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文字和音乐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他的音乐,是许多歌手的旗帜!他的人生,是很多男人的梦想!
他被称为“摇滚界的拜伦”;他是李健很喜欢的男歌手;他的演出令李志为之倾倒。
他还被誉为“悲观主义桂冠诗人”、“忧郁教父”、“当代的乔伊斯和亨利·米勒”。
没有谁曾像莱昂纳德·科恩一样,集诗人、歌手、小说家、画家、禅僧、情圣于一身。
哈维·库布尼克著的《莱昂纳德·科恩--众人皆晓》不仅披露了大量关于科恩的生活、音乐与文学的丰富资料,还让众多科恩见证者们亲自开口,道出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莱昂纳德·科恩--众人皆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国)哈维·库布尼克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用文字和音乐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他的音乐,是许多歌手的旗帜!他的人生,是很多男人的梦想! 他被称为“摇滚界的拜伦”;他是李健很喜欢的男歌手;他的演出令李志为之倾倒。 他还被誉为“悲观主义桂冠诗人”、“忧郁教父”、“当代的乔伊斯和亨利·米勒”。 没有谁曾像莱昂纳德·科恩一样,集诗人、歌手、小说家、画家、禅僧、情圣于一身。 哈维·库布尼克著的《莱昂纳德·科恩--众人皆晓》不仅披露了大量关于科恩的生活、音乐与文学的丰富资料,还让众多科恩见证者们亲自开口,道出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内容推荐 生于1934年的莱昂纳德·科恩拥有各种头衔:摇滚界的拜伦、忧郁教父、悲观主义桂冠诗人、这个时代崇高的创作人、当代的乔伊斯和亨利·米勒。 他被认为是“加拿大有史以来重要作家之一”,出过9本诗集、两部小说,每本书的售出都超过100万册,曾于1968年获得加拿大文学界荣誉总督奖,但他却拒绝领奖。他的文学成就超过了同时代的很多文学家、诗人。 30多岁的他才阴错阳差地投入音乐,一不小心便获得了格莱美终身成就奖,进入了摇滚名人堂,成为与鲍勃·迪伦并称的美国民谣运动传奇人物,也从此成为音乐界的传奇人物、无数歌手的旗帜。 他情史丰富,被认为“天生就是上帝派来和这个世界上的少女们谈恋爱的”,但却终身未娶。他是虔诚的犹太教徒,又一度成为遁入空门的临济宗佛禅弟子。 没有谁曾像莱昂纳德·科恩一样,集诗人、歌手、小说家、画家、禅僧、情圣、瘾君子于一身。他的成就和极富传奇色彩人生,更是很多男人的梦想。 《莱昂纳德·科恩--众人皆晓》作者哈维·库布尼克几十年中多次采访科恩和他著名的朋友、情人以及工作伙伴,终于在科恩80岁诞辰之际完成本书。本书不仅披露了大量关于科恩的生活、音乐与文学的丰富资料,还让众多科恩见证者们亲自开口,道出他不为人知的一面。本书首次公开了超过100幅科恩的珍贵照片,为读者还原一个复杂、精彩、本真的科恩。 即使我们不能复制他的人生,但可分享他的精彩! 目录 引言 1. 比拟神话 2. 为美人远道而来 3. 加拿大人在纽约 4. 从音乐之都到怀特岛 5. 爱恨交织,新旧更迭及那些未了之事 6. 奇怪的一对 7. 新潮流 8. 《十首新歌》和一首老歌 9. 莱昂纳多·科恩和成人们 10. 我们怎么理解他的歌 结束语 贡献者 唱片目录 扩展阅读 试读章节 大城市总是建立在大江河的附近。魁北克富饶的世界性中心蒙特利尔从强大的圣劳伦斯汲取着生命力。最勇敢的早期冒险家曾从欧洲沿着这一传说中的通道航行,探索北美内陆的潜力。20世纪初期,蒙特利尔是一个多语种通行的城市,英国、法国、意大利和东欧的文化在此交织,争先恐后地塑造着这个他们现在称之为家的新兴之地。 1934年9月21日莱昂纳德·诺曼·科恩出生于蒙特利尔市维斯特蒙区一片富裕的犹太飞地。在这个生气勃勃的旧世界(及旧约)熏陶下成长的人们,同时因现代化的喧嚣成果而变得见多识广。莱昂纳德来自一个屡见不鲜的知识分子和实业家混搭的家庭。他的曾祖父拉扎勒斯·科恩是整个家族的族长,将自己在家乡立陶宛所受的学术训练应用于一个成功的加拿大工程企业,并从政府那里获得了疏通圣劳伦斯安大略湖和魁北克之间的合同。拉扎勒斯的弟弟赫希成为蒙特利尔的首席拉比。莱昂纳德的外公所罗门·克罗尼奇·克莱恩也是一位拉比,是研究《塔木德》(Talmud)的知名权威。他曾经断断续续地住在科恩家里。莱昂纳德时常花费大量时间从克莱恩拉比那里吸收学习哲学知识和对典籍的见解。对于一个年轻且容易被说服的男孩来说,这样的影响是巨大的。 然而,莱昂纳德父亲的离去却是他童年生活中占据最大比例的事件。内森·科恩——专横的拉扎勒斯的孙子,用严厉的形式主义和普鲁士式的社交礼仪意识主管着自己这个小家庭。就算是去弗罗里达度假的他都会西装笔挺,皮鞋锃亮。科恩的老爹(原文为法语pere:父亲)简直就是谨慎的代名词,整个人的气质都伴随着一种恼人的忧郁感,身体也因此而赢弱。1944年,时年52岁的内森·科恩去世,为莱昂纳德之后的人生的奋斗都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悲观主义诗人”的桂冠也就此诞生。 “莱昂纳德整个童年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他9岁那年,父亲的逝去。它所留下的伤疤贯穿于他大量的作品当中,不过也正因此他诗人和音乐家的天赋才得以释放。如果他的父亲健在,而他没有成长于一个全是女人的家庭中——这包括宠爱他的母亲玛莎以及和他现在关系依旧很亲近的姐姐埃斯特——那他可能就不会在当前的路上如此沉溺地走下去。” ——西尔维娅·西蒙斯,于2014年 作为一个犹太孝子,莱昂纳德一直致力于满足母亲玛莎在学业和文化艺术方面对他的要求。上钢琴课,在高中乐团演奏单簧管,成为戏剧社的主席并加入学生会。所有这些不但丰富了他的履历也增加了母亲的自豪感。除此以外他还追求很多个人爱好,在期刊和诗歌中表达着自己对青春期的困惑。14岁那年,他发现了伟大的西班牙诗人和戏剧家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此人日后为他带来了文学方面最持久的影响。大概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开始玩尤克里里和吉他。他的第一位吉他老师是个演奏弗拉明戈的西班牙人,是莱昂纳德在家附近的公园里偶遇的。课,就(不知为什么)自杀了。 除此以外,莱昂纳德还对一些稍显黑暗的消遣表现出兴趣,这其中就涉猎了催眠与魔法。也许他沉迷于控制他人的想法时正处于他倍感无力的人生阶段,也许他看到了一个超越生活日常的方式,可以让他用自己的每一根汗毛抵抗焦虑的状态。这个青少年时期的癖好为他日后在世界各地观众的面前表演增添了一抹亮色。 西尔维娅·西蒙斯:莱昂纳德·科恩是个很不错的魔术师。年少时代沉迷于烟雾和镜子的他从来都没有真正放下过那些爱好。孩提时代的他一直是个厉害的业余魔术师——都是小把戏。孩子们都沉迷于魔术,当时魔术道具算是很流行的玩具。不过,他并没有止步于此。十多岁的时候,无论他对什么学科感兴趣,都会深入学习或上课,从诗歌到斋戒再到弹吉他。他有一本关于催眠方面的书,开始逐章学习,最知名的事件便是催眠了自己那只叫“同志”的狗。他还尝试催眠过家里的女佣。就在她恍惚的时候,他给出了脱衣服的指令——这事儿后来还被写进了他的第一部小说《至爱游戏》中。真正吸引我的是在他档案馆里找到的那本《催眠术25课》(25 Lessons in Hypnotism)的后续章节,教人如何通过放慢声音,放低声调,调整语气来催眠一整个屋子的人。这个迷人的能力是莱昂纳德·科恩音乐和人格的重要组成。(2014) 那时候莱昂纳德在韦斯特蒙高中上学,是个放荡不羁的小混混,充斥着对艺术风情的追求。资产阶级家庭对他的期待——上大学,然后继承家族企业——让他恼怒不已。他申请麦吉尔大学后被录取,这个魁北克地区最优秀的英语大学,长久以来都是加拿大法律界、医学界和贸易商界精英的培养地。莱昂纳德满怀傲慢的轻视,上起了综合艺术知识的课程——“用以回馈我对家庭和社会欠下的旧账。”多年后,他接受《加拿大周六之夜》杂志的采访时,如是说道。 桑德拉·德瓦:多年以来,麦吉尔大学一直都是世界顶尖名校,在加拿大是多伦多大学以外的最大学府。非常传统,非常英式,也非常有WASP的范儿,当然,40年代犹太人还是占了很大的比例。对于一个聪明的男孩来说,考入麦吉尔大学很重要。莱昂纳德上大学的时候,已经进入50年代,所以一切变得没有之前那么夸张。(2014) P16-18 序言 1968年1月的某个夜晚,加州帕萨迪那的 一家教堂里正在直播的“地下电台”KPPC(FM106.7)的节目中出现了一个我前所未闻的独特嗓音。我和半导体收音机远在西好莱坞。它只能勉强收到点儿微弱的信号,不过,到了后半夜会好些。当时的DJ不是B·米歇尔·瑞德就是查尔斯·拉奎达拉,正在音乐声背景中介绍着这是来自加拿大的莱昂纳德·科恩演唱的《苏珊》(Suzanne),是这位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推出的诗人所带来的处女秀”紧接着,他像爵士乐的电台DJ们那样陈述了一遍唱片模板编号,接着播放了整张唱片。那是种有点吓人,像哀怨挽歌一般的呻吟,风格介乎于《美妙神奇之旅》(Magical Mystery Tour)中那种极端理想主义和飞鸟乐队的《比昨日年轻》(Younger Than Yesterday)之间。 第二天,在费尔法克斯高中乔治·斯克曼先生的英语课上,莱昂纳德又出现了一次。斯克曼先生虽然崇拜海明威,但并没有像学校里其他的老师那样讨厌摇滚乐。他夏天兼职在道奇体育场为棒球比赛做领座员。1966年,披头士在那里开了倒数第二场演唱会,斯克曼被分配去“保护”乐队成员免受狂热粉丝的追赶,护送他们从场地中心撤到伊利森公园。 那学期,我们的学期论文题目是现当代文学。在某些“时髦”的孩子把零花钱花到鲍勃·迪伦身上的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个更酷的发现:一位来自北面边界的沉思者。而且我们班有一半同学都姓科恩,其中几个还声称有血缘关系,这说起来其实很可笑,因为要是这样的话,那所有德系犹太人都能和科恩家族沾亲带故了。斯克曼先生对我冒险的选择赞赏有加,将莱昂纳德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我的名字旁边。 下课铃响后,我快速冲到美尔罗斯大街上艾伦的唱片店里买下了那张专辑。我父母没法抱怨——这可是我的家庭作业!后来我论文得了C,上面的评语说让我对遣词造句多加注意一比喻和隐喻这种新名词理解起来还真是困难。但这之后,我就被深深吸引,好像急待征召入伍归于科恩长官旗下的小兵。 我怎么能想到,多年之后,在我的新闻职业生涯中,竟然可以在当年教室窗外望到的坎特熟食店里.与他对坐?我还坐在他家的餐桌前,进行过电话采访,甚至跟他第一张专辑的策划和参与者交谈,与传说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老板——当年签下他的约翰·哈蒙德握手。谁又能想到我竟然可以在好莱坞的金星录音棚采访科恩和菲尔·斯派克特合作的《情圣之死》(Death of Ladies Man)专辑的录制,甚至还为其中的几首歌贡献了掌声的音效? 莱昂纳德鼓励我继续在音乐新闻和诗歌界中发展。70年代中期,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我们去西好莱坞的游吟诗人酒吧,看艾伦·金斯伯格的表演。我坚持在这个圈子待下去了。2006年,还帮金斯伯格发行的第一张唱片,写了封套上的专辑注解,这张《祈祷》(Kaddish)最先由大西洋公司出品,杰瑞·维克斯勒监制。88岁的威克斯勒接到我打去佛罗里达的电话谈论这位还未被大众发现的宝石时,非常开心。“嘿!孩子,你联系的下一个怪老头(原文依地语AlterKaker)是谁?莱昂纳德·科恩吗?那家伙现在还在工作,干得很不错呢。” 单曲《众人皆晓》(Everybody Know)让我开始探寻莱昂纳德众多作品的含义及重要性。这本书并非是他的个人独自,而是一个社会关系构建出的成果,其中包含了与众多同他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的对话——比如乐队成员、出品人、策划、电台DJ、学者、电影制片、作者、摄影师,以及他的上一位自传作家和那些消息灵通的科恩迷与粉丝(狂热粉丝)们。——他们这辈子都在思考回忆科恩在自己生命中所塑造的角色和带来的影响。莱昂纳德在自己的领域有着惠特曼式的风格,他是矛盾的混合体,各种多面性都酝酿于此,蓄势待发。 我希望可以在他极致光鲜而又绝对孤独的公众生活中,补充一些背景,澄清一些事实。莱昂纳德是个拥有单纯天赋,身怀抱负的西部乡村歌手,却好似号角般召唤出几代人信徒似的追随,将他所有的话语都视为德尔菲的神谕一般。 这本书既无法给他下定义,也不是什么百科,我们瞬息万变的主角注定了这本书的特性如此。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就是来自多方的声音为我们寻找飘忽的难以定位的莱昂纳德指出了一个顿为可信的方向。 他将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个人的座右铭——从身处之地的变动到诗歌风格的转变和放荡不羁的人生。他的朋友和同事们给出的评价足以说明“我们听他的歌,与他共事,感觉已经足够了解了……直到有天发现,根本没有。”在书中我还强调了西海岸在莱昂纳德的生命中和所处时代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惊讶于这个四处游历,欧洲味道十足的人物竟在70年代后期在洛杉矶安家。他的家乡可是蒙特利尔,更何况彼时美国文学的中心地带还是东海岸,莱昂纳德社交圈子里也总是出现些穿着花呢大衣,像是常青藤联盟校友那种人。就算他没手抓长滑板,也足以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个地道的加州追梦人。不过,当然除此以外他还有很多优秀的身份:诗人、作家、作曲家、歌手、吉他手、旅行者、佛教徒、犹太人、思想家、治疗师…… 我试图通过这些生动精彩的图片构建出他生命的全貌。精力充沛的他即将步入自己的第九个十年。我希望你可以从这些能说会道的参与者与我坦诚对话的鲜活内容中找到趣味所在。他们既是为了纠正过往的记录,用我老师和著名心灵导师拉姆·达斯…的话说,也是为了表达对其化身的尊重。 80岁的莱昂纳德·科恩依旧活跃着,是个出专辑,做表演的出色艺术家。总是穿着精致剪裁的优雅西装,高贵的头上顶着迷人的浅顶软呢帽。我觉得他从来都没有花时间去刻意表现,就自然的展现出一种“酷老头”的街拍风格。莱昂纳德很早前就明白,在音乐圈这种充斥金钱骗局,毫无意义的行当里,没有什么所谓的职业信条可言,只要全身心投入日常工作中就好了。 年轻的时候,他非常自律,一直致力于找寻理想的所在。这是从他博学多才的祖父那里遗传而来的。不久他发现自己可以将这样的理想录制并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给那些跟他同样抱有追寻理想决心的观众们。就是这样的交流,这种与很多人如此亲密分享的努力,成就了我们这个故事的内核。 这种神秘的魅力很难被解释,被剖析。但当你听到,看到或者感觉到的时候,你便会不自知的明白了。 这不是关于莱昂纳德·科恩生活的历史记录。很久之前我那样尝试过,但被告知我应该少说多听,所以,这本书里的内容大多都是聆听的结果。 ——哈维·库布尼克于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 后记 1968年1月的某个夜晚,加州帕萨迪那的 一家教堂里正在直播的“地下电台”KPPC(FM106.7)的节目中出现了一个我前所未闻的独特嗓音。我和半导体收音机远在西好莱坞。它只能勉强收到点儿微弱的信号,不过,到了后半夜会好些。当时的DJ不是B·米歇尔·瑞德就是查尔斯·拉奎达拉,正在音乐声背景中介绍着这是来自加拿大的莱昂纳德·科恩演唱的《苏珊》(Suzanne),是这位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推出的诗人所带来的处女秀”紧接着,他像爵士乐的电台DJ们那样陈述了一遍唱片模板编号,接着播放了整张唱片。那是种有点吓人,像哀怨挽歌一般的呻吟,风格介乎于《美妙神奇之旅》(Magical Mystery Tour)中那种极端理想主义和飞鸟乐队的《比昨日年轻》(Younger Than Yesterday)之间。 第二天,在费尔法克斯高中乔治·斯克曼先生的英语课上,莱昂纳德又出现了一次。斯克曼先生虽然崇拜海明威,但并没有像学校里其他的老师那样讨厌摇滚乐。他夏天兼职在道奇体育场为棒球比赛做领座员。1966年,披头士在那里开了倒数第二场演唱会,斯克曼被分配去“保护”乐队成员免受狂热粉丝的追赶,护送他们从场地中心撤到伊利森公园。 那学期,我们的学期论文题目是现当代文学。在某些“时髦”的孩子把零花钱花到鲍勃·迪伦身上的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个更酷的发现:一位来自北面边界的沉思者。而且我们班有一半同学都姓科恩,其中几个还声称有血缘关系,这说起来其实很可笑,因为要是这样的话,那所有德系犹太人都能和科恩家族沾亲带故了。斯克曼先生对我冒险的选择赞赏有加,将莱昂纳德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我的名字旁边。 下课铃响后,我快速冲到美尔罗斯大街上艾伦的唱片店里买下了那张专辑。我父母没法抱怨——这可是我的家庭作业!后来我论文得了C,上面的评语说让我对遣词造句多加注意一比喻和隐喻这种新名词理解起来还真是困难。但这之后,我就被深深吸引,好像急待征召入伍归于科恩长官旗下的小兵。 我怎么能想到,多年之后,在我的新闻职业生涯中,竟然可以在当年教室窗外望到的坎特熟食店里.与他对坐?我还坐在他家的餐桌前,进行过电话采访,甚至跟他第一张专辑的策划和参与者交谈,与传说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老板——当年签下他的约翰·哈蒙德握手。谁又能想到我竟然可以在好莱坞的金星录音棚采访科恩和菲尔·斯派克特合作的《情圣之死》(Death of Ladies Man)专辑的录制,甚至还为其中的几首歌贡献了掌声的音效? 莱昂纳德鼓励我继续在音乐新闻和诗歌界中发展。70年代中期,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我们去西好莱坞的游吟诗人酒吧,看艾伦·金斯伯格的表演。我坚持在这个圈子待下去了。2006年,还帮金斯伯格发行的第一张唱片,写了封套上的专辑注解,这张《祈祷》(Kaddish)最先由大西洋公司出品,杰瑞·维克斯勒监制。88岁的威克斯勒接到我打去佛罗里达的电话谈论这位还未被大众发现的宝石时,非常开心。“嘿!孩子,你联系的下一个怪老头(原文依地语AlterKaker)是谁?莱昂纳德·科恩吗?那家伙现在还在工作,干得很不错呢。” 单曲《众人皆晓》(Everybody Know)让我开始探寻莱昂纳德众多作品的含义及重要性。这本书并非是他的个人独自,而是一个社会关系构建出的成果,其中包含了与众多同他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的对话——比如乐队成员、出品人、策划、电台DJ、学者、电影制片、作者、摄影师,以及他的上一位自传作家和那些消息灵通的科恩迷与粉丝(狂热粉丝)们。——他们这辈子都在思考回忆科恩在自己生命中所塑造的角色和带来的影响。莱昂纳德在自己的领域有着惠特曼式的风格,他是矛盾的混合体,各种多面性都酝酿于此,蓄势待发。 我希望可以在他极致光鲜而又绝对孤独的公众生活中,补充一些背景,澄清一些事实。莱昂纳德是个拥有单纯天赋,身怀抱负的西部乡村歌手,却好似号角般召唤出几代人信徒似的追随,将他所有的话语都视为德尔菲的神谕一般。 这本书既无法给他下定义,也不是什么百科,我们瞬息万变的主角注定了这本书的特性如此。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就是来自多方的声音为我们寻找飘忽的难以定位的莱昂纳德指出了一个顿为可信的方向。 他将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个人的座右铭——从身处之地的变动到诗歌风格的转变和放荡不羁的人生。他的朋友和同事们给出的评价足以说明“我们听他的歌,与他共事,感觉已经足够了解了……直到有天发现,根本没有。”在书中我还强调了西海岸在莱昂纳德的生命中和所处时代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惊讶于这个四处游历,欧洲味道十足的人物竟在70年代后期在洛杉矶安家。他的家乡可是蒙特利尔,更何况彼时美国文学的中心地带还是东海岸,莱昂纳德社交圈子里也总是出现些穿着花呢大衣,像是常青藤联盟校友那种人。就算他没手抓长滑板,也足以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个地道的加州追梦人。不过,当然除此以外他还有很多优秀的身份:诗人、作家、作曲家、歌手、吉他手、旅行者、佛教徒、犹太人、思想家、治疗师…… 我试图通过这些生动精彩的图片构建出他生命的全貌。精力充沛的他即将步入自己的第九个十年。我希望你可以从这些能说会道的参与者与我坦诚对话的鲜活内容中找到趣味所在。他们既是为了纠正过往的记录,用我老师和著名心灵导师拉姆·达斯的话说,也是为了表达对其化身的尊重。 80岁的莱昂纳德·科恩依旧活跃着,是个出专辑,做表演的出色艺术家。总是穿着精致剪裁的优雅西装,高贵的头上顶着迷人的浅顶软呢帽。我觉得他从来都没有花时间去刻意表现,就自然的展现出一种“酷老头”的街拍风格。莱昂纳德很早前就明白,在音乐圈这种充斥金钱骗局,毫无意义的行当里,没有什么所谓的职业信条可言,只要全身心投入日常工作中就好了。 年轻的时候,他非常自律,一直致力于找寻理想的所在。这是从他博学多才的祖父那里遗传而来的。不久他发现自己可以将这样的理想录制并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给那些跟他同样抱有追寻理想决心的观众们。就是这样的交流,这种与很多人如此亲密分享的努力,成就了我们这个故事的内核。 这种神秘的魅力很难被解释,被剖析。但当你听到,看到或者感觉到的时候,你便会不自知的明白了。 这不是关于莱昂纳德·科恩生活的历史记录。很久之前我那样尝试过,但被告知我应该少说多听,所以,这本书里的内容大多都是聆听的结果。 ——哈维·库布尼克于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 书评(媒体评论) 以原创歌手来讲,你看他听什么唱片,基本能了解这个人。我喜欢的男歌手,是莱昂纳多·科恩。 ——李健 如果我必须当一分钟其他人,那个人很可能就是科恩。 ——鲍勃·迪伦(美国民谣运动传奇人物) 库布尼克记录了科恩的人生起伏。无论是科恩在美国只有少数拥趸的时候,还是在艺术圈里权贵间的声望日益增加的年代。科恩的粉丝们会对此书如视珍宝,定会好好品味。 ——琼·索娅尔《书单》 下辈子我要做莱昂纳德·科恩,像他一样,永恒叹息。 ——科特·柯本(涅槃乐队主唱) 他谦卑地认为,自己没什么了不起,但对我们这些死忠追随的人来说,就连他扔掉不要的作品,我们都望尘莫及。 ——波诺(摇滚乐队U2主唱) 他的歌像捏在手中的符咒或石头,带我度过黑暗岁月,直到太阳升起或火炬点燃……当我们的灵魂绷到要断裂,这就是为灵魂而唱的歌。 ——茱迪·科林斯(著名美国民谣女歌手) 2010年,李志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看过一场印象深刻的演出……5年后,聊起那场演出,李志依旧津津乐道,甚至在摄像机前模仿科恩单膝跪地起身的招牌动作。 ——《财经天下》周刊 乔伊斯还在人间,他以科恩之名在蒙特利尔生活,他以亨利·米勒的角度书写。 ——《波士顿地球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