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滩三大亨的政坛江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卜翔国//张强//邵云瑞//张登波//高延勇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三章 少年蹉跎事无成 春风邂逅蒋中正

蒋介石从日本回国后,追随陈其美参与辛亥革命,对清帮有了初步认识。1916年秋以后,又有六年多的时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谋生活。由于这两重缘故,蒋介石得以结交闻名遐迩的沪上帮会首脑人物黄金荣和杜月笙等人。这是他后来能够利用上海帮会势力实现他的政治目的的原因。在许多情形下,蒋介石与上海滩黑社会闻人杜月笙的相互利用关系,是通过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达成的。戴笠是蒋、杜之间的联络人和蒋氏意图的促成者。全面评说蒋、杜间的错综关系,有必要了解一下戴笠其人及他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

戴笠的原籍是浙江省江山县仙霞关龙井村。仙霞关所在的仙霞岭,地处闽、浙、赣交界处,迤逦盘旋百余里,环拥江山县人一派旖旎迷人的秀嶂之中。其间峰峦涌动,须江奔流,风景绝佳。清朝末年,龙井村内居住着一位姓戴名启明的乡民,他听堪舆先生说,距仙霞岭脚五里处的保安村毓秀钟灵,风水极好,得此地者必昌达。戴启明为之心动,并实地考察了一番,非常满意,于是举家迁往保安村落户。此后,倒也人丁兴旺,连生三子,家道亦日渐兴隆。只是二儿子顺旺,膝下一直无子。年迈之后,为续弦香火,便将邻村郑氏之子收为养子,取名戴冠英。

这戴冠英虽生得高大魁伟,却学文不成,习武不精,终日里无所事事,只靠着顺旺老人挣下的几十亩田地和一座竹山混天度日。更让顺旺老汉不安的是,冠英刚到而立之年,发妻却不幸病逝,仅遗一女春风。为后继有人,老汉四处撺掇,想给他再娶个续房。可家族中人一因冠英并非戴氏族人,二因看透了他游手好闲的庐山真面目,都懒得为他的婚事费心。只急得顺旺老汉心里没得个着落。

或许是苍天有眼,同村乡绅蓝兴旺老汉和顺旺私交甚笃,一则不忍老友为此事煎熬,二则看冠英生得一表人才,虽无所专长,但为人性情还算温和,家境也算宽裕,就一锤定音,把自己的四女儿月喜给戴家作填房。月喜正值妙龄,清丽端庄,还熟读了《三字经》《女儿经》《朱子家训》等启蒙之书。这在当时的偏远山庄是颇为罕见的。顺旺老汉喜从天降,即时张罗起聘礼婚典来。

婚后夫妻感情融洽,1897年4月24日,便生下一个白胖小子。顺旺老汉喜不拢嘴,忙不迭地为新生儿取名为春风。这戴春风就是后来成为军统局特务头子的赫赫有名的戴笠。

戴春风改名为戴笠,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春风出世后,顺旺老汉就找命相先生给他算了算命,得到的结论是此子干支八字为丁酉、己巳、丙辰、丁酉,乃“双凤朝阳”格,将来必主大贵。19年后,戴春风和几个要好同学到衢州报考衢州联合师范时,又碰到一位举着鸟笼子的算命先生。那笼中跳跃着一只小鸟,如麻雀般大小,浑身是鲜艳的春柳浅绿色,尖红的小嘴,鸣声清脆悦耳,惹人喜爱。只要主人给它一颗谷粒,它就欢快地从算命者手中啄出一张纸签。签上有书画,算命先生据此为求签者占卜未来,指点迷津。出于年轻人的好奇和争胜,春风一伙纷纷围拢过去,请算命先生给卜测一下。小鸟给春风啄出的纸签上画有一个池塘,正值暴雨,池中水满即将溢出的样子。画旁有批注:一遭逢暴雨,绝非池中物。戴春风故作糊涂状,求算命先生为其解释。

“后生仔,这可是个上上签啊!它预示你将来一旦遇到贵人提携或是什么好的机遇,就一定会飞黄腾达,决不会久居人下,仰人鼻息。”算命先生的解释在戴春风听来固然将信将疑,但心里还是非常受用,索性把袋中铜钱都给了他。那先生见他出手如此大方,就又热情地为他测算生辰八字。测算结果,除了命属双凤朝阳格,必主大贵外,又告诫他五行中缺水,有偏枯之象。弥补的办法是须将名字改为带水字的,方可逢凶化吉,一展鸿图。同行的学友取笑道:“干脆把名字改一下。诸如春雨、春泉,随便什么,总之带点水的意思就行了。”戴春风则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岂能随便改名字?”此事遂作罢。

1926年8月,戴春风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六期第一批学员失败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准备再考第二批。因为怕被监考人员看出破绽,决定更改名字。这时,他想起宋代孔平仲赠张天党的诗句:“万世倏忽如疾风,莫以君车轻戴笠”。他又想起了“卿虽乘车我戴笠,日后相逢下车揖”的诗句,都是说友谊不能以贵贱上下相论。其中,“戴笠”者乃贫贱困顿之人,正合自己眼下处境。因此,戴春风决定把名字改为戴笠。蓦地,戴春风又想起当年考衢州师范时集市上算命先生的告诫,觉得或许有一定的道理,现在何不按他的说法改个与水有关的字,以改变蹇劣难堪的时运呢?心念一转,遂定姓戴名笠字雨农。他想,即便真的是五行缺水,有了“雨农”二字,想必水就够多了。大凡人到穷途末路之际,往往有点迷信。从这以后,戴春风正式改名为戴笠,并以此名参加了黄埔军校第六期第二批的考试。当然这是后话了。

话接前言。戴春风的出生给家庭平添了无尽的欢喜。而且算命先生认定这孩子命必富贵,全家更是大喜过望,捧为明珠。孰知风水宝地并没有给戴家带来永世的好运。不久,顺旺老汉过世。戴春风6岁那年,其父戴冠英又撒手人寰,丢下年仅27岁的蓝月喜,守着6岁的戴春风和4岁的次子戴春榜,痛苦不已。丈夫死了,蓝月喜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两个尚未成年的儿子身上。她望子成龙,想让孩子们通过读书取得功名,光耀门庭。于是,身上的孝服尚未脱去,就扭动小脚,拉着戴春风来到本村私塾,求见私塾先生毛逢乙。毛逢乙是江山地区小有名气的秀才。他见戴春风貌相聪慧,便问他几句话,见他应对机敏,也就高兴地收留了这个学生。

由于戴春风天资还算聪颖,仅几年工夫,就轻松自如地把《三字经》《千家诗》《朱子家训》等蒙学教程倒背如流。戴春风16岁那年,毛逢乙建议戴母送他到仙霞小学继续读书。在那里,初小三年的成绩也不错,从来不用戴母操心。但戴春风生性好强,精力旺盛,‘放学后常领一群小伙伴四处游逛,或者打架斗殴,负气争胜,经常弄得衣衫破烂,鼻青脸肿。为此,他没少挨母亲的鞭责。

1910年,14岁的戴春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山县唯一的文溪高小。报考高小时,学校的作文题目是《试名言尔志》。他笔走龙蛇,倚马成篇,表述了“希圣、希贤、希豪杰”的理想和抱负。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的心胸气度,深受文溪高小的老师和校长青睐。但戴春风入学后的表现,却让他们大失所望。失望的原因并非他的成绩不好,而是他劣性不改,太爱惹是生非,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由于他自幼就爱争强好胜,交接朋友,在县城读书又摆脱了母亲的管束,因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事,请客吃饭出手大方之举,比比皆是。从两件事中可见其个性之一斑。

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许多具有革命思想的青年纷纷剪掉脑后的发辫,以示和清王朝决裂,拥护革命。戴春风的同学周念行亦跃跃欲试,无奈为其老父强硬阻挠,又不敢据理力争。新学期伊始,周父送其返校,恰巧在校门口遇见了剪去辫子的戴春风。戴春风瞧了瞧周念行心灰意冷的样子,又看了看跟在他身后的周父,心里就明白了。他急趋上前,热情地帮周父拿行李,边走边谈些咸与维新、进步潮流之类的时兴道理。周父听了只好频频点头。这时,“剪辫同学会”的队伍敲锣打鼓地迎面走来,其中,有的在宣传剪辫子所代表的深刻意义。戴春风从他们那里借了把剪刀,咔嚓一声,周念行的长辫已落在春风手中。同学们都冲周念行和戴春风热烈鼓掌。在既成事实面前,周父虽然生气却也毫无办法。对戴春风突袭的做怯,周念行打心眼里感激,因为戴春风帮他做了想做又没有勇气做的事。

开学不久,国语老师为他们讲授《离娄》文中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为寇仇”这一名句时,评论却迂腐不堪:“孟子此话不对。常言说‘君在上,臣在下’,无论君如何待臣,做臣子的皆不能视君如寇。”结果引起大部分同学的不满,但谁也不愿公开指责。又是戴春风,下课后领着同学签名上书,要求解雇国语老师。校方对戴春风等人的行动虽非常反感,但又怕落个“保皇”恶名,权衡利弊,还是把那位国语老师辞退了事。

正是类似的许多事件的累积,戴春风被老师和循规蹈矩的同学视为江山浪子。但他那种不畏上、敢想敢为敢当的“气魄”却令许多人折服。当时敬佩他的一些同学中,就有后来成为他忠实部属的周念行、姜绍谟、毛人凤等人。

1914年金秋季节,戴家双喜临门:戴春风从文溪高小毕业并考入杭州省立第一中学,是为一喜;他又美做新郎,是为二喜。新娘是本县凤林乡毛应升之女毛秀丛。毛秀丛时年19岁,比戴春风大两岁,为人温柔大方,又贤惠能干。媳妇是戴母亲自选中的。儿子成婚这一天,戴母穿戴整齐,迈着小脚,忙进忙出,乐不拢嘴。鼓乐阵阵,鞭炮声声中,花轿抬到。只见戴春风胸佩红花,身着簇新的灰绸长衫,拿着一条红绸带去牵引轿中的新娘。

17岁的戴春风已有了较为成熟的男子汉气质。他中等身材,甲字形脸庞,浓眉阔嘴厚唇,眉间距甚宽,鼻子宽挺,让人感到开朗又有些顽劣之气。此时,他正在乡人的指挥下作揖磕头,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敬酒布菜,不亦乐乎。

席尽人散,新娘头顶红巾,无语端坐床头。戴春风呆立房中,有点手足无措。忽然,他想起母亲的嘱托,轻轻地把新娘的盖头揭开。新娘一双羞涩温柔的眼,慢慢低下眉间,脸上浮起一抹娇羞的红润。

婚后,毛秀丛体贴丈夫,孝敬婆母,照顾小叔,很是贤惠。一家人和和美美,夫妻俩恩恩爱爱。

新年一过,戴春风辞妻别母,到杭州上学。毛氏在家操持家务,侍奉婆婆。翌年秋,毛氏为戴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藏宜。戴母喜不自禁,托人带信给戴春风,让他回家来看看。可她哪里知道,她的爱子早已被省立一中开除了。

P15-18

后记

本书是我和我的几个学生一起撰写的。我十分珍惜这一凝聚着我和弟子友谊的成果,故反复精心加工修改,如今终于与读者见面了。出版本书,一是给读者奉献一本有品位、有趣味的读物,一是了却我的一个心愿:我与众弟子共同浇灌的友谊之树终于开花结果。

本书由我构思框架,拟定编写提纲和各章要点,由编写组成员分工撰写。各章撰稿人分别是:第一、二、二十四章,卜翔国、张强;第三、四、五、六、七章,高延勇;第八、九、十、十四、十六、十八、二十章,邵云瑞;第十一、十二、十九、二十二章,卜翔国;第十三、十五、十七、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六章,张登波。初稿完成后,由我统一修改、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考了某些论著和回忆材料,恕不能在此一一列出,谨表歉意,并致谢忱。

本书的出版得到团结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为本书出版付出了辛劳,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我们掌握的史料欠丰富,加之水平有限,书中错漏在所难免,恭请读者不吝教正。

邵云瑞

2009年12月于天津

目录

第一章 安清复明各有旨 清帮洪帮两架车

第二章 其美异国遇同乡 介石沪上识清帮

第三章 少年蹉跎事无成 春风邂逅蒋中正

第四章 蒋介石投帖拜师 黄金荣破规敬徒

第五章 蒋介石厉行“清党” 灭“工纠”借重杜黄

第六章 黄金荣落架隐退 杜月笙后来居上

第七章 蒋介石屈驾拜寿 黄金荣老脸添光

第八章 杜祠落成大庆典 蒋介石题词送匾

第九章 小林泥鳅跃龙门 当总管惹出是非

第十章 戴雨农为主拼命 得报偿执掌军统

第十一章 特务清帮融一体 戴笠刺杀把兄弟

第十二章 戴笠杜镛齐发奋 别动队复救国军

第十三章 身在香港香港重 杜镛掌管赈委会

第十四章 日本鬼巧施诡计 汪精卫公开投敌

第十五章 蒋杜合谋巧拉拢 汪伪要员来投诚

第十六章 两汉奸认贼作父 共建立特工总部

第十七章 混沌岁月奇事生 杜闻人统率党政

第十八章 跑狗场被迫关门 张啸林另攀新贵

第十九章 戴杜合力除汉奸 张啸林命归西天

第二十章 唐生明诈降南京 周佛海暗通重庆

第二十一章 亡命重庆近权贵 杜镛陪都逞余威

第二十二章 戴笠见利动心思 杜镛办通济公司

第二十三章 蒋介石降以重任 杜月笙衣锦还乡

第二十四章 杜闻人受挫官场 戴老板机毁人亡

第二十五章 选议长杜镛“让贤” “打老虎”小蒋败北

第二十六章 杜月笙魂赴黄泉 蒋介石颁赐挽联

后记

序言

提起旧时上海滩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人们只知道他们是旧上海黑社会的三大巨头,对于他们的政治生涯却不甚了了。对此,以往的史书虽多有披露,但或语焉不详,或只涉及某个人、某些片段,难以令人窥其全貌。本书旨在通过介绍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与国民党政府、日伪之间的微妙关系,力求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曾经横行上海滩的三大亨的跌宕起伏、浮浮沉沉的政治生涯。

本书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逐一介绍上海滩三大亨与国民党政府以及日伪之间关系的来龙去脉。由于历史本身是繁杂纷纭的,加上三大亨与国民党、日伪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所以,如果完全按照历史顺序,叙述起来颇为不便。因此,本书在照顾历史顺序的基础上,对某些内容的先后次序作了一些调整。

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必须采取历史主义态度。所谓历史主义态度,就是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予以客观评价。本着这种态度,我们恪守“不为爱者讳过,不为憎者加罪”的原则,努力做到基本史实力求反映历史和人物的本来原貌,但也不刻意追求细枝末节的真实。当然,史书是人写的,必然反映作者的立场和喜怒哀乐。此番苦心,衷心希望读者能够理解。

为了增加可读性,本书尝试采用章回体裁写作。这无疑增加了写作的难度,要多耗费一些精力,可谓自讨苦吃。但博得读者的喜爱,乃是作者的最大追求。

内容推荐

提起旧时上海滩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黄金荣曾经资助过孙中山革命,曾收蒋介石为徒,还曾经参与组织共进会,为蒋介石冲锋陷阵。

杜月笙开办过银行,曾经是浦东、国信、亚东等银行的董事长,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常务董事,上海银行业公会理事,同时在面粉业、航运业、纱布投机业也是翻云覆雨的角色,成为大达轮船公司的董事长,全国轮船业公会理事长兼上海市轮船业公会理事长、招商局和民生公司的董事。有了经济实力,又向政界发展,成为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会长,为蒋介石政府效劳。有人统计,杜月笙共有七十多个职务,也有人说他身兼一百多个职务。

张啸林也曾经是深得蒋介石器重的人物,后来被丁默邨拉下水,为日本人效力,成为可耻的汉奸,就在他即将出任伪浙江省省长的时候,死神却已悄悄地向他走来。

本书旨在通过介绍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与国民党政府、日伪之间的微妙关系,力求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曾经横行上海滩的三大亨的跌宕起伏、浮浮沉沉的政治生涯。

编辑推荐

本书用纪事文学的手法,记述了上海滩最早发迹的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大巨头曲折复杂的人生,以及他们与国民党政府、日伪之间的微妙关系。他们是以悲剧的方式在政坛落幕的。

本书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逐一介绍上海滩三大亨与国民党政府以及日伪之间关系的来龙去脉。

本书努力做到基本史实力求反映历史和人物的本来原貌,但也不刻意追求细枝末节的真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9: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