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细腻的感动,而不是快乐或痛苦的简单堆砌。细腻的感动源于思考之后的心灵震撼,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会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带给孩子持久而绵长的能量。它需要作者拥有深沉的思考、细致的观察、精巧的笔触以及合理的想象与从容不迫的叙述。而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沉淀如宽容、慈悲、坚韧、责任、奉献等等,都蕴含其中。
《世界儿童历史小说经典》丛书选本精良,译写专业,每册附有图文并茂的历史宝盒,为读者答疑解惑。希望给孩子更精致的阅读体验。
本丛书由台湾童书出版家、作家陈卫平先生(《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作者)与沙永玲女士(《朗读手册》系列译者)发起策划,邀请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在世界范围内挑选历史小说经典,针对9岁以上中国儿童阅读习惯精心译写,并首创与正文息息相关、图文并茂的“历史宝盒”附于书后,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小朋友关心的历史问题,生动有趣的呈现出来,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此次大陆版重新修订全书文字,新增经典插图近百幅。
本书为安·戈卢别娃所著的《他来自俄罗斯小城/世界儿童历史小说经典》。
安·戈卢别娃所著的《他来自俄罗斯小城/世界儿童历史小说经典》记述了当你陷入困境时,第一个跳出来帮你的是谁?不是爸妈,不是朋友,更不是超人和好运气,而是你自己——身体忍着疼,大脑飞速运转,心里还不停地给自己鼓劲儿。与其总等着别人帮忙,不如先锻炼自己,做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在一百多年前的俄罗斯,有个小孩名叫沙耳加。像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他家里穷到几乎没饭吃。“幸运”的是,他被送进了孤儿院,小小年纪就开始面对一个个生活的挑战。可他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一次又一次反抗命运的不公。后来,这个小孩成了一位闻名全国的人——许多地方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工厂和学校。本书就是根据他的真实成长经历创作而成。
本书作者——俄罗斯作家安·戈卢别娃女士,不仅文笔简洁优美,还曾亲自前往沙耳加的家乡走访,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所以全书读起来格外真实、生动、感人。从初版到现在,本书已经重印过上百次,被翻译为数十种语言。
这是一八九四年的俄国,当时在大城市里都还没有电灯,更不用说在这座叫“乌尔茹姆”的小城了。有钱人家可以点带彩色玻璃灯罩的青铜灯和瓷灯,像沙耳加家这样的穷人家,就只能点盏白铁做的油灯,而且煤油还要省着点用。
在街上,街灯点的也是煤油灯,光线十分暗淡。冬天,灯上落满飞雪,只有一点亮光忽隐忽现,一经风吹,就完全熄灭了。街道上总是昏暗而泥泞,烂泥要到夏天才晒得干。然后又变成干燥刺鼻的灰尘满天飞,为全城的绿树和青草铺上一层灰沙。
在城里,只有奔流的乌尔茹姆河和城中心的大街看起来清爽亮丽。
这条大街按照挂在市政府那张平面图上的名称,应该叫作“复活街”,可是乌尔茹姆人都只管叫它“大街”。当天气转暖,就会有一个老流浪艺人,肩上停着一只脱了毛的绿鹦鹉,来到这条“大街”上乞讨,身后跟着一大群城里的孩子。他不会到这些孩子住的街道上去乞讨,因为除了“大街”外,其他的小街小巷里只有一栋栋破旧的小木屋,住着鞋匠、砌炉匠这类穷人,他们自己都吃不饱。
“大街”上就不同了,高大的住宅里住着乌尔茹姆的商人和长官。复活街上最高级的房子要算是警察局了,在堂皇的大门口,带着条纹的岗哨旁边,总站着一个背着枪,留着小胡子的哨兵。他挺着胸,站得笔直,眼睛一眨也不眨。
警察局再过去两个十字路口,有一排长长的白房子,窗子上都有铁栏杆,那是监狱。小孩子们常常躲着大人偷偷跑去,看一群群囚犯被押进监狱。囚犯们衣衫破烂,披头散发,面孔浮肿。囚犯中偶尔有穿大学生制服或西服上衣的人,人们叫他们“政治犯”或者“造反者”,他们是被流放到乌尔茹姆来的。他们走在街道中间,押解的人拿着出鞘的军刀,骑着马走在街道两边,大声呵斥着围观的孩子们:“离远点!”
连那些高头大马都斜着眼睛看人。
有时候,沙耳加也在那些孩子当中。沙耳加的家住在托瓦洛夫街,在街尾的一栋房子里,就住着一大批流放犯,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好像还挺自由的,其实没有警察的许可他们是寸步难移。沙耳加的家在这条街的另一头。
这是一栋房子,可是却住着两户人家。沙耳加的家只占房子的一小部分,大半部分租给沙耳加的好朋友萨恩卡家。房子有五扇窗户,沙耳加家占两扇,萨恩卡家占三扇,中间隔着一道墙。
夏天,沙耳加和萨恩卡,不是光着屁股跑到他们最喜欢的乌尔茹姆河游泳,游个一整天,游得皮肤发黑起鸡皮疙瘩,就是把邻居的孩子全叫到自家院子里来,玩捉迷藏——这个院子很大,可藏的地方很多,而且沙耳加和萨恩卡还有一个绝招:互相换衣服穿。捉迷藏时,他们穿着对方的衬衫躲在墙后,故意露出胳膊或肩膀,那个捉人的孩子一下子就上钩了。“萨恩卡!”捉人的孩子喊道,可是那根本不是萨恩卡,而是沙耳加。
不过捉迷藏要有一大群孩子的时候才能玩,等到只剩下沙耳加和萨恩卡时,除了游泳,他们就只有堆堆沙堡了。萨恩卡比沙耳加大两岁,已经上学,个性比较沉默好静,常常玩一玩就没兴趣了,无精打采地坐着搓沙子,只剩下沙耳加一个人在那边兴高采烈,又喊又叫:
“喂!我们来盖碉堡!”
“嘿!这里可以建水坝!”
“哈!我们去抓鱼怎么样?”
笑得最大声的是沙耳加,点子最多的也是沙耳加。邻居们全叫他“小机灵”,家里人则叫他“包打听”,因为全世界的事他都想知道。他每天缠着萨恩卡问这问那,甚至打开小学课本放在萨恩卡鼻子前,求他:“拜托拜托,拜托教我念!”
P4-6
这一篇序,是写给小朋友看的
为什么要读《他来自俄罗斯小城》?
你读过美国的小说,看过日本的漫画,但是你是不是从来没有读过一篇俄罗斯的故事?你可知道,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将近是美国的两倍!
最重要的,这个大国就在我们中国北边,跟我们当邻居当了上千年。而你对它的印象居然一直模模糊糊。
神秘、广大的俄罗斯呀,要怎么去进入它、了解它?有一个好办法——去读它的小说,它的故事。
这本书就是一个来自俄罗斯的故事。
大约一百年前,在俄罗斯有一座小城,小城里有一个孤他看到社会的不公平,一次又一次,他受到有钱人的欺负,但是他没有垂头丧气,他挺起胸来,带着他的热情理想和调皮的笑容,开始对抗。
他对抗命运,对抗贫穷,对抗压迫,有一天,他终于觉得自己想通了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他开始对抗沙皇。
于是一个大风暴来临了。
在这里我们不想告诉你太多情节,因为书里有很多乐趣要让你自己去发现。比方说:
你会发现,一百多年前,俄罗斯的穷人有多穷,富人有多富,社会究竟有多么不公平。
你会发现,有的人就是愿意安安稳稳过日子,有的人就是愿意为了穷人历尽艰辛,不停奋斗。
你也会发现,就算你可能不理解这位孤儿的选择,你还是会喜欢上他对弱者的怜爱,对理想的坚持,和对逆境的不妥协。
你还会发现,原来你读的是一本俄罗斯的伟人传记。故事里那个爱笑爱闹的孩子,竟然就是一个“改变历史的巨人”。于是你又多了一种读传记的乐趣。
最后,你会发现,虽然是讲一个“大时代的故事”,可是作者却用淡淡的语气述说,让你读起来很舒服,不知不觉被卷进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你完全被吸引住了。
所以,来吧,和我们一起到俄罗斯小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