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春华秋实--新中高级中学校友回忆录/新中教育丛书
分类
作者 刘爱国主编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

沈菁华

从1956年初进人新中中学任教,到1986年五月调往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我在新中中学足足工作了三十年有余,从当时新中中学最年轻的教师之一到现在已是垂垂老者,只能感叹光阴流逝之快。回想往事,犹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次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高中尚未毕业的我就报名参加了军事干校,经在陆、空军半年左右的学习后,被分配至中朝人民联合空军司令部领航处工作,历时四年。停战后就复员回沪被分配至新中中学。

虽然我是在南洋模范中学就读,受许多名师教诲,知识基础尚好,但要胜任中学教学任务,差距之大可以想象。我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在当时教导主任郭焕承老师的支持下,我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在职业余进修,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该校物理系本科毕业文凭,这为我有能力承担高中物理教学任务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至今我仍非常感谢郭焕承老师提携后进、培养青年的拳拳之心。

以前,新中中学还不是重点中学。但由于当时社会背景,导致许多学习基础好、悟性好、升学考试成绩也好但出身不太好的学生,往往进不了市北、六十等重点中学,于是都被新中中学所录取。那时新中中学很多学科的老师水平都很高,他们大部分是旧知识分子,都具有爱国心,都想为国家的富强出力。因此师生们都发奋图强,力争在教和学两方面都有所突破。记得在1958年,全区六门学科进行统考,结果新中中学拿了六个第一,于是声誉鹊起,吸引了大批优秀学生来报考。我作为青年教师,倍感压力,不敢稍有懈怠,努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们的期望。

没有文化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知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为此,我尽力为国家培养可用之才。当时理化课被取消,代之以工业基础知识课。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学校办了电动机修理厂,由我负责筹建。我除了略知原理外,其余的一窍不通,于是就拜工人为师,边学边干,终于能根据电动机的空壳,设计其内部线圈的结构数据及所能负载的功率,在区内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我和胡泰泉老师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之约编写并出版了《电动机》一书。同时校办工厂也培养了一批有一定实践能力及理论基础的学生。

恢复高考后,由于新中中学的升学率及各学科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后被命名为区重点中学,新中中学声誉日隆,优秀生源更多,形成了良性循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中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如1963届毕业生董鹤林,现已是美国生物医学方面的权威之一;1978届毕业生刘世槎以高考理科全市第二名的成绩(仅比高考状元的总分差1.5分)被复旦、交大两校竞相录取,后被公派去德国留学,现是凯泽斯劳滕大学电子控制系的系主任及终身教授;20世纪80年代毕业的钟忠在校期间,在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得三十余项奖状,现在美国跟随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导师作博士后研究生。至于教授级高工、教授级主任医师、大厂厂长及各类干部更是数不胜数。

我能从一个不是科班出身的教师,到能参与包括市教研室组织的高中物理复习资料等教辅读物及上海市使用的物理教材的编写工作,这与我能在新中这个教学舞台上得到锻炼,以及历任区、校领导对自己的培养和许多同事对我的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此外,广大同学的信任也激励了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我常怀感恩之心来回顾这一切。

作为老师,最大的安慰莫过于看到学生们能够成才,且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爱戴,每次在国内外遇到自己教过的学生时,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照顾与款待使我感动不已。虽然我已达耄耋之年,但每当与年轻的学生在一起时,总感到十分愉悦,心态也变得年轻许多。

现在的新中高级中学已成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园环境与教学设施大为改善,这说明新中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也是半个多世纪来几代师生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结果。在此也祝愿新中以后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曾经为新中教育事业作出过贡献的老师感到欣慰,也让曾经的新中学子引以为傲。

(作者曾任上海市新中中学教师)

P14-15

目录

岁月

 情系新中的“教育区长”/王纪铨

 新中,灵魂留驻的地方/陈裕全

 难忘的二三事/徐阿根

 心中的情思/叶君琰

 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沈菁华

 老新中的回忆/张泳德

 “小伙子”老教师/吴文彩

 徐大刚老师作文教学特色回顾/李锦璜

 岁月情/高才明

 忆往事/李铁骝

 教学研究促发展/王妙龙

 氛围好,干劲高/杨天虬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张光辉

 往事难忘/姚兰蕙

 在新中的足迹/陈毓真

 新中的记忆/张慧

 春华秋实光阴荏苒/袁园

 我的新中情结/周瑾

 新中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毛东海

 新中韩国部的骄傲/柳亨熙

情思

 心中的桥/王纪铨

 难忘的一课/董文怡

 感恩母校/费修竹

 师恩如海,情谊永远/傅其骏

 老来忆老校/罗永春

 美的回忆/邬明正

 在新中,感受“新中风范”/谷光辉

 在新中的日子/刘慕亮

 高中的老师们/沈家刚

 关于母校的回忆/王仁元

 日记四则及附记/杨思明王仁元

 难忘母校/叶婉华

 在母校的日子/应重铨

 感慨联翩忆母校/朱炳泉

 我的初中/蔡铁华

 点燃心灵的火种/金国熊

 往事/鲁东霞

 杂忆/谢金富

 我们永远的家/徐慧珊

 学习生活的回忆/朱标

 她走得潇洒而有尊严/邵龙宝

 最温暖的记忆/刘祖妹

 人生从这里起航/王宏伟

 新中岁月/季群

 记忆中的母校和老师/朱臻

 那些年,那些事/蔡岚静

 母校的回忆/孙勇征

 心中的母校/徐婷

 忆新中/葛慧莹

序言

1925年,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的前身、由上海金融界有识之士创建的钱业公学诞生在上海苏州河畔的河南北路塘沽路路口。从钱业到新中,我们的学校走过了90年风雨历程。

回眸学校的历史,1923年爱国金融家、实业家,上海钱业公会会长秦润卿先生为培养钱业界子弟而创办了修能学社。1925年修能学社改为钱业公学。1929年钱业公学改建为钱业中小学。1938年钱业中小学又设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小学。秦润卿先生对办学倾注心血,学校教员中有不少知名学者,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高,毕业生有一千七百余名,在当时颇有声誉。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任命施伯云为钱业中小学第一任校长。1955年,学校中学部与小学部脱钩,中学部改名为新中中学,意为学校在新中国获得了新生。1963年,新中中学由塘沽路迁入蒙古路48号。1977年,上海市教育局批准新中中学为区级重点中学。

世纪之交,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创建与一流城市相适应的一流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十几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新中中学于1998年易地重建,更名为新中高级中学,学校也成为市级重点中学。2000年至2005年,新中高级中学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创建实践,于2005年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90年的岁月,对人生而言,早已进人了老年。而90岁的新中,却依然是那样年轻,那样充满朝气。在今天的新中,我们看到的是植根于沃土的成荫绿树、累累硕果;我们看到的是成长于校园的莘莘学子,以及培育他们的辛勤园丁。正因如此,本书取名为《春华秋实》。

本书的作者均为新中(钱业)历届学生和曾经在新中工作过的同志。无论是“两院”院士、著名科学家还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历任校领导还是学校莘莘学子中的普通一员,在他们用心、用情写就的文章中,都凝聚着对学校真挚、深沉的感情,以及那永恒的怀念和感恩。

本书从征集稿件到编辑成书,得到了众多校友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学校语文组教师为本书做了校对、修饰工作,在此衷心感谢。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有些稿件尚未能如愿征集到,而且限于我们的水平,肯定还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和指正。

刘爱国

2015年6月

内容推荐

刘爱国主编的《春华秋实:新中高级中学校友回忆录》为历届新中(钱业)的学生和曾经在新中工作过的同志所写的追忆新中往事的回忆录。无论是两院院士、著名科学家还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普通劳动者,也无论是历任校领导还是学校莘莘学子中的普通一员,在他们用心、用情写就的文章中,都凝聚着对学校真挚、深沉的感情,以及那永恒的怀念和感恩。

编辑推荐

刘爱国主编的《春华秋实:新中高级中学校友回忆录》收编了不同时期的新中毕业生和曾经在新中工作过的同志撰写的纪念文章。这些文章再现了当年的学习、工作画卷,抒发了对学校的怀念和眷念之情,展示盒传承了新中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本书的作者均为新中(钱业)历届学生和曾经在新中工作过的同志。无论是“两院”院士、著名科学家还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历任校领导还是学校莘莘学子中的普通一员,在他们用心、用情写就的文章中,都凝聚着对学校真挚、深沉的感情,以及那永恒的怀念和感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3: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