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曾被严重妖魔化的文化奇人。他在哲学、美学、性学、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逻辑学等方面的贡献已渐为人知,但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却有待读者发现。本书是张竞生20世纪50年代在海外出版的三部自传体散文集《浮生漫谈》《十年情场》《爱的漩涡》的合集。作者以诗意的笔调娓娓讲述个人的情史、性史和生活史,表达他“痛快地生活,情感地接触,愉快地享用”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代学人较为驳杂的人生档案,也是一位怪杰较为丰瞻的精神秘史。张竞生的真知灼见,穿越时光的隧道,至今仍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浮生漫谈(张竞生随笔选)(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竞生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竞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曾被严重妖魔化的文化奇人。他在哲学、美学、性学、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逻辑学等方面的贡献已渐为人知,但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却有待读者发现。本书是张竞生20世纪50年代在海外出版的三部自传体散文集《浮生漫谈》《十年情场》《爱的漩涡》的合集。作者以诗意的笔调娓娓讲述个人的情史、性史和生活史,表达他“痛快地生活,情感地接触,愉快地享用”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代学人较为驳杂的人生档案,也是一位怪杰较为丰瞻的精神秘史。张竞生的真知灼见,穿越时光的隧道,至今仍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三部自传体散文集《浮生漫谈》、《十年情场》、《爱的漩涡》的合集,讲述了他个人的情史、性史和生活史,表达了他“痛快地生活,情感地接触,愉快地享用”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代学人最为驳杂的人生档案,也是一位怪杰最为丰瞻的精神秘史。张竞生的真知灼见,穿越时光的隧道,至今仍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目录 代序:性学只是他十个手指头里面的一个小拇指 张培忠 浮生漫谈 小叙 忆故园 怀念情人 美的春节 开书店和打官司 女店员和我 记孙中山先生 法国猎艳 和瑞士女郎的情爱 法国情人 恨不敢娶欧妇 玻璃宫中 巴黎画家的生活 法国的饮食 花都美容术 华工刻苦 香醇的咖啡 莱比锡的一夜 乘长风破万里浪 我学了些什么 美的生活法 青菜水果麦芽糖 谈饮料 美的服装 长寿法 我的童年 学校生活 黄埔陆军小学时代 盲婚、入震旦学校 辜负潮州父老 未能实现的志愿 陈璧君约我救汪精卫 痛家庭之多故 说鬼 四鬼重生记 梦境 浓厚深挚的友情 和李大钊同事时 林美南公道待人 佳时令节 我们的秋天 最美的秋天旅行 持螯赏菊 人生乐事浴温泉 消遣法 欣赏古迹 种花和养鱼 游湖 读活书的消遣法 暑假期与云、山、海 适意事 :建设 剃光头、裸睡与买古董 室内旅行与研究 夜之美 笑与哭的艺术 节育 红颜与美眼法 接吻的艺术 我变成儿童了 十年情场 第一章 开始研究性学 一、提倡性交的自由 二、法国盛行猎艳的风俗 三、第二集《性史》不敢出版 四、我应该痛改前非 第二章 我竟守身如玉 一、在上海开美的书店 二、法院控告我著淫书 三、许多漂亮的女店员 四、深夜里她娇声喊肚痛 第三章 与褚女士言归于好 一、论第三种水的重要性 二、揭露褚女士的虚伪 三、裸体画变成了罪证 四、日暮途穷生活逼人 第四章 在巴黎惹草拈花 一、计划出版浪漫派丛书 二、世界著名妓院玻璃宫 三、彼此全身都酥软 四、人天携手两无期 第五章 留学时代的浪漫史 一、让我回忆甜蜜的往事 二、海滨变成我俩的洞房 三、请恕我这个薄幸儿罢 四、伦敦的一次奇遇 五、娇小玲珑的瑞士女郎 第六章 欧洲大战时的奇遇 一、她占了我的一页情史 二、邂逅着避难的女诗人 三、我是一只采花的昆虫 四、她是香妃再世 五、爬上树上寻欢 第七章 人有悲欢离合 一、西方的史湘云 二、向老妇学习房中术 三、在古堡中紧紧拥抱 四、我领略浪漫派的真谛 第八章 三个月的情侣 一、一首美妙的情歌 二、她扮成山林的女神 三、是一种艺术化的表演 四、玉楼明月长相忆 爱的漩涡 情人手抄本 美的住居和风景的创造 美的饮食 美的娱乐法 美的行动 美的性欲 美的服装和裸体 鉴赏的态度 情趣作用 代跋:漩涡内外自浮沉 张 超 试读章节 恨不敢娶欧妇 两次在欧洲,十余年遇到许多情人,但都是暂时相逢,不能和一位同心人共聚白首,每一想及,茫然若失。 我曾与一法女,同居年余,并生了一女孩;但入巴黎国立育婴院而夭殇了。这位女子面貌美丽,身子苗条,系出于法国与西班牙的混合种,富有南国的情调。可惜她的父亲有酒精病,遗传了刺激症,每逢拂意时,辄神意混乱,口吐白沫。又或因这病症遗传,脑筋未能发展,对于法文尚未深解,连写普通书信,文法也常见错乱。但她平时的待人接物,也极井井有条,在社交上也极得人欢心。 我认识她是在海边饮食厅。她是侍女,柔情的招待,又最使我起竞逐心情的,是当时有一位德国少年博士,也在对她用情,可是她不愿意与他周旋,而用情于我这个正在学习的学生。我极骄傲,以那时这个衰弱国家的人民,能够争胜强盛的德国而又有身份的博士。我们不久就同到别处海滨去过伴侣的生活了。在这些海滨的生活中,我们时常携手同到潮落后远远的海沟丛石中,去捞取鱼蟹,每每得到餐中的新鲜。有一日,当海潮大退时,我们得到了二大筐蟹,可有二三百只,大多是雌雄叠为一气的。在踯躅丛石之后,热气扬腾,我们就落水去做海鸥的双飞。 我们本是一对好夫妇的。可是我不敢,因为家中有父母之命所给我的黄脸老婆。况且我正在读书时期,一个学生的公费也不够家庭的生活,所以当女孩生后,我也学起卢梭一样,主张由国家去公养。虽在她的母爱难于割舍,而由我这个薄情的父亲,终于把爱女牺牲了。以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巴黎已有陷落的危险,我就单身避到伦敦。她也看到我们的爱情不是长久的,彼此就分散了! 这就是我薄幸的一端!没世痛恨,夫复何言! 我前说那位讲卫生的爱情的情人,常向我说以她这样的人才,到三十岁尚未得到正式的伴侣,言下至为恨恨,我们本也是一对好夫妇的。可恨我不够大胆,也终因有结发妻的顾忌,而只好以一时期的情人生活结束了。当我归国时,她来信说已得到一位知心人,不久就要结婚了。我因为恐搅乱她与新爱人的感情,以后连通讯也中绝了。 由后回想,我真是大呆子。她们欧洲人极知那时我们一辈子是包办婚姻的,只要坦白,她们也极愿同到中国来。有许多留学生就是这样娶到西妇的。到中国后,或与结发妻离婚而给她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帮助就好了。或则不经过这样的手续,而与西妇远远地同居,也是可以混过一生的“准婚制”的美甜生活。可是我不够大胆,只是想若我这样骗婚,对中妇与西妇都不好。我就这样牺牲自己,牺牲他人。只顾形式不重精神。空向西风挥洒同情泪,究之对于东风也无一点的好处。言念及此,没世痛恨,夫复何言!P42-43 序言 这是我的“半自传式”的小品文,虽则是随意漫谈,但我自有一个中心的主张,即是痛快地生活,情感地接触,愉乐地享用。我先在北大时已出二本《美的人生观》与《美的社会组织法》,就是讨论人生怎样始能得到美丽的生活法——物质美与精神美的要求。 我近写这类小品文很多,都已在报上发表过了。今承赵一山、高朗两兄的盛意,使我能够先把这几十篇出版。希望后来尚能集成为多少册继续和读者见面吧。 1956年2月于广州 后记 一、如梦如烟忆故园迫他离家的是爱妻 1949年底,大陆解放之初,“故园”的生活仍如平缓的流水照常运行。 翌年秋,农村开始“八字运动”。。毕业于南京农校、终生乡居的叔父突然被戴高帽游街并从园前经过。家人惊骇异常,但父亲却若无其事。 不久,县政府通知父亲去领取证明及路费到广州学习。已乐于乡居的父亲未予理睬。稍后再次催促,仍未见行动。转眼已近年底,县长陈君霸亲自登门,送来证明及安家费并川资300万元。敦促尽快起程,其情殷殷。 父亲仍未明深意,迟迟没有行动。其时四邻各乡村头面人物陆续被游斗关押,风声日紧,他依然不当回事。素来敏感的母亲,深恐意外事态发生,与他吵了一场,甚至以死相逼,他才无可奈何收拾行装(主要是书籍),依依不舍告别家园,时为1951年春节刚过。此去竟成永诀 母亲并未意识到这是生离死别,强忍眼泪,道声珍重,嘱我送行。踊跃伴行的还有那头饲养多年、俗称“四点金”的大黑犬——“嘟嘟”。后来还是父亲在车前严斥,它才肯跟我回家。归途垂尾丧气,无精打采,极不情愿。也许它已预感到这是诀别,两眼隐含盈盈泪光,一路轻声呜咽。 父亲走后月余,两个民兵背枪持棒到故园命母亲把“嘟嘟”喊来。不知就里的母亲依命把爱犬叫到跟前,正当它摇头摆尾亲热依偎时,执棒的突然猛击其头。它惨叫一声倒地抽搐,七窍冒血,圆睁双眼无限怨恨地瞪视着主人。 母亲当场惊厥,好久都没回过气来,接着紧闭双眼长时间饮泣。一直在跟前目睹惨状的我,其情其境终生难忘。 母亲从此更加神经过敏,一闭眼就睹见爱犬那死不瞑目的哀怨眼神,总深责自己害死一条无辜的性命,时常心惊肉跳,担心大祸临头,人很快就憔悴不堪。 杀犬是为了查夜不被知觉,也可以无偿饕餮一顿。 爱犬的暴亡是一种征兆,血光之灾已隐现了。 父亲此去正是逃出生天。救他一命的何止《四鬼重生记》提到的那位公道待人的林美南,其实陈君霸县长,乃至母亲,都功不可没,只是当事人并未知情罢了。守为i碎 1952年春节,我家是在沉重的心态下度过的。 父亲在广州,几乎每日都有来信,还曾有过日寄两封的时候。来信都编上号,百封之后周而复始,至1953年6月间,竟达三百余封。 元宵后,突然音讯断绝。母亲已感不祥,随后乡间又传出父亲已解到汕头,不日就要押回公审了。 是时,土改正如火如荼,叔父已经以恶霸地主的罪名被枪毙。我见到油印的判决书上有“在恶霸张竞生的庇护下”字眼,归告母亲,她则日夜胆战心惊,梦魇缠身,茶饭无心,终日以泪洗面。又见妯娌受尽凌辱毒刑,最后还是死得不如条狗。她多次对我说宁为玉碎,也不想受那种非人的身心折磨,可以说早萌死志。 我因之寸步不离,夜不敢寐,适在楼梯上设置障碍,触动便有巨响。 母亲见无法摆脱,便诓我说绝不会抛下家人寻短见,而且强作欢颜,开始如常度日。清明那夜,我因多日守候,疲惫过度,一觉睡至鸡啼。发觉她已外出,情知不妙,跌跌撞撞寻至数十米外的浴室,只见木门紧闭,呼之不应。我急忙卸下门板,摸黑进去,却一头撞到她悬空的腹部。及至割断绳索,母子摔倒地上,虽经人工呼吸,却已回天乏术了。 我母亲自缢后,农会只有她到现场,面露悲色喃喃地说:“唉!为什么‘放掉阿奴(抛下孩子)’……” 八十年代她离休回乡颐养天年,每年春节,我若回乡,第一个去拜望的就是她老人家。最后的情人和“红娘”张次溪 自1951年春离家便一直独身的作者,父兼母职。1957年由情逾手足的挚友张次溪撮合,结识了徐娘未老的汪姨,这是他最后一位隋人。 他描述其貌为杏脸桃腮,但尤嫌不足,似应添上樱唇皓齿。我见到第一面的印象是活像解放前月份牌上不施脂粉的丽人画像。很难相信这位经历过那么多辛酸、以保姆为业的中年女子的皮肤、身材和气质能够那么优雅。怪不得年轻时是金陵当红舞女并被大亨金屋藏娇。 她虽说一口颇为纯正的普通话,但难掩柔美的吴语声韵。说话柔声蜜语,端的是娇滴滴,极易获得听者好感。 在学校住宿的我回家第一感觉是凌乱的屋子变了样,两个幼弟亲热地呼之为“妈妈”;老父脸上常挂着幸福的微笑。我正庆幸有个完整的家,但我和两个大的弟弟又实在无法像两个小的那样叫妈。据说这也是促成她成为第二个“娜拉”的原因之一。这事很让我悔恨不已。 她确善于持家并精于女红,是上得厅堂、入得厨房的人物。闲时还认真练毛笔字。但若接触稍久,也能觉察她老于世故、视经济为首要的内心世界。 真是好景不长,未及两月,她忽然不辞而别。过了一段时间才回来收拾行李,只字不言原委及去向。出门时,只冷冷地对父亲说了句“我走了,你保重”,连再见也不说,前后判若两人,从此杏如黄鹤。 后来据传在佛山军区一师长家做保姆,只留下墨迹未干的“情人手抄本”。 她的出走太突然,对年已七旬的老父打击极为沉重。曾写下“她是仙姬还是妖魔”的慨叹,好在素能从哲学角度理解世事的他比常人更善于自舔伤口。越秀山上每天依然可以两度看到他略显佝偻的孤影。 那位热心的“红娘”为此深感抱隗,当事人反而百般宽慰。 张次溪是广东东莞人,父是鸿儒,本人是史学家和文学家,对明史特别是袁崇焕研究尤精。著述颇丰且多与此有关。曾任北京朝阳大学教授,肃反后去职。“文革”中遭遇未详。改革开放后我找到其原住处,已被挤占得只剩一室,仅有一个刚从农村回城的小儿子,云其父已故,别的一问三不知,鲁钝一如我那两个细弟。文化人之后代,求学之年适逢十年浩劫,一至于此,令人不胜唏嘘1 2017年8月8日于饶平 书评(媒体评论) 至于张先生的伟论,我也很佩服,我若作文,也许这样说的。但事实怕是很难……知道私有之念之消除,大约当在25世纪。 ——鲁迅《两地书》(1923) 张竞生的著作上较为佩服的是他的大胆,在中国这病理的道学社会里高揭美的衣食住以至娱乐等的旗帜,大声叱咤,这是何等痛快的事……总之,张先生的这部书很值得一读,里面含有不少很好的意思,文章上又时时看出著者的诗人天分…… ——周作人《沟沿通信之二》(1924) 张博士根本是一位具有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力的自由主义学者、思想家,毫无忌惮地击破了旧礼教的zui后藩篱。 ——林语堂《张竞生开风气之先》(1953) 常州怪人刘海粟……主张公开在教室里做人体写生……人们把他跟写性史的张竞生,唱《毛毛雨》的黎锦晖目为“三大文妖”,可是时代的潮流到底把“文妖”证明为先知者…… ——李敖《由一丝不挂说起》(1962) 你会惊叹,此人怎么经常与政治史、思想史、学术史的“大人物”或“关键时刻”擦身而过?这不是一个声名显赫的“成功人士”,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个“失败者”,可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角度,帮助我们串起了一部“不一样”的中国现代史。 ——陈平原《孤独的寻梦人》(2008) 张竞生几十年的大恶名,就是因为一册小小的《性史》而起。此事的动机本来完全是好的,不妥只是在于施行的方式和时机考虑欠周。 ——江晓原《性史1926》(20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