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寻找幸运花瓣儿/繁星阅读优秀儿童文学精选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金波
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经典之作《寻找幸运花瓣儿》,作者曾在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泉根作序推荐,经典值得阅读,滋养孩子心灵世界。文字优美而充满真情,主题传递希望,给孩子成长的能量。装帧精美,手绘插图充满童趣,与文字相得益彰。

内容推荐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经典之作,作者曾在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金波著的《寻找幸运花瓣儿》记录了作者难忘的童年往事,对过往岁月的感悟。潺潺的流水,嘤嘤的鸟鸣,呼呼的风声,淅淅沥沥的雨夜,都在文字中被赋予了灵性。

目录

辑一 一起长大的玩具

 早起

 快乐鸡毛

 一起长大的玩具

 放风筝

 蛐蛐罩

 背课文

 颤抖的羽毛

 被冷落的友爱

 半空儿

 小麻雀之死

 守岁

 珍惜童年的记忆

辑二 寻找幸运花瓣儿

 在湖边

 夏天的三种快乐

 寻找幸运花瓣儿

 送还的真诚

 我有一个小本本

 学会独处

 感受诗意

 心灵的阳光

 感谢自己

 请你静静倾听

 生命的呼应

辑三 把字镀上阳光

 新年的贺卡

 老藤椅

 一个小姑娘和两块石头

 拔草的老人

 在挫折中成长

 两只黄雀和一棵杉树

 一个人和一本书

 寻找“蛙鸟”

 把字镀上阳光

 生命,在节奏中美丽

辑四 爱上一种颜色

 色彩(四章)

 戒台寺之夜(五章)

 瓢虫日记(十八章)

 黄昏的蝉

 桥上的风

 泥土之恋

 水之恋

 花语解读

 凝视大地(十四章)

 和树谈心

 有一只八哥叫“小顺子”

 面对两片落叶

 爱上一种颜色

 信

 花宴(十章)

 森林之歌(十三章)

 暮色

 鸟箱

 合欢树

 石趣

辑五 记忆中的芬芳

 母亲的红金鱼

 献给母亲的康乃馨(十二章)

 母亲的话

 给老师的悄悄话

 家园小景(六章)

 记忆中的芬芳

 品味韵律

 百泉村

后记 俯身倾听童年的声音

试读章节

早起

小时候,我常常因为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

忘了是哪个同学发起的,从明天早晨开始,比赛看谁第一个到校,我积极响应。第二天不等妈妈叫醒,我就起床了。我想得个第一,改变同学和老师对我的看法。

妈妈很惊奇:“怎么这么早,学校有什么事吗?”

我说:“比赛看谁第一个到校。”

妈妈又问:“老师要求的?”

我说:“不是,是我们自己发起的。”

妈妈不再问什么,我洗漱完毕,带上千粮就走出了家门。

天不亮就起床,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的,听到的,都很新鲜。天很黑,还有星星在眨眼。刮来的风很凉爽,像水一样淋到身上。偶尔还能听到有鸟在叫,那叫声很遥远,很空旷,好像有回声似的。特别是听见路边草丛里,有蟋蟀和金铃子在呜叫,叫声很轻、很细,像窃窃私语。我很好奇,蹲下来听了很久。

当我赶到学校时,校门口已经站着五个同学,他们在等待着开校门。

第二天,我起得更早。当我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我不再关心天色黑,星眨眼。也忘了晨风拂面,夜凉如水的那种感觉。昨天还想捉几只蟋蟀的,现在也没兴趣了。我只想笫一个赶到学校。

就在我急匆匆地往前走的时候,我看见一位老爷爷,一面走一面大声“咩——咩——咩”地叫着。我见过这位老爷爷,往日上学时,经常看见他赶着几只羊去到东山上放牧。“看见一只小羊羔了吗?”老爷爷很着急地问。他见我摇摇头,就去找他的羊羔了。我望着消失在曙色中的老爷爷,有些怜悯他。我想起不止一次遇见他,我也听人说,他的全部生活,就靠他养的那几只奶羊。如今丢了一只小羊羔,对他可是个不小的损失啊!

我放慢了脚步,不断地向四周张望,真希望发现他丢失的小羊羔,但我一直走到学校大门口,也没看到。

我看见学校的大门已经开了,我走进学校,那天我一直惦念着那只小羊羔。

又一天早晨,我起得很早,正往学校赶路的时候,忽然听见背后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相伴随的还有吱嘎吱嘎的扁担声。我转身看见挑担子的已经赶了上来。我侧身让路,让他先过去。他从我面前走过时,我还看见他身后跟着一个女人,那女人还背着一个孩子,孩子一动不动,睡得很沉。

他们走过去,我忽然想起来了:那不就是每天早晨在校门口卖豆腐脑的师傅吗?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坐在他的担子前吃过豆腐脑,但从不知道他们每天这么早就挑着担子赶路,更没注意过他们还背着一个熟睡的小妹妹。  那天中午放学,我赶去吃豆腐脑,也为的是去看看那对夫妻,还有那个小妹妹。小妹妹很小,大约三四岁,梳着两只羊角辫,正低头看一本没有封面的连环画。我看着这一家人,忘记了碗里的豆腐脑。

“凉了,给你添点热汤吧!”我抬头望望卖豆腐脑的师傅,说了声“谢谢”。

从那以后,我每天上学都去得很早,但不是为得第一。我希望再遇见那不畏辛劳的放羊爷爷,再遇见挑担子卖豆腐脑的夫妻,还有那个睡在妈妈背上的小妹妹。他们天天走在黑夜里,迎接他们的是太阳。连那蟋蟀的叫声,也让我觉得早晨很美。他们在我的心中注入了许多希望和力量,让我爱上了早晨。

每天的早晨都是新鲜的,晨风、鲜花、露水、鸟儿虫儿的叫声,挑担子的吱嘎声,放牧羊群的咩咩声,这一切都在告诉我:新的一天开始了,我在一天天长大。P2-4

序言

散文应守住“真我”的底线

王泉根

中国是散文的故乡。中国散文本是对韵文而言,因而在中国古代,举凡诗词曲赋等韵文之外的一切文类,都可归于“散文”范畴。现代的散文概念起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体“四分法”,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相对应。现代散文的特质是什么?如何界定?对此文论界长期见仁见智,意见不一。近来更有“大散文”“美文”“文化散文”等种种说法。

这说明散文是一种非常别致的文体,又是一种难以说得清楚的文体。好有一比:“散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说句笑话,凡是明显不能归入小说、诗歌、戏剧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放进散文这个筐。因而散文真可谓大肚能容,除了“艺术散文”外,其他如随笔、小品、杂文、传记,甚至日记、书信等也可归入散文之中。这么说来,散文岂不就成了超市、杂货铺?散文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人们常说散文“形散神不散”,这个不散之“神”又是指什么?

在我看来,构成散文的精神内核只是一个“真”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神也是一个“真”字。“真”是散文的命脉。我对散文的理解是:以真为本,美文书写,形神兼备,笔带感情。

散文应是“非虚构文学”,与小说、童话、科幻、寓言,还有现在流行的什么穿越、奇幻、玄幻等“虚构文学”有质的不同。作为“非虚构文学”的散文,贵在一个“真”字,其感世、醒世、存世、传世的价值也在一个“真”字。

“真”是指散文所记之人之事,应当是真人真事;所抒之情之意,应当是真情实意。当然细枝末节需要文学想象与发挥。例如写天上云影的变幻,枝头鸟雀的鸣叫,到底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还是“三只麻雀飞枝头”,就不必较真。鲁迅先生在咸亨酒店与朋友饮绍兴黄酒,下酒的是茴香豆还是炒花生,也没必要细究。但散文所写之人事、所抒之情志,必不能空穴来风,更不能天马行空。小说可以散文化,散文绝不能小说化。

如果散文也小说化,也是大胆想象、面壁虚构、凭空编造,那有小说就足够了,还要再来一个散文干吗?曾有某公之作老是被人揪住不放,不是其文笔不够华美、立意不够高远,而实在是“小说化”的痕迹太重太浓,经不起人家的“质疑”与“证伪”。因而此类所谓的“大散文”,也就只能大而化之,云烟境过皆同幻了。

昔者钱穆先生在论中国文学精神时有过这样一番妙论:“中国文学之理想境界,并非由一作家远站在人生之外圈,而仅对人生作一种冷静之写照,亦非由一作家远离人生现实,而对人生作一种热烈幻想之追求。中国文学之理想最高境界,乃必由此作者,对于其本人之当身生活,有一番亲切之体味。而此种体昧,又必先悬有一种理想上之崇高标准的向往,而在其内心,经验了长期的陶冶与修养。”“一面乃是此一作家之内心生活与其外围之现实人生,家国天下之息息相通,融凝一致。而另一面即是其文字表达之技巧,与其内心感映人格锻炼之融凝一致。在理想上到达人我一致、内外一致之境界,此亦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主要的人文修养之一种特有境界也。”(钱穆《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

钱穆更把“有我”看成是中国文学的特征:“中国文学的一个特征,常是把作者本人表现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常说的文以载道,其实也如此。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载道必能载入此作者之本人始得。此又与西方文学有不同。说辞作譬,正如一面镜子,西方文学用来照外,而中国文学乃重在映内。”(钱穆《中国散文》)

钱穆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有我”的创作,即有作者的真性情、真襟怀、真人生、真操行在作品之中。钱穆所肯定的中国文学的特征与传统,主要是针对散文的。

“有我”“守真”,这是散文之为散文的一个大前提、一条底线。在此前提之下,作者尽可使出浑身艺术解数,尽情挥洒语言才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散文更是最能见出作者语言功夫与本领的艺术。散文的语言,自然应是艺术的语言。艺术的语言,应是饱含作者的真灵魂真性情,是作者才情进发时的灵光与喷泉,是有感染力、浸透力、影响力的,是可以鉴赏、品评、默诵、玩味的。艺术的语言,是可视可听可感知可联想的,更是可会于心可动于情、心应虫鸟情感林泉的。艺术的语言是以情感的力量、审美的力量、诗性的力量穿击人心的。

当散文既有了“真我”这一不散之“神”,又具有艺术语言不朽之“力”,如此神力融凝,何愁不是文学之真品、美品、至品?

当然,散文的风格大可各异其趣,因人而异,毕竟文学创作是作者精神进发时的独创性劳动。散文之风格,或闲适冲淡,如三五友人,茅屋品茗,月出东斗,好风相从;或淡雅婉丽,如芙蓉初发,自然可爱,窈窕深谷,时见美人;或雄奇瑰丽,荡思八极,振衣千仞,气韵苍润;或戟刺时事,兼披中怀,笔墨驰骋,神思一贯;或笑谈掌故,剖析旧闻,见微知著,从容含玩。总之,散文艺术是最能释放作者精神思想、展现才情智赣的平台.

由于散文的独特内质与文风的自由展开,因而散文往往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成为学生写作的范本与模板。实际上,很多爱上文学乃至走进文学的人,最早都是因散文滋润触发,从散文学步起跑的,由散文而诗歌而小说而其他。所以散文常常成为文学的敲门砖。但一旦敲开文学之门,这才发现散文实在是一座深邃的艺术殿堂,它需要用人生一辈子的经历、经验去感悟它、品鉴它、经营它。人生浓时味可滋,因而最好的散文大都是人到中年以后写出来的。

云南晨光出版社鉴于散文对于少年儿童的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为促进书香校园建设与优秀散文的阅读推广,为发展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散文创作,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为此,特邀请国内十位散文作家,精编精选他们的精彩之作,结集出版。

这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十位作家的经历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但他们对散文写作的执着与对散文艺术的独到把握,则有共同之处。这就是对散文精神“真我”的坚守、对散文语言艺术美的锤炼、对散文风格个性的追求。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更是一批“青春在眼童心热”的作家,他们的很多作品本身就是为少年儿童而写的,或是童年经验的人生升华、童年记忆的艺术再现、童年视角的通感书写。

这是一套优质的散文读本,是可以激发我们的童心、慧心与诗心,提升我们的阅读品位与人生高度的书系。愿此套书走进更多的书香校园,走进广大读者与少年儿童的阅读空间和心灵世界。

2013年3月28日晚12:00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后记

俯身倾听童年的声音

编完了这本散文集,忽然想起有人说过:散文是属于老年人的文体。

对照自己的写作,年轻时喜欢写诗,后来开始写童话,近些年来才多写散文。细想这其中的原由,也许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对于童年生活有了更多的回忆,那些童年往事,不只是有趣,还多了许多新的认识。也许是因为阅历渐丰,对童年多了一些发现,对于人生多了一些思考。尽管童年已消逝了许久,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却能温故而知新。

我认定,童年记忆对于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来说,是一笔独特的精神财富。

童年记忆可以用一种永远新鲜的视角,一种纯真的感悟去重新体验童年的生活。于是,写作便是二度创作的童年,便是再造的童年。

为小读者创作散文,要像孩子般纯真地写自己。用孩子自由的心态写作,写自己切身的感受。这样的写作是轻松的,是快乐的,也是真实的。纯真,才是最大的真实。

带着这种心境为儿童写散文,文字才会朴素,才会简洁。语言上的这个特点,才会让小读者亲近散文。让小读者读散文,就是要读出散文的实,散文的简。从这个意义上说,散文应当是儿童阅读的一种重要文学样式。

写散文很快乐。

读散文很有趣。

我把这本散文集献给小读者,希望他们喜欢散文。

金波

2013年8月7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