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司马迁(究天人通古今)/图说中外名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定初//黄萍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吴定初、黄萍主编的《司马迁:究天人通古今》沿着司马迁人生和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司马迁,描述了古代文化名人司马迁辉煌的一生。

内容推荐

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史学巨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史实依据,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吴定初、黄萍主编的《司马迁:究天人通古今》为“图说中外名人”系列之一。

《司马迁:究天人通古今》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对引导广大读者沿着科学巨匠的足迹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具有重要帮助。

目录

龙门名族司马氏

 出生地龙门

 史官世家司马氏

 重操祖业的司马谈

游历东南寻史料

 道、儒、法学说的交锋

 大将军卫青、霍去病

 东南大游历

 追溯屈原、贾谊

 寻访孔子、刘邦的故乡

侍从君侧为郎中

 担任郎中

 飞将军李广之死

 汉武帝热衷封禅

 奉命出使西南

 父亲的含恨亡故

 护驾东游

继承父业任太史令

 出任太史令

 《太初历》和《史记》

“李陵案”受腐刑

 李广利征讨大宛

 李陵攻打匈奴被俘

 为李陵申辩遭腐刑

完成《史记》悄声隐退

 巫蛊之祸

 《报任安书》

 龙门结语

司马迁年表

试读章节

道、儒、法学说的交锋

司马迁十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龙门乡下,过着典型乡下小孩的生活:帮忙耕田、放牛,和带着泥土香味的玩伴们,与大自然亲吻、嬉戏,当然,免不了也要接受家传的基础教育。

在龙门西南方的首都长安,就在这十年中,也就是他五六岁的时候,正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朝代的来临而忙碌,比他只大十一二岁的汉武帝登基了。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可能还弄不清皇帝是个什么东西,就算弄清楚了,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长大以后,竟然就在皇帝身边做事,而且为这位皇帝做事。汉武帝是一位浪漫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的一生绝对称得上是大有作为,但却又充满矛盾。他即位以后曾经自称平阳侯,微服出巡。好笑的是,他曾被当作小偷,淋了一身尿。他为制止社会上流行的战国养士的风气,而果断地杀了关东大侠郭解。为了替先祖的受辱雪耻,他下令集中全国的兵力痛惩匈奴,但却怕死怕得像个未见过世面的小村妇,任一些江湖方术玩弄于股掌之间,然后“且战且学仙”。他说:“我要是真的能像黄帝那样(长寿成仙),那抛妻弃子对我来说,就像脱鞋一样。”他常叹人才不足,可是又往往因一点小过就滥加杀害。他常常因一时失察而酿成巨大惨案,而后又很后悔,最后则在痛悔中结束他的一生。

司马迁的一生,就是跟这样一个皇帝密切相关。汉武帝登基以后建立了中国帝王第一个年号,即“建元”。这个名词和“始皇”似乎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登上人位之极,嫌不够,还要在历史记录上拔得头功。而事实上,透过司马迁的描述,他们两位还真具有不少相像之处。

在这里先说秦始皇的焚书,这一把火确实是令司马迁不方便,因为六国的历史典籍都被烧光了,这些是秦始皇下令焚烧的重点。唯独秦国本身的部分,由于刘邦打入咸阳时,萧何抢先去把图书资料抢救下来了,它还是完整的,所以有关秦的事情,《史记》记述得最为详尽。就《史记》的资料及叙事部分的比重而言是如此,可以说秦国在司马迁笔下复活了。但同样地,秦国的尚武尚法精神,也在司马迁的有生之年复活了。

早在司马迁出生前二三十年的汉文帝时代,在当时的大商业城市洛阳,冒出了一位天才,名叫贾谊。他提出用礼乐教化转移风俗、多建诸侯以削弱地方权力的“治安策”以来,道家的那件外套就显得有些无能,而儒家则有渐渐抬头的迹象。同时令人明显地发现,原来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某种意义而言只是一味地因袭,包括因袭秦所遗留下来的法律,差别只在不常用,没事时,就让百姓清静;真有事情发生,可就是严厉得很。原来汉初的道家外套里,还是穿着法家的内衣,只是不常亮相而已。

贾谊要脱去道家外套并更换内衣的论调一出,马上引起那些主张黄老之术的大臣们的恐慌,可是又提不出具体的办法或从理论上去反驳贾谊,只是大骂“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然后冠给他一个“洛阳少年”的封号。这个封号今天看来好像还蛮好听,事实上,当时的意思是洛阳那种大商业城的小子,一个不守规矩的小混混,带有轻视鄙夷的意味。贾谊就这样被那批人阻挡在了首都之外,无法接近皇帝来伸展他的远大理想。

这是企图换衣的第一回合,失败了。可是,逐渐庞大的帝国,从无为到有为的需要,使这一类的改革冲突不断地发生。

到了司马迁的少年时代,前面之所以用“激烈的遭遇战”来形容,是因为这里面有好几个有趣的巧合和冲突:

第一,刚刚说的逐渐庞大的帝国,必须有所为才有办法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正好在这个时候,汉朝最有为的皇帝上台了,这是时与人的巧合。

第二,汉武帝好大喜功,想有所作为,在各家治术当中,那个隐藏在黄老外套底下,还没有显现出来的法家,自然是最适宜不过的。可是,秦代因崇尚法家,让人们疲累不堪,终而速亡的前例,使汉朝那些受秦暴政蹂躏的百姓的后代子孙,实在谁也不敢提倡法家之治。这个民意,汉武帝也没有胆量加以违背。想要又不敢说,想放弃又舍不得,是汉武帝这个人内心的冲突。

第三,姑不论汉武帝内心的冲突,他贵为一国之尊,当他想有所作为的时候,照理没有人可以阻挡他。可是按司马迁的父亲在《论六家要旨》中所说,不论什么家都没法改的“君臣父子之礼”却是汉武帝不得不遵守的。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已崩,但他的祖母窦太后还在他头上没死。如果窦太后在头上而不管事也就罢了,偏偏她在汉景帝时代就是窦氏外戚集团的首脑,诸事可是管得紧。而更令汉武帝烦恼的是,窦太后是坚决支持黄老之术的死硬派。

P14-16

序言

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史学巨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史实依据,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今陕西韩城,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与龙门山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记载。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大约卒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享年六十岁左右。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史官之家,据说司马迁家自唐虞至周代,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学家和天文家。司马错是秦惠王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又做汉武帝的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

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在龙门的乡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司马迁在这“山环水带,嵌镶蜿蜒”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的体验。

十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匪浅。这个时期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这样的时代极大地丰富了司马迁在京城的见闻。

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回到长安以后,他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到的最南边是昆明。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举行大规模的巡行封禅,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史官,本应从行,但病死在洛阳。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赶到泰山,参加封禅,随后沿着东海,绕道长城塞外回到长安。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前104),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他就动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前99),汉将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因而触怒了汉武帝,把他投下监狱。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撰写《史记》的夙愿未了,因此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在狱中坚持写作。

太始元年(前96)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马迁也获得赦免。这时司马迁已经五十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使他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史记》,直到征和二年(前91)全书完成,共得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言,成为流传百世的史学经典著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