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语文S版小学语文书。
吴定初、黄萍主编的《托尔斯泰:与人民合作的贵族》沿着托尔斯泰人生和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托尔斯泰,描述了托尔斯泰辉煌的一生。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于俄罗斯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雅斯拿雅·波里雅拿庄园,1910年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他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之所以获得不朽的声誉,主要是由于他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期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列宁称其作品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并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吴定初、黄萍主编的《托尔斯泰:与人民合作的贵族》为“图说中外名人”系列之一。
《托尔斯泰:与人民合作的贵族》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对引导广大读者沿着科学巨匠的足迹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具有重要帮助。
托尔斯泰兄弟姐妹有许许多多的玩乐方法,例如:玩捉迷藏、打板球……他们每天都挖空心思地找出一些新的玩意儿来。
其中有两种游戏使他留下深刻的记忆:一种是“绿杖”;另一种叫“蚂蚁的兄弟”,这些都是大哥尼克莱教他们的。
这是托尔斯泰五岁时的事情。遥远的柳树林中传来云雀的叫声,菩提树及白桦树刚发芽,飘来阵阵的幽香,大地笼罩在初夏的气息中。
托尔斯泰从小就一直疑惑,为什么一个人会发生不幸的事?那时大哥十岁,他才五岁。用大人们的眼光看来,孩子们讨论这种事,简直是儿戏。
但是他们仍旧很认真地谈论着,最后大哥总算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一大发现又是什么呢?”他如坠入云雾中。
尼克练卡说:“就在绿杖上面刻划着。”
“那绿杖在哪里?”
“在哪里我不太清楚,只知道藏在这后山里。”
大哥告诉他们,那绿杖就是一根魔杖,至于什么样子、藏在何处并不太清楚,可是它的确存在,而且魔杖上还刻着一些魔法文字。大哥说:“读了魔杖上的文字后,你们就会明白。它能告诉你,如何使世界上的人都变得非常幸福,没有争斗、没有怨怒,而且不会生病,人人都过着安乐和谐的生活。”
“那不是无比的法宝吗?”
“的确是啊!”
十岁的尼克练卡,已经发现人类的幸福有不平等的地方。他在和弟妹们谈论人生问题时,认为一定有可以废除这种不平等的秘密法宝,于是就想到世界上一定有神或者有玩弄魔法的巫师存在。
几天后,他突然想到一件他认为非常伟大的事,于是得意洋洋地向他们说:“咱们到后山找绿杖去!”
他们高兴得不得了,“好,现在就去吧!”
他们一点儿也不怀疑尼克练卡所说的,甚至相信只要能找到绿杖,那么家庭教师卡露鲁·依娃诺比基就能幸福,米米、卡千卡、流浪者格利耶也全都能变成幸福的人了。
于是,兄弟四人跑到后山去,虽然绿杖一直没有找到,但是他们都相信总有一天会找到的,所以大家仍然在后山里不停地跑来跑去来寻找——这就是绿杖游戏,一种新的游戏。
另一种游戏叫“蚂蚁的兄弟”,这也是训练人们认识有关人类幸福的一种游戏。
“咱们来玩蚂蚁的兄弟吧!”大哥又翻新花样。
“好!”
兄弟四人决定了之后,就跑回家去,各人搬出自己的凳子,靠拢着摆在院子里,然后再搬出几个大空木箱搭成小小的屋子形状,用布条当作窗帘。
准备好了之后,四个人就进到这间小屋里坐下来,闭上眼睛,安静地挤成一堆,和平相处,假使有一人乱动一下,将会使小屋倒下。
这种游戏,也是具有非凡想象力的尼克练卡所发明的。
在15世纪时,一群有爱、有真理、不断寻求人类幸福的基督徒们,组成了一个小团体。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谋求人类的幸福,而忍受着种种的迫害,以保护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一处小丘陵上搭盖了非常简陋的家,很平静地过着日子,世上的人都称他们为“莫拉比亚的兄弟”。
蚂蚁,俄语称之为“莫拉比”。
在远处观看的仆人看他们几个弟兄玩这种游戏,便谈论说:“这么古老有名望的托尔斯泰家族,年轻的一辈居然会想到玩这种游戏,真让人想不通!”
对教养较低的仆人们来说,玩这种游戏的确是令人觉得无味,而兄弟四人(尤其是尼克莱)却认为这是一种可诱导良知并直接与社会教育产生关联的游戏,并且可培育他们的正确人生观。
他们是一群衣食无虑的大少爷、大小姐,是带领着约七百位佃农的大地主,也是贵族(父亲是伯爵,母亲是侯爵)家庭的子女,家里有仆人数十位,又雇有家庭教师陪着孩子们读书,还有两辆自用的马车,马也养得肥肥壮壮的,保姆又心地善良、和蔼可亲,他们可说是置身于上流幸福家庭中的天之骄子,但他们并不因此而骄纵,他们总认为人类的幸福应该由大家来分享。
他们从头上戴着红绒线编织头巾的家庭教师口中,听到有关那个拿着长拐杖的流浪者格利耶的不幸事件;又从出入他们公馆的佃农嘴里,听到了许多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因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早已对人类的不公平产生了共鸣,所以尼克莱更发挥了他的非凡想象力,发明出“绿杖”和“蚂蚁兄弟”这类的游戏。
托尔斯泰七十岁以后,还常想起小时所玩过的游戏,以及大家亲切地紧贴身体、闭着眼睛、想着蚂蚁兄弟的理想,并为寻找能驱除世界上所有罪恶、给人类幸福的绿杖而奔走的情景。
这种想法,不仅出现在这布条窗帘下凳子上的几个弟兄身上,也将出现在这世界上所有的人身上。
直到七十三年后,托尔斯泰仍确信真理的存在,相信真理将被揭露,并带给全人类幸福。
P21-23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于俄罗斯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雅斯拿雅·波里雅拿庄园,1910年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他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之所以获得不朽的声誉,主要是由于他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期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列宁称其作品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并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9月20日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文专业。当年期终考试不及格,1845年9月13日被转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准备当外交官。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产生兴趣,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4月退学回到家乡。回到家乡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后从军多年,并开始文学创作。
1862年托尔斯泰和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索菲亚·安德烈耶芙娜结婚。他中断了教育活动,并在以后的15年里,把他的全部热情献给了婚后的生活,大部分时光过得充实而快乐,他们共生育13个子女。他把庄园管理得很好,并重新开始写作。可惜索菲亚不能摆脱世俗偏见,过多为家庭和子女利益着想,不能理解世界观激变后托尔斯泰的思想。夫妻的不和酿成最后的家庭悲剧。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1月从家中出走,同月20日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享年82岁。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雅斯拿雅·波里雅拿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托尔斯泰内心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是一个个人主义贵族,而在他的晚年却很不成功地试图过一种穷苦农民的生活;他的作品里宣扬了对爱和忠诚的人生信仰以及对财产及政府和教会之类人为制度的鄙弃。
他的创作初期,特别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罕有的广度。托尔斯泰的艺术是博大精深的,首先,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广度,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于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干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然而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在于刻画微观世界。他洞察人的内心的奥秘,在世界文学中空前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相互和谐的联系之中。他总是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只写其突出的一面或占优势的一种精神状态。托尔斯泰的风格主要特点是朴素,他力求最充分最确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实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晚年,他的艺术有显著的变化。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写感受的整个过程,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采取戏剧的方法,通过行动和对白来表现。不写性格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写突然事故引起的决定性转变。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洗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之一。他的文学传统通过高尔基而为前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