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伊本·白图泰游记(精编本上下)/世界著名游记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于1346年(至正六年) 来中国游历,考察中国的风土民情。他先后访问过泉 州、广州、杭州以及元大都。返回摩洛哥后,伊本· 白图泰将他的游历笔录成书——《伊本·白图泰游记(精编本上下)》。这部游记是一部研究中世纪亚、非两大洲历 史、地理、民族、民俗等方面的很有价值的旅行家笔 录,被许多学者引用。至今仍是研究宋元时代中国与 阿拉伯国家关系的重要资料。本书由李金早、李光斌、李世雄编著。

内容推荐

《伊本·白图泰游记(精编本上下)》这是一部游记,闪耀着国礼的光环,也充盈着细腻的情感。它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成为中世纪地理历史、民族宗教瑰宝,至今仍是研究宋元时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重要资料。与马可波罗一样,伊本·白图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国际交往中,被频繁提及。它记录的虽是朝觐之旅的点滴,却因自然流淌的文化交流而愈发动人,是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考书籍。本书由李金早、李光斌、李世雄编著。

目录

甲子百年祭

第一章 天方寻梦游

 一、伊本·朱甾作笔录,《异境奇观》始见天

 二、为求知志存高远,别父母天方朝觐

 三、抵达特累姆森城,邂逅相逢两大臣

 四、患病中途贝贾亚,不达目的不回家

 五、形影相吊突尼斯,茕茕孑立暗悲泣

 六、普天同庆开斋节,阴雨连绵阻路程

 七、的黎波里配佳偶,迎娶新妇休前妻

第二章 尼罗河边行

 一、亚历山大景色新,宏伟精巧集一身

 二、离开大港赴大城,广开眼界识新朋

 三、星夜赶路赴开罗,一路风光尼罗河

 四、开罗显贵如繁星,古老大地见文明

 五、心地善良海绥卜,大起大落两层天

 六、欲朝觐走错道路,遇战事前途受阻

 七、海路不通改沙姆,路上行走有通途

第三章 新月纵横游

 一、新月大地有灵气,宗教圣地古都司

 二、伊卜拉欣牛奶城,阿勒颇市留美名

 三、阿勒颇城依旧在,公子王孙何处寻

 四、阿勒颇到杰卜勒,纳绥尔从谏如流

 五、拉塔基亚海滨城,景致风光各不同

 六、大马士革无限美,古迹名胜催人醉

 七、经学院里故事多,文物古迹任评说

 八、人心向善多基金,寺院学校竞争辉

第四章 赶赴麦加城

 一、过沙姆南下寻梦,麦地那宗教之光

 二、麦地那市放异彩,禁寺神圣引世人

 三、麦地那市多驻修,八方归心仰圣光

 四、心怀憧憬麦地那,辗转赶赴麦加城

 五、天房兴而麦加荣,麦加扩而天房宠

 六、圣地麦加出贤哲,古迹名胜引众人

 七、圣地处处祈祷声,一派升平念真经

 八、圣地朝觐无限美,再度欢庆纳贾夫

第五章 伊儿汗国行

 一、纳贾夫圣洁高贵,圣墓陵园奇景多

 二、迤逦抵达巴士拉,七塔古寺有玄机

 三、枣椰树遮阴蔽日,遇善人调理热疾

 四、馕和玛斯有特色,水果丰盛设拉子

 五、教派纷争白热化,聚众相向是非多

 六、设拉子到巴格达,库法文明久闻名

 七、和平之城巴格达,争权夺位不太平

 八、两河流域风光美,一路行进一路歌

第六章 沿海诸国游

 一、到麦加大病顿愈,表赤诚连续朝觐

 二、离吉达乘船渡海,遇逆风死里逃生

 三、椰枣大集诚堪夸,风情万种数萨那

 四、斯瓦希里沿海国,奇风异俗故事多

 五、佐法尔古城探秘,枣椰椰子实难分

 六、乳香的故乡阿曼,传统香料名远扬

 七、霍尔木兹海湾口,巴林珠场采珠忙

 八、海滨之城卡提夫,得天助幸运脱险

第七章 小亚细亚行

 一、拉塔基亚乘船去,艾希青友实堪夸

 二、芦苇环绕拉邑镇,为请客拔刀相向

 三、科尼亚四时常鲜,双韵诗人是谢赫

 四、贝尔奇城黄昏后,陨石落地硬无比

 五、买少女权充女佣,收礼品罗姆男仆

 六、布尔萨热河疗毒,阿术拉节日吉庆

 七、飞雪如刀路难寻,赴博卢失足落水

 八、初到卡斯塔莫努,离别古城锡诺普

第八章 钦察汗国游

 一、乘船跨海锡诺普,月即伯汗座上客

 二、日夜兼程赶路忙,高加索北顿河旁

 三、月即伯治国有方,陪可敦回乡省亲

 四、昼夜短长变化奇,黑貂白鼬松鼠皮

 五、可敦启程十月十,君士坦丁是目的

 六、钟声嘹亮震大地,教堂林立太新奇

 七、数九寒天转回程,滴水成冰始信真

试读章节

甲子百年祭

李光斌

阿拉伯游记文学奇葩《伊本·白图泰游记》甲子年传人中国已近百年。一个世纪中,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带一路”的构想科学地打开了人们思路的大门,对古籍的研究开创了新局面、新思维、新方向。给大干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动力,为“丝绸之路”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大大推进了我国阿拉伯学、伊本·白图泰学的研究与发展。

世界上,游记文学作品,汗牛充栋,数不胜数。阿拉伯文学宝库中游记作品很多,五花八门,脍炙人口的《赛福奇遇记》《辛伯达航海记》早已家喻户晓,在全世界流传。中国的游记文学在世界上更是享有盛誉,《老残游记》《岛夷志略》《瀛涯胜览》《星槎胜览》《三宝太监下西洋》等不胜枚举,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历史悠久,举世无双。西方世界推崇《马可波罗行经》,阿拉伯世界的《黄金草原》《苏莱曼游记》《道里邦国志》等,然而像《伊本·白图泰游记》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游记文学之林中还真是凤毛麟角。原本这部书的书名是《旅途各国奇风异俗珍闻记——伊本·白图泰游记》,因为太长,所以译作《伊本·白图泰游记》。这是一位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谱写的伟大游记。这部文学作品写的是蒸汽机时代之前,最伟大的旅行家近30年的旅途游记。他创下了旅程线路最长、走访区域最广、旅行时间最久的列国周游纪录。这部游记包罗万象,讲天文,晓地理,通历史,解人文,论经济,懂习俗,传宗教,是一部难得的百科全书,开阿拉伯游记文学之先河。

当我们仔细阅读《伊本·白图泰游记》时,眼前就出现了一幅幅描绘着中世纪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匆匆忙忙的人群的场景。其中就有从丝绸之路西端的摩洛哥向东,海陆兼行直奔太平洋西岸的中国的伊本·白图泰,同时有从泉州出发,一路水陆并进,十年两度往返于中国与摩洛哥之间的汪大渊。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从丝绸之路东西两端、同时相向而行的友好访问图呀,这就是丝绸之路上多次演绎的丝路花雨!

《伊本·白图泰游记》不仅记述了伊本·白图泰近30年中,游历过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河海、地形地貌、林木物产、动物植物,而且还记述了交通、民俗、宗教、风俗习惯以及重大历史事件,为研究亚、非、欧的历史学、地理学、地名学、民俗学、姓名学、语言学、宗教学、外交史、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活、社会变迁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尤其可贵的是他在将中国介绍给伊斯兰世界与阿拉伯世界方面功不可没。

众所周知,从丝绸之路上走来一个伟大民族——形成于元朝时代的回族,带来了一个伟大的宗教——伊斯兰教,捧来了一部伟大的经典——《古兰经》,传来了阿拉伯丰富多彩的阿拉伯语及其书法,形成了一个伊斯兰文化圈。联想起张骞使西域、杜环游马格里布等,更加深了我们对中阿古老而深邃的文化交流的认识。

《伊本·白图泰游记》从问世以来,至今已经发现有30多个版本,除了摩洛哥保存的各种版本之外,还有巴黎藏本、马德里藏本、里斯本藏本、突尼斯藏本、梵蒂冈手稿等。而今更增加了中国出版的汉译全译本,并被选为2016年重新出版的精选本,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此时此刻,我们要感谢2015年4月4日走完科研路与伊本·白图泰聚会的摩洛哥皇家科学院院士阿卜杜勒·哈迪·塔奇博士。是他,穷其一生之力,走遍了与伊本·白图泰有关的各个国家,查遍了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搜集到至今已发现的所有版本,然后又对照各种版本,反复核对、仔细校订、详加考证、制图、添加目录并作序,使得这部伟大的作品日臻完善,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审定任务,出版了《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的五卷本。这是塔奇博士呕心沥血一生研究的成果。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权威的版本。《伊本·白图泰游记》得以出版,就是以塔奇博士这套书为蓝本翻译的。

我国已故的北京大学阿语专家刘麟瑞教授1988年在北京大学为欢迎马拉喀什文化代表团而专门举行的“中国和摩洛哥关系和前瞻论坛”上发言时指出:“《伊本·白图泰游记》是研究亚非国家历史和地理的珍贵资料。他在书中提到的关于中国的所见所闻是中、阿国家和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P1-3

序言

“世界著名游记丛书”导读

吴必虎

波澜壮阔的中外旅行交流

人类对远方的地理景观、生态环境和人文现象永远充满了好奇欲望与探索行为。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时常见诸报端的消息称远隔万里的异国他乡发现几千年前的某个发源地的器物。如果不是远古时代的人类的远行与传播,这些器物就不可能出现在遥远的异乡。徒步跋山涉水、独木舟劈波斩浪,有的单次短途但持续经年地前行,有的一次偶然机会就会漂洋过海;有的主动探索挺进,有的被动求生逃逸,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人类把自己的足迹慢慢地渗透到几乎所有能够满足人类生存最低条件的地域。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结构的组织化、国家化与宗教化,每一个人群都会以空间上的领域和精神上的归宿感划分为若干个相互隔离的格局。这时候的旅行,一方面有了集团力量的支持,出行的规模和影响力大大提高,但另一方面出行活动也会受到各种制度及价值观的制约。有的时候出游不再是个人自由的选择,或者说旅行者需要突破某些人为的控制才能实现远游的梦想,即使是在以开放著称的唐朝,玄奘和鉴真的西行和东渡,还会受到政府设置的出境障碍。

工业化、全球化与现代化之后,人类的旅行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或者偶尔遭遇的流浪,而是大多数人民普遍的生活方式。不管是为了愉悦性的观光游览或休闲度假,还是为了组织或个人发展而发生的商务旅行与节事活动,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三种方式,必有一种影响到每个具有人身自由的国民。

古代跨国之问的旅行及其文字记载,对现代人的旅游文化交流,仍然具有深层、久远的影响。虽然现代旅游与古代旅行有着性质、参与者、组织者、规模性和经济文化影响等方面的明显不同,二者却存在天然密切的联系。古代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欧洲之间的丝绸之路沿线景观,今天仍然对那些对文化遗产感兴趣的国际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连接西太平洋的东亚与东南亚与印度洋沿岸的海上航线,至今仍然是邮轮旅游者乐而忘返的海上移动目的地。至于人们分别在中国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大英博物馆里面流连忘返地参观、欣赏的历代人类文明精品,很多就是通过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被作为贸易品或战利品辗转收集、藏展于各个堂皇宫殿的。

东西方的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时在陆上丝路与海上航行两个舞台分头并进。中国地理位置地处亚洲东部,东面是汪洋一片的西太平洋,南面是广阔的南中国海,西南有高耸入云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与南亚相区分,西部有一览无垠的干旱沙漠与高寒帕米尔高原相分野,北面则有千里连绵的戈壁与西伯利亚寒原相隔离。历史上的中华帝国范围内,大多数时间政治统一的社会、幅员广袤的国土面积、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相对丰腴的可耕种平原盆地土壤,孕育了中华文明内部的自我支持、自我循环的稳定生态系统。要冲破种种地理环境的阻碍,要么横渡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上交通),要么穿越茫茫大漠高寒冰坂(陆上交通),两种跨境交流途径都需要付出非常昂贵的成本。

从官方的跨境交流来看,除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原王朝面临外部巨大压力的推挤,一般不会贸然启动国家行动,对外部世界进行特定政治目的的访行,更难见到出于积极的向外拓殖的探险和移民政策。但当面对来自北部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南下的侵扰压力时,如果掌握中华帝国皇权的君主又是具有雄心大略的厉害角色时,帝国官方的足迹就会主动迈向中亚腹地,或者是为了外交结盟(汉武帝时委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开辟丝绸之路),或者为了开疆辟土设治统辖[汉代于神爵二年(前60年)在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新疆及中亚地区长达170多年]。

在由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为主建立政权的蒙元时期,政治版图一度扩大到整个中亚、西亚、东欧地区,丝绸之路的畅通处于统一的大汗帝国及四大汗国的协调管理之下。元代的一统天下,产生了随官方行军的耶律楚材的《西游录》,以及来自欧洲和北非的政治旅行家和出入境贸易商人合二为一的人物马可波罗及其《行纪》、伊本·白图泰及其《游记》。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可以实行官方主动海外殖民的机会就是明代郑和的多次大规模远洋航行,他的船队无论是造船技术、航行能力、军事攻击力量,都堪称当时世界一流,但是明朝政府的目的并非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向外殖民,七下西洋接触30多个国家甚至可能远达澳大利亚的目的,似乎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壮阔的远洋航行,除了在若干途径的国家留下几块档案性石碑或纪念性亭阁外,其余的历史信息仅能在其随员马欢编撰的《瀛涯胜览》和另外一些记录中寻觅了。……通过游记作品记录和呈现给一代又一代读者的,不仅有其商贸、政治、军事交流方面的轨迹,也可以反映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主要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之间的交流与演变。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种基本的宗教文化板块的呈现、碰撞、替代、演变,不仅蕴含着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同样也给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和协调一带一路不同文化的冲突与和谐共处带来深刻的暗示。

从佛教文化来看,喜马拉雅山南北的中国和印度,以及围绕起源于印度、流经中亚、生根中国的佛教文化之旅,构成了众多古代游记名著的主旋律,法显《佛国记》、玄奘《大唐西域记》、真人元开《鉴真和尚东征传》、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等著作,都以较大乃至全部篇幅记录与佛教或印度教有关的东方文化。

七下西洋的郑和是虔诚的伊斯兰信徒并曾在远航途中朝觐麦加,《瀛涯胜览》的作者马欢会说阿拉伯语,来自北非摩洛哥的伊本‘白图泰出身于伊斯兰教法学世家,这些背景充分反映了伊斯兰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交流中的广泛影响。

同样的,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和来自瑞典的斯文.赫定,则深受基督教文化的熏陶。

值得注意的一个文化地理变化,就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途记录的古代佛教盛行的地区,在元朝及其之后发生了广泛的伊斯兰化。法显、玄奘、马欢当年寻访的许多佛教国家,沿途所观的佛教建筑,已经在阿拉伯人的扩张中逐渐萎缩退出,变成了伊斯兰化的地区,中国新疆、中亚五国、南亚诸国、东南亚诸国,莫不如此。原来属于奉行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的土耳其,因君士坦丁堡战役失败,原来的东正教首都教堂也改变成了清真寺。这一世界宗教领域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东亚、欧洲、阿拉伯三大文化力量的覆盖范围和区域战略合作。直到今天,我们仍然面临如何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过程中,和谐协调三大宗教文化的关系的重大挑战。

201 5年11月28日

于北京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