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词传》一书是诗词品鉴圣手苏缨、毛晓雯代表作,畅销五十万册,难以超越的纳兰传记经典。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本书以十幕剧的形式,写尽了天才词人的词作与人生,对纳兰的身世、成长、初恋、师友、经学著作与诗词创作、爱情、悼亡等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抒写,对清初词坛及文人名流多有涉及,文笔温婉流丽,是了解纳兰容若的上佳之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纳兰容若词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苏缨//毛晓雯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纳兰容若词传》一书是诗词品鉴圣手苏缨、毛晓雯代表作,畅销五十万册,难以超越的纳兰传记经典。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本书以十幕剧的形式,写尽了天才词人的词作与人生,对纳兰的身世、成长、初恋、师友、经学著作与诗词创作、爱情、悼亡等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抒写,对清初词坛及文人名流多有涉及,文笔温婉流丽,是了解纳兰容若的上佳之作。 内容推荐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画,善骑射。康熙朝进士,官一等侍卫。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有《侧帽集》《饮水词》《通志堂集》传世。纳兰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纳兰是世人瞩目的青年显贵,更是令人惊叹的旷代逸才;是落拓文人最知心的朋友,又是写尽深情的千古伤心人。纳兰的传奇只隐然于纳兰词中。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笺传寄于京城和江南的《木兰花令》,开启了诗一般的十幕剧,细细抒写纳兰短暂而绚烂的一生。作者苏缨和毛晓雯在《纳兰容若词传》一书中对纳兰所处时代变局和天才命运的深刻解读,对古典文化与诗词美学的精妙阐释,如满篇散落的璀璨珠玉,让人警思嗟叹。书中引用纳兰诗词超过百首,而作者恰似纳兰的隔代知己,以精到的考据滤过误读与曲解,以深切的理解带我们抵达一个个诗意现场,遇见那个真实的纳兰容若…… 目录 前言 纳兰容若,重21克 楔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 [1]顾贞观 [2]沈宛 [3]严绳孙 [4]纳兰性德 第一幕 身世: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1]成德,名字的来历、疑云与谶语 【小考据】 十岁时的纳兰词? [2]法璍大师的佛门密室 [3]虎父:诗人仰望的政客 【小考据】 旗人取名 第二幕 初恋: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1]一块肥腻腻的祭肉 [2]骑射:亦弓亦马亦多情 [3]父亲的书房 [4]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5]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小考据】 不得流传的才女诗 [6]重逢: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7]艳歌:照水红蕖细细香 【小考据】 写给表妹的悼亡词 第三幕 寂寞的十七岁 [1]金坛王次回:在纳兰词里的无名隐士 【小考据】 退粉收香:纳兰词中的隐语 [2]北京国子监:石鼓秘语 [3]昆山三徐:在青涩的涯岸迷路寻路 [4]秋水轩唱和:玉人和月摘梅花 [5]交臂之失:一分钟的代价是几年 【小考据】 樱桃宴与红叶诗 第四幕 科举:万春园里误春期 [1]朱彝尊:壮年听雨客舟中 [2]勿欺之忠:一颗默默生长的南瓜 【小考据】 万春园 [3]通志堂疑案 [4]徐乾学勒索案 [5]渌水亭:为了告别的聚会 第五幕 成人礼 [1]一个远方知县的死 [2]西郊冯氏园的海棠花 [3]冠礼:从此,我们可以称他“容若”了 [4]新婚:金风玉露一相逢 [5]从此沧海水,从此巫山云 第六幕 双璧:绝塞生还吴季子 [1]一弹指顷去来今 [2]知我者,梁汾耳 [3]仙佛:一个孩子的精灵世界 第七幕 痛失:当时只道是寻常 [1]谁念西风独自凉 [2]悼亡:夜阑犹剪灯花弄 [3]一宵冷雨葬名花 【小考据】 《楞伽经》、楞伽师与楞伽山 第八幕 仕途:南雁归时更寂寥 [1]犬马:何须独醒怜皆醉 [2]《饮水词》:非才子不能善怨 [3]悼亡之吟,知己之恨 【小考据】 卢氏之子 【小考据】 挽鹿车 [4]尘土梦,蕉中鹿 【小考据】 贫道与贫僧 [5]博学鸿儒科 第九幕 鸾胶纵续琵琶 [1]续弦之后:一场寂寞凭谁诉 [2]如期:洞庭歌罢意茫茫 【小考据】 谁在营救吴兆骞? [3]觇唆龙:解道醒来无味 第十幕 江南:烟花不堪剪 [1]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小考据】 玉人 [2]天海风涛之人 [3]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谢幕 人生何如不相识 附录 蔷薇水蘸檀心紫,纳兰词榜 后记 一个国王在完美时刻的愿望 试读章节 [1]顾贞观 康熙二十四年春。 北京。淑气渐生。 一名消瘦得有些孱弱的中年男子呆立于一株夜合花树下,持着一纸有着淡淡胭脂色的信笺,身体微微颤抖。月色冰凉,夜合花开了雪白晶莹的一树,香气在夜色的酝酿下愈发浓烈,竟有酒的味道,叫人不知不觉沉湎。 此时,没有人可以读懂他的眼睛,是无奈,是痛楚,是惶惑,是很多很多的内容,我们只是知道,不要在这个时间去惊扰他。哪怕一丝风、一丝雨、一抹夜合花的香气,都不要在这个时间去惊扰他。 我们从来也都只是仰望着他。他叫顾贞观,江南人,在整个康熙朝写诗填词的文人当中,“顾贞观”三个字是最响亮的几个名字之一。有人说他是全国词坛的第一名手,有人说他和另外一名公子并列第一,也有人说他只能排在第二,但无论如何,绝对没有人会把他排在第三名以后,除非这个人不怕落下一个外,亍的名声。 像许许多多真诚的诗人一样,顾贞观也是一个狂生,他一向泰然地接受世人的赞誉,却从来不肯承认自己就是词坛第一。他并不谦虚,谦虚从来不是诗人的美德。但在他的口中、心里,第一的位置永远属于此刻他手中这封信笺的主人——纳兰性德。 信笺的内容,是将来任何一个哪怕稍有诗词修养的人都能够脱口而出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是的,这首《木兰花令》是所有纳兰词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更是所有纳兰词乃至古往今来的所有诗词名旬中最广为流传的一句。只是我们往往会把这首词、这句词从三百多年前的背景中抽离出来,用它来诉说我们自己的情绪,仿佛它一直就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背景,属于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不为任何人所知也不容任何人窥探的私密空间。谁会知道呢,当顾贞观接到这首词的时候,他读到的内容,完全不同于我们任何一个人的理解。事情正像本雅明说的那样,古典的诗歌传统已经破碎了,诗人头上的光环重重地摔在人行道上,诗歌语言终于从公共空间走进了私人空间,并且在私人空间的小巷子里越走越深,越走越曲折,当小巷尽头的收信人展开信笺,小巷外面的我们只能提着灯笼、燃着蜡烛,小心翼翼地接近那个影影绰绰的目标。最后能不能找到,就看每个人的悟性与运气了。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作爱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下一点功夫,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这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位朋友的。 汉魏乐府如今的读者已经很少了,但它毕竟是唐诗宋词的一大源头,有许多著名的诗词都是乐府旧题的形式。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在诗体分类上我们很容易把它划作七言或杂言古诗,其实应该划作乐府。而决绝词本来也是乐府旧题,属于乐府当中的相和歌辞,原本是汉代街头巷尾传唱的歌谣,用丝竹乐器交相唱和的。元稹就写过三首很著名的《决绝词》,收在宋人郭茂倩编撰的百卷乐府当中。“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这是八百多年前诗人元稹在同一题目之下的绝情之语,容若现在用到这个古老的题目,又标明“柬友”二字,可是要与故交决绝么? 不!如果读不懂词中的深意,又怎能称得上容若的第一挚友,又怎能当得起与容若并称的康熙朝词坛双璧之一!他看到一个孩子从身边跑了过去,边跑边跳,骑着竹马,跑出了大门,跑出了院墙,跑出了内城,又跑出了外城。这一刻,夜合花的花瓣无声地飘落,牵着顾贞观恍惚迷离的视线,飞过杨柳堆烟的庭院,飞过深深似海的侯门,飞过忧伤的雨丝与明媚的山河,锁进了一所结满春愁的江南庭院。(P003-005) 序言 前言: 纳兰容若,重21克 假若你似我一般百无聊赖,你或许能理解我怎么会在午睡后突然猜测起古人的重量来。 我猜关云长起码重100公斤,因他的情深义重,还有那一身高强武艺;苏东坡应该在70公斤上下,先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后有排除万难的精神,病恹恹如何能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爽;荆轲重55公斤,偏清瘦,气质特异,故力虽较不过秦王,但精神万古流芳;杜甫重65公斤,其中60公斤都在心脏,装满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与经历大唐由盛转衰的惆怅;贺双卿重35公斤以下,一个将词填在花瓣与落叶上的女子,总是给人飘飘欲仙的想象;柳如是重40公斤以上,身为女子,却有不输男人的气度和情怀,过于柔弱的身体想来无法支撑她人生的精彩跌宕;而纳兰容若,重21克。 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去后体重会即刻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如果灵魂确实重21克,那么纳兰容若,就重21克。 沈从文先生说,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纵观纳兰一生,正是以美为原则开展和继续的,脚踏实地的人生,被他演绎成了一个美得有点悲怆的故事。故事分为两篇,上篇讲述肉身繁华热闹,下篇刻画灵魂寂寞荒凉。上篇的喧哗,只是为了衬托下篇的嘶哑。 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想象,一个对爱苦心孤诣、将人生行进得有如诗篇、至死都以孩童面孔面对世界的人,除了21克外,还有别的重量。 在何处才能见到纳兰的21克,看清它是何形象、有什么不一样?到明日之屋去吧,如果能够到达。纪伯伦在《先知》中已清楚地告诉我们: 你们可以庇护孩子的身体, 但不能禁锢他们的灵魂。 孩子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屋,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无法造访之境。 毛晓雯 后记 后记 一个国王在完美时刻的愿望 如果你拥有诗歌、王位与太阳;如果你英勇无畏,在战争中所向披靡,无往不利;如果你的国土辽阔神奇,除了有着璀璨温暖的黎明、静谧安详的黄昏,还有伟大的英雄与壮丽的传说;如果你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享受花样繁多的欢娱,也可终日徜徉在茂密芬芳的山林撷取种种野趣;如果你不仅仅得到旁人的侍奉和恭维,还能得到他们真心的热爱和尊重;如果你的子民都将荣耀归于你;如果你爱的人恰好美艳绝伦、冰雪聪明,而她恰好不但纯真得不敢正视你的眼睛,还纯真得拥有为你去死的勇气;如果你失去所爱后还没来得及后悔便已在命途中再次与她相遇,而她心中仍然只有你一个人的身影;如果在你最完美的时刻,神还打算再满足你的要求与愿望,你会祈求什么? 一个国王,在如此完美的时刻,他的愿望却是:让所有的国王都努力谋求他的人民的幸福;让所有诵读《吠陀》的人都崇奉技艺之神萨罗萨伐底;愿永生全能的英武的湿婆免除我下一世的痛苦,不要让我投生在这终将毁灭的、罪与罚的人世间。 这是印度诗剧《沙恭达罗》的最后一幕。剧中的许多细节我已记不清,但始终念念不忘国王豆扇陀在一切都如意后这出人意料的悲伤愿望。命运从不公平,它可以迫害一个人写出“我们对于众神来说正像苍蝇之于顽童,他们仅仅为取乐就杀死我们”这样凄厉的诗句,也可以献媚一般不遗余力地使某人满足。神的眷顾,命运的恩宠,豆扇陀的人生光明而辉煌。但这光明而辉煌的人生,在这完美而骄傲的时刻,他并不留恋、无意重复、拒绝再来。 如果能完全明白豆扇陀的愿望,或许就能透彻地理解纳兰容若的悲伤,只是或许。 毛晓雯 书评(媒体评论)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 成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血.以标准的凡大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大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徐志摩 这许多年来,纳兰词始终是为我遮风避雨的另一个世界,是我心底最后退守的忠贞信仰,是让每一个与我相识或不相识的同类得以远离现实的精神蜗居。——苏缨 对于容若,我是佩服多于感动。那种在爱情“最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和勇气,从来不属于弱者。——毛晓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