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唐风雨激荡的年代里,骆宾王是一个经常被风雨吹打浇淋的落魄者。但他刚直的品性,为实现理想而敢作敢为的侠义精神,特别是文学方面所展现的卓绝才华,一直为后人所钦慕并乐道,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
跟随骆祥发著的《骆宾王诗文故事》中的五十余首诗歌,阅读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人生故事。是一本认识骆宾王人品、文品的生动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骆宾王诗文故事/人物传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骆祥发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初唐风雨激荡的年代里,骆宾王是一个经常被风雨吹打浇淋的落魄者。但他刚直的品性,为实现理想而敢作敢为的侠义精神,特别是文学方面所展现的卓绝才华,一直为后人所钦慕并乐道,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 跟随骆祥发著的《骆宾王诗文故事》中的五十余首诗歌,阅读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人生故事。是一本认识骆宾王人品、文品的生动读物。 内容推荐 骆祥发著的《骆宾王诗文故事》将《骆宾王文集》中主要诗文的内容、写作背景和骆宾王的生平事迹、人际关系的网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独立成章的诗文故事。读后不仅对骆宾王卓越的诗文成就有一个较深入全面的理解。而且对骆宾王其人错综复杂、迷乱不清的生平行踪,也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 目录 总序 一、 七岁咏鹅 二、夏夜赏月 三、读书生涯 四、京试落第 五、游子还乡 六、完婚兖州 七、首次罢官 八、道王府属 九、重回兖州 十、与卢照邻游 十一、和高四同游德州并赠诗 十二、秋日与毛司马、窦六郎等同游 十三、冬日野宴 十四、与思玄上人游 十五、秋日饯尹大往京 十六、在困顿中挣扎 十七、为齐州父老撰写《请陪封禅表》 十八、再度出仕 十九、宫中奉礼郎 二十、从军行 二十一、行军路上 二十二、薛仁贵兵败大非川 二十三、艰苦落寞的军旅生涯 二十四、唐朝边塞诗的开山祖 二十五、驰援姚州 二十六、露布奏捷 二十七、奉露布回京 二十八、代郭氏诗赠卢照邻 二十九、遨游巴蜀 三十、眉州结识徐敬业 三十一、回京 三十二、《帝京篇》:骆宾王投出的一颗文学震撼弹 三十三、婉拒裴行俭的聘用 三十四、为父迁葬 三十五、母殁守孝 三十六、下狱 三十七、在狱咏蝉 三十八、遇赦出狱 三十九、重游故地 四十、《灵泉颂》 四十一、严子陵钓矶下谈钓鱼 四十二、故乡书情 四十三、临海任上 四十四、咏怀 四十五、扬州草檄 四十六、在军登城楼 四十七、骆宾王与王勃 四十八、骆宾王与杨炯 四十九、骆宾王与病中的卢照邻 五十、骆宾王与员半千 五十一、骆宾王与宋之问 五十二、骆宾王与程务挺 五十三、骆宾王的《灵隐寺》诗 五十四、夕次旧吴 五十五、骆宾王的几封求仕信 五十六、南通骆宾王墓 五十七、义乌枫塘骆宾王墓 后记 试读章节 二、夏夜赏月 骆宾王的文集中,有一首名为《玩初月》的诗。“玩”是观赏的意思,“初月”,即新月,也就是“半月”或“弯月”。“玩初月”就是“赏新月”。 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也和“咏鹅”一样,是幼年的骆宾王在一次夏夜乘凉时,和祖父对谈中脱口而出做成的。 那是骆宾王赋《咏鹅》后的第二年,其时他在外面的名声已经很大,婺越境内,甚至更大的范围内,读书人都在传扬他“咏鹅”的故事。各地学馆和私塾,都把《咏鹅》当做教材,用来激励学童,以此启蒙。 但这些情况,骆宾王本人并不太清楚。一则他的生活范围,局限在自家房子的四周。和他一起玩的只有比他更小的弟弟和几个邻家小孩,很少和外面的人接触。再说,祖父对他的教育抓得很紧,真正供他玩耍的时间也不多。另则,家里人怕他了解外面赞扬他的消息后,滋生骄满情绪,所以有意对他“封锁消息”,不让他知道实情。因而骆宾王仍旧和以往一样,读书之余,仅有的一点时间,依然是逗蚂蚁、抓蟋蟀之类的游戏,没有大的变化。 大概是咏鹅将近一年之后,也就是骆宾王八岁那年的夏天。一个晚上,骆宾王一家循例在门外的空地上乘凉,听祖父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其实,这也是祖父教育骆宾王的内容之一。白天,他教育宾王读书作文,双方的态度自然都是严肃认真的。晚上利用乘凉时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骆宾王听一些历史人物故事,目的是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并从中获取各种历史知识。 这天晚上,祖父讲的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说韩信投奔刘邦之后,没有得到重用,他决定离开刘邦,另找出路。其时萧何为刘邦的宰相。知道韩信是个难得的人才,刘邦想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只有韩信能担此重任。一天夜里,萧何听说韩信单骑逃离汉营,准备另投别主,就乘着月色快马追赶,终于劝回韩信。于是力劝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让其率兵讨伐项羽,终于平定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大汉王朝。骆宾王很爱听这类历史故事,祖父讲的时候,他总是仔细的听,有时也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祖父讨论。这次祖父讲完故事之后,发表议论说:“幸亏那天晚上圆月当空,大地通明,所以萧何追了一阵,就看到韩信骑马的身影。如果是黑夜,恐怕就追不回来了,那样的话,刘邦能否称帝就很难说了。说不定这段历史就得改写。” 祖父讲故事的时候,天上升起了一弯新月,虽然也照亮了大地,但并没有祖父描述的萧何追韩信那天夜里那么明亮。于是骆宾王问祖父:“为什么今夜的月亮不圆,也没有你说的那天夜里那么明亮?”祖父一时语塞,虽然他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但对月圆月亏的道理,心里却不清楚。于是只好从“满招损,谦受益”的角度,借月发挥,对孙子进行教育。他说:“月亮婆婆秉性谦和,不矜功自满,所以多数时候总把自己的光焰收起一部分,只是到了每月中旬的几天,才把光亮全部释放出来。这样就可以让许多不爱强光的虫鸟,也可在多数夜间出来觅食活动。”骆宾王听后不解,说:“总是把光明释放出来好,那样晚上做事走路就不要提灯笼了。”这时弟弟和一个邻居的小孩正在草丛中追捕萤火虫。祖父就借题发挥,说:“如果月亮婆婆一味显示自己的能力,每天晚上都把大地照得通明透亮,像萤火虫这样的小生命就展示不出它闪闪发光的特长了。所以凡事都要给别人想想,不能凭个人的意气,把所有的好处都自己占了。你长大后也要以月亮婆婆为榜样,谦虚和善,让利于人。”骆宾王听后还是想不通,仍旧嘟囔着坚持自己的想法。祖父知道他脾气倔,也就不再和他讨论,只是边挥扇子边喝茶。气氛显得有些凝滞。 只见骆宾王抬头向那弯新月凝视了片刻,嘴中突然念出一首诗来: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 自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骆宾王没有接受祖父称月亮婆婆谦虚和善的说法,而是批评月亮,说月亮怕别人说它太自满,就有意把自己的光亮收藏起来。但怕大地被黑暗全部吞噬,又放出部分光辉给以照明。于是他大声诘问月亮:既然你有能力像明镜一样照彻大地,那又何必忌惮别人的议论,自我掩饰,把形象装扮成弯曲如钩呢? 祖父听后心中窃喜,觉得这小子借题发挥,坚持己见,居然把月亮的心态如此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实在令人惊喜。但在赞赏之余,内心又不免犯愁:小小年纪性气就如此倔强,锋芒毕露,日后投身宦海,别人能相容么? 诗以言志,虽然写这首诗的时候,骆宾王年仅八岁,但他处世做人的原则,及其坦荡磊落的胸怀,都从这首诗巾表露无遗。正是这种光明磊落的心胸和坦荡刚直的人品,既让他获得别人的赞美,但也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蒙受种种挫折。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长期沉沦下僚,不仅得不到晋升,还几度遭受贬斥,甚至陷身囹圄。虽然根源在于宦途混浊,但和他这种宁折不弯、正道直行的品行也是分不开的。 这年秋天,也就是这首诗吟成数月之后,义乌县举办童子科考试。其中“赋咏”一节,骆宾王就把这首诗填上,结果获得满堂喝彩。只是头一年的“咏鹅”诗,声誉实在太盛了,它掩盖了这首诗的光芒,使它无法与前者并驾齐驱。其实就内容所含的哲理来说,这首诗要比“咏鹅”深厚得多。只是“咏鹅”的形象实在太生动了,它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其展示的艺术感染力,如同磁铁一样,可以把每颗童心都紧紧攥住。就这个层面上说,《玩新月》只好殿居其后了。 P4-6 序言 自秦王政始置乌伤县,义乌迄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古老的义乌大地,山川秀美、物华天宝,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勤劳智慧的义乌人世世代代在此耕耘劳作,繁衍生息,改造山河,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在义乌大地上产生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她既是江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是义乌精神;“崇文,尚武,善贾”是义乌民俗;义乌的民风则是“博纳兼容,义利并重”。义乌精神及民风、民俗遂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泓泓一脉,成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千百年来,义乌始终在传承着文明,演绎着辉煌,从而使义乌这座小城艳光四射,魅力无限。 自古以来,特别是唐代之后,义乌学风渐盛,至有“小邹鲁”之称。自宋以来,县学、社学、书院及私塾等讲学机构多有设立,而“莅兹土者,莫不以学校为先务”。故士生其间,勤奋好学,蔚成风气,学有成就,烨烨多名人。并且,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不仅本地名儒代有,在浩浩学海与宦海中大展宏图,而且还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能工巧匠到杏林名家,其生动活泼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绵延不绝的文化承续与传递,从来没有湮灭或消沉过。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域里独树一杆颇具特色的义乌文化之帜,在优雅千载的儒风中诞生了许多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的英杰。也正是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造就了令人神往的义乌,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渊薮的鲜明形象而历久弥新。 历史,拒绝遗忘,总要把自己行进的每一步,烙在山川大地上。 时间逝而不返,它带走了壮景,淘尽了英雄,留下了无数文化胜迹和如峰的圣典。只有在经过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的今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各要素所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信息,而《义乌丛书》正是记录这些信息的真实载体。 历史是无法割断的,许多古老的文化至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怎样继承古老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文化格局,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与物质生产同等重要的任务。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失落的家园。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时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意识到,对民族民间文化源头的追寻迫在眉睫,鉴于此,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概而言之,有三大作用: 文化典籍的传承保护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文化典籍中的善本古籍,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极富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义乌也同样,历代文士迭出,著述充栋。这些历经沧桑而幸存下来的“国之重宝”,或则出于保护的需要,基本封存于深阁大库,利用率甚低;或则由于年代久远,几经战乱,面临圮毁,因此,亟待抢救。如今,《义乌丛书》编纂工作的启动,为古籍的保护与使用找到结合点,通过影印整理,皇皇巨著掸除世纪风尘,使其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同时,原本也可以得到保护。真可谓是两全之策,是为民族文化续命,是为地方文化续脉。 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在义乌历史上,有许多人文典故值得挖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值得记载。拨浪鼓文化需要传承,孝义文化值得发扬,义乌兵文化应予光大。但由于历史上的义乌是个农业县,文化底蕴虽然深厚,载人史册的却寥若晨星。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孕育和产生强大的文化力,能为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重要基础,这种文化力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深深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而,《义乌丛书》编纂者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衔接,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兼顾,创作出义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系列丛书,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发展经验的文化阐释义乌经济的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定有其源。”义乌发展的文化之源,义乌商业的源流之根,义乌文化圈的形成特质包括宋代事功学说对义乌“义利并重,无信不立”文化精神的影响,明代“义乌兵”对义乌“勇于开拓,敢冒风险”文化精神的影响,清代“敲糖帮”对义乌“善于经营,富于机变”文化精神的影响等。因而,如何用文化来解读义乌,也成了《义乌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文化几乎无所不包,狭义的文化基本限于观念形态领域。从以上包含的内容可看出,《义乌丛书》对“文化”的界定,似乎介于广、狭之间,凡学术思想、哲学原理、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类别与层次,均在修编范围之内。 几千年岁月蕴蓄了丰赡富饶的文化积淀。面对多姿多彩、浩瀚博大的义乌文化形态,我们感受到了其内在文化精神的律动。 保存历史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如今,守望岁月的长河,我们不能不呼吁,不要让义乌失去记忆。 这也正是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的主旨与意义所在。 《义乌丛书》卷帙浩繁,她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题材、新颖的编排,全景式地再现了江南“小邹鲁”的清新佳景和礼仪之邦精深的内涵。走进她,就是走进时间的深处,走进澎湃着历史的向往和时代的潮音的宝地,去领略一个时代的结束,去见证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宏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曾经是,也将永远是义乌区域文化赓续绵延的基石,也是义乌继续前进乃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力量。在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进程中,抢救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掌握借鉴先哲遗留的丰硕成果,是全市文化学术界的共同期盼。因而,编纂这套丛书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势的需要。 谨为序。 中共义乌市委书记 盛秋平 义乌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毅 后记 《义乌丛书》的规划目录中,有一个《骆宾王故事》的题目。规划者的初衷,大概是想借助通俗的故事形式以弘扬骆宾王的道德文章。使人读后,对骆宾王其人的学识才情、人品气节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精神传承的目的。但骆宾王在世的时间,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除了文集中保存下来的一百六七十首(篇)诗文之外,其余可资参考的文字很少。民间口头传说,也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鲜有可以整理成章的内容。所以主编者希望我承担编写任务的时候,我没敢接受。 两年前,丛书主编吴潮海先生,又在我面前重拾这个话题。经过一番思考,觉得如果将骆宾王主要诗文的内容、写作背景和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人际关系的网络融合在一道,或许可以形成一些类似故事的篇章,只是书名必须改为《骆宾王诗文故事》。吴潮海先生赞同这样的变动,于是我开始做编写的尝试。 为了文能对题,起先我拟了一串小题目,如“七岁咏鹅”、“夏夜赏月”、“京试落第”、“游子还乡”等等。把相应的诗《咏鹅》、《玩初月》、《途中有怀》、《望乡夕泛》分别嵌入其中,颇有点像“诗文故事”的模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诗文都能形成类似的故事情节,加上这种硬生生地“藏诗于题”的做法,容易将诗文本身的奥义冲淡。经过再三斟酌,决定还是根据内容随情达意标题为好。例如骆宾王有多首游道观寺庙,与僧道酬唱的诗,就择其要者标题为《与思玄上人游》。其他如《唐代边塞诗的开山祖》、《骆宾王的几封求仕信》、《骆宾王与员半千》、《骆宾王与宋之问》等等,都是按照内容综合标题,不再刻意追求故事的形式。这样一来,又出现了全书体制上的不一致。前面部分注重情节,文字表达也力求浅显,尽量不跳离“故事”的框架。后面的多数篇章,重在内容的阐发,不再拘泥于形式,有的甚至类似于小论文。还有部分内容和诗文没有直接的关系,如《眉州结识徐敬业》、《南通骆宾王墓》、《义乌枫塘骆宾王墓》等等。考虑到表达骆宾王一生事迹的需要,也就将其纳入书中。所以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骆宾王诗文故事》,已难概其全。出现这种“文不对题”的情况,既有撰写者思虑不周的缺陷,也有把握内容的客观难处。不足之处只有请读者包涵了。 成书过程中,刘成连先生出于同事的情谊,主动承担了全部打印、校订等繁琐工作,付出了不少精力,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骆祥发 2016年夏初于浙江师范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