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横行草原的柔然(从黄河到莱茵河)/消失的帝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罗三洋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1700余年前,柔然,一个太阳神阿波罗的后裔,以异乎寻常的速度突然出现在蒙古高原,在纵横几万里的欧亚大陆尽情驰骋。828年以后,欧洲史书一致宣称这一显赫一时的民族已经完全灭亡了。而在俄罗斯,仍有60余万人自称是阿瓦尔(柔然)的后裔。本书为读者娓娓道来柔然的历史和文明,在读者眼前展开一个立体、生动的游牧古国的恢弘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中,体会蒙古草原一代霸主的兴盛与衰亡。
作者简介
罗三洋,男,1979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1985年随家人移居北京,毕业于北京市八一中学。1998年赴德国留学,就读于海德堡大学,留学期间翻译了约达尼斯《哥特史》,并在网络论坛上发表连载《上帝之鞭——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受到读者好评。2006年回国后,出版有著作《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梦断三国》《柔然帝国 (西向天狼丛书)》《罗马的黑人皇帝》,译著《哥特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袁本初密码——东汉帝国掘墓人与三国大势揭幕》等。
目录
序篇 被遗忘的草原帝国
上部 黑暴: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柔然帝国
第一章 一个奴隶的神话:鲜卑人母体中孕育出来的掘墓人
尚未长大先分家
异常轻松的崛起奇迹
挺进西域
第二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战绩显赫的柔然–厌哒联盟
两位雄主的竞争
不争气的盟友
进击河西走廊
第三章 左手掐念珠,右手舞长刀:一个“文明”帝国的诞生
漠北大捷换来的佛祖纶音
一个“世界帝国”的诞生
第四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柔然汗国在亚洲的最后风光
天平日渐倾斜的柔然–厌哒联盟
趁火打劫的西部高车
失而复得的大汗宝座
第五章 西风压倒东风:压垮柔然–厌哒联盟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部 雄风:接过匈奴大帝衣钵的伯颜可汗
第六章 叱咤巴尔干:重返欧洲的太阳神子孙
来自东方的太阳神
匈奴帝国的终结者
第七章 饮马伏尔加:挑战拜占庭帝国的初步尝试
金币吸引来的阿瓦尔使团
非暴力扩张:欧洲人无法破解的外交思维
第八章 遥望法兰西:多瑙河流域的新主人
紧追不舍的西突厥
蹚过易北河,剑指法兰西
第九章 鏖兵意大利:仆从国的最佳战果
亚平宁半岛上的卓越代理人
惊世骇俗的外交组合拳
第十章 扫荡东南欧:伟大可汗的临终妙笔
鲸吞“盟友”领地的大可汗
一个草原英雄的陨落
下部 飘逝:挥霍祖宗财富的败家子
第十一章 损兵多瑙河:不败神话的破灭
屡试不爽的“狼来了”战术
不败神话的破灭
第十二章 由盛到衰的转折点:舍长用短的君士坦丁堡围城战
15万枚金币——战败者的意外收获
在君士坦丁堡城墙外倒下的两大帝国
第十三章 兄弟阋墙:拜占庭人的福音来了吗
大保加利亚汗国的兴起
巴尔干还在梦中吗
第十四章 尼伯龙根之歌:帝国“金山”顶上的千古绝唱
徒具虚名的阿瓦尔远征
向定居者投降的草原民族
尾声 劫难之后的浴火重生
柔然(阿瓦尔)帝国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序言
远方的人请问你来自
哪里,你可曾听说过阿瓦
尔古丽?她带着我的心儿
穿越那戈壁,多年以前丢
失在遥远的伊犁……
这悠扬的旋律将我们
的心绪带回了两千年前的
戈壁。
从戈壁以南的河套平
原到接近北极圈的西伯利
亚苔原,从大兴安岭到喀
尔巴阡山脉之间的亚欧大
草原,自古就是游牧民族
生活的乐土。一群牲畜、
一副弓箭、一顶帐篷,似
乎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当气候宜人时,他们生活
得松散而安逸,醉心于放
牧、狩猎和歌舞,对偶然
来访的客人表现出极大的
热情;而当气候恶化、牲
畜成批死亡时,他们则会
显现出另一种狂野的性格
,在短期内自发地组成庞
大的军队,像饥饿的狼群
那样洗劫南方的农业居住
区。他们的弓骑兵像旋风
一般疾驰,发射出像机关
枪一样猛烈的箭雨,每每
令文明大国的正规军疲于
奔命。从东亚到中欧,所
有的农业民族都曾是他们
征服的对象,所有的可耕
地都曾留下他们无情的蹄
痕,只有几个最强盛的农
业帝国能勉强与之抗衡。
公元4世纪,亚欧大草
原与中原大地一样,笼罩
在军阀混战的阴影中。匈
奴与鲜卑的时代已然消逝
,突厥与蒙古的时代却尚
未到来。一个新兴的民族
经过几十年混战,终于君
临大草原。他们上承匈奴
、乌桓、鲜卑,下启突厥
、契丹、蒙古,既是古老
草原传统的捍卫者,也是
新兴科技文化的倡导者。
小到发型和武器,大到信
仰和语言,他们的文化都
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欧亚大
陆上的众多民族。
和许多古代游牧集团
一样,这个民族曾经有许
多名字:北朝人称他们为
“蠕蠕”,南朝人称他们为
“蝚蠕”或“芮芮”,隋唐的
中原人称他们为“阿拔”,
突厥人则称他们为“阿帕
尔”(Apar)。
在境外,他们的名字
更是五花八门。阿拉伯人
称他们为“沙里”(Sharii)
,欧洲人则称他们为“哲
欧根”(Geougen)、“阿
瓦尔”(Avar)、“欧伯尔
”(Obor)或“瓦尔匈奴”
(Varchonitae)。他们给
自己的命名是“阿瓦尔”。
按照《辽史·国语解》
的记载,“蠕蠕”的“蠕”字
,古代发音是“而宣切”,
也就是“ruan”,读如“软”
,表示蛇虫爬行的形象。
从语音判断,“蠕蠕”“蝚
蠕”“芮芮”“茹茹”“柔然”“
哲欧根”等显然是同一个
名字,现代汉语拼音应拼
作“ruan ruan”,而国外的
著作则沿用威氏拼音法,
拼作“juan juan”。同样,
“阿拔”“阿帕尔”“欧伯尔”“
阿瓦尔”也可以合而为一
,即满语中的“Abahai”(
通常译为“阿巴亥”或“阿
拔嘎”)或突厥语中
的“Abakan”(阿巴坎),
也是蛇的意思。可见,这
个民族的本名应该是“阿
拔尔”,其他音译形式为“
阿拔”“阿帕尔”“阿瓦尔”“
阿拔嘎”或“阿巴坎”;它
的意译则为“蠕蠕”“蝚蠕”
或“柔然”,也可写作“芮
芮”“茹茹”“哲欧根”等形式

与匈奴、鲜卑、突厥
、契丹、蒙古等更著名的
游牧民族不同,柔然关于
民族的起源既没有怪异的
野史传说,也没有动人的
传奇可讲。但这绝不代表
它缺乏惊心动魄的内容,
只能抱怨生不逢时。因为
柔然人叱咤风云的时候,
世界各地都处于文化衰落
时期,普遍缺乏优秀的历
史著作。同时柔然人不像
他们的前辈匈奴人、鲜卑
人那么嗜血,虽然他们曾
经横扫东西数万里,攻陷
过上千座城镇,但是从来
没有进行过一次屠城,因
此也就没有制造出大批对
所受苦难刻骨铭心的受害
者。没有了受害者的诅咒
,柔然人自然淡出了口传
史学“家”们的视野。
柔然民族原本出自拓
跋鲜卑,与后者一样,是
出自匈奴以东的东胡族系
。除了战马和弓箭,他们
更崇拜从东方升起的太阳
及由鹰、豹组合而成的怪
兽。
他们神秘的族名“阿瓦
尔”出自亚欧草原上古老
的传奇英雄阿波罗。不过
阿波罗辉煌的历史历经数
千年的口耳相传,早已成
为模糊的神话,新的光荣
需要太阳神后裔们自己去
努力博取。
当拓跋鲜卑被前秦征
服时,柔然人也沦为前秦
帝国的臣民。但淝水之战
完全改变了中原历史的进
程,前秦帝国几乎在一夜
之间土崩瓦解。柔然人乘
机摆脱鲜卑人的控制,独
立并北上,进而统一了蒙
古高原,建立起绵延万里
的柔然汗国。
为了对付昔日的宗主
——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
魏帝国,柔然人与汉族统
治的南朝政权建立了长期
盟友关系。在此后的三百
多年中,这支令人闻风丧
胆的辫子军东征西讨,踏
遍从黑龙江到易北河之间
的辽阔土地,继匈奴之后
,将草原帝国的荣耀再次
传遍亚欧大陆。正因为他
们的牵制,北魏才无法完
成统一中国的使命;也正
由于他们的西征,西罗马
帝国才最终被欧洲民族大
迁徙的浪潮摧毁。
……
为了对抗明朝,努尔
哈赤在1614年与蒙古科
尔沁部首领莽古思联姻。
莽古思把女儿博尔济吉特
氏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阿拔嘎(Abahai)由此开启
了满蒙联盟。努尔哈赤死
后,满蒙贵族推举阿拔嘎
继承了后金汗位。不久,
这位阿拔嘎改国号为“大
清”,汉族官员称他为“皇
太极”。“阿拔嘎”与“阿巴
亥”发音一样
导语
从一支数百人的逃亡力量发展成统治蒙古草原的游牧汗国,柔然,有其悲壮而辉煌的“发家史”,而依托于英雄的政权势必会随着英雄的逝去而衰亡。沐浴在先辈荣光中的柔然人终于毁在了昔日的“锻奴”——突厥人手中。
从柔然的历史来看欧亚大陆的变迁,空间与时间的广度都十分惹人遐想,很多猜想非常有趣。
精彩页
第一章 一个奴隶的神话:鲜卑人母体中孕育出来的掘墓人
木骨闾,一个奴隶,带领一群逃兵,创造了一个神话。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中原乱局为他们提供了左右逢源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神奇的外交才华。可不断的内乱和不可思议的性丑闻拖住了他们成长的步伐,也让鲜卑人赢得了占据中原的时间。
这些匈奴人的后代啊,不知最初从何而来,突然像狂风一样呼啸,像洪水一样涌来,皇帝的战车因为他们而不能修整。柔然人,你们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的皇帝饮马长江?
尚未长大先分家
412年,僧伽罗岛(Simhala,即今斯里兰卡)。
在这个远离亚欧草原的印度洋岛屿上,一位中国僧人心事重重地登上了回乡的商船。
他叫法显。
十多年前,法显离开战乱频仍的祖国,经中亚陆路长途跋涉,来到安定祥和的印度取经。如今,中国战乱依旧,而印度却也不再太平。西北方的寄多罗人正在入侵,印度的一代雄主超日王(Vikramaditya,又称旃陀罗笈多二世)绝望地发现,自己那绵延百年之久的笈多王朝(Gupta)已然风雨飘摇。因此,天生晕船的法显离开印度时,才不走来时的陆路,而甘愿冒着遭遇台风的危险,选择海路回国。
寄多罗人之所以要南下印度,是因为他们自己正遭到更强大的游牧民族的逼迫。这是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民族迁徙:贵霜人被柔然人追逐着,而柔然人又被拓跋鲜卑人追逐着。
本书的主人公柔然既是拓跋鲜卑的死敌,又是拓跋鲜卑的至亲,因为他们原本都属东胡族系,是从拓跋鲜卑中分化出去的一支。
对于本民族的起源,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帝国的官方说法:他们本是黄帝的后裔,在秦末被匈奴人驱赶至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所以称为“鲜卑”;鲜卑人称土为“拓”,称君主为“跋”,合称“拓跋”。显然,这是为了强调自己入主中原、君临天下的合法性,是奉正朔而编造的。其实,他们知道自己是出自胡人(匈奴)之东的东胡。
对柔然民族的起源,《魏书·蠕蠕列传》做了动人的评述,大意为这些匈奴人的后代啊,不知最初从何而来,逃离我们的控制,集结他们的丑类,突然间从弱小发展为强大,像狂风一样呼啸,向鸟雀一样飞腾,像洪水一样涌来,像闪电一样离去,我国首都多次遭到他们的威吓,皇帝的战车因他们而无法休整。
这就说明,拓跋鲜卑人知道柔然人从何而来——就从他们自己。据《魏书·蠕蠕列传》相关记载可知,520年,柔然可汗阿那琅觐见北魏孝明帝元诩时,自我介绍说:“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元诩也点头称是,答道:“朕已具之。”
西晋统一中国前不久,即275年左右,正值拓跋鲜卑领袖拓跋力微在位。此时,拓跋鲜卑人已经扩展到燕山与河套地区,主营设在一块名叫“参合陂”的湖泊边(今内蒙古凉城东的岱海)。
某日,拓跋鲜卑骑兵抓获一名少年战俘,将他收为奴隶。拓跋鲜卑男子都留着长辫子,称为“绊发”,因此被汉族贬称为“索头虏”或“索虏”。这名奴隶因为年幼,头发还很短,无法扎成辫子,所以被主人起名叫“木骨间”,也就是“秃头”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拓跋”这个姓也被写作“秃发”,据《魏书·源贺列传》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对大臣秃发贺说:“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所以,“木骨闾”和“拓跋”可能也颇有渊源。
木骨闾成年之后,因为身材健壮、工作卖力,被释放为自由人,随即参军入伍,进入了拓跋鲜卑的主流社会。当时拓跋力微已死,部众纷乱。304年,南匈奴单于刘渊起兵反晋,“五胡乱华”开始。这时,拓跋力微的孙子拓跋猗卢统一了拓跋鲜卑各部,势力扩展到长城脚下。西晋为对抗南匈奴,用高官厚禄拉拢拓跋猗卢。
P12-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