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赫西-海德利、阿里乌拉编著的《鹦鹉故事僵尸鬼故事(乌尔都语民间故事集)》由流传在南亚次大陆的“鹦鹉故事”和“僵尸鬼故事”两部分组成。“鹦鹉故事”和“僵尸鬼故事”通俗简洁,故事性强,并富有深刻的内涵,至今仍深受读者欢迎。在民间流传期间,人们抛弃不符合本地宗教习俗(如印度教)的东西,增添一些新的内容,使之更符合本民族、本地区读者的口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鹦鹉故事僵尸鬼故事(乌尔都语民间故事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印)波赫西-海德利//阿里乌拉 |
出版社 | 中西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波赫西-海德利、阿里乌拉编著的《鹦鹉故事僵尸鬼故事(乌尔都语民间故事集)》由流传在南亚次大陆的“鹦鹉故事”和“僵尸鬼故事”两部分组成。“鹦鹉故事”和“僵尸鬼故事”通俗简洁,故事性强,并富有深刻的内涵,至今仍深受读者欢迎。在民间流传期间,人们抛弃不符合本地宗教习俗(如印度教)的东西,增添一些新的内容,使之更符合本民族、本地区读者的口味。 内容推荐 “乌尔都”(urdu)一词出自突厥语。意为“军队、军营”。乌尔都语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是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国语,也是印度、孟加拉等南亚地区通行语言之一。 古代印度是一个故事大国,加之历史上受到外来文化与宗教的影响。流传于该国的神话故事、史诗和民间故事可谓琳琅满目。19世纪初。在当地精通乌尔都语的专家的精心编选下,一批流传广泛的民间故事被改编或翻译成乌尔都语版的故事集。《鹦鹉故事》、《僵尸鬼故事》、《嘉言集》等几乎在一夜之间纷纷问世.它们至今仍是南亚次大陆乌尔都语民间文学乃至世界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瑰丽多姿的故事,在结构上,采取了连环穿插式故事叙事手法;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当时的伦理道德、信仰等问题。对于研究古代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民俗等,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也是了解今天的南亚社会不可多得的好材料。《鹦鹉故事僵尸鬼故事(乌尔都语民间故事集)》由波赫西-海德利、阿里乌拉编著。 目录 鹦鹉故事三十五则 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 第四个故事 第五个故事 第六个故事 第七个故事 第八个故事 第九个故事 第十个故事 第十一个故事 第十二个故事 第十三个故事 第十四个故事 第十五个故事 第十六个故事 第十七个故事 第十八个故事 第十九个故事 第二十个故事 第二十一个故事 第二十二个故事 第二十三个故事 第二十四个故事 第二十五个故事 第二十六个故事 第二十七个故事 第二十八个故事 第二十九个故事 第三十个故事 第三十一个故事 第三十二个故事 第三十三个故事 第三十四个故事 第三十五个故事 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 楔子 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 第四个故事 第五个故事 第六个故事 第七个故事 第八个故事 第九个故事 第十个故事 第十一个故事 第十二个故事 第十三个故事 第十四个故事 第十五个故事 第十六个故事 第十七个故事 第十八个故事 第十九个故事 第二十个故事 第二十一个故事 第二十二个故事 第二十三个故事 第二十四个故事 第二十五个故事 试读章节 第一个故事 米耶蒙的出生及与胡吉斯塔成亲, 胡吉斯塔和王子间的爱恋 在古代的富翁中,没人比艾哈迈德·苏尔坦更富有、更有权势的了。他的大宅门前总拴着上万匹马、十五扎基尔头①大象和九百头驮着货物的骆驼,可他却没有任何子嗣来继承家产,真可谓是: 日日夜夜为此愁, 家中香火怎能断? 于是,他日日夜夜祈祷真主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 过了不久,万能的真主果真满足了他的愿望,艾哈迈德·苏尔坦得到了一个英俊美貌的儿子,他的额头如满月,眉清目秀。艾哈迈德·苏尔坦喜笑颜开,为儿子起名米耶蒙。他施舍给穷人很多卢比,感谢了万能的真主,还吟诵道: “皇天不负有心人, 日夜祈福终成真。” 整整三个月,艾哈迈德·苏尔坦邀请城里所有的达官贵人、哲人智士举行宴会,他们面前摆满了装着各种宝物的盘子。艾哈迈德·苏尔坦还赐给他们很多华贵的礼服。 孩子七岁时,艾哈迈德·苏尔坦聘请了一位很有才学的老师。米耶蒙从字母学起,很快便通读了《蔷薇园》、《哈尔。格伦全集》、《语法大全》、《阿布法则尔集》、《尤瑟夫集》和《贾米的信件》①等书籍,掌握了阿拉伯的各种学科。除此之外,他还通晓宫中的各种礼仪,学会了口头和书面的禀告方式。说实话,他在某些方面的造诣早已超过了父亲。 父亲看到孩子长大成年,便给他娶了位妻子。这个女孩生得花容月貌、美若天仙,名叫胡吉斯塔。结婚后米耶蒙和胡吉斯塔相亲相爱,一刻都不愿意分离。 有一天,米耶蒙骑马来到市场,看到有人提着笼子站在那儿卖鹦鹉。米耶蒙询问他:“哎,快告诉我,你的鹦鹉卖多少钱?”那个人回答说:“老爷呀,少于一千金币就不卖。”米耶蒙回答说:“啊!这么小的一只鸟居然敢卖一千金币!照我看,世界上可找不到愿意用一千金币买它的傻子,它还不够猫一口的食物呢!” 卖鹦鹉的人无言以对。鹦鹉却想:要是这个有钱人没有买走我,我就太不幸了,连名声也没法保全。明智的人应和尊贵之人与有识之士在一起,而我马上就要失去这个机会了。于是它说:“哎,漂亮的年轻人!尽管我在您眼中微不足道,可论聪明,谁也比不上我。我能说会道、伶牙俐齿,让任何语言学家都吃惊不已。您快把我买走吧!我有个小小的技能,可以说出过去发生过的和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您若不信,我现在就说说对您有好处的事情,您看怎么样?”米耶蒙说:“想说什么,快说吧。”鹦鹉说:“不久后,会有商队来这个城市买松香甘油,您把整个城市的松香甘油都买回去囤积起来,当商队来到时,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只得来找您买,您就可以从中大赚一笔。” 米耶蒙听了鹦鹉的话,十分满意。他付给卖主一千个金币,把鹦鹉带回家中。随后,他把所有卖松香甘油的小贩叫来一一询问了价钱。众小贩说:“我们店里的松香甘油一共要一万个金币。”米耶蒙从金库中拿了一万个金币付给小贩,买走了松香甘油,囤积在仓库里。过了两三天,喀布尔的商队果真来到这个城市,但找遍城市每个角落,都找不到卖松香甘油的店家。最后,他们找到米耶蒙,用五倍的价钱买走了松香甘油,启程返回了喀布尔。米耶蒙十分高兴,从此把鹦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为让鹦鹉不觉得太孤单,他买来一只八哥给鹦鹉作伴。智者有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米耶蒙把八哥和鹦鹉关在一只笼子里,心想:它们既是同类,定会和睦相处。 过了几天,米耶蒙对胡吉斯塔说:‘‘我要到几个城市去旅行一番。你要是有事要做,一定要和鹦鹉、八哥商量。它俩的话都是真理,你得照办。” 嘱咐了这番话后,米耶蒙便动身前往外地。因为和丈夫的分离,胡吉斯塔一连哭了好几个月,昼夜茶饭不思,辗转反侧,只有鹦鹉给她讲些故事排遣分离之苦。就这样,六个月来,鹦鹉一直安抚着胡吉斯塔。 有一天,胡吉斯塔沐浴完毕,穿上锦衣华服,来到阁楼,嘹望着街道和市场。正在这时,一位骑着马的王子注意到了这位美丽的姑娘,便立即让马放慢了步子。王子对胡吉斯塔一见钟情,急切地想与胡吉斯塔见面,他当下派一个媒婆传口信给胡吉斯塔:要是你哪天来我这里待一夜,我就给你一只价值十万金币的戒指。 媒婆来到胡吉斯塔面前,对她说:“喂,胡吉斯塔,王子想要见你,一个小时的相会,就给你价值十万金币的戒指。倘若你去见他,好好爱他,那就不止这点儿东西了,你将享尽荣华富贵!”胡吉斯塔听到这番话,开始十分厌恶恼火,但没过一会儿,就回心转意了。她说:“好吧,把我对他的爱意传达给他,告诉王子我今晚一定想办法和他相会。”P3-7 序言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故事大国,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史诗和民间故事令世人惊叹。除了史诗外,流传最广的故事集有《五卷书》、《故事海》、《佛本生故事》、《伟大的故事》、《鹦鹉故事七十则》等。自从8世纪伊斯兰教传人印度后,《卡里来和笛木乃》、《哈迪姆的故事》、《四个游方僧的故事》、《阿扎德的故事》等中西亚流传的故事也被吸收进来,进一步丰富了这个故事的宝库。18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入印度,开始贸易活动。随着他们势力的扩大,有很多英国人陆续来到印度。为了让这些人融人印度社会,进一步巩固英国在印度的势力范围,东印度公司要求自己的员工学习当地的语言,即乌尔都语。为此目的,英国人约翰·吉尔克拉依斯特博士创立了福特·威廉学院,并任该学院乌尔都语系主任。他们召集当地精通乌尔都语的专家编纂和翻译乌尔都语书籍,把流传在民间的各种版本的故事翻译或改编成乌尔都语,并出资出版。在精通乌尔都语的专家的精心选编下,1801至1803年间,一批流传很广的民问故事被改编或翻译成乌尔都语版的故事集。《花园与春》、《鹦鹉的故事》、《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印度故事》、《嘉言集》、《大马力奇花》、《哈迪姆·塔伊》、《比德·巴艾德故事》、《印度的道德》、《莱拉与麦杰努》等等几乎在一夜之间纷纷问世,引起广泛的关注,它们至今仍是南亚次大陆乌尔都语民间文学以及世界民间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鹦鹉的故事》和《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是在次大陆广为流传的故事集。现流传的乌尔都语版本《鹦鹉的故事》和《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是从梵文版《鹦鹉故事七十则》和《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编译、改编而来,主要流传在次大陆穆斯林社会中。《鹦鹉的故事》由海德尔一波赫西·海德利于1801年编译而成;《僵尸鬼故事二十则》由穆则赫尔·阿里乌拉于1803年编译。这两个故事集经过编译和改写后,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异。从数量上看,乌尔都语版的《鹦鹉的故事》由原来的70个故事缩短为35个故事;《僵尸鬼故事二十则》虽然数量没减少,但故事的篇幅却短了很多。从内容看,乌尔都语版的《鹦鹉的故事》只采用梵文版《鹦鹉故事七十则》中的15个故事,其他故事则多与《佛本生经》、《五卷书》、《嘉言集》、《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故事海》、《卡里来和笛木乃》、《莱拉与麦杰努》,甚至《波斯语民间故事》相似。显然几经翻译的《鹦鹉的故事》与《鹦鹉故事七十则》已有了很大的差异。而与梵文版繁杂的情节相比,乌尔都语版的故事通俗简洁,故事性强,富有深刻的内涵。《鹦鹉故事七十则》的很多故事在《鹦鹉的故事》中已没了踪影,保留下的少数故事多被改写,补充了很多波斯和阿拉伯地区的故事内容。而《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则改动更大,只采用梵文版《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中的11个故事,而且故事大多被简化,或插入印度其他故事集中的故事,只能在部分情节中看到梵文版《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的片段。 在故事的核心思想方面,梵文版和乌尔都语版的《鹦鹉的故事》都以集中展示妇女的轻浮、狡诈、愚蠢、叛逆为主,但故事的结局是截然不同的。在梵文版中,归来的丈夫在得知自己不在家时,妻子总想在夜晚出去与情人幽会,但都被鹦鹉用讲故事的方式给阻止了,丈夫原谅了妻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乌尔都语版中,当丈夫知道在自己不在家时,妻子每天傍晚想出门同情人幽会,虽然因为鹦鹉的故事使她没有得逞,但丈夫还是一剑刺死了妻子,自己出家做了隐士。这反映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道德伦理认知上存在的差异:可以说在《鹦鹉故事七十则》里,美德战胜邪恶,两种思想得到和解;而乌尔都语版的《鹦鹉的故事》的结局预示着美德和邪恶是两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德彻底消灭了邪恶。前者反映了印度教的宽容,后者表现出伊斯兰教的原则性和嫉恶如仇的世界观。而乌尔都语版的鹦鹉故事中的丈夫出家做了隐士,恰与伊斯兰教的宿命论相吻合。 再看两个版本的《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首先是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梵文版故事的编纂者主要为了宣传婆罗门教、印度教思想,宣传人要按照宗教法典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故事还通过复杂的故事情节和细致的描绘,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人生画面,所以还保留着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乌尔都语版的故事,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学者翻译和改编,他们的宗教信仰,即伊斯兰教的教义思想在这本故事集里表现得十分明显。编纂者穆泽赫尔·阿里乌拉除沿袭了梵文版故事集的部分思想,即宗教哲理和宿命论外,在一些故事片段和情节的处理上呈现出较强的伊斯兰教思想的特征。正如学者高赫尔·努沙嘿为《僵尸鬼二十五则》撰写的序中说到的一样:“国王与僵尸鬼的关系更像是人同自己内心存在的,但还没被察觉到的力量之间的关系,它需要被唤醒。”“而国王周围弥漫的黑夜、妖魔鬼怪以及国王自己的本性都像一个独立面对生活,需要‘真主’指导渡过难关的人。”“僵尸代表了人性中的一个侧面,隐藏在其中的‘僵尸’在暗中每时每刻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胡作非为,那死亡就在眼前。”①由此可见,这些思想与伊斯兰教思想更为接近,反映了改编者的价值取向。其次,我们可以在《鹦鹉的故事》中发现《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的片段,发现民间故事互相借鉴的特点。在结构上,两个版本的鹦鹉故事都采取连环穿插式故事叙事方法,即每当妻子要出去同情人幽会的时候,鹦鹉就会说:“你听说过某某故事了吗?如果不听,就会像某某一样”如何如何;两个版本的《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也基本一样,也都是僵尸鬼讲故事,然后问国王,国王回答后,僵尸跑回树上,国王把他捉回来,扛在肩上。由此看来,两个故事集在叙述手法上十分相似。 这些民间故事,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了人的伦理道德、人的信仰、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等问题。这些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民俗等,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也是了解今天的南亚社会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梵文版的《鹦鹉故事七十则》、《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先后被译为英语、土耳其语、俄语、法语、孟加拉语、印地语、蒙古语、波斯语、希腊语、德语和乌尔都语等,在世界上流传甚广。在我国,梵文版的《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被我国学者黄宝生、郭良鋆、蒋忠新等前辈翻译成汉语。但《鹦鹉故事七十则》还没有正式出版的汉语译文。乌尔都语版的《鹦鹉的故事》和《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则至今都没有被译为汉语。梵文是古老的语言,现今已不流通;乌尔都语版的《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采用古乌尔都语编译,而且其中使用了大量的梵文词汇,这使我们在翻译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准确地表达出原故事的情节和主要思想,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还请教了有关专家。现在,这本乌尔都语民间故事集的中译本终于可以和读者见面了。希望我们的译文除了有助于读者了解古代印度的社会、宗教、道德标准、审美观等方面之外,也能为国内民间文学研究者提供进行横向研究的材料。 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虽然力求做到既忠于原文,又能通俗易懂,但还免不了疏漏和错误之处,诚恳地希望得到读者的谅解。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系 孔菊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