首任校长何燮侯

民国时期书法家周文郁

周肇祥与民初京派画坛

学者书画家叶恭绰

经史、文字、书法家钱罕

和平老人邵力子

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

沈定一的书词

博学多才的许寿裳

学者、书家——马孝焱

著名教育家、书画家谢遁绩

周作人的生平及其书法

学者书家夏丐尊

北大又一位绍兴籍校长蒋梦麟

作家兼书家蔡丐因

书画诗文名家陈壮图

陶元庆与鲁迅翰墨缘

会稽山民篆刻家沈渻庵

孙伏园的文学贡献及书法艺术

山水画家田宿宇

罗家伦的儒将风采

文学家兼画家的孙福熙

兼工中西的画家谢之光

毕生致力于篆刻事业的张鲁庵

溪山之美,孕育画家之美

治学良师、处世益友朱家济

启功的老师——山水画家吴镜汀

篆刻学家罗福颐

作家、出版家楼适夷的书法

胡兰成的书法和书论

传统派人物画代表——吴光宇

近代篆刻、书画家田叔达

因明学、诗、书三绝的虞愚居士

出生前就已定格为“文化人”的李寄僧

书家李鹤年

家学渊源的罗继祖

工笔花鸟画家俞致贞

中国有个祝大年

书坛名家胡问遂

诗、书、画、园林专家陈从周

“上海市特色老人”袁淡如

诗词、书法兼长的范无伤

寄迹台海的史学、书画名家何浩天

杰出的篆刻家单晓天

近代印坛彗星——吴朴堂

花鸟画家商敬诚

集书法、篆刻于一身的孙正和

王景寿和王芸生的翰墨缘

擅画梅花的车书

花卉能手鹅鼻山樵田祥

刘宗周后裔刘世伟画艺

民国书法家兼慈善家朱承勋

绘画能手李醉梅

以书画致用的杜就田

清痴道人吴榕

民国绍兴隶书名家何懋

何潋、何寿章父子书画、篆刻名家

擅长人物画的陈克家

擅画牡丹兼唱平湖调的单在亭

肖像画师金云岩

善作“背面美人”的胡术

上虞人杰俞昌言、俞寿恒父子

诗书画三绝娱园主人秦树敏

民国词家、花鸟圣手袁天庚

人物画家翁寿颐

清末绍兴籍绘画高手章坤

吴昌硕的家庭教师屠兆鹏

画坛能手潘椒石

后记

试读章节

赵之谦和他的书画篆刻艺术

赵之谦(1829-1884),字?叔、益甫,号冷君、憨寮。因中年丧妻,迭遭患难,更号悲庵、悲翁、思悲翁。晚号无闷。据《家乘》,赵之谦先世为宋宗室之后。明弘治间始由嵊县迁居绍兴大坊口。自幼酷爱书画,并努力学习诗文。31岁中举,不久就到了北京。在京时,向他求书画、刻印的“户履常满”,盛况空前。

同治间,他到江西做了几任知县。初到江西时,曾负责撰修《江西通志》,后来调任南城知县。南城是闽赣两省的要冲,城垣多年失修,加上此时法国侵略者正阴谋吞并越南,爆发了中法战争,法军偷袭我国沿海福建,东南一带局势顿然告紧。赵之谦以“守土有责”发动民众修筑城垣,积极准备抵御。这时援闽清军多取道南城,军纪败坏,需索无厌。因此,赵之谦又要花很大精力和他们周旋,终于在南城积劳成疾,于光绪十年(1884年)死于任所,年56岁。

赵之谦从事艺术不过二三十年,但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赵之谦书法初学颜鲁公,学《家庙碑》,日五百字,无所得。后受包世臣北碑理论的影响,改习北碑,心摹手追,竟迷恋至深。其后他兼采邓石如的隶书笔法来写北碑,并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书风为之一变,于北碑书艺的浑金璞玉之中融进颜真卿雄浑宽博的雍容气度,创造出“颜底魏面”的崭新书派。后人对赵之谦书作评价褒贬不一,褒者如日本书家度边寒鸥以诗赞日:“厚丰筋骨擘窠书,缭绕清醒铁笔书。巨腕驱驰秦汉法,长流墨海鬼才誉。”贬者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虽已自成一家,但气息糜弱,今天下多言北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叔之罪也。”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对赵之谦的书艺作如是评析:“把森严方朴的北碑,用婉转流丽的笔子行所无事地写出来,这要算赵之谦第一副本领了。他也是取法邓石如的。不过他没有邓石如那般魄力,所以他的作品,偏于优美一方面,拙的气味少,巧的成分多,在碑学界,也不能不算一种创格,虽然有好多人不很赞重他。”

赵之谦的绘画自成一家。他的花卉画气势磅礴、笔力沉厚,在继承青藤、白阳、八大山人的基础上,又另辟蹊径,设色浓艳丰厚,结构精密而又潇洒,一扫明末花卉画家纤细板滞的习气,成为清末开粗简疏豪画风的重要作家。赵之谦又以他写字作画之法用于篆刻,使刀如笔,视石如纸。在金石学方面除了治印外,还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编成《补寰宇访碑录》,纂集了中外碑刻目录达一千八百余种之多。

笔者十余年前在绍兴坊问购得一部《悲庵剩墨》,系赵之谦的书画集锦。全书共十集,从民国七年(1918年)第一集出版发行,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出齐十集。由泉唐(今杭州)丁仁、山阴(今绍兴)吴隐编辑,上海西泠印社出版发行。该书印刷精良,宣纸线装,尤其是封面的题签和扉页的题字,均请当代著名书家挥毫,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他们是曾熙、刘世珩、何蒙孙、郑孝胥、王福庵、高野侯、吴藏龛、黄葆戊、王瞻民、罗振玉、赵叔孺、吴待秋等等,其中来自吾越的就有三位。可见当时绍兴书风之盛。

晴窗有暇,余不时展读,如与乡贤?叔前辈及诸书法名家请益求教,信可乐也。

P32-34

序言

钩沉索隐 披沙拣金(代序)

刘正成

四年前,我遵嘱为沈定庵先生的《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作序,曾感叹日:

沈定庵先生,绍兴书家也。以耋年高龄,罄两年之功,只手挥毫为绍兴百年书画名宿53人立传,佳词丽句,艺海钩沉,举凡事类,皆为史实。又逐一刊于《绍兴日报》,今辑为初集出书,命我作序,实让我感慨有加!

当代作家、评论家“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此话怎讲?按现在写作的“潜规则”,请人为自己、为亲友长辈立碑树传,诸如写传记、评传、报告文学、纪念评论,是要给执笔者付费的。沈公乃一方耆宿,并未请人为自己立碑树传,而是劳神费力亲自菟辑材料操笔为本地声名未大显的53位己故书画家作传,洋洋二十余万言凝聚多少心血!谁知四年之后,此书的续集又杀青待印了!沈公来信让我为续集作序称:“《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续集共有七十余位传主,寄上传稿十份,求正。”我捧稿拜读,又深深感动一回:这些人物的名字,也许都可以百度出来,但沈公所记的事迹内容,你绝对百度不出来!

例如《启功的老师——山水画家吴镜汀》,我的常识中只记住启先生的老师陈垣,而不太清楚他跟客居京城的绍兴“北漂”吴镜汀学画,而上追王石谷,溯源于宋元之轶闻。他在《婀娜多姿的书法、篆刻家徐三庚》中,不仅告诉我们徐三庚引领了同乡人吴昌硕、黄士陵等在篆刻史上创新风潮这种大事,也钩沉到徐三庚在广东名士张敬修的可园传师授徒之事,张敬修的侄子张嘉谟与嘉谟子崇光均曾拜徐三庚为师,这为广东地方艺文志添了一笔史实。《巾帼英雄秋瑾的诗文和书法》则记述沈公20世纪60年代供职于绍兴文管所时搜集到的三件难得一见的秋瑾书法作品真迹,一件为行书诗稿,一件为行草词稿,一件为写给哥哥秋莱子的家信。此书刊印了这些作品,为这个近代史上舍身杀敌的传奇女侠增添了可触可感有血有肉的文化艺术物证!沈公在《爱国将领朱庆澜的书法艺术》中,不仅记录了出生在山东而祖籍绍兴的朱庆澜任川军第三十三混成旅协统领导四川辛亥革命之史实,并刊印了他保存的两件朱将军书法作品照片:一条幅,一对联。这也为地方艺文志保存了一份重要史料,让我们得以窥见今天似己被遗忘的一代才人与义士的风貌。《学者书家夏丐尊》则记录了夏丐尊为出家前的弘一法师治印的故事:这两方印一为白文“李息”,一为朱文“哀公”,39岁的李叔同将要在杭州出家时,将这两方名印埋在孤山西泠印社的石壁中,这便是印坛流传的“印藏”美谈。

鲁迅先生为绍兴名人,但与鲁迅先生交往的绍兴人并非为眼下的大众所熟知。我青年时曾做过一段时间现代文学与鲁迅研究,作为现代文学史资料,也阅读过鲁迅与他的好友许寿裳的书信,但《博学多才的许寿裳》一文却让我看到了不曾留心的许寿裳书法作品,并且证实了他是绍兴县福全赵家畈人,让百年历史人物接上了地气。《陶元庆与鲁迅翰墨缘》中的陶元庆并不为我所知,但沈公举出陶氏曾为鲁迅的《苦闷的象征》《坟》《彷徨》《朝花夕拾》《出了象牙塔》等早期著作画封面的事,则让我肃然起敬。更有要者,年仅36岁的图案设计美术天才陶元庆贫病而逝后,由鲁迅出资300元在杭州西湖玉泉所建的墓,被称为“元庆园”。而这一重要现代文物,20世纪50年代在一片批议声中被推平,这一催人泪下的反文化行为让作者所进发的哀叹之声深深地打动了我,作者“立此存照”的文字具有一种宝贵的文化批判价值。当然,与鲁迅关系最密切的要数其胞弟,著名文学家、曾当汉奸的周作人。《周作人的生平及其书法》一文叙述了周作人“文革”初期惨死狱中前夕的实况,催人泪下;也记录了沈公作为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多次与周作人书信往来求教鲁迅的事情,包括向其征求书法作品以作陈列等事。同时还刊发了周作人书信原稿,让人得以窥见其人其书风貌。为了研讨周作人大幅书法作品风格,沈公几十年苦心寻觅而未见,终于在2009年的杭州某拍卖会上发现一副有长款的对联,乃其“舒展有度,含而有锋,布局雅致”的佳作,今亦刊出,不仅可见周作人书法作品的全貌,也钩沉了周作人赠书再补书的生动故事,得以在政治大背景中展现其为人处世的细节,避免对历史人物品行的脸谱化书写。

近现代绍兴人物辈出,但由于意识形态分野的缘故,为民众熟知的多是革命和较为左倾的人士,例如大家知道北京大学首任校长是绍兴人蔡元培,但少有人知道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也是绍兴人。《罗家伦的儒将风采》记录罗家伦是绍兴柯桥镇江头人,是蔡元培的学生,被称为“五四健将”,31岁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他于1949年去台,任“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沈公不仅叙述了罗家伦在清华大学与陈寅恪互赠楹联的轶事,还搜集到罗家伦书法作品,称其“书风飘逸清雅,既有中国文人的儒雅气质,又有魏晋文人的潇洒风度”,还认为罗家伦“关于书法的主张及其书风也是他人生的一种缩写”。沈公还为自称“阿O同乡人”的园林专家兼作家的绍兴人陈从周立传,记叙了他应贝聿铭之请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明轩”,还写就《名园青霄图卷》的故事,此卷复请国内文化耆宿、书法名家题咏,让大家知道收藏在海外的这一件书画珍品。在一般人看来是不久前发生并不为大众知悉的小事,我认为这就是沈公着眼于当代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史的史笔之记,其意义与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凸现出来。

沈定庵先生《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初集和续集之相继出版并嘱我再为序之,我至少还有两点感想提供给读者诸君一阅。

其一,它让我们既看到了现代书法家群体的人才结构的丰富性和历史性,又看到书法家自身各具特色的阅历及知识结构,从而给当代书法发展留下一道思考题:书法家是从中国书法家协会及各地书法家协会培训班“培训”出来的吗?如果仅仅参加一两次全国展拿到中国书协颁发的一份会员证就成为一名书法家这种浅薄事例可成,岂非中国古今文化史上的咄咄怪事!

其二,沈定庵先生倘没有这两本书问世,人们很难咀嚼到他书法作品的文化意味与艺术旨趣;反过来说,书法家沈定庵先生将因这两本书的传世而使其书名流传得更为久远!

匆此数语,且代为序。

2014年7月30日干泥龟梦蝶章

后记

后记

《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续集行将付梓,然尚觉得缺点什么,乃有后记之构思。我得感谢远在北京的著名学者、评论家兼书法家刘正成先生,他先后为两集作序,慰勉有加,文美谊重,感恩不己。

此外还感谢为本书作出贡献的支持者和工作者。

笔者智质迟钝,对现代化通信工具,如电脑、手机等一窍不通,收集资料全仗小女大晟为之,两集排印则由儿子大晔经手。我因工作经常起早落夜,老伴锡娥多加照顾并对进程时加督促。所以两集的问世也可以说是我一家四口的结晶,但集中错误难免,还望读者诸君有以教正为幸,是为记。

公元二○一五年九月九日,夜半睡醒,床匕拟稿,晨起笔录如上,沈定庵时年九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