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精)》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作者梁启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鸿章传(精)/民国大师经典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梁启超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鸿章传(精)》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作者梁启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内容推荐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他在学术研究上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显著。《李鸿章传(精)》中他秉持公正之心客观地记述了李鸿章从早年落拓,到镇压太平军、参加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的一生,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让你看到一个你所不知道的李鸿章。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从政以前及当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试读章节 第一章绪论 天下只有庸常之辈既不会受责备,也不会得到赞誉。如果一个人能够让全天下都恨他,么他就可以称得上是超乎寻常的奸雄;如果一个人能够让全天下的人都赞美他,那么他则可以称得上是超乎寻常的豪杰。虽然天下有很多人,但是其中庸常之辈占了绝大多数,非常之人不到百分之一,用普通人的标准来评价非常之人,靠谱吗?所以誉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欺世盗名之徒;谤满天下的人,也未必不是伟人。俗话说:“盖棺定论。”可我却发现有些人死了几十年几百年,还是没有一个确定的评价。说好的还在说好,说坏的还在说坏,后世的评论者即使想要评价一番也没有可以借鉴的东西。比如说,有的人被千万人赞扬,但诋毁他的人也不下千万;夸他的人把他捧到极致,骂他的人也把他贬到一文不值;他今日所受到的诋毁恰好可以抵消从前得到的赞誉;他所得到的赞誉也足够与他所受的诋毁相抵偿。能够做到这些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答:这个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超乎寻常的人了!他是大奸之徒还是超乎寻常的英雄豪杰,姑且先不要去谈论,总之,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不在他的位置上的人所能够看得清的,也不是庸人可以信口雌黄的。如果你明白了这些,就可以读一读我写的《李鸿章传》这本书了。 我敬重李鸿章的才干,我痛惜李鸿章的胆识,我伤悲李鸿章的遭遇。李曾经被派遣出访欧洲,到了德国,去拜见前宰相比斯麦(今译为俾斯麦),询问他说:“作为朝中大臣,想要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但是朝廷里有很多政见和自己的不相符,他们群体联合起来想要牵制我。碰到这种情况还是想要实现自己的志向,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比斯麦回答说:“最主要的在于得到君心。你单独占有君心后,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呢?”李鸿章说:“譬如有一个人是这样的,他的君主不管是谁的话都会听;位于关键位置的大臣和君主身边的贴身侍从等,这些人经常假借君王权威挟持大局。如果遇到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办?”沉默良久,比斯麦说:“我们作为朝中大臣,用最虔诚的心担忧国家,大概到最后没有不能得到君心的。只有与妇人和孺子一起共事,则可能不会这样。”听后,李鸿章若有所思的样子(这段话根据西方报纸翻译出来,平常用华文登载在《星轺日记》上的那些内容,因为有所忌讳所以不敢全部写进去)。呜呼!我看到这里,而知道李鸿章胸中好像积郁着石块,满腹牢骚抑郁,有的不是旁观者所能明白的。我之所以责备李鸿章就在于此原因,我之所以体谅李鸿章原因也在此。 自从李鸿章这个名字出现在世界上以来,五大洲很多国家的人士,几乎只见到过李鸿章名号,却不知道有中国。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李鸿章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代表人物。听甲国人来评论乙国的事情,必定不能得到事情的真相,这道理本来就不必用过多言语解释,但是总而言之,李鸿章还是中国近四十年来第一重要的人物。读中国近代历史的人,一定不能不谈论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的人,也一定要查看中国近代史。这是有识之士都能认同的。所以我今天所写的这本书,也可以称为“同光以来大事记”。 不仅如此,凡是一国今天的现状,必定与这个国家之前的历史是相呼应的,所以之前历史是当今现象的原因;当今发生的现象是历史的结果。依我看李鸿章和今天的中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那么深厚,要想谈论李鸿章这个人物,一定要以洞察世事的眼睛,观察中国数千年以来政权动荡和变迁的大势、民族势力暗中的此消彼长和李鸿章在世时中外交涉的隐情,如此来得出李鸿章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孟子说:知人论世。况且这世道都不能那么容易谈论,人哪是那么轻易就能了解的呢?P1-3 序言 一、本书全部仿照西方撰写人物传记的体裁,记载讲述了李鸿章一生的事迹,而后加以论断,从而能够使后世的读者知晓其为人。 一、中国古代旧的文学体裁,所有用来记载人物事迹的,有的采用传记,有的采用年谱,有的采用行状,这些文体都只含记事,但是不予评论,其中有的会把对主人公的评价附在全篇末尾。然而夹叙夹议这种写作方式,实则由太史公司马迁开创,《史记》中的《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都是。后人的历史知识有所欠缺,不敢轻易学习太史公这种写作方式。著者不才,私自在这里附上本人认为合适的评论。 一、四十年来,纵观中国的所有大事,几乎没有一件是与李鸿章没有关系的。所以本人才为李鸿章作此传,而且特意采用近世的语言亲自来写。著者对于当时局势略微的一些个人见解,丝毫不敢隐瞒和避讳半分,意图不在于古人,而在于能够为后世之人提供一些启发。遗憾的是准备时间太仓促,甚至带的行李箱中连一本可供考证的书都没有,所以深知本书记录和讲述的内容中难免有错误。至于修补和纠正错误的事情,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一、在平吴之役这一战役中,记载了非常多关于湘军的事迹,似乎涉及了事情的枝蔓;但是湘军和淮军的关系极其烦琐复杂,如果不这样记载的话就不能够清楚地阐述当时的形势,希望读者能够原谅。 一、《中东和约》《中俄密约》《义和团和约》,本文都收录了它们的全文。因为关于李鸿章事迹的原因和结果与这些公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一点儿都没敢拖沓,尽快地把这些都记录了下来。 一、在中国有很多关于合肥人李鸿章不好的言论。著者与他,在政治上是公敌,私交上也不深,属于泛泛之交,但一定不会存心写一些冤枉他的言语。不过书中多为他解释的言语,与世俗的言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异的地方,本来记载历史就要秉持公平之心;否则的话,为什么要在书籍出版方面取祸呢!英国的名相格林威尔曾经斥责某个画工说“Paint me as I am”,说画像一定不要失去我本来的面貌。我撰写这本书,自信不至于会被格林威尔斥责。合肥人李鸿章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在黄泉之下微笑着说:“这小子懂我!”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六 著者自记 书评(媒体评论) 平心而论,粱任公地位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他是生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冲破了的时候,他负戴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而与封建的残垒作战。 ——郭沫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