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是一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它立足儒学,积极用世,关乎治国修身,处事应物,言简意赅,洞彻精微,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今。全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呻吟语/谦德国学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明)吕坤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呻吟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是一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它立足儒学,积极用世,关乎治国修身,处事应物,言简意赅,洞彻精微,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今。全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 内容推荐 《呻吟语》是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济世良方、处世宝典。吕坤在其中还记录了许多宝贵而有益的经验之谈,例如怎样修养,怎样处世,怎样为官,怎样养生,怎样对待圣贤,怎样看待世界,等等,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呻吟语》全书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从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等十七个方面,阐述了吕坤对人生与世情的观察、思考、体会、认识和求索,充满了哲理的睿智、感悟的真情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书中收入的文章没有长篇宏论,大多颇似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语录,往往于轻言慢语、情深意切中娓娓道出生命的真谛。 目录 卷一 礼之集 性命 存心 伦理 谈道 卷二 乐之集 修身 问学 卷三 射之集 应务 养生 卷四 御之集 天地 世运 圣贤 品藻 卷五 书之集 治道 卷六 数之集 人情 物理 广喻 词章 试读章节 性命 1,德性以收敛沉着为第一,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为第一。大段收敛沉着人怕含糊,怕深险。浅浮子虽光明洞达,非蓄德之器也。 【译文】德性中以收敛沉着最为重要,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最为重要。一般说来,收敛沉着的人怕的是含含糊糊,怕的是高深阴险。浅薄轻浮的人看上去虽然光明磊落、明了通达,但不是能够修养高尚道德的人。 2,真机、真味要含蓄,休点破。其妙无穷,不可言喻。所以圣人无言。一犯口颊,穷年说不尽,又离披浇漓①,无一些咀嚼处矣。 【注释】①离披浇漓:往裂缝里浇水。披,裂缝。 【译文】真机、真味要含蓄一些,不要轻易点破。这样,其中的奥妙就会无穷无尽,难以用言语表达。所以圣人从不夸夸其谈。真机、真味_旦点破,说一年都说不完,就像往裂缝里浇水一样支离破碎,没有任何耐人寻味的地方了。 3,性分不可使亏欠,故其取数也常多,日穷理,日尽l生,日达天①,日入神②,日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赢馀,故其取数也常少,日谨言,日慎行,日约己,日清心,日节饮食、寡嗜欲。 【注释】①达天:达到上苍所赋予的最高境界。②入神:人的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 【译文】人的天赋本性不能有欠缺,因此它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穷理”、“尽性”、“达天”、“入神”、“致广大、极高明”。人的情欲不能过分地扩大,它表现出来应该有—定的限度,因而要“谨言”、“慎行”、“约己”、“清心”、“节饮食、寡嗜欲”。 4,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英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辨是第三等资质。 【译文】深敛沉着、敦厚持重是第一等资质,光明磊落、豪迈雄健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机智、多才明辨是第三等资质。 5,凡人光明博大、浑厚含蓄,是天地之气;温煦和平,是阳春之气;宽纵任物,是长夏之气;严凝敛约、喜刑好杀,是秋之气;沉藏固啬,是冬之气。暴怒是震雷之气;狂肆是疾风之气;昏惑是霾雾之气;隐恨留连,是积阴之气;从容温润,是和风甘雨之气;聪明洞达,是青天朗月之气。有所钟者,必有所似。 【译文】一个人的气质光明博大、深厚含蓄,这是禀受了天地之气:温厚煦暖、心平气和,这是禀受了阳春之气;宽恕纵容、放任外物是禀受了夏天之气;严凝敛约、喜刑好杀,这是禀受了秋天之气;深藏厚敛、顽固悭吝,这是禀受了严冬之气。凶暴横怒,是禀受了震雷之气;狂妄放肆,是禀受了疾风之气;昏弱迷惑,是禀受了霾雾之气;隐限留连,是禀受了积阴之气;从容温润,是禀受了和风甘雨之气;聪明洞达,是禀受了青天朗月之气。一个人禀受了什么气,必然表现出相似的气质。 6,先天之气发泄处不过毫厘,后天之气扩充之必极分量。其实,分量极处原是毫厘中有底,若毫厘中合下原无,便是一些增不去。万物之形色才情,种种可验也。 【译文】每个人先天的气质,可以发扬的地方只不过是一点点而已,然而,通过后天养成的气质必然能够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其实,修养能够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也还是靠原来那点儿先天气质做底子,如果一点先天的气质都没有,那就丝毫也不会增多。世间万物的形、色、才、情,各个方面都能验证这个道理。 7,人之念头,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十、七十致仕,盖审之矣。人亦有少年退缩不任事,厌厌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动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见事风生之少年为任事,以念头灰冷之衰夫为老成,则误矣。邓禹①沉毅,马援②矍铄,古诚有之,岂多得哉! 【注释】①邓禹:人名,东汉光武帝时人。少时游学长安,与光武帝友谊深厚。②马援:人名,东汉名将。他在八十四岁高龄的时候,仍旧能够率军出征。 【译文】人的思想是随着身体气血的变化而变化的。四十岁之前具有奋发进取之心,这时虽然见识不多,但是敢于闯荡一番;到四十岁以后,人的心就逐渐稳定下来了,这时已经是见多识广,而且遇到事情都会斟酌一下;六十岁之后,人的思想就开始消极保守了,这时虽然见识广博,但是精力不够。虽然这种情况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但大体上都是如此。古代人们四十岁做官,六七十岁告老还乡,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人们中间也有年纪轻轻却思想消极,无所事事的,无精打采的就像一个垂死之人;也有一些年老之人,性情狂躁,喜欢多事,但这些都不合乎常理。P3-6 序言 《呻吟语》是明代著名大儒,号称“万历三大贤”的吕坤流传最为广泛的代表著作之一。这本书是明代小品文中的佼佼者,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小窗自记》,并为明清五大语录著作精品。 《呻吟语》一书立足儒学,积极用世,内容关乎修齐治平,处事应物,言简意赅,洞彻精微,影响很大。明代才子、著名文学家申涵光称此书:“不可不常看。”清代名儒尹会一评论此书说:“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内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当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针,苦口之良剂”。日本著名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深受此书的影响,直言本书为其修炼自己与管理企业的四本书之一。(其余三本为《了凡四训》《阴鸷文》《菜根谭》。) 欲读其书,先识其人。我们先来简单认识—下《呻吟语》的作者吕坤。 吕坤,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月十日,生于开封府宁陵县冷河南商丘宁陵)。他进士出身,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生前做到刑部左、右侍郎,去世后被追赠为刑部尚书。他在公务之余和辞官之后,写下了大量的著作,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 吕坤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诗书世家,他的父亲吕得胜就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 有一本非常流行的蒙学名著《小儿语》就是吕得胜所撰写的。后来,吕坤为承续父志,还作过一篇《续小儿语》,至今仍广为流传。吕坤从小就天资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不寻章摘句,不拘泥古训家言。6岁开始进入私塾读书、读史。有人曾出对“泥土地”,吕坤张口就答“铁金刚”,可见其聪明俊秀如此。12岁的时候,他参加童子试,邑侯怀疑其文不出己,复试的时候以“放告”二字为题。坤破云:“君子欲先讼,故先听讼焉。”令邑侯大为惊奇。到了15岁,吕坤已经能把五经烂熟于心了。曾作《夜气钞》《招良心诗》。20岁参加秀才考试,得第一名。26岁时,他中了举人,是河南乡试的第三名。28岁的时候,他开始写作《呻吟语》。31岁的时候,作为主笔参与了《宁陵县志》的编撰工作。36岁中礼部试:万历二年(1574年)春,39岁入京殿试,以三甲第五十名赐同进士出身,被任为山西潞安府襄垣县知县,从此踏入仕途生涯。 吕坤踏入仕途之后,从知县开始,先后做过山东省右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省右布政使、山西巡抚。后来,他又进入朝廷,先后任都察院左、右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1597年,吕坤向万历皇帝明神宗上了一道《忧危疏》,陈述天下安危,劝神宗励精图治。然而,晚年的万历皇帝无心于政事,这份奏疏上报之后,并没有回应。这时,他又受到给事中戴士衡诬告。为此吕坤愤然称病乞休,结束了他26年的为官生涯。 吕坤辞官回家后,开始闭门谢客,一心讲学和著书,志在继往圣和开来学。他的家乡宁陵因此而一时名士云集,成为当时名儒的交流要地。晚年归隐的这段时间,成就了吕坤成为有明一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的地位,他的大半思想和著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和完成的。辞官后,吕坤著有《省心记》《身箴》《交泰韵》《阴符经注》《续小儿语》《宗约歌》《家礼疑》《家礼翼》《实政录》《去伪斋文集》《纲目是正》等书,后人编有《吕新吾全集》。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六月八日,吕坤卒于宁陵故里,终年83岁。卒后追赠刑部尚书。 吕坤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分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37岁属早年耕读,38岁到6l岁是他为官从政生涯,62岁到83岁是晚年归隐乡里时期。 每一个时期,他都笔耕不辍,留下了不少著述。即使在为官从政期间,政务之余,他根据自己的从政经验编写了《实政录》一书,成为地方求治的良规,至今仍被官员奉为学习的楷模。 在吕坤的著作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一部《呻吟语》。这是一部积其三十年心血而成的语录体散文集著述。“呻吟”二字,他在原序中称:“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三十年来,所志《呻吟语》,凡若干卷,携以白药”“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这部书他在28岁时开始撰写,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才完成。 吕坤在《呻吟语》自序中述其刊刻本书的原因,说他的友人见到此书,力劝他公布于世:“吾人之病大都相同,子既志之矣,盍以公人?盖三益焉:医病者见子呻吟,起将死病;同病者见子呻吟,医各有病;未病者见子呻吟,谨未然病。是子以一身示惩于天下,而所寿者众也。即子不愈,能以愈人,不既多乎?”这才有《呻吟语》的流传后世。 《呻吟语》全书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等十七篇,每篇集中谈一个问题,以独白为主体,是吕坤人生感悟和修齐治平思想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吕坤对宇宙、人性、命运、时事、制道、物理、人情的观察与思考,书中处处充满着哲理之言、闪烁着智慧之光,其中不少名言警句被后世人反复引用。 《呻吟语》于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成书付梓,此版本暂称“付梓版”。付梓版成书后,原版存于宁陵吕氏宗祠中。明、清代书坊因读者需要,不断刻印,现存便有不少刻本。比较常见的有:明《呻吟语摘》本(二卷);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陆陇其正定本;1736年(清乾隆元年),陈宏谋《吕子节录》本;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吕燕昭刻本;1827年(清道光七年),栗毓美等编刻的《吕子遗书》本;1480年(清道光20年),崇德堂刻本等。一般认为,1827(道光七年)栗毓美等编刻的《吕子遗书》本成就最高,该本辑录完备、校勘亦精。我们此次出版的《呻吟语》就是以此版为底本,从中选录精华,增加了注释和白话翻译,是现代读者学习《呻吟语》的优良读本。由于注译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错讹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