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很多取材于历史的精彩传记和故事,可以给孩子们阅读,但是传记不会提供一个历史大纲,以方便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填充内容。事实上,除非它们自己被填充到历史大纲里去,否则它们就只是松散的故事,那些传记在孩子们的大脑里像浮萍一样漂泊,没有时间也没有地点。
因此,《希利尔讲世界史》作者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对题材的处理是编年式的——一个世纪接着一个世纪、一个时代接着一个时代讲述那些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并不是按照不同的国家来讲。目的就是提供一个基础的历史大纲,以便未来孩子们再行充实,因此一定要让孩子们把“时间楼梯”牢牢记住。
《希利尔讲世界史》作者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采用编年体的写史方法,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节点,把不同国家地区在同一时间段的历史发展放在一个巨大的“时间阶梯”上,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从万物起源到二战结束的历史大事和著名人物,为孩子们提供了世界历史中个时代的连续图景。
考虑到儿童的阅读习惯,《希利尔讲世界史》精选了421幅全彩插图,并配有专业的图解说明,让孩子们在掌握丰富详实的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在脑海里形成一系列可视的连环画面,从而对世界历史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真正的历史开场
如今我们打开因特网就能了解到南半球的圣诞节不下雪,还能看到爱斯基摩人用冰块为自己建造房屋。通过社交网络,我们甚至能与从未谋面的人成为朋友。这一切对于古代的人们而言简直无法想象。
远古时期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广播;而且,那时几乎没有可供长途旅行的交通工具,因此距离成为人们间相互了解的巨大障碍。所以,那时的人并不知道远方的人如何生活,他们不知道山那边的人长得是不是跟自己一样,海那边的人平时都吃些什么……
由于条件所限,起初人们并不喜欢长途迁徙。但是后来,为改善生活,人们便放弃贫瘠的土地,到更加富饶的地方去。就像动物大迁徙一样,人类也向往水草丰美的地方。于是渐渐地,迁徙便成了早期人类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有时,一个地区新来的人会与原本的主人发生争斗。人们为了生存,划定自己的区域。当新来的人与原本的主人成为邻居或是渐渐成为一家人的时候,人们便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比如,如何更好地耕种庄稼,或者怎样让我的牲口长得跟你的一样好。那时,人们也会相互交换物品,比如,当一个人需要一袋粮食,而他现在没有时,他会用一个手工制的陶罐到邻居那里换回一袋谷子。当人们在新的地区生活相对惬意,邻居大多数时间都不会找麻烦时,他们便会在那里定居。
当时的地球就像还没被开发的农场,所能提供的资源十分有限,因此,远古时期可供人们长期定居的地方很少。那时,有河流、有海湾的地方成了人们定居的首选区域。如果我们打开地图寻找,还能找到这些人类生存的最早地方。
在亚洲西部,我们可以找到“一弯新月”。它并不是天上的月亮,而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弯弯的就像一弯新月。仔细看的话,我们会发现在这片沃地东部,有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条河肩并肩向前奔流,在经过一片名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地区后,一起流进波斯湾。
或许你从未听说过这两条河,但是,它们却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在这两条河的沿岸,曾经先后居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等。这些古老的民族在这里先后建立了三个古老的国家——巴比伦、亚述帝国和叙利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这里的文明,因此,人们把这片区域文明称作“两河文明”。
现在,让我们顺着亚洲西部的群山,将目光转向非洲。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另一片神秘的土地。这片土地位于非洲东北角,有条河叫尼罗河。尼罗河是非洲最大的河流之一。在尼罗河沿岸,流传着“尼罗,尼罗,长比天河”的谚语。在拉丁语里,“尼罗”的意思是“不可能”。据说,当时居住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人们根本不可能了解这条与天河一样长的河流究竟在哪里发源,便把它叫作“尼罗河”。
尼罗河在非洲哺育了另一块文明发祥地,离我们并不远。我们时常能在书上、电视上看见它的名字——埃及文明。现在你眼前是不是浮现出巨大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金字塔?是的,古老的尼罗河流经埃及,它为那里带来了人类最古老灿烂的文化之一。
尼罗河沿岸除了埃及人外,还有另外一个部落,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离撒哈拉沙漠很近,所以他们也被称作尼罗一撒哈拉族。来自埃及南部的努比亚人就属于这一族。努比亚人曾经沿着尼罗河峡谷向北迁移,来到埃及人生活的地区,而埃及人也会向南迁移,进入努比亚人生活的地区。P17-19
我知道,你看见我给一个9岁大的孩子讲世界史时,一定会瞪大眼睛,并且质疑:“孩子才9岁,学这些会不会太早?”请转身看看身边摆满各类科普读物的书架,我们的孩子正在那里流连。9岁正是孩子的好奇心慢慢培养的时候,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好奇心引领我们发现无数珍贵的事情。我相信,直到现在,你的记忆里总有些珍贵难忘的东西,正是在9岁,或者更小一些时候发现的。
所以,如果这时仅对孩子讲些关于地区或国家的历史,无疑将错过他们认识世界的最好时光。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美国历史课本,时间始于哥伦布刚刚到达美洲的那一刻,所以,对当时的我而言,1 492年就是一切的开始。你看,这显得多么狭隘,就跟一个住在得克萨斯州的孩子只知道得克萨斯州,而不知道美国的广袤一样。
但是,你先前的担心也并非毫无道理,一个9岁大,或者更小一些的孩子根本无法理解许多抽象的日期和地理位置。曾经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陷入这样的苦恼:为什么孩子总是记不住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哪一年举办;为什么孩子会说出“公元653。00年”这样奇怪的词;为什么孩子会认为意大利是佛罗伦萨的省会……我努力用自认再简单不过的语言一遍遍讲解,又一次次重复,但孩子的思维仍然像一座巨大的迷宫,我迷失在他们奇妙的想象中。我自问,这一切是不是真的无法改变?
但回头一想,在我们同孩子一样大时,对于那些古怪的名字、复杂的日期、繁杂的世界地图,我们一样充满迷惑。这些东西就像围拢在我们身边的许多陌生人一样,没等一一认识,就呼啦一下,全都不见了。
所以,是时候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为孩子讲讲历史了。
这时我想到了古希腊的吟游诗人,他们讲述历史的方式总是让人惊叹。在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仿佛有一根丝线将散落一地的历史珍珠串起。所以,我并不希望一个9岁大的孩子对政治、经济、文化概念本身做出多么深刻的理解。我倒更愿意只给他们一幅历史全景的白描图样,里面的内容不会太多太复杂。当然,我会在故事里加入一些启示性的描述,给历史增加血肉,以避免阅读的枯燥。这样做,是让孩子在时间的框架里将历史看作一个整体,至于里面的细节与色彩,我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慢慢填充。
当然,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讲历史,将这些知识吸收进大脑的决定性因素还在于孩子,所以,请记得随时向孩子提问,无论是人名、地名还是时间。这种重复非常必要,就像你在介绍刚搬来邻居的小姐姐给孩子认识一样,你必须在他们面前不断重复小姐姐的名字,否则他们可能转身便忘了。因此,让孩子的脑子动起来,让这些知识围绕在他们身边,变成伴随他们成长的伙伴。
本书试图让孩子知道一些他们来到这世界之前就已经发生的事情,带着孩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封闭的家庭生活,那种生活显得过于重要,因为近在咫尺,所以也就成为了孩子们眼中的一切,使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因此,需要开阔孩子的眼界,拓宽他们的视野,将过去时代的历史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熟悉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和伟人的名字,并把这些事和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确定下来,作为将来系统学习的基础,向孩子提供一份历史编年档案,这样他们今后再学习历史就可以参照这份档案。以上所述就是写这第一本世界历史故事的宗旨。
——(美)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
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私立学校卡尔沃特学校的首任校长,他在不断探索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同时,创建了一套著名的家庭学校教育体系,如今遍及全球的孩子们可以在世界各地接受它的学习指导。这套丛书是写给孩子们,相信大人们也一定会爱不释手,您会发现:原来地理、历史、艺术还可以这么写,它们是如此生动有趣!这是一本生动而吸引孩子们学习的人文经典读本,完全脱离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让读者一点也不觉得陈旧乏味。
——《纽约时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