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纳著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的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邀赴美国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个时候,世界各国的船只先后在海上发现了一个“怪物”,这件事情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科考活动结束之后,阿龙纳斯教授准备回国,却接到了美国海军部部长的邀请,于是他和仆人登上了“林肯号”驱逐舰,参加了这次追捕“怪物”的行动。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搜寻,最终“怪物”未被清除,“林肯号”反遭“怪物”的重创。阿龙纳斯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来的加大拿籍鱼叉手尼德·兰都成了“怪物”的俘虏。原来所谓的“怪物”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性能先进的潜艇。
“鹦鹉螺号”船长尼摩对他们也比较客气,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永远不许他们离开潜艇。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阿龙纳斯教授三人在潜艇上开始了海底旅行。……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于1870年出版的一部经典科幻探险小说,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1866年追踪海上“怪物”而被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船俘获,后跟随尼摩船长进行海底探险旅行,见识了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见到了传说中沉入海底的大西洋洲、神秘的海底隧道、巨大的南极冰山,也经历了与可怕的鲨鱼和巨型章鱼的殊死搏斗等等扣人心弦、精彩纷呈的科幻故事。小说出版的时代正值资本主义社会上升期,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各项科学技术长足发展,人们渴求知识,渴求创造。作者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准确预见以及优美流畅的文笔和大胆的想象成就了这部经典科幻小说,至今经久不衰。
在水池周围,铜架上精致的玻璃柜中,最珍贵的海产品都得到了仔细的存放和严格的分类。作为一个生物学教授,看到这些东西时的感受是常人难以体会得到的。
在柜中一个特殊的格子里,摆放着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在灯光照耀下,它们闪着夺目的光辉。
这些物品个个都如此珍贵,要估算它们的总价值十分困难,尼摩船长一定花费了成百万法郎才购得的。
我很自然地想到:他从哪里搞到这笔巨款呢?我正想着,尼摩船长下面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考:“教授,您在观察贝壳,它们使生物学家感兴趣,这是很自然的。但就我而言,它们代表着另一种乐趣,因为这些都是我亲手搜集来的,地球上的任何海洋都在我的搜索范围中。”
“船长,我能体会到您在这些无价之宝中流连忘返的乐趣,欧洲任何一家博物馆拥有的海洋收藏品都无法与之媲美。可是,对于装载它们的这艘船本身,我更不知道如何赞美才好!应该承认,‘鹦鹉螺号’船的引擎,所有这一切都将我的好奇心吊到最高点。再比方说,这个客厅的墙壁上挂着许多仪器,我不知道它们的用处,我是否可以知道呢?”
“阿龙纳斯先生,我已经说过,你们在我的船上是自由的,船上的任何部分您都可以去参观。我很乐意当您的向导。”
随后,我们走出客厅,沿着各个房间参观。船长指着墙上挂的仪表一一介绍。有些是常见的航海仪器,如测量船内温度的温度计、监视天气变化的气压计、湿度仪、风暴警告装置以及罗盘、六分仪、经度仪、望远镜和夜间用远望镜,等等。但有的仪器我觉得很陌生。
“那个有一个指针不停地进行测量的东西,这不是流体压力计吗?”
“正是它。它跟外面的海水连通,可以指示海水的压力,从而测得船正在航行的深度。”
“那些是某种新式测探仪吧?”
“那是温度测量器,用它测定不同水层的温度。”
“还有这些器械,我一点儿也猜不透它们的用途!”
“教授,我恐怕应该向您说明一下,”尼摩船长停顿一会儿,然后说,“船上使用一种强大、方便和迅速的原动力,一切操作活动都依靠它。它提供光、热和使所有器械运转的动力,它就是电。”
“电?”我叫了起来,非常吃惊。
“是的,先生。但我的电不是一般的电。我生产这种原动力并不借助于陆地,我只要大海本身来供给我生产电力所需的原料。”
“让海来供给?”
“对,这并不难。我有多种方法来做到这一点,但我通常采用的是一种较为方便而实用的方法。”
“那是什么呢?”
“海水的成分您是知道的,每1000克海水中含2.7%左右的氯化钠,我就是以从海水中提出来的钠作为生产原动力的基本元素的。然后我用钠跟汞混合产生一种合金,以代替普通电池中所需要的锌。这样生产出来的钠电池的电动力,比锌电池所产生的电动力要强好多倍。”
经尼摩船长的这番解释后,我才明白我们先前看见的光为什么那么强烈。尼摩船长还告诉我,他是用燃烧海底煤炭的热力来提取钠的。他提醒我注意到,他所用的一切东西都取自海洋,他利用海洋发电,而电给予“鹦鹉螺号”以生命。他用电发动强大的抽气机,把空气送人特制的储藏库里,这样他就可以根据需要,想在海底停留多久就停留多久。
“太神奇了!”我由衷地赞叹道。
“还不止这些,阿龙纳斯先生,”尼摩船长站起来说道,“我让您看看‘鹦鹉螺号’的后部。”
P58-60
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记忆都会随着时光的脚步渐渐淡忘,而一本好书、一个好故事却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在浩瀚的世界名著长廊中,每一本宝贵的书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它就像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指引孩子们步入文学殿堂,汲取精神营养,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中学会真、善、美,学会友爱和坚强。
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出发,引导、鼓励孩子诵读经典、阅读世界名著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成为众多家长的共同愿望。因此,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在书的海洋里畅游,我们组织了一批对名著阅读和儿童成长都有研究的资深作者,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共同改编了这套“学生课外文学名著精读丛书”,希望以此引领孩子们进入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殿堂,循序渐进地完成“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
为使孩子们在阅读中身心受益,“学生课外文学名著精读丛书”以体裁为纲,以作品为目;以历史为经,以作者为纬。具体到每部作品,又以作者名片、写作背景、作品简介、人物介绍、艺术特色、知识考点平面展开,纵向点击。既有走马观花的雅趣,又有驻足鉴赏的心得;并非浅尝辄止,而是品少昧多;举一隅而窥全豹,读一册而品万端;开卷而博览古今,掩卷而视野顿开。
世界名著有着非同凡响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人生,在一定意义上,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所以,阅读世界名著,体验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思想,并以此了解社会,解读人生,是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我们希望本套丛书能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良朋,希望孩子们能够在阅读中真正享受身心的愉悦。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