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著黄甫林主编祝福艳编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新课标学生版精读拓展本)/考前必读外国经典》讲述了:保尔出生于一个贫苦的铁路工人家庭,从小天真顽皮,富有强烈的抗争意识。在地下赏员朱赫来的帮助下,保尔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分奋不顾身地从匪兵手下救出朱赫来,自己却因此被捕,受到严刑拷打,但未吐露只言言片语。他上前线后奋勇作战,数次立功,数次受伤,最后不得不因右眼失明离开前线。在地方上,保尔继续奋战在建设第一线,不顾伤病,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在天寒地冻的筑路工地上,保尔与共青团员们一起与寒冷、饥饿、关病和匪帮的偷袭作斗争。即使双脚冻坏,发高烧仍然不下火线,直到昏倒在工地上,因身患伤寒差一点不冶身亡。在遭受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沉重打击之后,保尔考虑的不是自己生命的长短,而是如何尽快重返战斗岗位。他终于找到了以笑代刀的战斗途径,实现了日夜盼的重新归队的理想。
黄甫林主编祝福艳编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新课标学生版精读拓展本)/考前必读外国经典》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被列入最新语文课标推荐阅读目录。我们根据教育部最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打造,邀请著名特级教师撰写精彩旁批、段落分析、章回点评、经典拓展,并呈现学生应知的文化常识;全书最后有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的全真试题,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和评价。该书还配有精美插图,由名家进行装帧设计,努力打造一本真正适合学生阅读的高品质的外国经典。
“知道了。”保尔说。
然后齐娜就回食堂前厅去了。
佛罗霞擦了擦汗,看了看保尔的身板儿,估摸了一下,然后说:“小伙子,你的工作就是每天早上按时把这个大铜壶里的水烧开。你要自己劈柴,不停地加柴火,让壶里的水一直开着。还有忙的时候,你得帮忙擦餐具和倒脏水。”
佛罗霞的声音很好听,脸红润润的,这让保尔很舒服,觉得佛罗霞是个好心肠的人。于是他鼓足勇气说:“大婶,我现在该怎么做呢?”
保尔称佛罗霞为“大婶”,洗刷间的女工们哄堂大笑。原来佛罗霞才十八岁,但屋里蒸汽太大,保尔没看清,闹了个笑话。保尔羞红了脸,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一个正在洗餐具的中年女工对保尔说:“来我这帮忙擦餐具吧,拿着这条毛巾,用牙齿和一只手绷紧毛巾两头,然后把叉子在毛巾上来回地擦,擦到最干净,不然被那些客人挑出一点不干净的地方,老板娘就得把你赶走。”
保尔很疑惑:“老板娘?雇我的那个男人不是老板吗?”
女工解释道:“我们这儿可是老板娘当家,老板不管事。干一段时间你就明白了。”
这时,三个堂倌分别捧着一大摞脏盘子走进洗刷间。其中宽肩、大方脸的一人对大伙儿说:“你们得加紧啊,十二点的班车马上就到站了。”
他听佛罗霞说保尔是新来的,马上按住保尔的肩膀,教训他说:“你一定要时刻把两个大茶炉烧好,你看现在有一个火已经灭了,另一个也快不行了。今天就不跟你计较,以后要是再发生,别怪耳光不认人了,懂吗?”
保尔没敢接话,赶紧去烧茶炉了。”
从此保尔开始了他的劳动生涯。他干活十分卖力,他知道这里的人都不好打发,干不好真会挨耳光。
保尔用自己的一只靴子使劲扇着风,两个大茶炉的火又旺了起来。然后他又倒了一通脏水,把湿木柴抱到火炉旁,又把抹布放在火炉上烘干……不管谁叫他,他都立刻去干活。一直忙到后半夜,他才去了厨房。
保尔离开后,那个中年女工阿尼西亚对佛罗霞说:“这个孩子干活真卖命,一定是家里太穷。”
佛罗霞夸奖道:“是啊,这个孩子干活用不着催。”
另一个女工却不屑地说:“一开始都这样……”
终于熬到了第二天早上,保尔已经累得不行了。七点交接班的时候,他把烧开的茶炉交给替班。这个替班的小伙子很嚣张,威胁保尔说:“臭小子,你明天六点就得来替我!”
“明明换班是七点呀,凭什么让我六点来?”
“别人七点,但你就得六点,不然我就揍扁你!”
保尔愤怒了,他想狠狠教训一顿这个替班的,但想到头一天上班不能惹事,便忍住了。不过,他恶狠狠地对那人说:“我明天七点来交班,你要想打架,我奉陪到底,谁怕谁!”
对方被他镇住了,含糊地说:“那就走着瞧。”
保尔愉快地往家走去,他从来没这么安心过,因为他从此是一个有工作、能赚钱的人了。
清晨的阳光从锯木厂的后方洒下来,穿过列辛斯基的庄园”就要到家了。
P7-8
“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可以自豪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这段话,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伟大的事业献身,为自己的梦想而乘风破浪,至今它仍然散发着振奋人心的力量,为身处困境的人指引方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伟大的小说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它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一1936),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十一岁进乡村小学。一战期间,全家迁居谢佩托夫卡,奥斯特洛夫斯基转入当地两年制小学,后因对神父教师搞恶作剧被学校开除,进入一家饭馆当勤杂工。一九一七年秋,奥斯特洛夫斯基考进二年制高级小学,同时在发电厂当副司炉并参加革命活动。他不仅学习刻苦,还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斯巴达克斯》《牛虻》等是他最喜欢的著作。一九一九年他加入共青团,八月奔赴前线,曾被编人科托夫斯基师团,后转人布琼尼第一骑兵团。他作战勇猛,却不幸于一九二。年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受重伤,不得不离开部队。后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参加修建铁路工作时,在饥寒交迫中坚持劳动,得了伤寒病和风湿病,但他仍然不愿意离开工作岗位。一九二四年他被批准加入共产党。一九二六年病情恶化,全身瘫痪,但他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继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一九二八年,他写了第一部作品《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故事》。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出征求意见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做斗争。一九二九年末,他双目失明,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作者一生的经历为雏形,刻画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孩子保尔。柯察金经过革命烈火的煅烧,成为一名性格刚毅、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形象,再现了第一代苏联青年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成长的过程。无论在枪林弹雨中,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保尔都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在岁月的风霜中历尽千锤百炼,终于成长为钢铁般的战士。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增强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专业旁批”“章回点评”“经典拓展”“文化常识”和“全真试题”等栏目。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阅读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实效。
“考前必读外国经典”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