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革主编的《公众共用物的法律保护》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众共用物概述,第二部分是不同类型的公众共用物保护及其法律救济。在第一部分中,专门介绍了公众共用物的概念、特点、种类和保护等基本理论,从宏观上整体掌握公众共用物的主要内容。在第二部分中,借鉴国内外的立法与实践,从微观上探讨了公众共用物的现实可操作性,由于公众共用物内涵丰富,无力展开全面探讨,因而选择迁徙性鸟类、气候资源和生态用地这三类近年探讨比较多且实际需求比较紧迫的公众共用物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讨了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救济。
第一章 公众共用物概述
第一节 公众共用物的概念和特点
一、公众共用物的概念
二、公众共用物的特点
第二节 公众共用物的种类
第三节 公众共用物的保护
第二章 迁徙性鸟类的保护
第一节 迁徙性鸟类的概念
一、候鸟的概念
二、“候鸟”概念不能适应法律保护的需要
三、本节 中迁徙性鸟类的概念
第二节 迁徙性鸟类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国迁徙性鸟类的保护现状
二、中国迁徙性鸟类保护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迁徙性鸟类保护的国外制度借鉴
一、欧洲
二、亚洲
三、美国
第四节 迁徙性鸟类保护的完善对策
一、迁徙性鸟类法律属性的完善
二、立法理念的完善
三、保护范围的扩大
四、立法技术的完善
五、专属制度的建立
六、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
七、迁徙性鸟类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八、国际合作机制的完善
第三章 气候资源的保护
第一节 气候资源概述
一、气候资源的概念
二、我国气候资源的种类
三、气候资源的属性
第二节 气候资源的法律属性分析
一、是否为法定的“自然资源”
二、是否为法律意义上的“物”
三、对气候资源国有属性的质疑
四、公众共用物属性的确定
第三节 气候资源保护的完善对策
一、气候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二、气候资源保护的原则
三、气候资源的立法保护
第四章 生态用地保护
第一节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及完善
一、土地法律用途角度之土地利用分类及评析
二、法律利益角度之土地利用分类及评析
三、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之法律完善
第二节 生态用地的概念
一、法学上的生态用地概念
二、法学视角下的生态用地属于“国土”范畴,而非“土地”范畴
三、将生态用地纳入公益性用地的范畴
四、耕地、生态退耕地、“未利用土地”是否为生态用地的分析
五、结论
第三节 生态用地保护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生态用地保护制度现状
二、生态用地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生态用地保护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生态用地公产所有权制度
二、生态用地利用规划制度
三、生态用地用途管制制度
四、生态用地征收制度
五、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
第五节 生态用地微观研究——以生态林地和生态草地为视角
一、生态林地和生态草地的性质
二、生态林地和生态草地的“非耕农用地”法律保护地位
三、“生态退耕地”的保护
四、完善我国生态林地和生态草地保护的立法建议
第五章 公众共用物保护的法律救济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概述
一、环境公共利益的内涵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
第二节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
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公众共用物公益诉讼制度的缘起
一、公众共用物概念及辨析
二、公众共用物的基本特点
三、公众共用物保护的缘起
第四节 公众共用物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外制度借鉴
一、国外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演进
二、国外公众共用物公益诉讼理论的发展
三、美国公众共用物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第五节 公众共用物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建立公众共用物公益诉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二、构建我国公众共用物公益诉讼的具体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