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远著的《拼命(只有医生知道的生死一刻)/生命三部曲》是“生命三部曲”系列图书的第一部,也是傅志远医生从新手到资深医生的心路历程,在每一个或温暖或惊悚的故事背后,都是生与逝的殊死较量。傅志远的故事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该拼命的不仅是医生,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拼命过好每一天,才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拼命(只有医生知道的生死一刻)/生命三部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傅志远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傅志远著的《拼命(只有医生知道的生死一刻)/生命三部曲》是“生命三部曲”系列图书的第一部,也是傅志远医生从新手到资深医生的心路历程,在每一个或温暖或惊悚的故事背后,都是生与逝的殊死较量。傅志远的故事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该拼命的不仅是医生,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拼命过好每一天,才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内容推荐 傅志远著的《拼命(只有医生知道的生死一刻)/生命三部曲》向我们展现了没有一份工作像外科医生一样,终日与死神激烈地抢夺生命。 但外科医生究竟是神,还是神明手中的一枚棋子?植物人算不算完整的生命?伤重送医的死刑犯该不该救?家属的爱是负担还是羁绊?谁有决定生死的权力?重获新生的喜悦,能否抵消余生伤残的绝望? 身处夹缝中的小医生,道尽病历表上永远也不会写的真实…… 目录 推荐序一 永不下班的急症外科医生 推荐序二 热情,珍惜,永不放弃 楔子 第一章 生命之后,死亡之前 义肢上的指甲油 求生的本能,求死的意愿 别拿生命当赌注 补偿的溺爱 治病,还是治家属? 手术刀下的谦卑 放手的勇气 意外的人生 生命的棋局 命不该绝? 生命的力量 第二章 生命的价值 无价的谢礼 余命的两难 标签社会 生命的价值 生命与生活的轻重 孝心的重量 共犯结构 不撒谎的诊断书 第三章 医学院没教的事 一堂教我永不放弃的课 不服输的心脏 永不磨灭的热情 薄纸般的信任 自救或救人 剪不断的关系线 他是我的病人 那些病人教我的事 因果与表象 勇者与莽夫 先看时辰再生病? 后记 试读章节 义肢上的指甲油 没了双腿,他仍坚持奋力地从轮椅上撑起来,只为了要和我握手。这一刻,我找到了自己热爱工作的理由。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走上外伤急症外科这条路?这些年的工作中,我见证了生命的无常,也体会到起死回生的感动与病人重生的喜悦。 外伤病人通常是比较年轻的人群,原本应该有大好的人生在等待他们,如果能够治愈,依然能够重新回到社会,继续扮演他们的角色,继续发光发热。相反的,若伤重难返,影响的往往不是单一的个人,经常连带着一个破碎的家庭,以及无尽的遗憾与悲伤。 周末的值班夜,我一如往常在急诊室与手术室之间忙碌穿梭。众人狂欢的夜晚总是不平静,借着酒意的放肆,夜越深,人越疯狂……但热闹的地方却不只电影院、商场或KTV,急诊室里也是人声鼎沸。 发酒疯的时髦女郎拿起碎酒瓶往手腕一划;两帮素昧平生的人马,只因停车纠纷,在马路边大打出手,一群人一起被送进医院;喝醉了动弹不得的醉鬼睡在路边,被当作半路跌倒的患者送进急诊……趁着手术结束的空闲,我到楼下急诊看会诊。 “今天真‘旺’,周末都是这样!”急诊医生头也没抬继续工作着…… “好吧!那你们加油,我还有会诊要看。”看急诊医生忙到不可开交,本来想闲聊几句的我也不好再打扰。 “急救室有重大伤员!请所有同事准备!”正要离开的时候,急诊门口检伤处传来重大伤员到院的通知。于是所有人放下手边的工作,一起冲进急救室。 伤员是个年轻女性,到院呈现严重休克与重度昏迷的状态。 初步检查病人,除了头皮的撕裂伤正在渗血,其他部位没有明显外伤。在头部包扎及输液之后,血压依然没有起色,我帮病人做了腹部超声波,发现肚子里面有几千毫升的出血。 “通知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准备手术!”腹内出血合并如此严重的出血性休克,需要立刻手术止血。 “学长,要不要做个CT扫描,看看是哪里在流血?”住院医生问我关于后续处置的决定。 “病人现在需要的是治疗,不是检查,等到检查全部做完,病人大概也死了。做CT不会改变病人需要手术的决定!”我一边安排手术的准备,一边也给学弟一些随机教育。 “急救室有重大伤员!请所有同事准备!”正当我准备把这个病人推进手术室时,救护车又送来另一个伤员,年轻男性,双腿严重变形。 “他们两个是一起受伤的,撞他们的人没受什么伤,已经被送去做笔录了。”随后赶到的警察大哥向我们描述受伤的经过,年轻的情侣骑摩托车被酒驾者从后方追撞,后座的女孩被卷进车底,前座的男孩则是下半身被汽车碾过。 “先把女孩推进手术室,通知麻醉科,我看完这个男孩马上进去!”在时间有限、人力也有限的状况下,我很快地安排好分工与人力配置,吩咐住院医生先去准备手术,在他去准备的几分钟空当,我得赶紧完成后来这个男病人的评估。 男病人的生命体征与昏迷指数都正常,伤处只集中在两侧的下肢。虽然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双腿的粉碎性骨折看来相当棘手,更让我担心的是两只脚的脉搏都不明显,恐怕除了骨折之外,血管也断了…… “帮他安排个下肢的CT与血管摄影,我要知道他血管受伤的程度;通知血管外科与骨科做好准备,他可能需要接血管,我先上去手术!”这头忙完,我赶紧交代下去,另一头还有一个病人在等我手术。 女孩的状况相当糟,第五级肝脏撕裂伤,整个肝脏一路裂到下腔大静脉,这样的止血相当困难。手术进行到一半,男孩也被推进隔壁手术室,原来是CT显示两条腿的血管都被压迫住,越早进行手术,他的腿越有机会保住,这时候血管外科与骨科医生也已经赶到。原本应该是大家休息的周末夜,却有七八个医生还在拼命,为病人拼命!大家都为了救这两条命而努力着。这一刻,我觉得自己并不孤单,我知道我们是一个“外伤团队”。 手术后将伤者送到重症监护病房观察,结果并不理想。女孩在当天晚上就因为无法控制的出血与严重休克而离世。虽然团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还是不得不在重症监护病房门口宣布病人的死讯。双方的父母已经哭到崩溃不敢相信,只好把希望放在另一个人身上。 “那男孩子呢?男孩子怎么样?他没有问题吧!他一定(P7-10) 序言 永不下班的急症外科医生 陈瑞杰 万芳医院副院长 台北医科大学医学院外科教授兼学科主任 我相信傅医生当初在撰写博客时,纯粹只是想记录个人生活的点滴,同时把大型医学中心高压繁忙的工作,医患或部门间沟通的不畅,甚至对制度与规定的不满,一起宣泄到博客上。也因为文笔流畅,题材切身,至情至性地抒发,引起许多网友的共鸣。 外科是医疗行业的夕阳产业,年轻优秀的医生皆视之为畏途。因为,即使受训完晋升为主治医生,对个人与家庭生活的步调还是毫无主控权,必须随病人的病情安危而起伏。傅医生思想先进,理念传统,尤其具备时下年轻医生最欠缺的沟通能力,同时酷爱教学,志愿加入专门负责严重外伤抢救与各类腹部急症紧急手术的团队。为了能让伤病人更早或更快得到适当的专业医疗,包含主治医生在内皆需要轮值24小时,不论平日与假期,睡在医院待命。每天要晨会、查房、看诊、手术、写病历与论文,加上吃饭睡觉,很难想象他还有时间可以经营博客,真是佩服! 我很欣赏本书中的30篇文章,分三大章节有层次地铺陈,由第一大章“生命之后,死亡之前”开始,记录在医疗标准程序与紧急作业实务间常见的落差;紧接着第二大章“生命的价值”,源自一位专业人员在服务与回馈社会的过程中,敏锐的观察与批判;最后第三大章“医学院没教的事”则由个人的反思来砥砺同侪与医疗行业,提醒我辈当初选择的初衷。 医疗本身即包含众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面对急重症与垂危外伤病人,更加复杂与困难。稍有迟疑,常引发误解争执与医患关系的紧张。傅医生最可贵在于,能运用简练易懂的文字,专业又负责地传达艰涩复杂的医学知识,甚至谦卑地碰触当下制度的混沌。相信在整个社会企盼医疗行业加强医学人文与医学伦理训练之时,本书就是最佳的教材。 当知悉傅医生将由博客版主晋升为作家时,我觉得十分荣幸,能够与这位具有使命感的英才共事,同时写下序言。个人也诚挚感激他,因为我的夫人也是通过傅医生的博客,才更能体会医生工作的甘苦。最后,预祝傅医生的博客,能拥有更多的粉丝,发挥更大影响力,使医患关系更趋了解与和谐。 后记 你是专看跌打损伤的医生吗? 这是行医多年来,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很多人都不清楚外伤急症外科是做什么的,我们与骨科或急诊科又有何不同? 虽然我的病人多半来自急诊,但我是不折不扣的外科医生,专门治疗外伤与急症的外科医生! 正因为急症与外伤的病人充满了紧急性与不确定性,即使身为主治医生,我仍需要24小时在医院值班,在第一线救治病人是我多年来的工作。虽然牺牲了不少睡眠时间、休闲时间、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但却换来了一条条宝贵的生命。每一条生命背后都代表一个故事,医生的工作就是帮病人写故事,这当中的成就感并非金钱或时间可以衡量! 从北到南,我待过几家不同的医学中心,很幸运地遇到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即使是医疗环境越来越艰难的今日,大家仍然本着对生命与工作的热爱,不分日夜守护外伤与急症病人的生命。因此自从入行执业以来,我始终以身为一个外科医生为荣,以身为一个外伤急症外科医生为荣。 从来没有想过,在医疗的本行之外,有一天我会成为作家。我原本只是在网络上聊聊工作点滴与生活趣事,无心插柳的举动竟然累积了超过百万人次的浏览数,2011年我得到华文博客最佳评选生活综合类第一名更是意外中的意外。这让我的文章内容从分享生活进而延展到反思生命,也才有了这本书的诞生。 一路走来,最感谢的是昌妮无悔的支持。无数个值班夜,我们一整晚只能在电话上说一句话:“我在手术,晚点再说。”而所谓的“晚点”,往往都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当外科医生的妻子,必须有忍受孤独的过人能力。 我也要感谢我的老师——陈瑞杰教授,是他带我入行,一路指导与鼓励我,使我能够独当一面;以及曾经是我的学生、现在是好友的双和医院神经科李小熏医生,她的鼓励开启了我的写作之路。 更要谢谢各位支持我的读者们,我会继续努力! 书评(媒体评论) 医院是人间见证最多悲欢离合的地方,而急诊外科又是医院治病牧人诸科室中矛盾冲突最剧烈集中的所在,一位来自海峡对岸的医生,以三部曲的休量记录了台湾某医院急诊外科的刀光血影和人们遭遇生死抉择时的焦灼彷徨。须臾之间,生死两判,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豁达与偏狭,都由那无影灯下执刀之手以笔来横切纵剖,直指人心。 ——李清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