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门秋柳(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裳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白门秋柳(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的作者黄裳笔下的山川风物、名胜古迹不是一般的风景,往往与历史交相辉映,它是风景中的历史,又是历史中的风景,无不透着浓郁的历史气息。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因了这些历史和文化,才有了今天丰厚的文化底蕴。一般人往往只看到那些浅层的东西,只看到古迹与风景本身,而黄裳却透过历史留下的残垣断壁轶闻传说,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积淀。他的散文是游记又不仅仅是游记,它不再是对风景和古迹的简单的描摹,而是渗透着对历史的思考与追问。

内容推荐

因游记散文而卓然一家并广为人知的,大约只有黄裳了。数十年中,他乐此不疲,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散文。《白门秋柳(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从黄裳数百万字的散文随笔中精选成集,分秦淮拾梦、闲情逸事、驻足闲览、羁旅山川、榆下梦痕、月旦人物等六辑,基本囊括了他数十年来散文创作的精华。让我们跟随黄裳,穿越风景与历史的帘幕,做一次快乐的精神之旅。

目录

辑一 秦淮拾梦

 白门秋柳

 莫愁湖

 “美人肝”

 半山寺与谢公墩

 梅花山

 后湖

 明太祖与徐达

 秦淮拾梦记

 重过鸡呜寺

 王介甫与金陵

 扫叶楼

辑二 闲情逸事

 青藤书屋

 琉璃厂

 作家的手迹

 东坡二题

 品茶

 酒话

辑三 驻足闲览

 兰亭

 瑶琳

 好水好山

 敦煌

辑四 羁旅山川

 音尘

 海上书简

 在三里河

 虞山春

 游邓尉

 昆明杂记

 江村

 天津在回忆里

辑五 榆下梦痕

 闲

 东单日记续篇(节选)

 如梦记

 买墨的故事

 书痴

 药渣

辑六 月旦人物

 柳如是

 苏曼殊及其他

 乔大壮

 涉园主人

 马叔平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莫愁湖

莫愁湖在水西门外。这一带是过去所谓的水码头,当铁路还未通时,这里是南都水运的集散地,至今登水西门楼下望,还可以看见市街的繁荣状态。街的形势也全不是新式的,鲜货庄、米行,在那儿的街上一走,极易使人想到旧小说如《七侠五义》所写,仿佛走入汴梁的大街上去了。

还有一个联想,说来也颇可笑。往日听旧戏,《四进士》中宋士杰在公堂上被打以后,走出衙门,看见了他的义子义女,唱道:“你不在河南上蔡县,你不在南京水西门。”听了以后留给我一种凄然之感。这个在尘世被压迫的小人物就住在那样凄凉而寂寞的闹市中。今日走到水西门外一看,虽不必在斜阳里,那感应正是相同的。

经过一条已经将近朽腐了的木桥以后,再走过一条街(这街就叫莫愁路)右折,有一片空地,远处是一座小庙围墙,就是华严庵。

进庵门,有一条砖石铺成的路面,两旁杂植柳树,正面即是胜棋楼。相传明太祖与徐达角棋于此,达胜,太祖遂以此楼赐之。这事的可信与否不可知,楼的旧址原是郁金堂,出于沈俭期的诗句“卢家少妇郁金香”,为纪念莫愁者。据朱偰《图考》,莫愁有三说。第一个根据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中旬,“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说明莫愁是洛阳女儿;其二据《唐书·乐志》,“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说她是金陵人;第三说见洪容斋的《随笔》,说她其实是竟陵之石城女而非金陵人。这些在我并无兴趣,揣想古时女子大约有不少名莫愁者,与现在的娟、华之类相类。不过这名字的确好,而因沈俭期的一首诗,卢家莫愁遂名传千古,有如公式。在昆明看见过陈沅的石像,在成都也看见了薛涛的石像,在这里,就又有了莫愁的石像。都刻在石碑之上,经过多少年来的摩拓,石面也都乌黑的一片,风姿也大抵相差不远,总是那样的宫装的纤弱古美人。这儿也有不少对联,而且佳制颇多,大概因为地利的关系,英雄儿女混在一起,做起排偶来也格外容易生色的吧!

最有名的是王壬秋的联语,据刘禺生说,原联本做“莫轻他北地燕支,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依旧,春来桃李又芳菲”,后来经过“江南儿女”的抗议,加以删改,所以现在挂在胜棋楼上的对联,“无颜色”已改为“生颜色”,“青山依旧”改为“青山无恙”了。这一删改,自然离开原意颇远,而且上句颇为矛盾,使人有不知所云之感。联后有跋语:“同治十年(1871)重修莫愁湖亭,桂芗亭司使邀游索题。余按乐府词,莫愁以河中人嫁卢氏,卢亦北方名族也,石城艇子,说者歧异,盖丽质嘉名,流传词赋,如宋子齐姜之氏,不宜侪于苏子真娘也。故为附引,以谂好事。”说法颇通达,不过名教之见犹存,斤斤于名分,其实莫愁倒实在与真娘是一流人物,绝非齐姜那样的贵族。 此外薛慰农(时雨)的一联也颇好,“山温水腻,风雨常存,几人打桨清游,倩小伎新弦,翻一曲齐梁乐府;局冷棋枯,英雄安在,有客登楼凭眺,仰宗臣遗像,压当年常沐勋名。”

这里就正是英雄儿女对照的写法,下联所说压倒了常遇春与沐英两位“宗臣”的中山王徐达的遗像,就挂在楼上,不过我想这大约也并非真迹。使我觉得有趣的,倒还是楼下的一幅。这是一幅新画,为徐氏裔孙所制,画的是徐君在阶上俯伏的样子。据上面的题词,这故事是“一日,(太祖)与公之邸。强饮之,罪(想系醉字之误)蒙之误舁卧正寝,醒而惊,趋下阶俯伏称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治甲第,表其坊日‘大功坊’。”

这图上所画的俯伏的样子,实在好笑。整个身子缩成一团,头部不见了,只有冠上的璎珞还在。画虽不高明,我想实际的情形倒是差不多的。无怪太祖大悦,以为这是极好的奴才,要加以赏赐了。

关于这事,我想以后再来谈。

与仁渊到莫愁湖去的一天,是先到了扫叶楼的。沿城走到水西门,便出城到湖上,十分疲倦,就在湖楼临窗处泡茶来喝。湖里满满的都是田田的荷叶,拥塞得非常,使人有一种局促之感。一片石头城沿湖西去,远远看,倒还有点烟水苍茫的意思。就在湖中有几个小女孩子,撑了木制的小艇,好像浴桶一般的小艇,在那儿采莲。

这里就只剩下了这孤零零的一座楼,旁边的阁子都已经倾圮了。没有倒的几所,看来也都摇摇欲坠,柱础都歪了。

在这旁边,本来是有一个曾公阁的,祀曾国藩。上面有曾的画像,并传说联语有“江天小阁坐人豪”之句,很多人都常常称道。现在曾公阁没有了,遗像也不知何处去,只有一张照片还挂在胜棋楼中,穿了大布袍子,长髯垂拂,大有“仙风道骨”之意。曾在重收金陵之后,重建湖楼,恢复秦淮画舫,然而却不曾因此而被骂成叛徒,俨然仍高踞“道统”之尊,选古文,修文庙,除了中兴了清朝的统治之外,也中兴了从韩愈以来就衰微了的“圣道”。虽然到了现在,社会上的毁誉不一,有的痛骂,有的大捧,一部《家书》,也成了升官的秘册宝笈。然而在南京,曾的遗迹真是零落殆尽了。一所祠堂现已改为蒙藏委员会,几进大厅都成了办公室或宿舍,只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一张照片。 在这里喝喝茶,女侍拿上来了瓜子。开了窗子,湖风飒然,远处清凉山在日光下面一片红色,上面覆了一小片青翠,倒还是个休息的好地方。

何绍基有一首题莫愁湖的诗:“烟水荒寒不可收,昔年曾作冶城游。湖山自有佳时节,儿女宽心且莫愁。”诗人的情感,总是相通的。无论楼阁如何破败,湖水怎样荒寒,在这儿小坐,总还可以有片刻的闲静。古时候的少女喜欢取名莫愁,未必真正是整日在娇憨地做天真态,然而别人看来却好像永远是不知愁的,如王昌龄笔下的“闺中少妇”,这大约也.是一个永恒的悲剧吧!P12-15

后记

黄裳先生真名容鼎昌,本是上海交通大学(战时曾迁至重庆)电机专业的学生,因为抗战期间替美国大兵做翻译官的缘故,曾辗转西南诸城直至印度半岛,而以此集下的《关于美国兵》一书却在无意之中彻底改变了先生一生的生活。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先生投身记者一行,勤勉笔耕,或述记山川风物,描摹人物印象,或追怀前朝遗迹,品味戏剧人生,淡勾浓墨,迄今已洋洋数百万言,堪为文界之卓然一家。

先生作文,所用笔名颇多,如吴痴、朱慧深、阿慧、沈意之、潘洁、勉仲、一知、施惟芹等,但先生独于“黄裳”二字最为倾心。此名由来,一说原是先生为挚友黄宗江代取的艺名,宗江先生不用才复归于己的。又传与黄宗江之妹,素有“甜姐儿”美誉的当红明星黄宗英有关。青春时节的先生心仪所系,遂于“黄的衣裳”的雅义之中择成了这样一个笔名。诸说虽无可考,但先生曾提及钱公锺书为先生所写的对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断简零篇室摭忆》)想来此一趣闻倒并非全然无稽,莞尔之余,却也能足显先生的真性情。事实正是如此。先生文章历来秉笔直书,绝无谀言曲顺之语。爱其所爱,山水书画,人物史迹,浅唱低吟,轻歌曼舞,于飞扬文采之中尽现炽忱性情;憎其所憎,世事突变,时代动荡,人情更迭,针砭流弊,畅杯怒目之间绝不掩饰自己蔑视的目光。既有着“芳草依稀绿未醒”的雅致,一面也更有着“忽发狂言惊四座”的豪气,以此在藏书、剧评、书评及散文创作等方面独领文界风骚。

但先生绝不是一个枯坐故纸堆的书呆子,他的精神血脉中始终流淌着知识分子所特有的良知与责任。先生钩沉史迹,品评人物,绝不是为了文人式的雅玩,其笔墨所至,抚古思念,无处不显示出他对于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的深切忧思。

先生曾述及特定年代的一段遭遇。建国伊始,先生曾以《杂文复兴》一文获罪,一时间批判之声浪涌,但先生从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独立立场。先生有言:

“附庸风雅,寄沉痛与悠闲,这正是我的老毛病。划入右派之前,报社的领导曾找我去谈话,问我对自己的‘罪行,有什么认识,又问起我的心理状态,我的回答是‘强颜欢笑’。他大怒,发誓要给我最严厉的惩罚。‘文化大革命,中在奉贤干校,要定我为‘现反’的大会上,我跟随群众举手高呼打倒自己的口号,面不改色。其实也是‘强颜欢笑’的翻版。”(《掌上的烟云》)

先生实在是从往古至今的经验中看透了那类骗人的把戏,而他所谓的“强颜欢笑”也正是站在更高的精神高度上对这类闹剧的戏讽。

选编先生的散文曾令后生小子颇是为难,一则是因为先生妙笔生花,凡着墨处无不令人掩卷遐思拍案神往,委实不知该如何取舍;再则又担心以一己所偏反而会妨碍读者诸君的兴味。左右之下,只好于各目中分取数篇,列为记游、杂感、沉思、怀人诸类。先生于金陵旧都最是流连,所以独立列为篇首。目的无他,惟以入选篇目为导能引读者再赏先生他文为愿。承丛书的整体结构计,凡书评剧评一类均忍心割舍,也只能求开卷诸君原谅了。

先生早年曾赋诗有云:

历劫江南尚有春,拂衣犹染上京尘。

梦回紫闼凭鸾镜,舞罢兰闺藉锦茵。

常向画眉寻蜜意,每从笑靥觉情亲。

琴台此日应无路,凤纸他年寄性真。

此诗抄留于此,权且作掩卷之际的余香。个中意味,也许只有真正读懂了先生的文字才能领会得出。

贺昌盛

(甲申仲春于金陵平仓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3: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